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供给和市场均衡.ppt
101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讲:需求、供给和产品市场均衡,,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给与需求分析是分析产品市场及其均衡的起点供求模型揭示了消费者和厂商如何相互作用以决定商品或服务的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供求模型包括:买者行为、卖者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分析产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品市场上均衡的形成和均衡价格的决定一、产品市场的需求分析,,(一)产品市场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1、需求的含义,,,产品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现实需求两条件:购买欲望、支付能力,,2、影响需求的因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受许多因素制约,主要包括:,,,,,(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VS替代)3)消费者的收入水平4)消费者偏好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6)政府的政策二)需求函数、需求表、需求曲线,,1、需求函数,,需求函数是指需求与影响需求的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需求函数可表达为:,,Q,d,=f(P,P,r,,Y,T,E,P,g,),(,2.1,),,若只考察商品本身价格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需求函数可表达为:,,Q,d,=f(P) (2.2),,,2、需求表、需求曲线,,,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及其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加以表示。
需求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及其相应的需求量的数字序列表,如表2-1所示:,,表2-1 某商品的需求表,价格—需求量组合,,价格(元),,需求量(斤),,A,2,10,B,3,9,C,4,8,D,5,7,E,6,6,,,,,,,表反映了商品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商品的需求量同其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可由需求表中给出的价格,—,需求量组合得出图2-1是根据需求表2-1绘制的一条需求曲线在图2-1中,横轴表示商品的需求量Q,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P,Q,d,表示需求曲线根据需求表2-1中的数据可以在坐标图中描出A、B、C、D、E五点,将之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由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三)需求定理,,,需求函数、需求表及需求曲线所描述的,商品需求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被称为需求定理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反方向变动,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理解中需要注意的两个要点:,,,第一,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不变,仅研究商品本身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离开这一前提,需求定理就无法成立例如:收入变动),,,第二,,需求定理指的是大多数一般商品,对一些特殊商品(如吉芬商品和炫耀性商品),其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与需求定理相悖吉芬商品,指生活所必需的低档商品,,特征:尽管价格上涨,需求也不会减少吉芬注意到,爱尔兰大灾荒,马铃薯,价格急剧上涨,但需求不减反增灾荒——收入急剧减少——除马铃薯外,人们没有能力购买其他食物炫耀性商品,:价格昂贵、能够炫耀财富和地位的商品(如珠宝、古董、名画、名车等)特征:,价格越高,其炫耀作用越强,需求量越大,价格下降,其炫耀作用减弱,需求量下降四)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需求量,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反映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需求量在图像上,需求为一条线,而需求量为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需求曲线变动分为: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需求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不改变需求函数和需求表,在图形上表现为沿着,,原有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上升,需求曲线上的点向左上方移动,价格,,下降则向右下方移动。
需求量的变动示意图,0,,Q,D,b,P,0,Q,0,P,1,Q,1,,,,需求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收入变化、偏好改变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的变动这种变动会改变需求函数和需求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原有需求曲线的整体移动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需求减少则向左下方移动O,,Q,,P,,Q,1,Q,0,Q,2,P,0,,D,1,,D,0,,,D,2,,,需求的变动,,,小结,,变动主体,价格P,其他,,因素,图形表现,需求量,,变动,Q,变化,不变,同一条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变动,D,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移动,,,,,,(五)产品市场的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以上对个人需求的定义、影响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了全面分析所谓市场需求是所有个人对某种产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将每一价格水平上个人的需求量加总,即可得到市场需求量假定市场上有A、B两个消费者,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如表2-2所示:,,,表2—2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表,,,,,,,,,,,,,,,同个人需求一样,市场需求也与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价格高则需求量少,价格低则需求量多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加总而来,因此影响个人需求的因素就是影响市场需求的因素,,,此外市场需求还受消费者人数的影响,与消费者人数正相关。
产品价格(元),A的需求量(斤),B的需求量(斤),市场需求量(斤),2,10,13,23,3,9,11,20,4,8,9,17,5,7,7,14,6,6,5,11,,,,可由表2-2得出市场需求曲线如图2-4所示:,,,,,,,,,,,,,图2-4 个人需求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由上图可知,将个人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场的需求曲线,,它表示某种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由于市场需求量与价格负相关,因此,市场需求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二、产品市场的供给分析,,(一)产品市场的供给及其影响因素,,1、产品市场供给的含义,,,产品市场的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现实的供给两个要件:,,厂商供应商品的意愿;,,厂商供应商品的实际能力2、影响产品市场供给的因素,,,影响厂商供给意愿和供给能力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互补VS替代),,(3)生产要素的价格,,(4)厂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5)厂商对未来的预期,,(6)政府的税收政策,,,(二) 供给函数、供给表、供给曲线,,1、供给函数,,,供给函数是指供给与影响供给的各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供给函数可表达为:,,Q,s,=f(P,P,r,,Pf,M,E,T),(,2.3,),,,,其中,,Q,s,表示供给数量,,P,表示价格,,P,r,表示相关商品价格,,P,f,表示生产要素价格,,M,表示厂商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E,表示厂商对未来的预期,,T,表示政府的税收政策若只考察商品本身价格对其供给量的影响,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供给函数可表达为:,,Q,s,=f(P) (2.4),,,2、供给表、供给曲线,,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供给表,是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及其相应的,供给量,的数字序列表,如表2-3所示:,,表2-3 某商品的供给表,价格—供给量组合,价格(元),供给量(斤),A,2,6,B,3,7,C,4,8,D,5,9,E,6,10,,,,,表反映了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商品的供给量同其价格呈同向变动关系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本身价格与其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供给曲线可以由供给表中给出的价格,—,供给量组合得出图2-5是根据需求表2-3绘制的一条供给曲线在图2-5中,横轴表示商品的需求量Q,纵轴表示商品的价格P,Q,s,表示供给曲线。
根据供给表2-3中的数据可以在坐标图中描出A、B、C、D、E五点,将之连接起来,就得到了一条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图2-5供给曲线,,,(三)供给定理,,,供给函数、供给表及供给曲线所描述的,商品供给量及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被称为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理解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第一,其他条件不变是指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指研究商品本身价格与供给量之间的关系例如,如果生产母的不是事先利润最大化,二是承担某种社会职能),,第二,供给定理只对于绝大多数商品而言,对于一些特殊商品(如文物、艺术品等)来说,其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不符合供给定理,,,,(四)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供给量,指在某一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厂商供应的商品数量供给,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它反映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供,,给量图像上,供给为一条线,而供给量为供给曲线上,,的一个点供给曲线变动分为: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动,而引起的对该商品供给量的变动。
不改变供给函数和供给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沿着原有供给曲线的移动;,,当商品本身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引起供给量的变化,价格上升,供给曲线上的点向右上方移动,价格下降则向左下方移动0,,P,,,Q,S,a,b,P,1,Q1,P,2,Q,2,,,供给的变动,是指由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如生产要素价格变化、生产技术改变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的变动,,这种变动会,改变,供给函数和供给表,因此在图形上表现为原有供给曲线的整体移动,,当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导致供给的变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供给减少则向左上方移动O,供给的变动,,Q,Q,1,Q,0,,Q,2,S,1,S,0,S,2,P,P,k,,,,,(五)产品市场的单个厂商供给与市场供给,,,在单个厂商供给的基础上,可以推导出市场供给市场供给,是所有厂商对某种产品或劳务供给的总和将每一价格水平上单个厂商的供给量加总,即可得到市场供给量假定市场上有A、B两个厂商,单个厂商供给与市场供给之间的关系如表2-4所示:,,,,,,,,产品价格(元),A的供给量(斤),B的供给量(斤),市场供给量(斤),2,6,5,11,3,7,7,14,4,8,9,17,5,9,11,20,6,10,13,23,表2-4 单个厂商供给与市场供给表,,,,,,,,,市场供给也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关系,价格高则供给量大,价格低则供给量小。
影响单个厂商供给的因素就是影响市场供给的因素,,此外市场供给也受厂商数量的影响,与厂商数量正相关可由表2-4得出市场供给曲线如图2-7所示:,,,,,,,,图2-7 单个厂商供给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将单个厂商的供给曲线水平相加,即可得出市场的供给曲线,它表示某种产品的市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由于市场供给量与价格正相关,因此,市场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三、产品市场均衡价格决定及其变动,,(一)产品市场的市场均衡,,,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这两种力量决定的需求曲线,说明了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的需求数量,,供给曲线,说明了厂商在每一价格水平上的供给数量供给和需求相等意味着产品市场达到了一种均衡状态,即产品市场实现了市场均衡产品市场的均衡如图2-8所示在图2-7中,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Q,d,表示需求曲线,Q,s,表示供给曲线E点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此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产品市场达到均衡状态,P,0,为均衡价格,Q,0,为均衡数量产品市场的市场均衡也以用供求函数来表达:,,Q,s,= f(P)= Q,d,(2.5),,图2-8 产品市场的均衡,P,O,Q,P,1,P,0,P,2,Q,s,Q,d,E,Q,1,Q,0,Q,2,,,(二) 均衡价格的决定,,,1、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价格,指一种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时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给量也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理解的关键:,,第一,均衡价格的含义均衡是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均衡一旦形成之后,如果有另外的力量使他离开原来均衡的位置,则会有其他力量使之恢复到均衡均衡价格就是由于需求与供给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使价格处于一种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状态第二,决定均衡价格的是需求与供给在完全竞争市场,只有需求与供给决定价格第三,市场上各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最后的结果,其形成过程是在市场的背后进行的(下一页分析)2、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通过供求双方的竞争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就是价格决定的过程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可用表2-5说明表2—5 某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需求量(斤),,价格(元),,供给量(斤),,供求之差,价格变动趋势,,23,2,11,-12,上升,20,3,14,-6,上升,17,4,17,0,均衡价格,14,5,20,6,下降,11,6,23,12,下降,,,,当价格低于4元时,,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此时价格上涨,供给相应增加,需求相应减少;,,,当价格高于4元时,,商品供给大于需求,处于供过于求状态,此时价格下降,供给相应减少,需求相应增加;,,,只有当价格等于4元时,,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均为17斤,此时市场上既无短缺也无剩余,价格既不上涨也不下降,处于买卖双方都满意的状态,即均衡状态, 4元就是均衡价格,17斤就是均衡数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均衡状态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发形成的,而不需要任何外在力量的干预一旦市场价格背离了均衡价格,在供求关系的相互作用下,价格会逐步调整直至均衡三)均衡价格的变动,,供给和需求是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两种因素当供给和需求发生变化时,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1、供给不变,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上升,需求减少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Q,3,P,2,P,1,P,D,1,D,3,D,2,Q,1,Q,2,Q,,,需求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P,3,E,1,,,E,2,E,3,S,O,,,,2、需求不变,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会导致均衡价格上升S,1,,S,2,S,3,供给变动和均衡价格的影响,Q3,P2,P1,P,D,Q1,Q2,Q,,,P3,E1,,E2,E3,O,,,3、供求定理,,,根据上述分析,需求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产生的影响,就是供求定理,两方面内容:,,(1)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需求增加,,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下降所以,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2)在需求不变的条件下,,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所以,供给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四),均衡价格理论的运用,,,供给和需求两种力量共同决定市场价格,而价格反过来又调节供给和消费者需求,最终实现市场均衡,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从经济效率角度看,竞争性市场自发实现的结果无疑是最好的,但在现实中,这一结果却未必符合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长远利益为此,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价格政策进行调节,,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就是政府运用的两种主要政策手段本节主要运用均衡价格理论来分析这两种价格政策对经济的影响1、支持价格,,,支持价格(support price),也称最低限价,是政府为了扶持某一行业的发展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此价格高于该产品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如果政府认为某产品由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太低,不利于该行业的发展,就可以对该产品实行支持价格支持价格一般用于,农产品,的价格政策中农产品生产周期长,需求弹性较小,低价格使农民收入减少,挫伤农民积极性,许多国家实行支持价格,防止“谷贱伤农”支持价格的经济效应:,,P,0,为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均为Q,0,P,1,为支持价格,P,1,>P,0,,需求量为Q,1,,供给量为Q,2,,Q,1, 支持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的数量大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产品过剩为了消化多余的产品,维持支持价格,政府必须收购多余的产品P,Q,D,S,P0,O,Q0,P1,Q1,Q2,excess supply,E,,,2、限制价格,,,限制价格(ceiling price),也称最高限价,是政府为了防止物价上涨(某些生活必需品)而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此价格低于该产品在市场上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天然气等)政府往往试图运用限制价格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此外在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的特殊条件下,政府也会使用限制价格政策限制价格的经济效应:,,,P,0,为市场自发形成的均衡价格,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均为Q,0,P,1,为限制价格,P,1, Q,2,限制价格下,厂商愿意提供的商品数量小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产品供不应求P,Q,D,S,P0,O,Q0,P1,Q1,Q2,excess demand,E,,,限价虽能控制物价上涨,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但会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市场长期处于短缺限价无法刺激供给也不能抑制需求,供不应求将长期存在导致社会产品的计划分配。 不能消除短缺,政府通过配给制对产品进行分配导致黑市交易、排队、走后门、贿赂以及“搭配次品”等问题的出现因此,除非面临特殊情况,否则政府不应对竞争性产品实行限制价格四、,需求、供给模型的应用,,——,产品市场的弹性理论,,,介绍需求弹性的定义及其分类、供给弹性等基本理论,阐述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之间的关系,分析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及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问题:两条需求曲线为什么不同?,P,Q,D,P,D,Q,反应程度小,反应程度大,O,O,,,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或供给量的变动,但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弹性理论可以说明价格变动与需求量或供给两变动之间的这种量的关系一)弹性的基本概念,,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通常用弹性系数来表示根据定义,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弹性系数 = 因变量变动的比率/自变量变动的比率,,,,,,假设两个经济变量X和Y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f(X),ΔX、ΔY分别表示X、Y的变动量,E表示弹性系数,则上述弹性公式可具体表达为:,,E=(ΔY/Y)/(ΔX/X)=ΔY/ΔX·X/Y,,,,根据函数关系的不同,弹性划分为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分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弹性分为供给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弹性等不同类型。 主要介绍需求和供给的价格弹性二、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衡量需求量变动对影响需求的诸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大小的指标商品本身的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以及相关商品,,价格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弹性分为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以及需求的交叉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需求价格弹性,简称需求弹性,是指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用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表示若以E,d,表示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Q表示需求量,P表示价格,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为:,,,,(2.7),,,例如,某商品价格上升10%,需求量减少20%,该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2,即需求量变动是价格变动的2倍,说明该商品的需求对价格变化很敏感,价格较小的变化会引起需求量较大波动在理解需求弹性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弹性是相对量而非绝对量的比值需求弹性系数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之比,而不是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与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之比剔除计量单位影响,使不同变量具有可比性第二,需求弹性不同于需求曲线的斜率需求曲线的斜率k=d,P,/d,Q,,,,需求弹性E,d,=d,Q,/d,P,· P/Q= 1/k·P/Q,,,可见,需求曲线斜率越大,其弹性越小,而斜率越小,弹性越大。 第三,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不同,若需求曲线是,线性的,,则d,Q,/d,P,为常数,但由于不同点的P、Q取值不同,因此P/Q的值不断变化,弹性系数也随之不断变化若需求曲线是,非线性的,,则d,Q,/d,P,和P/Q均会变化除非d,Q,/d,P,和P/Q以相同的速度反方向变动,否则,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都不相同第四,弹性系数的符号视相关变量的变动方向而定若因变量与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则弹性系数为正值,若二者反方向变动则弹性系数为负值由于需求量变动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因此,需求价格弹性为负值但为计算简便,通常取其绝对值3、需求弹性的分类,,,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将需求弹性分为五种类型:,,,(1)需求完全无弹性,,即E,d,=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怎样变动,需求量始终不变此时,需求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如:急救药),P,Q,D,1,O,,,(2)需求完全有弹性,,即E,d,=∞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极微小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极大的改变此时,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当价格既定时,需求量是无穷的(,实行保护价的农产品,)P,Q,D,2,O,,,(3)需求单位弹性,,即E,d,=1。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比率与价格的变动比率相同,此时,需求曲线是一条正双曲线D3,O,P,Q,,,,(4)需求富有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的变动比率,此时,需求曲线斜率较小5)需求缺乏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的变动比率,此时,需求曲线斜率较大D4,P,Q,O,P,D5,O,Q,,,前三种情况都是需求弹性的特例,大都属于或者富有弹性,或者缺乏弹性实际上,即便是同一商品,在不同的价格区间其弹性系数也不相同:,,在价格处于高水平区间时,商品的需求弹性较大;,,价格位于低水平区间时,需求弹性相对较小4、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商品必需程度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小,非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较大2)商品可替代性替代品越多、替代性越强,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反之,需求弹性较小存在较多替代品时,商品价格的上涨会促使人们去购买其替代产品,使该产品需求量大幅度减少,需求弹性较大3)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一种商品的支出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高,消费者对其价格变化越敏感,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反之,则较小4),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一种商品的用途越广泛,其需求弹性越大;相反,其用途越狭窄,需求弹性越小5)时间的长短当价格水平变化时,消费者改变其消费习惯或寻找可替代的商品需要时间,因此,时间越长,消费者的需求调整越充分,需求弹性越大除上述因素外,商品的耐用程度、售后服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地域差别等因素也会影响需求弹性,一种商品需求弹性的大小是上述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二)需求收入弹性,,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又一重要因素需求收入弹性是反映收入水平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的指标1、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收入变动的比率之比其计算公式为:,,,,(2.11),,,例如,某消费者的收入增加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对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15%,则该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1.5对于大多数商品而言,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其收入正相关,因此,需求收入弹性系数通常为正值2、需求收入弹性的分类,,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可以将需求收入弹性分为以下三类:,,(1)E,y,>1,即,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收入变动的比率,,这类商品通常被定义为奢侈品,如名牌时装、名贵首饰、旅游等。 2)0<E,y,<1,即,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收入变动的比率,,这类商品通常被定义为必需品,如大米、植物油等3)E,y,<0,即,随着收入增加,其需求量不增反降的商品,,这类商品通常被定义为劣质品,主要是指消费层次很低的商品,消费者对这类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收入水平负相关收入弹性的大小不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属性,而是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恩格尔定律,,【静态】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其食品支出在总的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不同:,,收入水平越低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越高;,,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其食品支出比重较低或者:对于一个家庭或国家,富裕程度越高,食品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恩格尔系数:具有可比性的指标,恩格尔系数:联合国,判别生活水平的标准,,,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划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在50%-59%为温饱,在40%-49%为小康,在30%-39%为富裕,30%以下为最富裕中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是在1995年末期下降到50%以下的,1999年继续下降到41.9%,2000年下降到40%,2001年降到了37.9%,也就是达到了富裕水平。 2002年至2009年7年间,下降幅度开始减少,2008年为37.11%,2010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达到39.76%,接近40%,幸福指数大幅降低有关专家预测,2012年中国恩格尔系数突破40%,也就是由富裕重回小康水平美国自1980年以来的恩格尔系数平均为16.45%,日本1990年以来平均为24.12%三)需求交叉弹性,,需求交叉弹性则是分析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需求交叉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比率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比率之比若以X、Y分别代表两种相关商品,当Y商品价格变化时,X商品的需求量会相应改变,此时,需求交叉弹性的公式可表示为:,,,,(2.12),,,,X、Y若为替代品,则X商品的需求量与Y商品的价格同向变动,需求交叉弹性为正值;,,若二者为互补品,则X商品的需求量与Y商品的价格反向变动,需求交叉弹性为负值;,,若两种商品毫不相关,则Y商品价格变动对X商品需求量无影响,需求交叉弹性为零三、供给弹性,,供给弹性是衡量供给量对影响供给量的诸因素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商品本身的价格以及相关商品价格都是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弹性分为:供给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交叉弹性等类型。 由于供给价格弹性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因此,本节主要分析供给价格弹性1、供给弹性的定义,,供给价格弹性,也叫供给弹性,是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与价格变动的比率之比弹性系数是衡量供给弹性大小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2.13),,,,,,由供给定理可知,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因此,供给弹性系数通常为正值2、供给弹性的类型,,,根据弹性系数的大小,供给弹性也分为五种类型1)供给完全无弹性,即E,d,=0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价格怎样变动,供给量始终不变此时,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2)供给完全有弹性,即E,d,=∞在这种情况下,价格极微小的变动会引起供给量极大的改变此时,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当价格既定时,供给量是无穷的图2-12 供给弹性的五种类型,,,(3)供给单位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的变动比率与价格的变动比率相同,此时,供给曲线是45º线4)供给富有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大于价格的变动比率,此时,供给曲线斜率较小5)供给缺乏弹性,即E,d,<1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的变动比率小于价格的变动比率,此时,供给曲线斜率较大。 同样,前三种情况都是供给弹性的特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人们日常所接触的商品大都属于后两种情况:富有弹性,缺乏弹性3、影响供给弹性的因素,,供给弹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1)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如果某一行业进入或退出的障碍很小,厂商能够自由地根据市场状况进行生产决策,则该商品的供给弹性较大;反之,供给弹性较小2)供给者类别的大小供给弹性的大小与供给者类别的大小正相关,供给者类别越大,供给弹性就越大与整个行业相比,单个厂商调整产量的能力有限,供给弹性相对较小3)生产的技术类型劳动密集型的厂商,其产量最容易调整,供给弹性相应较大,而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因规模调整困难,供给弹性较小4)时间的长短时间越短,厂商对产量的调整能力越有限,供给弹性越小特别是在极短期内,厂商仅能通过调节库存来调整供给量,供给弹性几乎为零5)产量的大小就某一行业而言,随着产量的逐渐扩大,资源稀缺的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使厂商难以获得相关要素以扩大生产,供给弹性下降四、弹性与总收益,,弹性理论重要是因为反映了商品供求数量与其价格之间的变动规律,更为重要的是供求弹性揭示了,价格变动,对消费者,总支出,和厂商,总收益,的影响,是政府制定销售政策以及厂商进行销售决策的重要依据。 厂商销售某种商品所能获得的总收益与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密切相关厂商获得的总收益是商品价格和销售量的乘积,对于不同商品来说,由于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也各不相同,所以总收益的变动也不同以,需求富有弹性,和,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为例来说明需求弹性对厂商总收益的影响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及其总收益,,假设某商品需求,富有弹性,,Ed=2,当价格P1为500元时,其需求量Q1为100台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1为:,,TR1=P1·Q1=500×100=50000元,,若该商品价格降低10%,即P2=450元时,其需求量增加20%,即Q2=120台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2为:,,TR2=P2·Q2=450×120=54000元,,TR2-TR1=54000-50000=4000元,,显然,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厂商的总收益相应增加(薄利多销)若该商品价格上升10%,即P3=550元时,其需求量减少20%,即Q3=80台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3为:,,TR3=P3·Q3=550×80=44000元,,TR3-TR1=44000-50000=-6000元,,随着商品价格上升,厂商总收益减少。 结论:,,需求富有弹性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呈反方向变动:,,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幅度大于价格下降幅度,总收益增加;,,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幅度大于价格上升幅度,总收益减少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及其总收益,,假设某商品需求缺乏弹性,Ed=0.5,当价格P1为2元时,其需求量Q1为100斤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1为:,,TR1=P1·Q1=2×100=200元,,若该商品价格降低10%,即P2=1.8元时,其需求量增加5%,即Q2=105斤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2为:,,TR2=P2·Q2=1.8×105=189元,,TR2-TR1=189-200=-11元,,显然,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厂商的总收益相应减少()若该商品价格上升10%,即P3=2.2元时,其需求量减少5%,即Q3=95斤此时厂商的总收益TR3为:,,TR3=P3·Q3=2.2×95=209元,,TR3-TR1=209-200=9元,,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厂商的总收益相应增加结论:,,,需求缺乏弹性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同方向变动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幅度小于价格下降幅度,厂商的总收益减少;,,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幅度小于价格上升幅度,厂商的总收益增加。 只有了解了需求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互动关系,厂商才能根据商品的需求弹性采取适当的价格策略,以减少决策失误,提高收益水平。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