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10139056
  • 上传时间:2021-11-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摘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数学教师对课堂提问给予了 相当程度的重视,上课时提的问题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丰富.然而, 很多教师对课堂提问停留在表面认识和简单模仿层次,并没有思考问题背 后蕴含的深层次教学取向.【关键词】提问;误区课堂提问是成千上万教师每FI每周都在做的事,这类最平常、最带有 普遍意义的问题,才是教育研究中最不可忽视的课题•然而,越是平常和 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越容易被人们忽视,其实这样的问题才是教育研 究中最冇研究价值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数学教师对课堂提 问给予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上课时提的问题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半 富.但这样的课堂提问是否收到了如期的教学效果?深入分析起来,很难 说教师对提问的目的以及如何提问进行了深入思考.比如,有些教师在对 “专家教师”的课堂观摩中,发现有些问题提得很科学,就简单照搬到自 己的课堂上.结果,却是得其形而失其神.究其原因,很多教师对课堂提 问停留在表面认识和简单模仿层次,并没有思考问题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教 学取向.数学课堂提问的常见误区:1. 没有明确指向的提问这是一种泛泛地随意化提问的倾向,特点是“怎么问都行”.教师自 己都没有明确提问的目的,每个问题都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孤立元素,对 课堂提问在整个数学教学系统中的地位缺少整体认识.2. 过于表面化的提问有些教师为了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参与” “使学生主动地学习”等教 学理念,将“满堂灌”变为了 “满堂问”・教师连续发问,学生冋答后教 师予以补充强调,接着提出下一个问题,开始另一次循环,整个过程显得 十分急促紧凑.然而,仔细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问题多 数为重复性和过于表面化的问题.尽管是以提问的形式进行,实际上就是 教师将一系列的思维过程硬塞给学生一样.3. 对不符合预设的回答置之不理在一节教学内容为“归纳推理”的课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 解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之一是如下的问题:求1 + 2 + 3 +・・・+ n + (n 一 1) +・・・+ 2 + 1二?题目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不算难,教师提问了两个同学.第一个同学是 这样回答的:以n为分界点,将1和门-1相加,2和n - 2相加, ,n - 1和1相加,得到n - 1个n,再加上中间的n求得最后的和,即(n -1) X n + n二n2- n + n = n2.应该说,学生的思路十分自然通畅, 也并不复杂,人部分同学应该不难理解这种做法.但教师没有给予什么肯 定性的评价,而是接着提问了另一个同学.第二个同学的意思是将式子中 的前n项与后n - 1项分别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出,再相加得到结果 □2.教师対第二个同学的回答给予了明显赞许,并且対全班同学着重强调 了在需要的时候要会应用等差数列求对上述问题预设的方法.由于没有 和第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交流,无从知道他的真实想法.这个同学正确解 决了问题,却没冇获得应冇的认同和鼓励.同样的问题,每名学生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思路.教师对每一名学生 的回答都要耐心仔细倾听和分析,对学生“回答”的每一个闪光点,都给 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每一名学生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取得进 步.4. 提问的内容缺乏科学性我们向学生传授的是科学知识,一个问题的提出应注意其蕴含的科学 性,问题包含的内容应是准确无误的.例如,在学习了圆柱和圆锥两种立 体图形后,在小结这两种图形的关系时,有的教师会问:圆柱和圆锥的体 积有怎样的关系?学生往往会作出“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 回答.然而,仔细分析,我们发现,教师这一提问内容的本身就存在错误, 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种关系,一般说来,只有在高和底都 对应相等的情况下,这一答案才成立.教师在提问时不注意细节的处理, 使内容发生科学性错误,长此以往,会给教学带來很大的负面影响.5. 提问的时机缺乏合理性数学课上,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应受教师主观意志左右,教师要善 于利用或创设一个最佳时间提出问题,使问题在解决的同时,唤起学生内 心的解题向往,积极思考,发展思维.一个问题提出后,能否为学生所解答,一方面受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限制,即要有知识基础,否则,问早了,学生认知结构或思维过程上出现断 层,欲速则不达;问迟了,提问的结果可能皆大欢喜,但却使提问失去了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受学生主观能动性影 响,学牛情绪饱满,充满求知渴望,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此时•石能激起 千层浪,反之则千呼万唤难出来.为了有效应对数学课堂提问中的种种误区,应以“重视学生的深刻理 解,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促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求识欲” 等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的特征为标准,对数学课堂提问进行整体优化设计, 以更冇效地发挥提问的作用,实现提问价值的最大化.【参考文献】[1] 陈桂生•漫话“满堂问” [J]•教育发展研究,2001 (7): 86-87.[2] 李鹏,刘春房•数学解题应该怎样教[J] •数学通报,2008 ( 1): 39-40, 44.[3] 杜威•思维与教学[M]•孟宪承,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4] 王光明•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的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11, 20(2): 35-3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