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期末复习》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docx
15页中药鉴定之重点药材及对比药材I、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来源】 为蓼科 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药用大黄 Rheum officinale Baill.根及根茎【产地】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地,主要为栽培,产量占大黄的大部分; 唐古特大黄主产于青海、甘肃、西藏及四川地区,野生或栽培药用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等省,栽培或野生,产量较少性状鉴别】根茎呈类圆柱形或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去外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习称“锦 纹”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 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显微鉴别】根茎横切血:具髓部维管朿的界常构造髓部宽广,有异常维管束,外木质部,内侧韧皮部,射线呈星状射出,韧皮部中有大型粘液腔,内含红棕色物质薄壁细胞含淀粉粒及大型草酸钙簇晶粉末:掌叶大黄粉末淡黄色① 草酸钙簇晶多而大,直径21-125 um,,棱角大多短钝。
② 淀粉粒单粒或复粒③ 导管多为网纹,非木化成分】 游离蔥醍衍生物: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大黄酸(rhein决黄耦舗(emodin )>大黄酚 (chrysophanol)>大黄素甲瞇(physcion)等,为大黄的抗菌成分结合性蔥酿衍生物:游离蔥醍类的葡萄糖昔或双蔥酮昔,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双蔥酮昔为番泻昔A、B、C、D、E、F (sennosidA> B、C、D、E、F)等,泻下作用强大黄昔(rheinosideA> B、C、D),亦为泻下成分软质类物质约5%:没食子酰葡萄糖、没食子酸、d■儿茶素等,为收敛成分理化鉴别】(1) 取本品粉末的甲醇浸出液,滴于滤纸上,以45%乙醇展开,置紫外光灯下检视,不得显持久的亮紫 色荧光(与土大黄昔等的罠类化合物区别)2) 粉末微量升华得黄色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2、黄连 Rhizoma Coptidis名称味连雅连云连来源毛萇科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根茎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C. Y. Cheng et Hsiao 根茎云南黄连 Coptis teeta Wall.根 茎产地四川石柱县,湖北、陕西、 甘肃等省亦产。
主为栽培 品,为冏品黄连的主要来 源主产于四川洪雅、峨眉等省, 栽培,少量野生主产于云南德钦、碧江及西藏 地区,原系野生,现有栽培采收加 工秋末冬初(10~11月)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晒-T,撞去须根云连在-T燥后,再喷 水使表面湿润,用硫黄蔥12〜24h,干燥形状鉴 别根茎多分枝,集聚成簇, 形如鸡爪表而黄褐色 断面鲜黄色根茎多单枝,较粗壮,似蚕形 “过桥”较长表而棕黄色断面黄色,有的中空根茎单枝,较细小,略弯曲, 蝎尾形,表而棕黄色断而黄 棕色显微鉴别① 木栓层:为数列扁平细胞,外则有时可见鳞叶组织② 皮层:较宽,单个或成群;常可见根迹维管束和叶迹维管束③ 中柱鞘纤维:成束存在④ 维管束:外韧型,断续环列;韧皮部狭窄;形成层细胞扁平射线明显,束间形成层不明 显;木质部均木化,由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木纤维较发达⑤ 髄部:由薄壁细胞组成⑥ 薄壁细胞均含淀粉粒薄壁组织中有石细胞散 在,中柱鞘纤维或拌有少 数石细胞部无石细胞髓部尚有多数石细胞群皮层,中柱鞘及髓部均无石细 胞粉末特 征① 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壁厚,孔沟及纹孔明显② 中柱鞘纤维鲜黄色,多成束,纺锤形或长梭形,较粗短,壁厚末端尖,壁孔明显。
③ 木纤维鲜黄色,成束,较细长,壁稍厚,纤维管胞,具缘纹孔明显,韧形纤维单纹孔④ 导管:主要为孔纹导管,少见具缘纹孔⑤ 鳞叶表面细胞绿黄色或黄棕色,略呈长方形或类方形,无细胞间隙,壁呈微波状弯曲或 连珠状增厚主要成 分三种黄连均含有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樂碱(berberine),呈盐酸盐存在,. •、上 汽_石细鬼 匕一丄、t 7k 餐黄连根茎横切面3、人参 Radix Ginseng“人参味甘,大补元气,生精固脱,强心安神”李时珍:“因根如人形而得名込【來源】为五加科Panax ginseng C. A. Mey.根及根茎【产地】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栽培品习称“园参H野生品产量甚少,习称“山参”性状鉴别】人参一般分芦、节、体、腿、须等部其上部的根茎称“芦头”,芦头上凹窝状茎痕,习称 “芦碗”;芦头上不定根,习称“子”,多为2 — 3支主根称体,纺锤形或圆柱形,支根为腿,分支为3 一 5不等,腿生有细须根,其上有小突起,习称“珍珠点”体轻,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皮部有棕色点状树脂道和放射状裂隙气香而特异,味微苦、甘芦长碗密枣核节,紧皮细纹珍珠须)【显微鉴别】主根横切而:①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② 韧皮部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外侧常有裂隙。
韧皮射线宽3〜5列细胞③ 形成层成环④ 木质部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粉末:淡黄色(生晒参)或红棕色(红参)① 树脂道碎片易见,内含黄色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 Pm,棱角锐尖人参粉末特征⑤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③ 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直径2〜20um, 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6个 分粒组成红参中淀粉粒已糊化)④ 导管多网纹或梯纹,直径10〜56" m是14种以上皂昔的混合物,称为人参皂昔 【伪品】⑤ 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 【成分】1.人参皂昔(ginsenosides),约4%:(1) 豆科植物野缸豆,无芦头,具有晶纤维,豆腥气2) 商路无芦头,巨罗盘纹,麻口,无参味3) 菊科山萬苣含有菊糖,无碳酸钙结晶4) 茄科植物华山参,有异常维管束4、柴胡(Radix Bupleuri)南柴胡北柴胡来源伞形科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的根为伞形科柴胡Bupleurum chinense.的根产地主产于东北(黑龙江、吉林)、内蒙、 河北、四川、安徽等省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陕西等省性状 鉴别根较细,多不分枝,根头顶端有细毛状 枯叶纤维。
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 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 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呈长圆锥形,下部分枝,根头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 纤维状的叶基,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 及皮孔无毛刷状纤维,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呈片 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显微 特征① 皮层油管较多而大② 木纤维少而散列,多位于木质部外 侧① 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其下为7」层栓内层细胞② 皮层、韧皮部散有油管③ 形成层成环④ 木质部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排列成2〜多个断续环 状5、川贝母(Bulbus Fritillariae Cirrhosae)【来源】 为百合科 川贝母 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 tt肃贝母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鳞茎前三者按药材性状的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后者药材习称“炉贝”形状 鉴别松贝呈类圆锥形或球形,表而类口 色。
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 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 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 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 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 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 心有灰褐色的鳞茎盘青贝呈类扁球形,外层两瓣鳞 叶形态大小相近,相对抱 合,顶端开口,内有心芽 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 柱形的残茎炉贝呈长圆锥形,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习称“虎皮斑”外面两枚鳞叶大小相近,顶端多开口基部稍尖或较钝1 t6、麦冬(Radix Ophiopogonis)【来源】 为百合科 麦冬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块根【产地】 主产浙江慈溪、余姚、肖山、杭州及江苏省者称杭麦冬,主产四川绵阳地区三台县者称川麦冬性状鉴别】 呈纺锤形,两端略尖,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细皱纹断面黄白色, 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味甘微苦显微鉴别】 横切而:① 表皮细胞1列,根被3〜5列木化细胞② 皮层宽广,散有含针晶束的粘液细胞;内皮层细胞壁均匀增厚,木化, 有通道细胞,外侧为1列石细 胞,其内壁及侧壁均增厚,纹孔细密③ 中柱其小,韧皮部束16〜22个,位于木质部束的星角间;木质部束由木化组织连接成环状。
④髄小,薄壁细胞类圆形粉末:白色或黄白色① 根毛细长弯曲,长约150 nm,宽约30 um② 根被细胞多角形,壁木化,有壁孔③ 皮层薄壁细胞类圆形,粘液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25〜50 u mo④ 石细胞呈长方形,常成群存在,细胞壁木化,壁孔细密,有的一边薄 壁性,孔沟极明显⑤ 木纤维细长,细胞壁木化,壁孔呈稀疏点状,孔沟明显⑥ 导管及管胞多单纹孔及网纹,少数为具缘纹孔,直径可至35 nm, 常与木纤维相连1 •表皮毛2.表皮3.根被4.外皮层5.皮层6.草酸钙针晶束7.石细胞8. 内皮层9.韧皮部10.木质部11.髓)7> 天麻(Rhizoma Gastrodiae)【来源】为兰科 天麻Gastrodia elata Bl.块茎【产地】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东北及华北各地亦产性状鉴别】呈长椭形,长5〜13cm,宽2~60cm,厚1〜3cm顶端有红棕色干枯芽苞(习称“鹦哥嘴”), 或为残留茎基;另一端有自母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称为“肚脐眼”;表面有点状突起(潜伏芽)排列成多 轮横环纹有纵皱纹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气微而特异(鸡屎味),味甘以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者“(冬麻)”质佳; 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色晦暗、空心者“(春麻)”质次。
鹦哥嘴,凹肚脐,外有环点干姜皮,松香断面要牢记)【显微鉴别】块茎横切面:① 表皮残留,下皮2〜3列切向延长的栓化细胞② 皮层细胞,较老块茎的皮层与下皮相接处有厚壁细胞③ 中柱维管束周韧型或者外韧形④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针晶束粉末:黄白色①厚壁细胞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71〜250 um,壁孔明显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长25-93 u mo③ 有螺纹、网纹及环纹导管④ 薄壁细胞含粘液质及卵形或长椭圆形的颗粒状物质,有的粘结成块,加碘液显棕色或淡棕紫色理化】⑴ 粉末lg+水10ml浸渍4h、振摇,过滤,滤液+碘试液3滴,显紫红色至酒红色8、沉香 (Lignum Aquilariae Resinatum)白木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