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doc
8页四川省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 成华校区 2018-2019学年度一师一优课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四川省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成华校区 曾娟【授课对象】 八年级学生【课 型】 新课 【教材分析】本课一共分为两大板块: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及同盟会与三民主义本课在设计时,在教材原有框架的基础上,以如下三大板块进行:一、一个人的先行(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三、几代人的复兴(孙中山中国梦的实现 )二一群人的觉醒(同盟会与三民主义)通过这样的设计密切了教材中两个板块之前的联系,突出了本课标题“革命先行者”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孙中山对中国未来的期望与中国后来几代人的奋斗联系起来学情分析】从知识水平看: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历史积累,但学生知识较为零散,运用史实说明问题能力较为薄弱,在本课课堂问题设计中,教师应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全面思考分析问题从认知特点看:八年级学生课堂积极性高,对历史图片、视频有强烈兴趣因此在课堂各环节采用相关视频、图片、史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本课运用孙中山解读三民主义的原声资料,让学生先听,再理解,再结合同盟会革命纲领来分析三民主义的含义。
由此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通过对孙中山成长经历的梳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二、过程与方法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通过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通过观看微视频“孙中山革命一生”及学生活动“我为先生写挽联”使学生对孙中山产生由衷的敬仰,通过对几代人不懈奋斗最终逐步实现孙中山中国梦的梳理,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达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教学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教学难点】 三民主义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归纳讨论、微课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图片、微课【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 学 过 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1、 提问孙中山有哪些头衔或者称谓?2、 那这么多头衔,而我们这节课为什么要用“先行者”这三个字呢?先行者有什么作用呢?3、讲述心理实验《权威服从实验》,得出先行者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作为先行者的 孙中山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
1、思考回答:国父、总理、大总统、大元帅等2、学生聆听,思考,理解先行者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心理学的角度思考先行者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一个人的先行(孙中山 早年的革命 活动 )(过渡)孙中山是什么的先行者,他又是如何走上这么一条异常艰难的道路呢1、这就需要从孙中山的成长经历中去找答案2、引导学生思考孙中山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经历会促使他革命思想的产生3、出示材料:“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引导学生思考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4、出示材料:甲午战争 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悲剧然而,孙中山在这场战争看到了让中国重新走上振兴的机会,就是中国人 起来要推翻统治中国 两百多年的反动 清政府 ——马勇《觉醒》引导学生思考孙中山在甲午战后态度的转变5、介绍兴中会的成立及口号6、出示《广州悬赏通缉令》,引导学生思考广州起义后革命者付出了什么代价及有何意义1、 学生梳理孙中山成长经历2、 讨论回答问题:孙中山的成长过程中哪些经历会促使他革命思想的产生3、 齐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4、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孙中山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5、 聆听思考6、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回答问题:广州起义失败,革命的意义何在通过对史实的梳理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时空观念 通过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培养学生史学实证能力二一群人的觉醒(同盟会与三民 主义)1、 提问:有哪些人觉醒了,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2、 讲述革命团体及起义情况3、 问:起义失败,原因何在?出路何在?4、 同盟会的创立及其纲领、机关刊物5、 播放孙中山原声视频,引导学生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6、 将三民主义与革命纲领对比理解7、 讲述同盟会的性质及意义8、 播放微视频“孙中山的革命一生”9、 引导学生通过为孙中山先生写挽联的方式表达对孙中山的敬意后老师出示陶行知等人以及老师的挽联,最后出示孙中山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10、 这幅对联来自于“孙中山遗嘱”,引导学生阅读遗嘱并了解孙中山对于未来中国的期许1、 阅读教材找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2、 聆听并思考回答问题3、 聆听讲解及孙中山录音对三民主义的阐释,思考并回答问题:孙中山对于民族、民权、民生是如何阐释的;再结合孙中山 的阐释理解同盟会革命纲领;并指出民族、民权、民生分别对应其中哪一句4、 观看微视频并撰写挽联5、 朗读孙中山遗嘱思考孙中山的遗愿有哪些通过阅读史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通过观看微视频“孙中山革命一生”及学生活动“我为先生写挽联”使学生对孙中山产生由衷的敬仰三几代人的复兴(孙中山中国梦的实现 )过渡:孙先生对于未来的中国有很多的梦想,那这些“中国梦”是什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有没有将之实现呢1、 出示先生的“独立梦”问:有没有实现?谁带着我们实现了2、 出示先生的“富强梦”问:有没有实现?谁带着我们实现了3、 出示先生的“文明梦”再问:有没有实现?如果要实现需要百姓具备什么品质?由此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谁带着我们正在努力实现这一梦想?1、 聆听教师讲解并回答问题先生的“独立梦”是否实现?谁带着我们实现了?2、 阅读材料并回答先生“富强梦”是否实现?谁带着 我们实现了? 3、 阅读材料,讨论回答孙中山的“文明梦”是否实现?谁带着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实现?通过对几代人不懈奋斗最终逐步实现孙中山中国梦的梳理,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达到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结语1、出示对联“革命尚未成功、我辈仍需努力”2、教师总结:最后让我们回到先生的对联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我改了两个字:“革命尚未成功,我辈仍须努力”最后让我们齐读这首对联,提醒我们时刻牢记先生的遗训和我们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齐读对联“革命尚未成功,我辈仍须努力”通过学生齐读对联,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板书设计】作者信息: 姓名: 曾娟 通讯地址:四川成都成华区二仙桥北二路3号 联系:15928942327 邮编:610051 工作单位: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 成华校区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