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师德师风工作总结范本参考.doc
42页高校师德师风工作总结范本参考 高校师德师风工作总结范本参考【一】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可以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首先就要特别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具体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形成学生高尚的人格。
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
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
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可是头是低下的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可是,一句话,不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仁义”,谦爱”思想是可以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的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应该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
通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积极创建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接受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角色而学生扮演受教育角色,但教师与学生是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可以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非常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非常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在教学中认真接受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点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接受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后来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 高校师德师风工作总结范本参考【二】 一、强化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发展这几个要素缺一不可职业理想是教师从事教育专业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所要达到的最高预期目标,是教师对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价值的最理想化的期待。
因此职业理想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来说,就是教师事业航程的风帆,是抵制平庸化状态的催醒剂如果缺少了职业理想就失去了专业成长的动力职业道德是师德的灵魂,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该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现在的职业道德已经被变成明文规定的显性的、具体的规则了,可实际上,职业道德大多还是属于隐性的,是无法明文规定的,只能靠教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教师的工作大多被通俗地说成是“良心活”职业情感是教师对待教育职业,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学生的主观情意,是一种职业情绪我们是否热爱教育事业,是否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是否自爱,这才是教师职业情感的真正涵义 教育爱是教育的真谛,失去了爱的教育,是教育的最大悲哀,也是孩子的最大悲哀教师也是社会工作者,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责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造福社会的人才,因此教师也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立志为祖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有用的人才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就是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的事许多像陶行知一样的人之所以成为教育家,和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分不开的此外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要素,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帮教师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人才,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教育家。
教师的师德和心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般都要经历一个由懵懂到彻悟,由肤浅到精深,由片面到全面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当一个教师回首自己的职业生涯,感到无怨无悔无惑时,说明自己也就达到了那个境界了 二、更新了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 “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做人师,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智如泉涌”,就是教师的智慧要像泉水一样喷涌而出;“行可以为表仪”,就是教师的思想言行能够做别人的榜样做人师不是做教书匠,对学生不仅是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做到“智如泉涌”,必须日积月累,要扩大知识面,要多学、广学,不仅是本专业的知识,更多的与专业交叉融合的其他专业知识行可以为表仪者”代表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知识,做学生的榜样,感染、影响学生的行为,不仅要作为教师,还要作为学生的导师 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不断发展我们高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特别是随着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要求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教师是一个永远新的职业。
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电子系的专业课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专业课的理论知识,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