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颈心综合征42例.doc
4页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颈心综合征42例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治疗颈心综合征42例关键词颈心综合征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手法治疗颈心综合征是指由于颈椎病引起胸闷、心前区持续性压迫痛或钻 痛,心律不齐等类似心绞痛的病症,属于颈椎相关性疾病临床上常 常被误诊为心绞痛,但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不能使病情缓解笔者从 2004年至2006年对我科收治的64例颈心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星状 神经节阻滞配合手法组(42例,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单纯手法组(22例, 以下简称对照组)6对两种方法治疗疗效做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治疗组42例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5〜69岁,平均 53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4年全部病例均符合颈心综合征的 『临床表现查体:30例的棘突间,棘突旁,横突处有不同程度的 压痛凸23例并有患侧前斜角肌紧张,颈前锁骨上窝及斜方肌,后斜 角肌等多发有压痛19例可触及C棘突偏歪,15例C棘突偏歪辅 助检查:颈椎x线正侧位片均显示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变直, 有17例出现反弓19例椎间隙变窄,21例单个或2个椎体关节缘呈 “双边征” o全部病例均作心电图检查,有35例sT段改变,15例 出现早搏。
1. 2对照组22例中男13例,女9例,年龄43-79岁,平均52 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全部病例均符合颈心综合征的临床 表现查体:15例C4-7的棘突间,棘突旁,横突处有不同程度的压 痛11例并有患侧前斜角肌紧张,颈前锁骨上窝及斜方肌,后斜角 肌等多发有压痛10例可触及C棘突偏歪棘突偏歪辅助 检查:颈椎X线正侧位片均显示不同程度骨质增生,生理曲度变直, 有9例出现反弓10例椎间隙变窄,12例单个或2个椎体关节缘呈 “双边征”-全部病例均作心电图检查有15例ST段改变,9例出 现早博2、治疗方法2. 1治疗组2, 1. 1星状神经节阻滞病人取仰卧体位,枕下垫薄枕,稍屈颈 收下颌,使颈前肌放松进针方法:常规皮肤消毒,左手中指尖紧贴 胸锁关节上方约两横指(环状软骨平面相当于第6颈椎横突)处沿气 管壁轻轻下抠,将胸锁乳突肌及其深面的颈总动脉鞘拉向外侧,指尖 下压,可能到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手指固定不动右手持7号针头 与皮肤垂直沿左手中指甲缘快速进针,遇到骨质即为第6颈椎横突 稍进针2mni,使针尖离开颈长肌,回抽无血,无脑脊液,无气后缓慢 注入1%利多卡因10ml,拔除针后压迫4-6分钟,观察1小时未见不 良反应,方可离开医院。
所有病人均采用左右星状神经节交替阻滞方 法3天1次,7次为1个疗程2. 1. 2手法治疗①按揉舒筋法:患者俯卧位全身放松,医者 双掌平推肩背部及肩至上肢,并在肩胛区、肩内缘进行缓慢揉按10 分钟然后患者改为侧卧位,医者用拇指自上而下缓慢而深沉的按揉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4-5遍,并在斜方肌后缘、肩胛提肌、 项韧带等处的阿是穴加拨按理筋手法8分钟②整复错缝法:患者端 坐医者一手拇指找准并顶住患椎,医者胸部贴于患者头部,另一手 前臂置于患者颌下,行颈椎定位旋转扳法,往往可听到复位弹响声 最后行胸椎对抗复位法整复胸椎小关节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2. 2对照组本组只用手法治疗,方法同上述3、 疗效观察3. 1疗效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症状体征有明显改 善,进行日常工作生活: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3. 2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痊愈率比较经X检验,X = 8.87, P<0.01:总有 效率比较经X检验,X = 6.65, P<0.01,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疗效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治 疗组无效的2例中,1例为椎管狭窄者,1例为患者不配合中途放弃 治疗。
在两组治疗有效的病例中,其不同的影象学发病部位以及检查 不同程度的结果,最终疗效比较差异因未做统计学处理,无法作出结 论4、 讨论颈心综合征是由颈椎的骨骼、椎间盘、韧带的退行性变以及椎 体错位等直接或间接反射性刺激颈椎旁的交感神经,使其受累而表现 出一系列极其复杂的证候群既有颈椎病本身的症状,乂有交感神经 功能紊乱的症状,其中以心悸,心前区疼痛为其特征而颈椎病是慢 性病,多发病,其症状及发病机制大家均较为熟悉,而颈心综合征临 床并不少见,且常见于老年人,其发病机制是:①颈脊神经位于椎间 关节的前方与椎间盘紧密接触,在椎间关节和钩椎关节之间通过当 发生椎间盘退变、突出,颈椎骨赘形成,颈椎生理前凸消失或发生后 凸畸形时可造成椎间孔及椎管的前后径变窄压迫脊神经后根而颈 脊神经受刺激所产生疼痛的分布区和心源性通过脊神经后根反射弧 的内脏感觉反射疼痛区域相似,故可出现颈椎病性心前区疼痛②支 配心脏的交感神经,由此发出,经颈上,颈中和颈下(即星状神经节) 更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形成心上、心中、心下三条神经此三条神经 与颈交感神经的数个交通支合并,至心脏和主动脉弓形成心神经,支 配心脏和冠状动脉的舒缩活动。
当颈椎退变造成颈椎机械力学紊乱和 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时会对颈交感神经产生刺激压迫,椎动脉周围交 感神经丛的受累冲动向下扩散,通过心神经丛产生内脏感觉反射 可引起类似心绞痛症状③颈椎间盘突出时椎间隙变窄椎动脉迂 曲,血流变慢,椎间盘退变产生的NO(一氧化氮),白细胞介素-6和 前列腺素E等炎症因子作用于外层纤维环和后纵带中的神经末梢可 使颈部交感神经兴奋或椎动脉周围交感神经激惹,使椎动脉处在紧张 痉挛状态另外突出的椎间盘或者增生的骨质直接压迫椎动脉,从而 引起椎动脉对脑的血液供应减少,结果使脑干供血障碍,引起脑干及 颈髓内网状结构缺血、缺氧,特别使延髓内的心血管调节中枢对缺血 缺氧尤为敏感,导致心血管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导致心率变化和心律 失常根据颈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其复杂的症状和体征,我们不难 发现其既有慢性病——颈椎病的症情,也有急性病——颈交感神经功 能紊乱的症情,根据急缓同治的原则,我们采用星状节阻滞治疗,取 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作用主要有中枢作用和周围作用两方面;通 过调理下丘脑的维护内环境稳定机能而使机体的植物神经功能,内分 泌功能和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其周围作用是由于阻滞部位的节前和节 后神经纤维的功能受到抑制,分布区内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的心血管 运动,腺体分泌,肌肉血管紧张,痛觉传导等也受到抑制,故其能起 到立竿见影的作用,患者的症状可见明显改善。
然而,患者颈部交感 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虽然已经缓解,但这是暂时的颈交感神经受到刺 激的根源仍未处理,故仍需要通过手法治疗颈椎病本套手法可起到 扩大椎间孔、纠正紊乱的小关节和偏歪的棘突、调整颈椎生理曲度的 作用并可加快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改善局部神经、 肌肉的营养,解除病变组织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和压迫而出现的痉挛状 态同时也能改变椎动脉的位置关系,从面改善椎基底动脉的血液循 环和大脑的缺血缺氧状态产生良好的效果与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 应用对颈心综合征的治疗起到协同作用,因此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 手法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手法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值得一提的是,颈心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老年人居多, 由于以心血管症状为主患者往往就诊于内科,当按心血管疾病诊治 的效果不佳时,尤其还伴有颈部不适,有颈椎病史的患者,更要考虑 颈心综合征的可能,以免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