校园交通设计问题.docx
5页校园交通设计问题安徽科技学院数学建模实验报告实验项目校园交通设计所在学院城建与环境学院所属班级地理信息系统111班组员邵想2206110118周仁军2206110131 指导教师鲁立江校园交通设计我们美丽的清水河校区道路蜿蜒、绿树成荫,宽阔的校园内办公楼、教室、宿舍、食堂等建筑相距较远校园里的大型交通班车(接送教职工上下班)、小轿车(教职工自用交通车)、工程车(如洒水车)、电瓶车、摩托车、自行车等车辆川流不息,更有外来车辆将学校道路作为社会交通通道由于学生上课和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比较集中,车辆来来往往,而且学校里很多的学生都喜欢骑自行车出行,再加上校园里道路宽度较小,导致在高峰段时期容易造成短时间内道路拥挤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通畅与正常秩序我们通过在不同时间段对校园内多处路口进行人流量、车流量的取样调查,对经常出现道路拥挤现象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进行分析,应用MATLAB软件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模拟并拟合,建立仿真模型结合理论研究在各个路口人流量、车流量与各个时间段的关系,并对我们统计的数据进行拟合令一方面我们根据已知数据建立模型研究分析在上下课高峰时期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对人流的影响,提出“人流分离”及标志标线等交通控制理论,并进行仿真模拟,通过对比得出最优方案,改进校园交通状况,创造舒适的校园空间。
关键词: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道路宽度、交通拥挤、人流分离、类比一、问题重述随着现在各高校逐年扩招,大量的学生涌入校园也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教师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教师购买私家车,自驾到校上课我们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占地面积四千多亩,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人数超过三万加上沙河校区,我们要实施“双校区运行管理模式”有很高的难度,应是一个科学高效的系统管理工程,需均衡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美丽的清水河校区道路蜿蜒、绿树成荫,宽阔的校园内办公楼、教室、宿舍、食堂等建筑相距较远目前教师们的主要工作地点是清水河校区,而其中大部分却居住在城区或沙河校区校园里的大型交通班车(接送教职工上下班)、小轿车(教职工自用交通车)、工程车(如洒水车)、电瓶车、摩托车、自行车等车辆川流不息,更有外来车辆将学校道路作为社会交通通道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我们需要调研调研清水河校区现有的交通运行模式,建立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分析,从安全、低成本、便利师生等角度出发提出改进意见,提供合理的交通规划、人流车流组织、停车管理,给广大师生提供安全、舒适、和谐的交通环境二.基本假设1.将电瓶车,摩托车这种较少且体积较小者与自行车归于一类2.自行车与学生所占宽度平均为45cm3.小轿车长均为4.5m,宽度均为1.8m4.校园主道路宽度为7米5.每个路口不发生交通事故三、建立模型我校清水河小区占地面积四千多亩,校园里大小道路很多,但主要的两条主干道路几大部分决定这校园的交通状况,我们将通过对这两天主干线上的一个十字路口和一个丁字路口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在不同时间段通过这两个路口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人流和车流情况,并得出解决方案。
为了方便研究校园主干线的交通情况,画出主要通道的简略模型如下:(注:如上图,编号1、2分别表示两个路口,十字路口1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是校园的两条主道路)我们主要对4个上下课的高峰时期路口1和路口2的人流量和车流量进行数据统计,并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如下:(1)早上8:00—8:40;(2)中午11:30—12:10,(3)2:00—2:40 (4)晚上5:30—6:10定义符号说明:水平流速——平均5分钟内通过路口水平方向的人数或车数垂直流速——平均5分钟内通过路口垂直方向的人数或车数人流速:y1——路口1人的流速y2——路口2人的流速自行车流速:z1——路口1自行车的流速z2——路口2自行车的流速机动车流速:w1——路口1机动车的流速w2——路口2机动车的流速V1——机动车的平均速度V2——自行车的平均速度V3——行人步行的平均速度(计算通过一个路口的大致时间,进行疏导方案的研究)对4个时间段的时间每5分钟转换成1时间单位:建立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