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重点难点.doc
14页高一化学重点难点 易错题以及知识点梳理!附件形式答:高一化学知识要点第一局部根本概念和根本理论一、氧化—复原反响1、怎样判断氧化—复原反响表象:化合价升降实质:电子转移注意:凡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响必定是氧化—复原反响2、有关概念被氧化〔氧化反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氧化产物〔表现氧化性〕被复原〔复原反响〕复原剂〔具有复原性〕复原产物〔表现复原性〕注意:〔1〕在同一反响中,氧化反响和复原反响是同时发生〔2〕用顺口溜记“升失氧,降得还,假设说剂正相反〞,被氧化对应是氧化产物,被复原对应是复原产物3、分析氧化—复原反响的方法单线桥:双线桥:注意:〔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一定要记住,如果对分析化合升降不熟练可以用坐标法来分析〔2〕在同一氧化复原反响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复原剂失电子总数4、氧化性和复原性的判断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凡处于最高价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最高价的元素〔KMnO4、HNO3等〕绝大多数的非金属单质〔Cl2、O2等〕复原剂〔具有复原性〕:凡处于最低价的元素只具有复原性最低价的元素〔H2S、I—等〕金属单质既有氧化性,又有复原性的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注意:〔1〕一般的氧化复原反响可以表示为:氧化剂+复原剂=氧化产物+复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强过氧化产物,复原剂的复原性强过复原产物。
〔2〕当一种物质中有多种元素显氧化性或复原性时,要记住强者显性〔锌与硝酸反响为什么不能产生氢气呢?〕〔3〕要记住强弱互变〔即原子得电子越容易,其对应阴离子失电子越难,反之也一样〕记住:〔1〕金属活动顺序表〔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非金属活动顺序元素:F>O>Cl>Br>N>I>S>P>C>Si>H单质:F2>Cl2>O2>Br2>I2>S>N2>P>C>Si>H2〔4〕氧化性与复原性的关系F2>KmnO4〔H+〕>Cl2>浓HNO3>稀HNO3>浓H2SO4>Br2>Fe3+>Cu2+>I2>H+>Fe2+F— 大家记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这三类物质要拆为离子方式,其余要保存分子式注意浓硫酸、微溶物质的特殊处理方法〔2〕检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三查〔电荷守恒、质量守恒、是否符合反响事实〕3、离子共存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都不能共存〔1〕生成难溶物常见的有AgBr , AgCl , AgI , CaCO3 , BaCO3 , CaSO3 , BaSO3等〔2〕生成易挥发性物质常见的有NH3、CO2、SO2、HCl等〔3〕生成难电离物质常见的有水、氨水、弱酸、弱碱等〔4〕发生氧化复原反响Fe3+与S2-、ClO—与S2-等三、原子构造1、关系式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Z〕质量数〔A〕=质子数〔Z〕+ 中子数〔N〕注意:化学反响只是最外层电子数目发生变化,所以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化合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化合价|2、所代表的意义3、同位素将原子里具有一样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原子互称同位素注意:〔1〕同位素是指原子,不是单质或化合物〔2〕一定是指同一种元素〔3〕化学性质几乎完全一样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运动的特征:〔2〕描述电子运动的方法:〔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符号 K L M N O P Q层序 1 2 3 4 5 6 7〔4〕熟练掌握原子构造示意图的写法核外电子排布要遵守的四条规则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1、什么是元素周期律?什么是原子序数?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周期律是谁发现的?2、周期表的构造〔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2〕记住“七横行七周期,三长三短一不全〞,“十八纵行十六族,主副各七族还有零和八〞。 〔3〕周期序数:一二三四五六元素的种数:2 8 8 18 18 32〔4〕各族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排〕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O注意:ⅡA和ⅢA同周期元素不一定定相邻3、元素性质的判断依据跟水或酸反响的难易金属性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跟氢气反响的难易非金属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注意:上述依据反过也成立4、元素性质递变规律〔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注意:金属性〔即失电子的性质,具有复原性〕,非金属性〔即得电子的性质,具有氧化性〕〔2〕原子半径大小的判断:先分析电子层数,再分析原子序数〔一般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层数一样的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5、化合价价电子是指外围电子〔主族元素是指最外层电子〕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 |负价| + 最高正价目= 8注意:原子序数、族序数、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的奇偶数关系6、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位、构、性〞三者关系五、分子构造要求掌握“一力、二键、三晶体〞1、化学键注意记住概念,化学键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2、离子键〔1〕记住定义〔2〕形成离子键的条件:活泼金属元素〔ⅠA、ⅡA〕和活泼非金属元素〔ⅥA、ⅦA〕之间化合〔3〕离子半径大小的比拟:〔电子层与*稀有元素一样的离子半径比拟〕电子层构造一样的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半径减小3、共价键〔1〕定义〔2〕共价键的类型: 非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共价键极性键〔同种元素原子之间〕〔3〕共价键的几个参数〔键长、键能、键角〕:4、电子式〔1〕定义〔2〕含共价键和含离子键电子式的异同点5、晶体〔1〕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2〕三晶体的比拟〔成键微粒、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物理性质〕〔3〕注意几种常见晶体的构造特点第二局部化学计算化学计算可以从量的方面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根本概念和根本原理、化学反响规律等的理解。 解题过程中要求概念清楚,认真审题,注意解题的灵活性会考中涉及的化学计算有以下四方面一、有关化学量的计算包括原子量、分子量、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气体的体积及微粒数等的计算1、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这类计算要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以及物质中微粒数之间的关系有关计算公式有:物质的量〔摩〕=气态物质的量〔摩〕=物质的量〔摩〕=通过物质的量的计算还可以计算反响热、溶液的浓度、溶液的体积,还可以与溶解度及质量分数互相换算因此物质的量的计算是这类计算的中心,也是解题的关键2、元素的原子量和近似原子量的计算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因此*元素的原子量是通过天然同位素原子量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也称为平均原子量其计算方法如下:Aa%+Bb%+Cc%+…,其中A、B、C是元素同位素的原子量,a%、b%、c%分别表示上述各同位素原子的百分组成假设用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A、B、C,则算出的为该元素的近似〔平均〕原子量3、有关分子量的计算〔1〕根据气体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求分子量主要依据是气体的摩尔质量与分子量的数值一样,气体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下式计算:M=22.4升/摩 * d克/升,式中d是标准状况下的密度数值。 摩尔质量去掉单位就是分子量〔2〕根据气体的相对密度求分子量根据同温、同压、同体积的气体,气体A、B的质量之比等于其分子量之比,也等于其密度之比的关系: WA/WB=MA/MB=dA/dB,其中W为质量,M为分子量,d为密度假设气体A对气体B的密度之比用DB表示,则:MA/MB=DB,DB称为气体A对气体B的相对密度,根据相对密度和*气体的分子量,就可以求另一种气体的分子量,表达式为:MA=MB DB,如气体A以空气或氢气为标准,则: MA=29D空或MA=2D氢气二、有关分子式的计算这里包括根据化合物各元素的百分组成或质量比、分子量求出较简单化合物分子式的根本方法解这类问题的根本思路是:首先确定该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然后根据元素间的质量比或百分组成,通过分子量确定该物质的分子式三、有关溶液浓度的计算1、有关溶液解度的计算这里只要求溶质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量的计算,以及求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个数的计算根据饱和溶液由于温度变化形成的溶液度差,列出比例式,即可求解2、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主要包括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间的换算;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及稀释的计算。 常用的公式如下:〔1〕、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克〕/ 溶液质量〔克〕〔2〕、物质的量浓度〔摩/升〕= 溶质的物质的量〔摩〕/溶液的体积〔升〕〔3〕、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摩/升物质的量浓度〔摩/升〕=3、溶液的稀释加水稀释,溶质的质量不变假设加稀溶液稀释,则混合前各溶液中溶质的量之和等于混和后溶液中溶质的量计算时要注意:稀释时,溶液的质量可以加和,但体积不能加和,因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体积不等于两者体积之和设溶液的体积为V,物质的量浓度为M,质量分数为a%,溶液质量为W则有如下关系:W浓a浓% + W稀a稀% = W混a混% M浓V浓 + M稀V稀= M混V混四、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根据大纲要求,这局部容主要包括反响物中*种物质过量的计算;混合物中物质的质量百分组成的计算;有关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纯度、产率和利用率的计算以及多步反响的计算1、反响物中*种物质过量的计算在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中,有时为了使*种反响物能反响完全〔或充分利用*一物质〕,可使另一种反响物的用量超过其理论上所需值,例如要使燃烧充分,往往可以通入过量的氧气或空气以如要使*种离子从溶液中完全沉淀出来,往往要参加稍为过量的沉淀剂等。 解这类题时首先厅判断这两种反响物的量是否符合化学方程式中该两种反响物的关系量之比,如不符合则要根据缺乏量的反响物的量进展计算2、有关物质的纯度、产率、利用率和多步反响的计算在化学反响中,所表示的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转化量都是以纯洁物的量来表示的而实际上原料和产品往往是不纯洁的,这就存在着不纯物和纯洁物间的换算,其换算的桥梁是物质的纯度〔以百分数表示〕另外,在实际生产中以难免有损耗,造成原料的实际用量大于理论用量,而实际的产量又总是小于理论产量,这就是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产率问题有关这类计算的公式如下:物质的纯度 = 纯洁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原料的利用率 = 理论原料用量 / 实际原料用量产率 = 实际产量 / 理论产量物质的纯度、原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产率都是低于100%的大局部工业生产,要经过许多步的反响才能完成的,这时进展产品和原料之间量的计算时,不必逐步计算,可以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找出原料和产品的直接关系量,进展简单的计算即可工业生产计算常用的关系式有:由黄铁矿制硫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