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行政学说史》丁煌重点笔记[共112页].ppt
112页西方行政学说史西方行政学说史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制作人:汤惠琴制作人:汤惠琴 课程计划与安排课程计划与安排v讲授讲授:十二次左右:十二次左右60%v课堂讨论:三课堂讨论:三-四次四次15%v课外调研课外调研:一次:一次10%v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指定范围内著作指定范围内著作一本及读书笔记一本及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一篇(或读后感一篇(7000字以上)字以上)10%v考勤:考勤:5%参考阅读材料参考阅读材料v1、古德诺:、古德诺:《《政治与行政政治与行政》》v2、泰罗:、泰罗:《《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v3、韦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v4、福莱特、福莱特《《建设性冲突建设性冲突》》v5、巴纳德、巴纳德《《经理人员的职能经理人员的职能》》或或《《组织与管理组织与管理》》v6、德鲁克、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v7、布坎南、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的政治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的政治运用》》v8、戴维奥斯本、戴维奥斯本 《《改革政府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营部门》》课外调研方案:课外调研方案:v调研题目:利用泰罗的科学原则改进效率调研题目:利用泰罗的科学原则改进效率v调研的理论基础: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调研的理论基础: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v要求:要求:自愿组合,每三四人构成一个调研小组自愿组合,每三四人构成一个调研小组自行选择某项效率待改进的工作项目,利用泰罗自行选择某项效率待改进的工作项目,利用泰罗的科学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和测试,提出改进建议的科学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和测试,提出改进建议调研完毕后撰写调研报告:调研完毕后撰写调研报告:v时间,地点,调研组成员,观测对象及理由,观测方时间,地点,调研组成员,观测对象及理由,观测方法和工具、观测数据及分析、改进建议。
法和工具、观测数据及分析、改进建议教学大纲教学大纲v几个基本的名词几个基本的名词v导论导论 西方行政学说的产生与发展西方行政学说的产生与发展v1、、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提出与创立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v2、、正统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正统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v3、、批评与转变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批评与转变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v4、、应用与发展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应用与发展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v5、、挑战与创新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挑战与创新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v6、、总结与探索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v结语:结语:走向公共管理语境的公共治理理论走向公共管理语境的公共治理理论几个基本的名词几个基本的名词Administration: 行政、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行政管理;Management: 管理;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行政(学)、公共公共行政(学)、公共管理;管理;Public Management: 公共管理;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新公共管理;:新公共管理;西方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西方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v提出与创立提出与创立::威尔逊、古德诺、怀特等威尔逊、古德诺、怀特等人,就公共行政研究人,就公共行政研究的必要性、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研究体系等方面进行的探讨;的必要性、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研究体系等方面进行的探讨;v早期的发展早期的发展(正统时期)(正统时期)::法约尔、韦伯、古利克,厄威克法约尔、韦伯、古利克,厄威克等人,主要探讨指导公共行政的一些共性原则和理性方法;等人,主要探讨指导公共行政的一些共性原则和理性方法;v行为主义时期行为主义时期::巴纳德、西蒙巴纳德、西蒙等人,着重从组织中人的行为等人,着重从组织中人的行为和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活动;和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管理活动;v多角度多领域发展多角度多领域发展:新公共行政学、:新公共行政学、德罗尔德罗尔政策科学政策分政策科学政策分析、析、里格斯里格斯比较行政和生态行政分析、比较行政和生态行政分析、西蒙西蒙决策科学、管理决策科学、管理科学学派;科学学派;v调整与转向调整与转向: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理论1. 提出与初创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提出与初创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v1.1、、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理论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理论v1.2、、古德诺的公共行政理论古德诺的公共行政理论v1.3、、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v1.4、、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1 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理论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理论v生平与著述:生平与著述:19世纪末著名美国学者,总统世纪末著名美国学者,总统;;代表作:代表作:《《行政学研究行政学研究》》,1887年;,1887年;v主要观点:主要观点:①①提出和论证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必要性提出和论证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必要性:政府职能扩大化与复杂化:政府职能扩大化与复杂化的必然要求的必然要求②②提出了公共行政研究的任务和目标提出了公共行政研究的任务和目标::v研究确定政府的职能,即政府能够适当且成功完成的任务;研究确定政府的职能,即政府能够适当且成功完成的任务;v研究如何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研究如何高效地完成这些任务③③指出了行政的实质指出了行政的实质::行政中的政府,政府的操作与执行行政中的政府,政府的操作与执行④④探讨了某些具体的行政问题探讨了某些具体的行政问题::v关于人事行政:提出如何建设一个好的文官制度的若干建议,强调官员关于人事行政:提出如何建设一个好的文官制度的若干建议,强调官员素质的重要性;素质的重要性;v关于行政监督:强调公共舆论监督的重要性。
关于行政监督:强调公共舆论监督的重要性v简评:简评:主要贡献:主要贡献: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必要性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公共行政研究的必要性,是公共行,是公共行政学鼻祖政学鼻祖思考:威尔逊的主要观点与主要贡献思考:威尔逊的主要观点与主要贡献Thomas Woodrow Wilsonv美国第二十八美国第二十八任总统、学者、任总统、学者、教授v世界上第一个世界上第一个提出要建立一提出要建立一门单独的行政门单独的行政学科的人被学科的人被誉为誉为“行政学行政学鼻祖鼻祖”1.2 古德诺的公共行政理论古德诺的公共行政理论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政治学者,曾任中华民国的宪政顾问,著有世纪初美国著名政治学者,曾任中华民国的宪政顾问,著有《《君君主与共和论主与共和论》》;代表作:;代表作:《《政治与行政政治与行政》》v主要观点:政治与行政两分法主要观点:政治与行政两分法①①提出和区分了政府的两种主要功能提出和区分了政府的两种主要功能v政治:国家意志的表达;政治:国家意志的表达;v行政:国家意志的执行;行政:国家意志的执行;②②主张政治与行政这两种功能间应该协调:主张政治与行政这两种功能间应该协调:v政治应保持对行政的适当控制;政治应保持对行政的适当控制;v行政应该适度集权;行政应该适度集权;v认为当时的政党制度是一种很好的法外调节机制。
认为当时的政党制度是一种很好的法外调节机制③③主张对当时美国的政府体制,包括三权分立体制和联邦体制进行改革,使主张对当时美国的政府体制,包括三权分立体制和联邦体制进行改革,使权力进一步集中于联邦总统权力进一步集中于联邦总统v简评:简评:主要贡献:其对政府的政治与行政两种功能的区分及其定义比较准确主要贡献:其对政府的政治与行政两种功能的区分及其定义比较准确和规范,对后人影响巨大和规范,对后人影响巨大局限:政治与行政不可完全两分,也引起了后人的争论和误会局限:政治与行政不可完全两分,也引起了后人的争论和误会思考: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含义?思考: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含义?1.3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v生平与著述生平与著述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和实践家,世纪初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和实践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奠基人人和现代管理科学的奠基人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出版年出版v主要内容:主要内容:((1))作业管理方面作业管理方面((2)组织管理方面:)组织管理方面:v提出计划与执行相分离以及管理例外原则提出计划与执行相分离以及管理例外原则((3)管理哲学方面:倡导思想革命,劳资合作。
管理哲学方面:倡导思想革命,劳资合作v简评:简评:其对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科学方法的追求及其效率优化思想第一次使其对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科学方法的追求及其效率优化思想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管理从经验上升到科学;v对公共行政学的影响:对公共行政学的影响: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一经提出,即被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一经提出,即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领域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领域,并成,并成为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内容为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内容Frederick W. Taylorv19世纪末世纪末20世世纪初美国著名纪初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和实管理学者和实践家践家v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和现的创始人和现代管理科学的代管理科学的奠基人泰罗关于作业管理的观点泰罗关于作业管理的观点v⑴⑴工作定额与标准化原理工作定额与标准化原理基本思想:要通过科学的研究寻找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最佳工具和基本思想:要通过科学的研究寻找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最佳工具和最佳环境,使之普及化和标准化,在标准化的操作下确定合适的工最佳环境,使之普及化和标准化,在标准化的操作下确定合适的工作定额,以此作为考核和计酬的依据作定额,以此作为考核和计酬的依据。
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v时间研究:工作日写实和测时,以找出并剔除工作日中不必要的杂事,时间研究:工作日写实和测时,以找出并剔除工作日中不必要的杂事,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v动作研究:研究干活动作的合理性,动作研究:研究干活动作的合理性,“生铁搬运实验生铁搬运实验”v⑵⑵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应该为每项工作寻找第一流的工人,包括能力和意愿方面的相适合应该为每项工作寻找第一流的工人,包括能力和意愿方面的相适合v⑶⑶差别计件付酬制差别计件付酬制使单件工资率与工作定额的完成程度成正比量越多,单位工资率越使单件工资率与工作定额的完成程度成正比量越多,单位工资率越高,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高,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v⑷⑷其它工厂管理技术:其它工厂管理技术:工业工程学(工业工程学(IE)、公司选址、流程设计、平面布局、作业动作的经)、公司选址、流程设计、平面布局、作业动作的经济原则、动作要素理论、人体工程学等济原则、动作要素理论、人体工程学等科学管理思想在公共管理的应用科学管理思想在公共管理的应用v威廉威廉·莱芬韦尔莱芬韦尔美国全国办公室管理协会会长,将科学管理思想应用于办公室管理,美国全国办公室管理协会会长,将科学管理思想应用于办公室管理,提出了办公室管理八原则(布局、照明、通风、设备高度、打字员提出了办公室管理八原则(布局、照明、通风、设备高度、打字员动作)动作)v莫尔斯莫尔斯·库克库克泰罗的早期合作者,其担任费城市公共工作局局长期间,成功地把科泰罗的早期合作者,其担任费城市公共工作局局长期间,成功地把科学管理运用于市政管理,在申诉处理、财务计划、装备更新、人事学管理运用于市政管理,在申诉处理、财务计划、装备更新、人事选择、存货记录、工程承包、公共关系等方面实行作业标准化。
这选择、存货记录、工程承包、公共关系等方面实行作业标准化这些革新使费城垃圾清扫成本四年中减少些革新使费城垃圾清扫成本四年中减少100万美元,公用事业收费降万美元,公用事业收费降低低125万美元v伦纳德伦纳德·怀特怀特政府官员,曾任美国文官事务委员会主席亲,自组织和参与了美国文政府官员,曾任美国文官事务委员会主席亲,自组织和参与了美国文官制度的改革工作官制度的改革工作 积极倡导政府公共行政改革,将科学管理思想积极倡导政府公共行政改革,将科学管理思想应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促进政府工作的改革,提高行政工作效率应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促进政府工作的改革,提高行政工作效率1.4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v生平与著述:生平与著述: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管理实践家,世纪初法国著名的管理实践家,现代管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现代管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代表作:1918年年《《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v主要观点:主要观点:①①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并给出了管理的定义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并给出了管理的定义v企业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企业活动: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v管理:是一种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普遍性的单独的社会活动,由计划、管理:是一种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普遍性的单独的社会活动,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种职能构成。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各种职能构成②②提炼出了普遍适用的管理十四条原则提炼出了普遍适用的管理十四条原则③③倡导管理教育:认为人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获得,故提出在倡导管理教育:认为人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获得,故提出在学校开设管理学课程,以传授和普及管理知识学校开设管理学课程,以传授和普及管理知识v简评:简评:从学科发展上看,第一次提出了一套有关管理的系统性理论,从而从学科发展上看,第一次提出了一套有关管理的系统性理论,从而为管理学奠定了一个整体和系统的理论构架其对管理职能的划分为管理学奠定了一个整体和系统的理论构架其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研究,成为后来的管理学研究的主流框架和研究,成为后来的管理学研究的主流框架从现实意义上看,其提出的管理十四原则,不仅适用于企业组织管从现实意义上看,其提出的管理十四原则,不仅适用于企业组织管理,也适用于政府组织中的管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性理,也适用于政府组织中的管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指导性Henri Fayolv20世纪世纪初法国初法国著名的著名的管理实管理实践家践家v现代管现代管理学的理学的创始人创始人之一之一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十四原则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十四原则v劳动分工:劳动分工:按专业化原则按专业化原则v权力与责任相一致权力与责任相一致完成组织工作必须赋予必要的权力,完成组织工作必须赋予必要的权力,有权力必须伴以相应的责任,二者互有权力必须伴以相应的责任,二者互为因果。
为因果v纪律:纪律:纪律对于企业取得成功是绝对必要的纪律对于企业取得成功是绝对必要的v统一指挥统一指挥一个下属只能接受而且只应接受一个一个下属只能接受而且只应接受一个上司的命令上司的命令v统一领导统一领导凡是具有同一目标的合适活动,都仅凡是具有同一目标的合适活动,都仅应有一个领导和一套计划应有一个领导和一套计划v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v合理的报酬合理的报酬薪酬制度应当公平,对工作成绩与工薪酬制度应当公平,对工作成绩与工作效率优良者应有奖励作效率优良者应有奖励v适当集权与分权:适当集权与分权:要根据本组织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要根据本组织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集权与分权的程度集权与分权的程度v层级控制与跳板原则:层级控制与跳板原则:在取得授权的情况下,不同部在取得授权的情况下,不同部门的低层级管理人员越过上级门的低层级管理人员越过上级权力与信息链直接进行沟通权力与信息链直接进行沟通v秩序:秩序:凡事各有其位,各称其位;凡事各有其位,各称其位;v公平:公平:就是要保持善良与公道,订立就是要保持善良与公道,订立的协定要执行,平等和善意对的协定要执行,平等和善意对等员工。
等员工v保持人员稳定保持人员稳定任何组织都有必要鼓励员工长任何组织都有必要鼓励员工长期服务v首创精神:首创精神:首创精神是创立和推行计划的首创精神是创立和推行计划的动力,对组织非常重要动力,对组织非常重要v人员团结人员团结全体成员的和谐与团结是企业全体成员的和谐与团结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力量发展的巨大力量2. 正统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正统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v2.1、、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v2.2、、怀特的理论行政学思想怀特的理论行政学思想v2.3、、古利克的一体化公共行政管理古利克的一体化公共行政管理v2.4、、厄威克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原则厄威克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原则v2.5、、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理论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理论2.1 韦伯的官僚制理论韦伯的官僚制理论v生平与著述:生平与著述:德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德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学家,对世界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三个德国人之一对世界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三个德国人之一代表作: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义精神新教伦理与资本义精神〉〉、、〈〈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关心的主要问题:西方文明的独特性,资本主义世界的命运以及资本主义关心的主要问题:西方文明的独特性,资本主义世界的命运以及资本主义人的命运(人的异化)。
人的命运(人的异化)v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观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观点:①① 根据权威来源不同划分了三种不同的组织类型;根据权威来源不同划分了三种不同的组织类型;②② 描述了官僚制组织的典型特征(原则);描述了官僚制组织的典型特征(原则);③③ 对官僚制组织的优点和劣势作出评判对官僚制组织的优点和劣势作出评判v简评:简评:从社会政治角度看,解决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从社会政治角度看,解决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所必须解决的“组织合理组织合理化化”问题;问题;从学术角度看,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开创了组织理论研究的先河,被称之为从学术角度看,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开创了组织理论研究的先河,被称之为现代组织理论之父现代组织理论之父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韦伯官僚制构建了一整套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体系的从现代管理的角度看,韦伯官僚制构建了一整套现代公共行政管理体系的原则和规则,其强调理性、法治、科学和效率的组织观,符合现代社会的原则和规则,其强调理性、法治、科学和效率的组织观,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发展要求局限性:高度纯化的理论描述,过于偏重组织内部静态分析以及过于强调局限性:高度纯化的理论描述,过于偏重组织内部静态分析以及过于强调组织的效率要求组织的效率要求Max Weberv德国著名思德国著名思想家和社会想家和社会学家,学家,v官僚制理论官僚制理论的创立者,的创立者,v对世界历史对世界历史产生巨大影产生巨大影响的三个德响的三个德国人之一。
国人之一韦伯划分的三种组织类型韦伯划分的三种组织类型vA、神秘化组织:、神秘化组织:指权威来源于个人超凡魅力的组织;指权威来源于个人超凡魅力的组织;典型特征:经济上的平均主义、内在的不稳定性、神秘化;典型特征:经济上的平均主义、内在的不稳定性、神秘化;vB、传统型组织:、传统型组织:指权威来源于传统习惯或世袭的组织;指权威来源于传统习惯或世袭的组织;典型特征:世袭制、封建制,与亲缘关系、宗教特性以及自给自足的典型特征:世袭制、封建制,与亲缘关系、宗教特性以及自给自足的家庭经济紧密相连,效率低下家庭经济紧密相连,效率低下vC、法理型组织(、法理型组织(合理合法化组织合理合法化组织):):指权威来自理性的法律规定的组织;指权威来自理性的法律规定的组织;特征:合理化(特征:合理化( rationality,理性)、合法化(,理性)、合法化(legitimacy))v合理化:指组织是经过精心设计用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工具手段;合理化:指组织是经过精心设计用以实现既定目标的工具手段;v合法化:指组织中有一系列的规则程序、组织成员须得按既定规则程序合法化:指组织中有一系列的规则程序、组织成员须得按既定规则程序来行使权威。
来行使权威韦伯把这种组织称之为官僚制(韦伯把这种组织称之为官僚制(Bureaucracy),也叫做科层制也叫做科层制认为这是一种理想(标准)的组织形态认为这是一种理想(标准)的组织形态官僚制是现当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权威制度和组织类型官僚制是现当代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权威制度和组织类型韦伯对官僚制组织特征的描述韦伯对官僚制组织特征的描述v专业化:合理的专业分工专业化:合理的专业分工即明确划分组织内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加以固定;即明确划分组织内各职责权限并以法规的形式加以固定;v科层化:科层化:组织自上而下构成一个层级节制等的权力级系统;组织自上而下构成一个层级节制等的权力级系统;v法制化:法制化:组织内制定了稳定详尽的运作规程,要求严格按规章办事,以保持组组织内制定了稳定详尽的运作规程,要求严格按规章办事,以保持组织的稳定性和结果的可预见性;织的稳定性和结果的可预见性;v档案化:档案化:组织内建有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档案以备查及管理正式化和连续性;组织内建有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档案以备查及管理正式化和连续性;v非人格化:非人格化:组织管理应避免个人情感和好恶等非理性因素,强调对事不对人;组织管理应避免个人情感和好恶等非理性因素,强调对事不对人;v职业化:职业化:组织中是经过全面专业培训并经考试雇用的职业化人员,组织中是经过全面专业培训并经考试雇用的职业化人员,人员的任用、升迁及工资等都按功绩制原则进行。
人员的任用、升迁及工资等都按功绩制原则进行小结:韦伯的官僚制即是一种以法理型权威为基础,具有专业化功能和固定规小结:韦伯的官僚制即是一种以法理型权威为基础,具有专业化功能和固定规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形式其总结的官僚制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现代社会所特有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形式其总结的官僚制组织的特征,就是现代组织管理必须遵守的几个基本原则组织的特征,就是现代组织管理必须遵守的几个基本原则韦伯对官僚组织优劣的评价韦伯对官僚组织优劣的评价v官僚制组织具有技术上的巨大优势:官僚制组织具有技术上的巨大优势:严密性:按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按专业化标准、职位分等、层层节制、严密性:按等级结构进行控制,按专业化标准、职位分等、层层节制、环环相扣、秩序井然、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使一切个人都统一在一个环环相扣、秩序井然、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使一切个人都统一在一个法则系统内法则系统内合理性: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具合理性:由于专业技术知识居于中心地位,任何规定都详细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显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的优有可操作性、因而显出精确、迅速、统一、协调、节约和高效的优势。
势稳定性:非人格化秩序的确立,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源于法规,摆脱稳定性:非人格化秩序的确立,使管理的任何步骤都源于法规,摆脱了长官意志,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了长官意志,保证了体制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普适性:官僚制组织适用面广,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各种企业和私普适性:官僚制组织适用面广,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各种企业和私人组织都可以采用人组织都可以采用v官僚制的弱点:官僚制的弱点:压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在合理化当中沦为追求管理目的的压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在合理化当中沦为追求管理目的的工具,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缺乏精神和自我,最后导致整个社会工具,只会机械地例行公事,缺乏精神和自我,最后导致整个社会都缺乏生气都缺乏生气可能会出现官僚主义病:行动缓慢,效率低下可能会出现官僚主义病:行动缓慢,效率低下2.2 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怀特的系统化公共行政理论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行政学教授,政府官员,曾亲自组织与参与了世纪早期美国著名行政学教授,政府官员,曾亲自组织与参与了美国的文官制度改革美国的文官制度改革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著作:1926《《行政学导论行政学导论》》,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本行政学教,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本行政学教材。
材v主要思想:主要思想:对行政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对行政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v研究对象:国家政府中的市政、联邦或联邦行政;研究对象:国家政府中的市政、联邦或联邦行政;v研究范围:行政中的各种问题,如公务员才能发挥、工作胜任、廉洁负研究范围:行政中的各种问题,如公务员才能发挥、工作胜任、廉洁负责、合作,财政监督等责、合作,财政监督等提出了行政环境的思想:提出了行政环境的思想:v给行政环境作出界定,并分析了各种具体的行政环境如何影响给行政环境作出界定,并分析了各种具体的行政环境如何影响(作用于作用于)行政活动行政活动,行政行为及效果行政行为及效果;就就行政组织、行政组织、人事行政人事行政、、行政协调行政协调、、行政伦理行政伦理、、行政监督行政监督以及以及行政法行政法规规等各种具体行政问题做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等各种具体行政问题做出系统的分析和探讨v评价:评价:怀特怀特《《行政学导论行政学导论》》的贡献与意义的贡献与意义怀特的行政组织思想怀特的行政组织思想vA、、归纳了行政组织体制的几种基本类型归纳了行政组织体制的几种基本类型v自治型对官僚型,自治型对官僚型,v中央集权型对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型对地方分权型,v独立型对权力汇一型独立型对权力汇一型;vB、、提出权责要适配置的原则及如何适度配置的若干具体措施;提出权责要适配置的原则及如何适度配置的若干具体措施;法定权力与立法依据法定权力与立法依据;配以充足财源配以充足财源;将同一目标的事务将同一目标的事务(其权力与责任其权力与责任)归于同一部门归于同一部门;权责分配与任务相一致权责分配与任务相一致,与人员相一致与人员相一致;按区域按区域,工作性质工作性质,方法和程序的不同进行分配方法和程序的不同进行分配;vC、、探讨了组织的有效监控幅度探讨了组织的有效监控幅度认为监控幅度不应太大认为监控幅度不应太大,以保证监控的有效性;以保证监控的有效性;vD、、提出了优良行政组织的标准:提出了优良行政组织的标准: 能获得最优秀的人才能获得最优秀的人才; 组织成员应有一致的责任及适当的权力组织成员应有一致的责任及适当的权力; 将行政官员区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将行政官员区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明确各自的权责明确各自的权责,任务任务,以职务划分为原以职务划分为原则则,确实指标确实指标; 设置有专门的协调机构设置有专门的协调机构; 对组织的管理效率进行精确合理的测量对组织的管理效率进行精确合理的测量;怀特的行政协调思想怀特的行政协调思想关于协调的含义关于协调的含义:v 行政协调:是指行政主体引导行政组织行政协调:是指行政主体引导行政组织,部门部门,人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和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和配合关系,以达到共同目标的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
目标的管理行为,是行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关于如何协调关于如何协调:v A. 应精简机构应精简机构;v B. 应设置行政协调机关应设置行政协调机关;v C. 及时而精密的协调及时而精密的协调;v D. 以首长裁定为最后决定以首长裁定为最后决定怀特的人事行政思想怀特的人事行政思想v关于人才的选拨问题:关于人才的选拨问题: A. 人才选拨具有非常的重要性,是当代人事管理的二大支柱之一人才选拨具有非常的重要性,是当代人事管理的二大支柱之一(另一为职位分类另一为职位分类) B. 关于人才选拨的方式,主张应:关于人才选拨的方式,主张应:va. 设置独立的考试机构设置独立的考试机构vb. 考试方法应科学化考试方法应科学化,多样化多样化笔试笔试, 口试口试, 操作试验操作试验, 工作试验工作试验, 心理测验心理测验;v关于职位分类关于职位分类—分级和工资制定的问题分级和工资制定的问题职位分类对实行工资管理意义重大;职位分类对实行工资管理意义重大; 如何分类如何分类:v工资多少应根据所完成的工作加以确定工资多少应根据所完成的工作加以确定;v同工同酬同工同酬;v必须按按现代标准改进工资政策必须按按现代标准改进工资政策,确定生活费用确定生活费用,公平报酬公平报酬;v关于职务晋升的问题:关于职务晋升的问题: A. 进行考核进行考核,实行功绩晋升制度实行功绩晋升制度; B. 确保能干的人员得到提拔和重用确保能干的人员得到提拔和重用; C. 应扩大晋升选才的范围应扩大晋升选才的范围,内晋与外聘兼用内晋与外聘兼用: D. 综合运用职务晋升的依据:综合运用职务晋升的依据:v工作资格、工作成绩、职务晋升考试成绩工作资格、工作成绩、职务晋升考试成绩 、领导评价。
领导评价怀特的行政伦理思想怀特的行政伦理思想v行政伦理的含义:行政伦理的含义: 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是维持行政管理活动参与者之间是维持行政管理活动参与者之间,即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即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其他各机关其他各机关,企事业单企事业单位位,社会团体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之间等的合理以及公民之间等的合理,正当关系的原则与规范正当关系的原则与规范;v关于官纪的本质及其重要性:关于官纪的本质及其重要性: 官纪:表现于行政人员的热望官纪:表现于行政人员的热望,忠诚忠诚,合作竭力负责及以服务为荣的精神合作竭力负责及以服务为荣的精神,有高尚和有高尚和衰微之分;衰微之分; 高尚官纪的重要性:能激励人的积极性高尚官纪的重要性:能激励人的积极性,保持官界纯净保持官界纯净,培养良好素质培养良好素质,免除各种私免除各种私利之事;利之事;v导致官纪败坏的因素导致官纪败坏的因素: A. 缺乏奖励缺乏奖励; B. 惩罚无度惩罚无度; C. 疏略社交生活疏略社交生活; D. 调资不及时调资不及时; E. 取消权利取消权利; F. 损失创制权损失创制权;v端正官纪的途径端正官纪的途径: 直接地直接地:奖励工作表现突出者奖励工作表现突出者,倡导合作与忠诚倡导合作与忠诚; 间接地间接地:善于利用外界环境影响善于利用外界环境影响,提供适当的工作条件提供适当的工作条件,鼓励有关的社交活动鼓励有关的社交活动.v良好官纪的标志良好官纪的标志: 行政组织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行政组织中良好的人际关系,领导关心下属领导关心下属,重视让下属民主参与有关决策重视让下属民主参与有关决策;怀特的行政法规思想怀特的行政法规思想v(1) 要注意研究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要注意研究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关系: 政策政策--(通则化通则化) --法制法制--(经行政经验通则化经行政经验通则化) -- 行政案例行政案例 -- (通通则化则化) -- 宪法条文宪法条文v(2)重点探讨了行政条例制定权的问题重点探讨了行政条例制定权的问题 A. 范围范围v据宪法据宪法,法律法律,立法来行使立法来行使,必须有授予的委任立法权必须有授予的委任立法权; B. 限度限度v环境情况极端复杂琐碎环境情况极端复杂琐碎;v情况变化或执行中发现不妥之处导致需要制定新条例情况变化或执行中发现不妥之处导致需要制定新条例;v情况极端复杂且需要较强的专业性或非专家不能处理时情况极端复杂且需要较强的专业性或非专家不能处理时;v紧急情况时紧急情况时; C. 行政条例制定权的保障行政条例制定权的保障:v提出了实施行政条例制定权的七项主张提出了实施行政条例制定权的七项主张; D. 行政条例制定的重要性行政条例制定的重要性:v可使行政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并具有权威性可使行政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并具有权威性;v激励官员的负责精神与创造才能激励官员的负责精神与创造才能,使其胜任工作使其胜任工作,忠实公正履行职忠实公正履行职责责;v减轻立法机关的工作减轻立法机关的工作;怀特的行政监督思想怀特的行政监督思想v(1) 行政监督的必要性与作用:行政监督的必要性与作用: A. 必要性必要性: 存在着滥用权力存在着滥用权力,违法乱纪违法乱纪,侵犯公民权利侵犯公民权利,管理无力管理无力,不负责任的不良情形不负责任的不良情形; B. 具体作用具体作用: v a. 确保协调一致确保协调一致,政府高效运作政府高效运作;v b. 维护公民利益维护公民利益,防止侵害宪法规定的个人自由防止侵害宪法规定的个人自由;v c. 促进社会福利。
促进社会福利v(2) 立法监督的主要职责:立法监督的主要职责: 确保立法与行政政策的协调确保立法与行政政策的协调; 确保政府支出适当确保政府支出适当; 确保行政监督的实施目的确保行政监督的实施目的真正在于提高效率真正在于提高效率; 使立法机关完全了解行政情形以便制定补救性立法使立法机关完全了解行政情形以便制定补救性立法v(3) 有效的立法监督方法有效的立法监督方法: A. 会计及支出上的监督会计及支出上的监督; B. 款额与分配的监督款额与分配的监督; C. 行政政策的监督行政政策的监督; D. 人人员的监督员的监督; E. 调查监督调查监督; F. 诘问诘问(质询质询)v(4) 系统阐述了司法监督的有关问题系统阐述了司法监督的有关问题 A. 必要性与目的必要性与目的:对行政过失进行补救对行政过失进行补救,保障公民与公务员的权利保障公民与公务员的权利 B. 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司法监督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司法监督:va. 对公务员的司法监督对公务员的司法监督;vb. 对普通行政行为及特别行政行为的监督对普通行政行为及特别行政行为的监督;vc. 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监督对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监督。
简评简评: <行政学导论行政学导论>的贡献与意义的贡献与意义v率先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公共行政科学的理论体系:率先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公共行政科学的理论体系:是融合了前人的行政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各种政府管理的研究成果;是融合了前人的行政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各种政府管理的研究成果; 是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系统性的教科书;是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史上的第一部系统性的教科书; 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了行政管理内部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重点转向了行政管理内部,转向技术性细节转向技术性细节,满足了公共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要求满足了公共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要求,丰富了行政学研究丰富了行政学研究的内容;的内容; 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正式诞生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正式诞生2.3 古利克的一体化公共行政管理古利克的一体化公共行政管理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2020世纪中期美国著名行政学者,世纪中期美国著名行政学者,有有漫长的公共服务经历,在纽约和漫长的公共服务经历,在纽约和联邦多个政府部门工作过联邦多个政府部门工作过v曾任曾任纽约市政研究局局长(后更名为美国公共行政研究所,该所主要任纽约市政研究局局长(后更名为美国公共行政研究所,该所主要任务是政府调查以及专门培训公共服务人员)务是政府调查以及专门培训公共服务人员)代表作:代表作:与厄威克合著:与厄威克合著:《《行政科学论文集行政科学论文集》》。
v主要思想主要思想::A A、、对政府在社会中角色的界定;对政府在社会中角色的界定;B B、、一体化行政组织思想;一体化行政组织思想;C、、提出管理七职能论提出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D、探讨了政治行政两分法,行政的科学性等问题、探讨了政治行政两分法,行政的科学性等问题v简评:简评:主要贡献:其与厄威克主要贡献:其与厄威克合编的合编的〈〈行政科学论文集行政科学论文集〉〉系统地整理了自系统地整理了自泰罗以来的古典管理学家的管理思想,在管理文献中树起了一个十泰罗以来的古典管理学家的管理思想,在管理文献中树起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第一次把法约尔的分重要的里程碑(第一次把法约尔的〈〈管理理论与国家管理理论与国家〉〉介绍给美介绍给美国人)国人)古立克对政府角色的界定古立克对政府角色的界定v关于政府存在的必要性:关于政府存在的必要性:“政府是任性、坚强且自私的人们能够协作共生的手段政府是任性、坚强且自私的人们能够协作共生的手段”;当基于自;当基于自身利益且由市场所支配的私人行为被证明是不适当的时候,政府活身利益且由市场所支配的私人行为被证明是不适当的时候,政府活动的必要性就产生了。
动的必要性就产生了v关于政府工作的目的:关于政府工作的目的:对过度的自由行为施加必要的控制;提供(公私)合作的社区服务;对过度的自由行为施加必要的控制;提供(公私)合作的社区服务;表现对弱者的公平的人类同情心(促进社会公平);表现对弱者的公平的人类同情心(促进社会公平);v关于政府的工作方式:关于政府的工作方式:不应单方面发挥作用,而应与私人部门合作,尤其是在制定计划上;不应单方面发挥作用,而应与私人部门合作,尤其是在制定计划上;政府制定的计划指标不能绝对化,要留有余地,有弹性;政府制定的计划指标不能绝对化,要留有余地,有弹性;v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防止政府膨胀:主张限制政府的作用,防止政府膨胀:政府机构的日益膨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政府机构的日益膨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v市场失败会导致政府增长;市场失败会导致政府增长;v热心公益者、政府官僚、政治家也致力于推动预算增长;热心公益者、政府官僚、政治家也致力于推动预算增长;应该限制国家(政府)的作用,不可太大应该限制国家(政府)的作用,不可太大v重新划分和配置政府内部职能:重新划分和配置政府内部职能:主张应由政府(行政)系统来制定计划,认为理想政府系统的职责分工模式主张应由政府(行政)系统来制定计划,认为理想政府系统的职责分工模式是行政负责政策规划和执行;立法负责政策采纳与否决。
是行政负责政策规划和执行;立法负责政策采纳与否决古立克的一体化行政组织思想古立克的一体化行政组织思想v主张行政改革,在政府中采用类似企业管理的方法,形成一体化组织:主张行政改革,在政府中采用类似企业管理的方法,形成一体化组织:A A、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有共性:同属管理科学,同样涉及到人员管理、计划、协调、、政府管理与企业管理有共性:同属管理科学,同样涉及到人员管理、计划、协调、激励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向企业管理学习;激励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向企业管理学习;B B、应对行政体制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过程进行大胆改革(重新界定各部职能,明确关系,、应对行政体制的基本结构和运行过程进行大胆改革(重新界定各部职能,明确关系,明确分工,专业化和理性化);并提出明确分工,专业化和理性化);并提出1111条行政改革的原则总之:行政部门应该融合条行政改革的原则总之:行政部门应该融合成一个整体,组建坚强、能干的行政领导班子,并配备一位有职有权、能够监督行政全成一个整体,组建坚强、能干的行政领导班子,并配备一位有职有权、能够监督行政全过程的行政首长,即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行政组织过程的行政首长,即形成一个一体化的行政组织。
v形成一体化组织的途径形成一体化组织的途径A A、分工与整合(、分工与整合( botttombotttom-up-up原则原则) )::v分工的必要性:因为分工的必要性:因为 人的差异性与知识技能的有限性;人的差异性与知识技能的有限性;v整合(分组归类):即对已经分工化的单元任何进行分组归类,目的在于总体协调;整合(分组归类):即对已经分工化的单元任何进行分组归类,目的在于总体协调;v如何整合:四种途径或依据(如何整合:四种途径或依据(4P4P:目的:目的purposepurpose、工序、工序processprocess、人员、人员persons, persons, 与与地点地点placeplace);(此后来发展为进行组织设时部门划分的重要依据));(此后来发展为进行组织设时部门划分的重要依据)v强调强调““同一性(一致性)原则同一性(一致性)原则””,按该原则对各单项活动进行分类和归并;,按该原则对各单项活动进行分类和归并;B B、控制与协调(、控制与协调(top-downtop-down原则):原则):v建立一个权威结构(即层级结构):建立一个权威结构(即层级结构):树立一个唯一的,全面的指挥权威;树立一个唯一的,全面的指挥权威;保证每一件工作都有人监督(有效的监控幅度是有限的);保证每一件工作都有人监督(有效的监控幅度是有限的);确定由总体任务分配下来的各单位的具体任务;确定由总体任务分配下来的各单位的具体任务;v突出组织目的(保持思想或目的的单一性)突出组织目的(保持思想或目的的单一性)利用思想进行协调,培训组织成员带着同一目标而共同奋斗的欲望和意愿利用思想进行协调,培训组织成员带着同一目标而共同奋斗的欲望和意愿手段:说服、个人协商谈判、明确地陈述目标手段:说服、个人协商谈判、明确地陈述目标古立克提出的管理七职能论:古立克提出的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vA A、计划、计划————P P::指为了实现组织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指为了实现组织所设定的目标而制定出所要做的事情的纲要,以及如何做的方法;vB B、组织、组织————O O::为了实现所设定的目标,就必须建立权力的正式机构和组织体系,以便对各个工作部门加以安为了实现所设定的目标,就必须建立权力的正式机构和组织体系,以便对各个工作部门加以安排、规定和协调;排、规定和协调;vC C、人事、人事————S S::包括有关职工的选择与训练、培养和适当安排等方面的职能;包括有关职工的选择与训练、培养和适当安排等方面的职能;vD D、指挥、指挥————D D::指包括以下各项的一种连续工作:作出决策;以各种指示和命令指决策具体化;作为领导者对指包括以下各项的一种连续工作:作出决策;以各种指示和命令指决策具体化;作为领导者对下属进行领导、监督和激励。
下属进行领导、监督和激励vE E、协调、协调————COCO::即为了使组织各部门之间工作和谐而步调协同,共同实现组织目标,而使工作的各个部门互相即为了使组织各部门之间工作和谐而步调协同,共同实现组织目标,而使工作的各个部门互相联系起来的活动(即前述的整合);联系起来的活动(即前述的整合);vF F、报告、报告————R R::指必须使那些经理人员应对其负责的人得到有关正在进行的情况的报告,并使自己及其下属通指必须使那些经理人员应对其负责的人得到有关正在进行的情况的报告,并使自己及其下属通过记录、调查和检查而得到有关情报;过记录、调查和检查而得到有关情报;vG G、预算、预算————B B::包括所有的财务计划、会计和控制形式出现的预算包括所有的财务计划、会计和控制形式出现的预算对古立克主要观点的归纳:对古立克主要观点的归纳:((1)当私人行为证明不符合公共利益时,政府应该介入发挥积极的、)当私人行为证明不符合公共利益时,政府应该介入发挥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但只要有可能,政府与私人部门就应该相互合作;正面的作用;但只要有可能,政府与私人部门就应该相互合作;((2)各级政府的行政系统应该提出政策建议并执行政策;立法系统)各级政府的行政系统应该提出政策建议并执行政策;立法系统则负责对前者的建议进行审查以决定是通过还是否决;则负责对前者的建议进行审查以决定是通过还是否决;((3)行政系统内,行政首长应有职有权。
具体做法包括:实行有力)行政系统内,行政首长应有职有权具体做法包括:实行有力的层级控制,加强参谋机构的支持,合并行政科室,减少州和地方的层级控制,加强参谋机构的支持,合并行政科室,减少州和地方政府的民选官员数量等;政府的民选官员数量等;((4)联邦、州和地方就各自所承担职责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增强)联邦、州和地方就各自所承担职责建立和发展合作关系,增强合作;尤其是联邦应承认州和地方问题具有全国性;合作;尤其是联邦应承认州和地方问题具有全国性;((5)行政人员介入政治与政策事务在所难免行政理论应予以修正,)行政人员介入政治与政策事务在所难免行政理论应予以修正,以有助于他们在执行各项行政职能时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以有助于他们在执行各项行政职能时充分发挥专业知识;((6)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揭示行政的总的原则,以便提高政府工作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揭示行政的总的原则,以便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益率和效益((7)行政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应该在组织内部通过权威的机构和建立)行政组织的最高领导人应该在组织内部通过权威的机构和建立发展共同的目标来对其行政分支组织进行内部整合发展共同的目标来对其行政分支组织进行内部整合。
2.4 厄威克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原则厄威克系统化公共行政管理原则v生平与著述:生平与著述:英国人,著名行政管理学家,英国人,著名行政管理学家,《《管理科学论文集管理科学论文集》》的合作者,长期从事管理的合作者,长期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代表作:咨询工作;代表作:《《管理的要素管理的要素》》,,《《明日的管理明日的管理》》v主要观点主要观点:①① 对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工作及对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工作及“管理是一门科学、统一的学科的思想管理是一门科学、统一的学科的思想”;;②② 提出有关组织的八原则:提出有关组织的八原则:v目标原则;目标原则;v权责相符原则;权责相符原则;v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原则;人员与组织结构相适应原则;v单头领导原则;单头领导原则;v控制幅度原则;控制幅度原则;v“专业参谋与一般参谋专业参谋与一般参谋”共存原则;共存原则;v授权原则;授权原则;v明确性原则明确性原则v简评简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西方古典管理原则的系统化工作,统一了古典管理理论主要贡献在于他对西方古典管理原则的系统化工作,统一了古典管理理论他的研究工作促进了一个统一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并综合提炼出一系列他的研究工作促进了一个统一的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并综合提炼出一系列具有普通适用性的行政管理原则。
具有普通适用性的行政管理原则2.3、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理论、福莱特的动态行政管理理论v生平与著述:生平与著述:美国人,泰罗的同时代人,一位在美国人,泰罗的同时代人,一位在“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理论与理论与“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理论之间架起桥梁的管理学家理论之间架起桥梁的管理学家主要著作有:主要著作有:1918〈〈新国家新国家〉〉,,1941〈〈动态行政管理,玛丽动态行政管理,玛丽·福莱福莱特论文集特论文集〉〉(其中包括有(其中包括有〈〈建设性冲突建设性冲突〉〉、、〈〈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企业〉〉等非常具有前沿性思想的论文等非常具有前沿性思想的论文〉〉v主要思想:主要思想:①① 提出了群体原则(过程)的观点提出了群体原则(过程)的观点②② 提出了提出了情境规律情境规律::关于权威、控制与领导方面的创造性思想关于权威、控制与领导方面的创造性思想v简评简评:贡献性:贡献性:v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其动态研究,具有方法上具有创新性,其动态研究,具有“社会人社会人”时代的特征,时代的特征,在古典理论与行为科学之间架起了桥梁在古典理论与行为科学之间架起了桥梁v许多观点(群体原则,情境规律,冲突的整合,协调,控制)具有创造许多观点(群体原则,情境规律,冲突的整合,协调,控制)具有创造性与先见性,丰富了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亦具指导价值。
性与先见性,丰富了管理学的研究成果,亦具指导价值局限性:主观臆断与幻想性;理论体系不够连续和系统化;局限性:主观臆断与幻想性;理论体系不够连续和系统化;福莱特的群体原则福莱特的群体原则v群体原则的含义:群体原则的含义:一种指导个人处理与群体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解决利益冲突的一种指导个人处理与群体关系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解决利益冲突的准则:即通过利益整合,达成共同目标(利益)准则:即通过利益整合,达成共同目标(利益)v基本观点:基本观点:个人存在于相互的社会交往之中:个人存在于相互的社会交往之中:v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发现真正的人,发现人的真正本性,获得真正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发现真正的人,发现人的真正本性,获得真正自由;个人的价值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所以,个人利益自由;个人的价值只有在群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所以,个人利益(目标)应该服从整体利益,将个人利益整合成集体利益目标)应该服从整体利益,将个人利益整合成集体利益群体目标、建设性冲突与整合:群体目标、建设性冲突与整合:v在群体的社会交往(组织)中,冲突是无所不在又不可避免的;在群体的社会交往(组织)中,冲突是无所不在又不可避免的;v对冲突应予以重视与利用,使之发挥建设性作用;对冲突应予以重视与利用,使之发挥建设性作用;v通过整合,即整合个人之间的差异性,统一分歧,形成共同利益通过整合,即整合个人之间的差异性,统一分歧,形成共同利益(群体目标),是解决冲突的最佳途径。
群体目标),是解决冲突的最佳途径福莱特的情境规律福莱特的情境规律v情境规律:情境规律:Law of the situation权威应来自于情境:权威应来自于情境:v真正的权力是共事的权力,共同行动的权力,它内在于情境,是情境的要真正的权力是共事的权力,共同行动的权力,它内在于情境,是情境的要求,与工作职能相联系,而非源于等级、身份或个人意志;因为必须让人求,与工作职能相联系,而非源于等级、身份或个人意志;因为必须让人了解情境,认清情况,从而共享权力,共同行动了解情境,认清情况,从而共享权力,共同行动实行情境控制:实行情境控制:v即控制应以情境的要求为基础,而非取决于长官意志,个人喜好即控制应以情境的要求为基础,而非取决于长官意志,个人喜好v所有要素间的统一与合作是有效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控制要使人认识所有要素间的统一与合作是有效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控制要使人认识到相互间的共同利益,从而使之自觉工作,自我指挥自我管理到相互间的共同利益,从而使之自觉工作,自我指挥自我管理情境领导:情境领导:v领导的任务在于使个人目标与群体共同目标相结合;领导的任务在于使个人目标与群体共同目标相结合;v领导不应以权力(命令与服从)为基础,而应以在情境的相互联系中领导领导不应以权力(命令与服从)为基础,而应以在情境的相互联系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为基础,为此领导方式应发发生相应的变化: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影响为基础,为此领导方式应发发生相应的变化:v因此领导的有效方式在于:协调、界定目标、以及预知。
因此领导的有效方式在于:协调、界定目标、以及预知3. 批评与转变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批评与转变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v3.1、、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v3.2、、西蒙的行为主义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西蒙的行为主义公共行政管理理论v3.3、、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v3.4、、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v3.5、、沃尔多综合折中行政观沃尔多综合折中行政观3.1、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巴纳德的系统行政组织理论v生平与著述生平与著述:美国人,实践中的管理者,自学成才的管理学家;社会系统学派的创美国人,实践中的管理者,自学成才的管理学家;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始人.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著作:1938年年〈〈经理人员的职能经理人员的职能〉〉,,1948年年〈〈组织与管理组织与管理〉〉,,v主要思想:主要思想:组织本质上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本质上是一个协作系统提出组织三要素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提出组织三要素说与管理人员的职能提出非正式组织说提出非正式组织说组织平衡论组织平衡论、、权威接受论权威接受论、组织决策论组织决策论v简评:简评:独创性:独创了系统组织理论。
独创性:独创了系统组织理论开创性:开创了许多新的专题:沟通、动机、决策、目标、组织关系开创性:开创了许多新的专题:沟通、动机、决策、目标、组织关系等故被尊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对后人影响深远故被尊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对后人影响深远n思考:如何理解巴纳德关于组织的要素及经理人员的职能之观点?巴纳德关于组织本质的观点巴纳德关于组织本质的观点v组织本质上是一个协作系统:组织本质上是一个协作系统:正式的组织实体(正式的组织实体(organization)是由物质、技术、人和)是由物质、技术、人和社会关系等组成的协作系统社会关系等组成的协作系统管理学的组织理论,只研究该协作系统中人的行为和人管理学的组织理论,只研究该协作系统中人的行为和人的协作关系的协作关系这个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即是管理学研究上的这个由人的行为构成的系统,即是管理学研究上的“组组织织”;它是一个更大的协作系统(组成实体)的组成部;它是一个更大的协作系统(组成实体)的组成部分,并且是动态的和发展的分,并且是动态的和发展的组织三要素说与经理人员的职能组织三要素说与经理人员的职能v组织的存在有三个基本条件(要素)组织的存在有三个基本条件(要素)明确的共同目标:明确的共同目标:v为组织成员所共同接受为组织成员所共同接受协作的意愿:协作的意愿:v该意愿的强度取决于贡献与诱因间的对比,要提高协作意愿,即要多渠该意愿的强度取决于贡献与诱因间的对比,要提高协作意愿,即要多渠道增加诱因。
道增加诱因良好的沟通:良好的沟通:v通过沟通,将共同目标与个人的协作意愿联系起来通过沟通,将共同目标与个人的协作意愿联系起来v经理人员的三大职能:经理人员的三大职能:建立并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建立并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v即建立一个管理人员组织,确立阐明管理人员的职务并寻找合适的人来即建立一个管理人员组织,确立阐明管理人员的职务并寻找合适的人来担任这些职务担任这些职务促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作出重要贡献:促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能作出重要贡献:v手段:招募选聘、合理激励、监控手段:招募选聘、合理激励、监控阐明并确定组织目标:阐明并确定组织目标:v以组织中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阐明组织的共同目标,并使之相互协调以组织中各个部门的具体目标来阐明组织的共同目标,并使之相互协调巴纳德非正式组织说巴纳德非正式组织说v非正式组织含义:非正式组织含义:一种无正式组织结构,无自觉的共同目标,但是有通过与工作有关一种无正式组织结构,无自觉的共同目标,但是有通过与工作有关的接触而产生的习惯、规范和情感等特点的集合体的接触而产生的习惯、规范和情感等特点的集合体v对正式组织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对正式组织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面影响:正面影响:v有助于沟通,培养热诚、认同,维护团结,利于保持个人自尊,有助于沟通,培养热诚、认同,维护团结,利于保持个人自尊,人格完整,满足其心理情感需求等;人格完整,满足其心理情感需求等;负面影响:负面影响:v可能与正式组织在目标、方法上相对峙,破坏正式组织的理性可能与正式组织在目标、方法上相对峙,破坏正式组织的理性原则原则v应正确认识和利用非正式组织。
应正确认识和利用非正式组织其存在不可避免;其存在不可避免;可以利用其正面影响,尽力避免其负责影响可以利用其正面影响,尽力避免其负责影响巴纳德组织平衡论巴纳德组织平衡论v基本观点:基本观点: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在于组织成员获得一种贡献与满足间的平衡组织存在与发展的关键在于组织成员获得一种贡献与满足间的平衡贡献:来自于组织成员的付出及对组织目标的促进;贡献:来自于组织成员的付出及对组织目标的促进;满足:来自于组织为成员所提供的诱因,即能够满足成员个人动机满足:来自于组织为成员所提供的诱因,即能够满足成员个人动机或需要的东西或需要的东西贡献与诱因要达到平衡,组织才能生存与发展贡献与诱因要达到平衡,组织才能生存与发展组织的平衡是不稳定的:组织的平衡是不稳定的:v一方面,随着组织的扩展,诱因的的来源可能枯竭或不足;一方面,随着组织的扩展,诱因的的来源可能枯竭或不足;v另一方面,成员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成员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提高v所以组织需要不断开拓其诱因所以组织需要不断开拓其诱因巴纳德权威接受论巴纳德权威接受论v基本观点:基本观点:权威取决于下级人员的接受命令,只有下级同意,支持与合作,即得权威取决于下级人员的接受命令,只有下级同意,支持与合作,即得到下级的认可,职权才能有效;到下级的认可,职权才能有效;权威被接受的条件:权威被接受的条件:v命令明确:与组织目标一致,与个人利益一致,且不超出接受受命令明确:与组织目标一致,与个人利益一致,且不超出接受受者的体力精力(能力)许可。
者的体力精力(能力)许可提出无差异范围的概念:提出无差异范围的概念:v无差异范围即服从范围,指一个人不按个人的价值观去衡量和检无差异范围即服从范围,指一个人不按个人的价值观去衡量和检验指示、命令和建议的是非曲直,就直接予以承认和执行验指示、命令和建议的是非曲直,就直接予以承认和执行v服从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组织成员感到诱因超过自己贡献的程度以服从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组织成员感到诱因超过自己贡献的程度以及组织成员所归属的团体态度及组织成员所归属的团体态度管理者强化正式权威的方法:管理者强化正式权威的方法:v激励:设法培养良好的团体态度,凡事出以公心,以组织目标为激励:设法培养良好的团体态度,凡事出以公心,以组织目标为准,改善沟通,把职权与才能、威信结合起来准,改善沟通,把职权与才能、威信结合起来3.2 西蒙的行为主义公共行政管理理论西蒙的行为主义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美国人,大学教授,公职人员,管理顾问,行为主义学派的中坚力量;美国人,大学教授,公职人员,管理顾问,行为主义学派的中坚力量;研究领域: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代表作:代表作:《《行政行为行政行为——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行政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v主要思想:主要思想:批判传统行政学理论是行政谚语而非真正的科学原则;批判传统行政学理论是行政谚语而非真正的科学原则;主张新的行政学研究方法来建立真正的行政原则;主张新的行政学研究方法来建立真正的行政原则;v区别事实与价值、采用操作定义;区别事实与价值、采用操作定义;行政决策论:行政决策论:v行政学应以决策研究作为重点;行政学应以决策研究作为重点;v由于理性有限,决策应以满意为原则;由于理性有限,决策应以满意为原则;v决策过程有四个阶段,决策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决策适用不同的决决策过程有四个阶段,决策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决策适用不同的决策方法和技术。
策方法和技术v简评:简评:开创了一种斩新的行政学研究新途径:决策研究,并日益成为行政学开创了一种斩新的行政学研究新途径:决策研究,并日益成为行政学研究的主流研究的主流3.3 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理论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其所提出的渐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其所提出的渐进决策模式,跳出了传统的以及西蒙的理性决策模式,较好地解释进决策模式,跳出了传统的以及西蒙的理性决策模式,较好地解释了西方国家行政决策实践了西方国家行政决策实践代表作:代表作:《《渐进调适的科学渐进调适的科学》》,,1959年年v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的特征归纳及批驳;对传统的全面理性决策的特征归纳及批驳;v全面理性决策特征:问题既定、目标价值明确、考察各种可行的方案及全面理性决策特征:问题既定、目标价值明确、考察各种可行的方案及结果,用价值比较各方案及结果以择优结果,用价值比较各方案及结果以择优v批驳:受认识能力、价值观念、决策技术、人性弱点、政治问题时间变批驳:受认识能力、价值观念、决策技术、人性弱点、政治问题时间变迁等局限,全面理性决策模式不可能。
迁等局限,全面理性决策模式不可能提出了渐进决策模式提出了渐进决策模式v简评:简评:渐进决策是一种有用的思想和决策方式渐进决策是一种有用的思想和决策方式从认识论看,其注重历史与现实条件,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一个前后从认识论看,其注重历史与现实条件,认识到事物的运动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接的过程衔接的不间接的过程从方法论看:渐进模式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求质变从方法论看:渐进模式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求质变局限:具有保守性,只适合于某些条件下,不具有普适性局限:具有保守性,只适合于某些条件下,不具有普适性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模式林德布罗姆的渐进决策模式v基本观点:基本观点: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在既有的合法政策的基础上,采用渐进方式对现行政策加以修改,通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过一连串小小的改变,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实现决策目标渐进决策应遵循的三个原则:渐进决策应遵循的三个原则:v按部就班,积小变为大变、稳中求变按部就班,积小变为大变、稳中求变v采用渐进决策的原因:采用渐进决策的原因:政治上的一致性要求;政治上的一致性要求;技术上的困难(能力有限、时间智慧有限等);技术上的困难(能力有限、时间智慧有限等);对现行计划的连续性要求。
对现行计划的连续性要求3.4 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英国人,代表作为讽刺性小品文英国人,代表作为讽刺性小品文《《帕金森定律及其关于行政的其他研究帕金森定律及其关于行政的其他研究》》v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可资利用的时间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可资利用的时间”v这是帕氏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这是帕氏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原因之定律肿低效的原因之定律v该定律源于两个法则:该定律源于两个法则:增加部属法则:官员想增加的是下级而非对手;增加部属法则:官员想增加的是下级而非对手;增加工作量法则:人员增加后会人为地制造工作,增加工作量,很多工作量仅仅是因增加工作量法则:人员增加后会人为地制造工作,增加工作量,很多工作量仅仅是因为这些官员存在的事实而造成为这些官员存在的事实而造成v引申:关于委员会工作方式的引申:关于委员会工作方式的“烦琐定律烦琐定律”::在在“议事日程上所要讨论的问题中,花钱的多少与讨论时间的长短正反比议事日程上所要讨论的问题中,花钱的多少与讨论时间的长短正反比”。
因此委因此委员会工作方式的效率是很低的员会工作方式的效率是很低的v组织机构臃肿的根源:掌权的嫉妒病,组织机构臃肿的根源:掌权的嫉妒病,“二流的领导,三流的下属二流的领导,三流的下属”帕金森第二定律:开支的增加只是为了抵消进款帕金森第二定律:开支的增加只是为了抵消进款v公共开支多花在那些精心设计的并不合适的建筑物上,追求形式,导致浪费公共开支多花在那些精心设计的并不合适的建筑物上,追求形式,导致浪费v简评:简评:对组织机构低效率的原因分析透彻而精辟,为改进组织效率提供了有用的方对组织机构低效率的原因分析透彻而精辟,为改进组织效率提供了有用的方向:向:v应严格应严格“以事定职,以职选人以事定职,以职选人”,精简机构人员,节省开支精简机构人员,节省开支思考:我国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原因何在?思考:我国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原因何在?3.53.5沃尔多综合折中行政观沃尔多综合折中行政观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德怀特德怀特·沃尔多,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术史学家;沃尔多,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术史学家;其行政思想的焦点在于对各家行政学思想的看法与评论;其行政思想的焦点在于对各家行政学思想的看法与评论;代表作:代表作:〈〈行政国家行政国家〉〉。
v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归纳归纳与与批判批判;;对对当代公共行政学的评论与看法当代公共行政学的评论与看法;;沃尔多本人的行政学研究领域沃尔多本人的行政学研究领域;;v简评:简评:评论家而非创造家:评论家而非创造家:其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评判中肯而合乎事实,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其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评判中肯而合乎事实,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传统和当代公共行政理论;解和理解传统和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但其偏悲观,散布了一种对公共行政研究的怀疑情绪,建设性不够但其偏悲观,散布了一种对公共行政研究的怀疑情绪,建设性不够沃尔多对传统行政理论的归纳沃尔多对传统行政理论的归纳v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共同特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共同特点:坚守政治坚守政治-行政两分法;行政两分法;一般管理取向,即假定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一般管理取向,即假定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中;中;通过科学分析来寻求一般管理原则;通过科学分析来寻求一般管理原则;强调行政活动的集权化;强调行政活动的集权化;对民主价值的基本承诺对民主价值的基本承诺v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思想框架和哲学基础: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思想框架和哲学基础:传统公共行政学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包括个人主义、实利主义、平等传统公共行政学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包括个人主义、实利主义、平等等,有效地接受并支持现存的政治秩序;等,有效地接受并支持现存的政治秩序;传统行政学的思想框架:包含着民主使命的概念、信赖基本规律,信传统行政学的思想框架:包含着民主使命的概念、信赖基本规律,信奉进步论和循序渐进论,相信能够据以成立奉进步论和循序渐进论,相信能够据以成立“民主统治阶级民主统治阶级”的专的专门知识。
门知识传统行政学的哲学基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实证主义传统行政学的哲学基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实证主义沃尔多对传统行政学的批判沃尔多对传统行政学的批判v四个方面:四个方面:政治行政两分法是不恰当不可取的:政治行政两分法是不恰当不可取的:v两分法不能解决民主制与官僚制的冲突,不能解决价值问题;两分法不能解决民主制与官僚制的冲突,不能解决价值问题;范式批判:范式批判:v传统行政学的理性主义倾向过分强调组织之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传统行政学的理性主义倾向过分强调组织之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则;则;批评传统行政学家的批评传统行政学家的“科学科学”主张:主张:v怀疑发展一门行政科学的怀疑发展一门行政科学的 可能性,但科学思想仍然是有益和必要可能性,但科学思想仍然是有益和必要的的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沃尔多对当代公共行政学的评论沃尔多对当代公共行政学的评论与看法与看法v1、分析了组织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分析了组织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的组织理论;第一阶段:传统的组织理论;第二阶段:新传统组织理论;第二阶段:新传统组织理论;第三阶段:现代组织理论(决策理论、人本主义观、科学管理说);第三阶段:现代组织理论(决策理论、人本主义观、科学管理说);v2、对比较公共行政的评论;、对比较公共行政的评论;比较公共行政学所运用的理论模型与实地研究证据之间尚存在距离,比较公共行政学所运用的理论模型与实地研究证据之间尚存在距离,其前途有待于实现;其前途有待于实现;v3、对公共政策的评论;、对公共政策的评论;公共政策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对于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具有潜在的用途,公共政策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对于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具有潜在的用途,但却不是唯一的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的手段;但却不是唯一的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的手段;v4、对新公共行政学的评论;、对新公共行政学的评论;虽然新公共行政学的反组织的态度有一定道理,但也是不公正、不合虽然新公共行政学的反组织的态度有一定道理,但也是不公正、不合逻辑与不现实的,因为多数创新的技术与方法都是在官僚制组织中产逻辑与不现实的,因为多数创新的技术与方法都是在官僚制组织中产生的,它曾经也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生的,它曾经也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新公共行政学尚未出现任何新的综合性思想可以取代传统的思想。
新公共行政学尚未出现任何新的综合性思想可以取代传统的思想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研究领域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研究领域v1、历史与公共行政:、历史与公共行政:从历史中寻找从历史中寻找“洞见、假设、与科学结论洞见、假设、与科学结论”v2、官僚制与民主:、官僚制与民主:官僚制与民主的冲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官僚制与民主确有官僚制与民主的冲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官僚制与民主确有一些相抵触的特点:等级制与平等,纪律监督与自由,等等);一些相抵触的特点:等级制与平等,纪律监督与自由,等等);但两者并非完全不相容:两者之间应该寻求融合(如建立在能力与专长但两者并非完全不相容:两者之间应该寻求融合(如建立在能力与专长之上的普遍标准与机会)之上的普遍标准与机会)v3、公共行政与政治、公共行政与政治政治与行政不是可以分离的领域,而是相关领域甚至统一领域;政治与行政不是可以分离的领域,而是相关领域甚至统一领域;应该将经济理性、政治理性以及社会理性的概念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应该将经济理性、政治理性以及社会理性的概念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概念结合起来,以免使公共行政失去道德意味并进而退化概念结合起来,以免使公共行政失去道德意味并进而退化成纯粹的成纯粹的“政府行政政府行政”;;4.应用与发展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应用与发展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v4.1、、德罗尔的政策科学德罗尔的政策科学v4.2、、彼得的彼得原理彼得的彼得原理v4.3、、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4.1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德罗尔的政策科学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以色列政策科学家,政策科学创始人。
其研究旨在帮助政府改进政策制定质以色列政策科学家,政策科学创始人其研究旨在帮助政府改进政策制定质量和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量和提高政策执行的效果代表作:政策科学三部曲,代表作:政策科学三部曲,1968《《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公共政策制定的再审查》》、、1971〈〈政策科政策科学构想学构想〉〉、、1971〈〈政策科学与探索政策科学与探索〉〉v主要思想与观点:主要思想与观点:分析了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任务及本质特征;分析了政策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任务及本质特征;v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提出了提出了“系统群研究系统群研究”的政策科学方法论的政策科学方法论;分析了逆境中的政策制定问题(逆境的类型与普遍性,应付逆境的若干原则)分析了逆境中的政策制定问题(逆境的类型与普遍性,应付逆境的若干原则)提出了二十条宏观政策分析的具体原则提出了二十条宏观政策分析的具体原则v简评:简评:在学术意义上,其提出的较为完整系统的政策科学理论,从根本上推动和促在学术意义上,其提出的较为完整系统的政策科学理论,从根本上推动和促进了政策科学的发展进了政策科学的发展具体观点对决策实践有借较强的鉴参考价值。
具体观点对决策实践有借较强的鉴参考价值德罗尔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德罗尔的系统群研究方法v德罗尔批评行为主义方法不包括经济学方法且回避了价值问题,而管理德罗尔批评行为主义方法不包括经济学方法且回避了价值问题,而管理科学方法则无视制度、缺乏价值体系,政治与创造性,因而提出了一种科学方法则无视制度、缺乏价值体系,政治与创造性,因而提出了一种叫做系统群,也称之为模拟实验法的方法叫做系统群,也称之为模拟实验法的方法v方法要点:方法要点:①①先把有可能对整体产生强烈影响的先把有可能对整体产生强烈影响的“具体代表性个体具体代表性个体”罗列出来;罗列出来;②②勾勒出一个整体大系统勾勒出一个整体大系统——系统模型;系统模型;③③将其中某个个体加以移动,观察整个系统的变化;将其中某个个体加以移动,观察整个系统的变化;④④重复进行上述步骤,对重复进行上述步骤,对“政策替代方案政策替代方案”进行比较研究;进行比较研究;⑤⑤若模拟系统与现实不太一致,则需要重新选择有代表性的个体来重若模拟系统与现实不太一致,则需要重新选择有代表性的个体来重组系统,并进行上述步骤;组系统,并进行上述步骤;由于该方法中出现了一个以上的系统模型,故称之为系统群方法。
由于该方法中出现了一个以上的系统模型,故称之为系统群方法4.2 彼得的彼得原理彼得的彼得原理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加籍美国人,学者教授加籍美国人,学者教授代表作:代表作:《《彼得原理彼得原理》》、、《《彼得处方彼得处方》》v主要观点:通过对数百个管理者的抽样调查分析提炼出彼得原理主要观点:通过对数百个管理者的抽样调查分析提炼出彼得原理“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v组织中的工作是由组织中的那些尚末被提升到其无力胜任的那一级职位的组织成员组织中的工作是由组织中的那些尚末被提升到其无力胜任的那一级职位的组织成员来从事和完成的来从事和完成的v阶层界线分明的典型金字塔结构,较之无层级或平均主义的等级制度更为有效,因阶层界线分明的典型金字塔结构,较之无层级或平均主义的等级制度更为有效,因为将有更多的人未能被提升到他们所无力胜任的层级为将有更多的人未能被提升到他们所无力胜任的层级v智能才能测验将导致被测者更早被提升,因而未必能够促进工作效率智能才能测验将导致被测者更早被提升,因而未必能够促进工作效率v“一事成功诸事不顺一事成功诸事不顺”,当人被提升到其不能胜任的职位时(即为成功),则容易,当人被提升到其不能胜任的职位时(即为成功),则容易导致其身体失调与精神不安(诸事不顺)。
导致其身体失调与精神不安(诸事不顺)v组织中等级层次的增加确是为了追求效率,但已被提升到无力胜任位置的人却通常组织中等级层次的增加确是为了追求效率,但已被提升到无力胜任位置的人却通常把任命最多的组织成员作为提高效率的最后方法把任命最多的组织成员作为提高效率的最后方法不胜任工作人员的典型症候不胜任工作人员的典型症候v简评:简评:该原理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人事行政原则:知人善任,适才适用即一个人的该原理揭示了一个最基本的人事行政原则:知人善任,适才适用即一个人的专长、能力应与其工作职位相适应专长、能力应与其工作职位相适应讨论与思考:彼得原理的解释力?如何克服彼得现象?讨论与思考:彼得原理的解释力?如何克服彼得现象?不胜任工作者的典型症候不胜任工作者的典型症候v由德莱尼归纳并提出:由德莱尼归纳并提出:v总是说,我太忙了总是说,我太忙了v过分关心细枝末节过分关心细枝末节v不知应该干什么不知应该干什么v过于敏感与不安过于敏感与不安v工作津贴(所费过多)工作津贴(所费过多)v逃避责任逃避责任v急躁与软弱急躁与软弱4.3 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里格斯的行政生态理论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美国人,著名行政学者,美国人,著名行政学者,代表作:代表作:〈〈行政生态学行政生态学〉〉1961年。
年v主要思想与观点:主要思想与观点:提出并分析了三大行政模形式:提出并分析了三大行政模形式:v融合型:对应于农业社会,基本特点:未分化融合型:对应于农业社会,基本特点:未分化v衍射型:对应于工业社会,基本特点:高度专业化,效率导向衍射型:对应于工业社会,基本特点:高度专业化,效率导向v棱柱型:对应于过渡社会,兼有上述两者特点:棱柱型:对应于过渡社会,兼有上述两者特点:异质性、重叠性、形式主义异质性、重叠性、形式主义分析了五种主要的行政生态要素:分析了五种主要的行政生态要素:v经济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社会要素、、沟通网络沟通网络、、符号系统符号系统、、政治构架政治构架v简评:简评:学术上的方法创新:开创了比较研究行政和生态行政研究的分支学术上的方法创新:开创了比较研究行政和生态行政研究的分支现实意义:对于各社会尤其是过渡社会中行政模式及问题有较强的解现实意义:对于各社会尤其是过渡社会中行政模式及问题有较强的解释性,有助于了解和理解释性,有助于了解和理解n讨论与思考:我国当前类似于哪种行政模式?有何特征表现?讨论与思考:我国当前类似于哪种行政模式?有何特征表现?经济要素与公共行政经济要素与公共行政v工业社会中,主导性的经济结构为市场-企业结构:工业社会中,主导性的经济结构为市场-企业结构:市场价值原则如价格机制、契约自由、专业化、职业化、择优、公开市场价值原则如价格机制、契约自由、专业化、职业化、择优、公开竞争、功利、理性会影响和渗入到公共行政。
竞争、功利、理性会影响和渗入到公共行政v农业社会,主导性经济结构为互惠-重配结构:农业社会,主导性经济结构为互惠-重配结构:互惠的经济交往,互惠中实现财富重配,互惠的经济交往,互惠中实现财富重配,此为一元结构,不能清楚地划分经济与政治制度此为一元结构,不能清楚地划分经济与政治制度v过渡社会为集市-有限市场结构:过渡社会为集市-有限市场结构:有市场而不够发达,有市场而不够发达,“价格不可决价格不可决”(价格不完全取决于商品的价值,(价格不完全取决于商品的价值,而受社会地位、家庭出身、关系、名望等影响)而受社会地位、家庭出身、关系、名望等影响)这一特征在公共行政领域同样如此,薪水,职位不完全取决于能力资这一特征在公共行政领域同样如此,薪水,职位不完全取决于能力资力业绩表现力业绩表现社会要素与公共行政社会要素与公共行政v农业社会和过渡社会中,血缘关系团体(家庭)对公共行政农业社会和过渡社会中,血缘关系团体(家庭)对公共行政影响大:影响大:表现为家族利益优先表现为家族利益优先v工业社会中,各种利益社团对公共行政影响大:工业社会中,各种利益社团对公共行政影响大:汇聚利益、表达利益,汇聚利益、表达利益,帮助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
帮助制定政策与执行政策沟通网络与公共行政沟通网络与公共行政v动员:动员:指全社会人口参加庞大的沟通网络的程度指全社会人口参加庞大的沟通网络的程度v同化:同化:指社会普通民众与精英分子共享同一符号、认同于同一基本价值与目指社会普通民众与精英分子共享同一符号、认同于同一基本价值与目标的程度标的程度v一元化社会:一元化社会:动员与同化程度高动员与同化程度高利于行政与公众间的沟通利于行政与公众间的沟通易于形成强大的公共舆论易于形成强大的公共舆论v多元化社会:多元化社会:动员与同化程度低动员与同化程度低语言形式多样、沟通网络不发达、无法聚集民意,不利于沟通语言形式多样、沟通网络不发达、无法聚集民意,不利于沟通符号系统与公共行政符号系统与公共行政v符号系统:符号系统:指包括政治神话、政治准则、政治法典在内的一整套政治符号系统指包括政治神话、政治准则、政治法典在内的一整套政治符号系统政治神话:指用以表明主权的最后源泉、人之天性与命运、人之权利政治神话:指用以表明主权的最后源泉、人之天性与命运、人之权利义务以及主要的关系等方面的信念(如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义务以及主要的关系等方面的信念(如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等)政治准则:指一套决定政府结构以及统治者的选择方式及其应承担的政治准则:指一套决定政府结构以及统治者的选择方式及其应承担的职责等的规则(如两院制、普选制、总统制)职责等的规则(如两院制、普选制、总统制)政治法典:即对政治准则的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的各种法律制度。
政治法典:即对政治准则的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的各种法律制度v符号系统对公共行政的影响:符号系统对公共行政的影响:由符号系统提供的由符号系统提供的“共同意识共同意识”是形成行政权威所不可或缺的,而共是形成行政权威所不可或缺的,而共同意识的形成受符号系统诸因素尤其是政治神话的影响同意识的形成受符号系统诸因素尤其是政治神话的影响不同的符号系统,会有不同的行政目标及构架,也会有不同的效率不同的符号系统,会有不同的行政目标及构架,也会有不同的效率政治构架与公共行政政治构架与公共行政v传统社会中:传统社会中: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合二而一,出现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合二而一,出现“官僚政治官僚政治”,独,独断专横公共权力的幅度有限,效率低,缺少专职行政机器公共权力的幅度有限,效率低,缺少专职行政机器v现代社会中:现代社会中:专职化的行政从属于政治,公共权力的幅度宽,但受非专职化的行政从属于政治,公共权力的幅度宽,但受非官僚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效率相对较高官僚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效率相对较高5.挑战与创新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挑战与创新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v5.1、、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理论理论v5.2、、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v5.3、、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5.1 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新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理论理论v学派简述:学派简述:1968年年“密诺布鲁克会议密诺布鲁克会议”,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森弗雷德里克森,德怀特,德怀特·沃尔多。
沃尔多关注的问题:关注的问题:如何将道德价值观注入行政过程并有效地执行政策如何将道德价值观注入行政过程并有效地执行政策??v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将之前的公共行政归结为传统公共行政并反思和批判共效率至上观,将之前的公共行政归结为传统公共行政并反思和批判共效率至上观,指出指出公共行政应追求包含公共利益、个人价值、平等自由等价值目公共行政应追求包含公共利益、个人价值、平等自由等价值目标的标的“社会公平社会公平”,,而非传统的以具体数字表示的机械效率或经济而非传统的以具体数字表示的机械效率或经济效率,经济效率绝非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和唯一准则效率,经济效率绝非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和唯一准则倡导社会公平:倡导社会公平:主张将主张将“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价值全面应用于公共行政实践,价值全面应用于公共行政实践,赋予公共行政以伦理内容,并以指导官员行为,建立新型的民主行赋予公共行政以伦理内容,并以指导官员行为,建立新型的民主行政v简评:简评:其其对价值、意义的回归,对价值、意义的回归,给公共行政理论赋予了一种规范性基础,使给公共行政理论赋予了一种规范性基础,使其摆脱了对政治学、管理学的附庸其摆脱了对政治学、管理学的附庸。
George FredericksonvOrganization Theory and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oward a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 Frank Marini, Ed., Chandler Press, 1971. vReprinted in Fred A. Kramer (ed.) Perspectives on Public Bureaucracy, Cambridge , MA : Winthrop Publishers, Inc. pp. 185-199. vAlso reprinted in Jay M. Shafritz & Albert C. Hyde (eds.) Class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ak Park , IL : Moore Publishing Company, pp. 391-405. •PROFESSIONAL EXPERIENCE::2003-2004, John G. Winant Visiting Professor of American Government, University o of Oxford and Fellow, Balliol College 2000-to date. Director, Metropolitan Studies Center, University of Kansas. 1987 August to date. Edwin O. Stene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Courtesy Professor of Higher Education Representive articles:5.2、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菲德勒的权变领导理论v生平与著述:生平与著述:v权变理论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权变理论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v权变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权变领导理论的主要内容:权变领导理论的假设前提:权变领导理论的假设前提:领导风格的确认:领导风格的确认:任务取向型与关系取向型任务取向型与关系取向型三种影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情境要素三种影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情境要素与与八种领导情境八种领导情境领导风格与领导情境的匹配领导风格与领导情境的匹配权变领导理论的基本结论权变领导理论的基本结论v权变领导模式的新发展:权变领导模式的新发展:认知资源理论认知资源理论v简评:简评:菲德勒生平与著述菲德勒生平与著述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与管理学家;领导科学与管理绩效方面的的研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与管理学家;领导科学与管理绩效方面的的研究权威;究权威;现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现为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与管理学教授;代表性理论: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代表性理论: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型;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著作:8部著作,部著作,180多论文;多论文;v《《让工作适应管理者让工作适应管理者》》,,1965,,v《《领导效能理论领导效能理论》》,,1967;;v《《领导效率的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领导效率的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1968;;v《《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权变模型:领导效用的新方向》》,,1974;;v《《领导方式与管理效率领导方式与管理效率》》,,1974;;v《《领导效能新论领导效能新论》》,,1987权变理论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权变理论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v历史背景:历史背景:二战后,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得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日益受社会环境二战后,社会的发展变化使得组织的生存与发展日益受社会环境的制约,领导的效能也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
的制约,领导的效能也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不采取情境性的观点,就无法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领导效能问不采取情境性的观点,就无法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领导效能问题v理论渊源:理论渊源:((1)吸引领导特质理论与领导行为理论的合理成份)吸引领导特质理论与领导行为理论的合理成份v领导特质理论:旨在认定领导者所具有的素质特征,何种人适合当领领导特质理论:旨在认定领导者所具有的素质特征,何种人适合当领导者;如法约尔的六素质论、斯托弟尔的领导特质理论;导者;如法约尔的六素质论、斯托弟尔的领导特质理论;v领导行为理论:以心理测量手段分析有效的心理素质与行为,并设法领导行为理论:以心理测量手段分析有效的心理素质与行为,并设法培训有效领导者所需要的素质及行为;如: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培训有效领导者所需要的素质及行为;如:布莱克的管理方格理论;(2)、受情境论的影响:、受情境论的影响:v福莱特的情境规律,保罗福莱特的情境规律,保罗·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赫塞、布兰查德的情境领导理论;权变领导理论的假设前提权变领导理论的假设前提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的领导方式或行为,领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佳的领导方式或行为,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其实是情境因素的函数,是领导行为的有效性其实是情境因素的函数,是领导者因素与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者因素与情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领导风格确认:任务取向型与关系取向型领导风格确认:任务取向型与关系取向型vLPC量表与领导方式的分类:量表与领导方式的分类:LPC量表:菲德勒设计的一种用来测量领导者领导方式(风格)量表:菲德勒设计的一种用来测量领导者领导方式(风格)的量表,也叫的量表,也叫“最难共事的同事最难共事的同事”调查问卷表。
调查问卷表用来测量领导者对同事与下属的看法(与评价),由此推断出其用来测量领导者对同事与下属的看法(与评价),由此推断出其领导风格与行为模式的特点从而对领导者进行分类;领导风格与行为模式的特点从而对领导者进行分类;v关系取向型领导:关系取向型领导:LPC得分高,以相对积极或表示赞许的词句描述和评价其最不喜得分高,以相对积极或表示赞许的词句描述和评价其最不喜欢的同事,欢的同事,表明作答者很乐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表明作答者很乐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人,关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下属持支持与谅解的态度;人,关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下属持支持与谅解的态度;v任务取向型领导:任务取向型领导:LPC得分低,以消极或表示嫌弃的词句评价其最不喜欢的同事,得分低,以消极或表示嫌弃的词句评价其最不喜欢的同事,表明作答者可能更关注生产,关心任务的完成,是以任务为中心表明作答者可能更关注生产,关心任务的完成,是以任务为中心的,即使损害人际关系也不在意;的,即使损害人际关系也不在意;v社会社会-独立型领导者:中等得分者独立型领导者:中等得分者三种影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情境要素三种影响领导行为有效性的情境要素v((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好或不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好或不好关系好:受下级喜爱、尊敬、信任,愿意追随,领导者信任下属;关系好:受下级喜爱、尊敬、信任,愿意追随,领导者信任下属;关系不好:关系不好:v((2)任务的结构性;高(明确)或低(不明确))任务的结构性;高(明确)或低(不明确)((1)目标的明确性:明确或不明确)目标的明确性:明确或不明确((2)目标)目标-途径的多重性:多重或单一途径的多重性:多重或单一((3)结果的确定性:确定或不确定)结果的确定性:确定或不确定((4)决策的可验证性;可验证或不可验证)决策的可验证性;可验证或不可验证v((3)、职位权力:强或弱)、职位权力:强或弱组织为完成任务而授予领导者的权力:包括:组织为完成任务而授予领导者的权力:包括:职位权力和权威是否明确充分;职位权力和权威是否明确充分;得自上级与组织的支持是否有力;得自上级与组织的支持是否有力;是否在雇用、解雇、纪律、晋升、工资上的影响力;是否在雇用、解雇、纪律、晋升、工资上的影响力;八种领导情境:v依照领导者对每种情境的可控制度大小(可控制度依照领导者对每种情境的可控制度大小(可控制度越大,对领导越有利),依次为:越大,对领导越有利),依次为:对领导者有利对领导者有利::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Ⅷ 对领导者不利对领导者不利领导者与下属关系领导者与下属关系:好:好 好好 好好 好好 坏坏 坏坏 坏坏 坏坏任务结构性:任务结构性: 高高 高高 低低 低低 高高 高高 低低 低低职位权力:职位权力: 强强 弱弱 强强 弱弱 强强 弱弱 强强 弱弱领导风格与领导情境的匹配领导风格与领导情境的匹配v((1)任务取向型领导在非常有利()任务取向型领导在非常有利(ⅠⅠ、、ⅡⅡ、、ⅢⅢ))和非常和非常不利(不利(ⅦⅦ、、 ⅧⅧ))的情境下工作得更好;的情境下工作得更好;v((2)关系取向型领导在中度有利的情境下,即)关系取向型领导在中度有利的情境下,即ⅣⅣ、、ⅤⅤ、、Ⅵ Ⅵ 类型的情境中干得更好;类型的情境中干得更好;v((3)个人的领导风格是与生俱来稳定不变的,不可能改)个人的领导风格是与生俱来稳定不变的,不可能改变风格去适应情境;变风格去适应情境;v((4)当一个人的领导风格与其面临的情境不匹配时,提)当一个人的领导风格与其面临的情境不匹配时,提高领导有效性的途径有二个:高领导有效性的途径有二个:A、替换领导者以适应情境;、替换领导者以适应情境;B、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即重新建构任务和领导者的职位权、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即重新建构任务和领导者的职位权力)力)权变领导理论的基本结论:权变领导理论的基本结论:领导是否有效,不仅是由领导者的人格特质所决领导是否有效,不仅是由领导者的人格特质所决定,也不只是由领导情势所决定。
定,也不只是由领导情势所决定领导绩效取决于领导特质与领导情势的适当匹配:领导绩效取决于领导特质与领导情势的适当匹配:任务取向型的(低任务取向型的(低LPC)的领导者在高度控制和)的领导者在高度控制和低度控制的领导情势下绩效最佳;关系取向型低度控制的领导情势下绩效最佳;关系取向型(高(高LPC)的领导者,在中度控制的领导情势下)的领导者,在中度控制的领导情势下绩效最优绩效最优权变领导模式的新发展:认知资源理论权变领导模式的新发展:认知资源理论1、领导者的智能只有在其没有受到压抑的情况下才能促进团体功、领导者的智能只有在其没有受到压抑的情况下才能促进团体功效;效;2、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领导者的指导性行为越强,其智能对团、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领导者的指导性行为越强,其智能对团体功效的贡献就越大;体功效的贡献就越大;3、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团体越是支持领导,指导型领导者的智、在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团体越是支持领导,指导型领导者的智能就越能提高团体功效能就越能提高团体功效4、如果领导者不具备强有力的指导性行为,但团体支持他,那么,、如果领导者不具备强有力的指导性行为,但团体支持他,那么,团体成员的能力越强,团体功效就越好;团体成员的能力越强,团体功效就越好;5、领导和团体成员的能力对团体功效起促进作用,这是就团体任、领导和团体成员的能力对团体功效起促进作用,这是就团体任务需要那些能力而言的;务需要那些能力而言的;6、当压力很大时,出成绩靠的是领导者的经验与技巧,而不是认、当压力很大时,出成绩靠的是领导者的经验与技巧,而不是认知能力;知能力;7、领导者的指导性行为部分地依赖权变模式中的那些因素:、领导者的指导性行为部分地依赖权变模式中的那些因素:LPC值和情境控制程度;值和情境控制程度;菲德勒权变理论简评菲德勒权变理论简评v意义与贡献:意义与贡献:理论上的价值:领导研究的新方向;理论上的价值:领导研究的新方向;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v局限:局限:并非所有验证性案例研究都支持此结论;并非所有验证性案例研究都支持此结论;LPC打分法不够精确,带有一定任意性;打分法不够精确,带有一定任意性;未能提示未能提示LPC所反映的个性是怎样影响领导效果所反映的个性是怎样影响领导效果的。
的5.3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大师,留给世人近美国当代著名管理大师,留给世人近40部著作和部著作和100多篇论文,创建多篇论文,创建了目标管理理论和经验管理学派了目标管理理论和经验管理学派,被誉为,被誉为“当代管理之父当代管理之父” 代表作:代表作:1954《《管理实践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1973v主观观点:主观观点:目标管理理论目标管理理论组织工具论组织工具论v简评:经验管理大师简评:经验管理大师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注重自我控制,促进权力下放,强调成果第注重自我控制,促进权力下放,强调成果第一一”,宗旨是用,宗旨是用“自我控制的管理自我控制的管理”代替代替“压制的管理压制的管理”从本质上说,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管理方法,但它是那种民主集中制的上说,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管理方法,但它是那种民主集中制的参与管理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提供有效的内心激励参与管理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能够提供有效的内心激励德鲁克之于管理,有太多的第一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知灼见。
他是德鲁克之于管理,有太多的第一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真知灼见他是世界管理理论的开拓者,世界管理理论的开拓者, 60年前他就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并率先提年前他就提出了组织的概念,并率先提出私有化、目标管理和分权的概念直到现在,分权、事业部、时出私有化、目标管理和分权的概念直到现在,分权、事业部、时间管理及如何决策等概念依然具有指导意义间管理及如何决策等概念依然具有指导意义Peter F. Druckervv现代管现代管理大师理大师彼得彼得·德鲁克德鲁克对世人对世人有卓越有卓越贡献及贡献及深远影深远影响,被响,被尊为尊为“大师中大师中的大师的大师”、、“现代管现代管理之父理之父” 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v目标管理是一种要求管理者在事先确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解、目标管理是一种要求管理者在事先确立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解、展开目标,并经过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以创造性地达到预展开目标,并经过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以创造性地达到预定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它立足于部下的自我控制,并定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它立足于部下的自我控制,并且以达到目标的好坏、优劣作为考核评估的标准。
且以达到目标的好坏、优劣作为考核评估的标准v组织中的目标可以分为战略性目标、策略性目标以及方案和任务组织中的目标可以分为战略性目标、策略性目标以及方案和任务v目标管理包括制定目标、实现目标和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三个阶段目标管理包括制定目标、实现目标和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三个阶段v目标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以目标为中心;重视成果管理;重视人的目标管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以目标为中心;重视成果管理;重视人的管理v目标管理成功有六个先决条件:目标管理成功有六个先决条件: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下级人员的参加;有充分的情报资料;对实现目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下级人员的参加;有充分的情报资料;对实现目标的手段有控制权;对为实现目标而勇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予以激励和保标的手段有控制权;对为实现目标而勇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予以激励和保护;相信广大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以护;相信广大组织成员的责任心和创造性,以Y理论的观点来看待组织成员理论的观点来看待组织成员v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让下级单位及人员参与制定组织目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让下级单位及人员参与制定组织目标和组织计划,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标和组织计划,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德鲁克组织工具论德鲁克组织工具论v“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企业是组织的一种形式企业是组织的一种形式)v组织只是一种工具:每一个组织都是用以执行某种社会功能组织只是一种工具:每一个组织都是用以执行某种社会功能的社会机构,对于组织而言,光是求生存是不够的这是它的社会机构,对于组织而言,光是求生存是不够的这是它与生物体很大的不同与生物体很大的不同v组织的目标,是对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因此,其功能的组织的目标,是对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因此,其功能的考验,都是来自外部这也是它与生物体不一样的地方考验,都是来自外部这也是它与生物体不一样的地方6.总结与探索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的西方行政理论v6.1、、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论政府失败论” 6.2、、奎德的公共政策分析奎德的公共政策分析v6.3、、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v6.4、、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v6.5、、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罗森布鲁姆的多元公共行政观6.1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与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政府失败说失败说”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当代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当代美国著名学者,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性人物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代表作:代表作:《《一致同意的计算一致同意的计算》》、、《《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的政治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经济学的政治运用》》 v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内容: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内容:应以经济学的方法去关注和研究政治即公共选择过程应以经济学的方法去关注和研究政治即公共选择过程v经济人假设、个体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交易分析方法经济人假设、个体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交易分析方法对政治过程中各类角色行为动机和特征的具体分析对政治过程中各类角色行为动机和特征的具体分析v投票者行为、政治家行为、官僚行为、利益集团行为投票者行为、政治家行为、官僚行为、利益集团行为官僚理论与官僚理论与政府失败说政府失败说主张通过宪政改革即对宪政体制、规则进行再设计以更好地利用和防人性及主张通过宪政改革即对宪政体制、规则进行再设计以更好地利用和防人性及其弱点,扼制政府失败其弱点,扼制政府失败v简评:简评:在学术上掀起一场方法论上的革命,对行政学经济学意义深远在学术上掀起一场方法论上的革命,对行政学经济学意义深远。
为揭示为揭示“经济和政治决策的基础经济和政治决策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现实的政府改革有很强的启发与喻意对现实的政府改革有很强的启发与喻意James M. BuchananvBuchanan was awarded the 1986 Nobel Prize in economics for "his development of the contractual and constitutional bases fo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vOne of the products of his thinking was a book, coauthored with Gordon Tullock, titled The Calculus of Consent.vPerhaps Buchanan‘s most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s is his distinction between two levels of public choice—the initial level at which a constitution is chosen, and the postconstitutional level. The first is like setting rules of a game, and the second is like playing the game within the rules. Buchanan has proselytized(改变宗教或政治改变宗教或政治信仰)信仰) his fellow economists to think more about the first level instead of mucking about as political players at the second level. To spread this way of thinking, Buchanan has even started a new journal called Constitutional Economics. James Buchanan is the cofounder, along with Gordon Tullock, of public choice theory (see Public Choice Theory). 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v政府失败的含义:政府失败的含义: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象应该的那样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象应该的那样“有效有效”或像或像理论上能够做到的那样理论上能够做到的那样“有效有效”。
v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原因: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原因:政府政策低效率;政府政策低效率;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v对克治政府失败的建议对克治政府失败的建议v基本结论:基本结论:政府失败是各类政治角色行为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宪政政府失败是各类政治角色行为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宪政改革是克治政府失败的良方改革是克治政府失败的良方政府政策低效率政府政策低效率v含义:含义:即指政府难以制定和实施完全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其执行的政即指政府难以制定和实施完全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其执行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并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策不是最好的政策,并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v原因:原因:目标偏差、决策体制偏差、信息不完备、选民与政治家的短目标偏差、决策体制偏差、信息不完备、选民与政治家的短视效应视效应主观原因:主观原因:v政策部门的政治家们有意无意为自身的经济人动机所左右,对政策部门的政治家们有意无意为自身的经济人动机所左右,对公共利益的理解有偏差;公共利益的理解有偏差;v由于自利动机的存在,政治家们也不倾向于为最大限度地增时由于自利动机的存在,政治家们也不倾向于为最大限度地增时共同利益而服务,而是依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和个人效用最大化共同利益而服务,而是依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和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策;原则来决策;外部原因:外部原因:v缺乏一种缺乏一种“确保任何处于某一特权地位时均不能过多牟取私利确保任何处于某一特权地位时均不能过多牟取私利”的约束机制来制约政府行为方式。
的约束机制来制约政府行为方式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vA、缺乏竞争机制;、缺乏竞争机制;vB、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vC、政府机构自我膨胀;、政府机构自我膨胀;vD、监督信息不完备;、监督信息不完备;vE、政府的寻租行为;、政府的寻租行为;寻租: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寻租:指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租金:是指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租金:是指超过机会成本的收入补救补救“政府失败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的政策建议v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原因,从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寻找对策,重建基本制度创新上寻找对策,重建基本的宪法规则的宪法规则,通过,通过新的宪法规则来约束政府的权力:新的宪法规则来约束政府的权力:A、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提高社会民主程度;B、在公共部门、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C、、改革税赋制度改革税赋制度,约束政府权力;,约束政府权力;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发与喻意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发与喻意vA、、承认承认 “经济人经济人”倾向,通过好的制度设计来取代对倾向,通过好的制度设计来取代对“好人好人”政治的期求:政治的期求:引入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政府行为法制化;政府行为法制化;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vB、、承认承认“经济人经济人”倾向,对其加以合理利用与引导;倾向,对其加以合理利用与引导;vC、、承认政府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有限,谨慎界定我国政府承认政府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有限,谨慎界定我国政府的职能,减少政府的干预范围以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的职能,减少政府的干预范围以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四大领域容易发生寻租行为:四大领域容易发生寻租行为:政府定价政府定价、、政府特许权政府特许权、、关税与进口配额关税与进口配额、、政府采购政府采购。
6.2 奎德的公共政策分析奎德的公共政策分析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美国著名应用数学专家和政策分析专家,长期在公共政策思想库美国著名应用数学专家和政策分析专家,长期在公共政策思想库—兰兰德公司德公司—从事政策分析,曾任其数学部主任从事政策分析,曾任其数学部主任代表作:代表作:《《公共政策决策分析公共政策决策分析》》v主要思想:主要思想:强调政策分析的必要性(因缺乏政策分析导致决策失误与决策低效)强调政策分析的必要性(因缺乏政策分析导致决策失误与决策低效)勾画了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目标、备选方案、效果、标准、模型勾画了政策分析的基本要素:目标、备选方案、效果、标准、模型描绘了政策分析的过程:总体概述、广泛探索、多方比较、说明解释、描绘了政策分析的过程:总体概述、广泛探索、多方比较、说明解释、测试检验测试检验分析了与与政策分析密切相关的政治因素:政治可行性,真正的委托分析了与与政策分析密切相关的政治因素:政治可行性,真正的委托人v简评:简评:其所提出的政策分析理论与方法为当代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奠定了重要其所提出的政策分析理论与方法为当代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奠定了重要的方法论基础,其理论中所包含的许多具体观点与思想也颇有见地。
的方法论基础,其理论中所包含的许多具体观点与思想也颇有见地6.3 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v生平与著述生平与著述:戴维戴维·奥斯本,当代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奥斯本,当代美国著名管理学者;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研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研究员,政府高级顾问;究员,政府高级顾问;代表著作:代表著作:《《改革政府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与特德(与特德·盖布勒合著),盖布勒合著),1992代表性理论:在总结归纳美国各地方政府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代表性理论:在总结归纳美国各地方政府改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企业家政府理论来的企业家政府理论.v主要观点:主要观点:主张主张重塑政府重塑政府,以企业家政府来取代产生并适应于工业社会的官,以企业家政府来取代产生并适应于工业社会的官僚制政府;僚制政府;提出提出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与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与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v简评:简评:其提出的政府改革的十项原则其提出的政府改革的十项原则——亦即企业家政府的十大特征,亦即企业家政府的十大特征,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现时代政府的角色,正确认识政府的职能具有对于我们重新审视现时代政府的角色,正确认识政府的职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重要的启示意义;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九十年代行政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其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九十年代行政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其改革的指南。
改革的指南David OsbornevDavid is a senior partner of The Public Strategies Group, a consulting firm that helps public organizations develop and implem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vIn 1993, he served as a senior advisor to Vice President Gore, to help run what the Vice President often called his "reinventing government task force," the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 He was the chief author of the NPR report, called by Time "the most readable federal document in memory." the author or co-author of five books: The Price of Government: Getting the Results We Need in an Age of Permanent Fiscal Crisis (2004); The Reinventor's Fieldbook: Tools for Transforming Your Government (2000), Banishing Bureaucracy: The Five Strategies For Reinventing Government (1997), Reinventing Government (1992), and Laboratories of Democracy (1988). He has also authored numerous articles for the Washington Post, the Atlantic,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Harpers, Inc., Governing, and other publications.重塑政府重塑政府v官僚体制(政府的一般官僚模式)是产生并合适于工业社官僚体制(政府的一般官僚模式)是产生并合适于工业社会会 的;现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官僚制已经不能适应今的;现在,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官僚制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社会需要:因此其运作表现为低质和低效,天的社会需要:因此其运作表现为低质和低效,为此必须为此必须要重塑政府,以企业家政府取代产生并适应于工业社会的要重塑政府,以企业家政府取代产生并适应于工业社会的官僚制政府官僚制政府v企业家政府:企业家政府: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即象企业家那样具有创造力与创新精神即象企业家那样具有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政府;的政府;现行的政府应更具有企业家精神:现行的政府应更具有企业家精神:不断地以新的方式运用资源来不断地以新的方式运用资源来提高其效率和效能;提高其效率和效能;v奥斯本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奥斯本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象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象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
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改革政府的十项原则v也即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也即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1、掌舵而不是划桨;、掌舵而不是划桨;2、得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得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注重引入竞争机制;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任务驱动而非规章驱、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任务驱动而非规章驱动);动);5、重产出而非投入;、重产出而非投入;6、具备、具备“顾客顾客”意识;意识;7、有收益而不浪费;、有收益而不浪费;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重预防而不是治疗;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6.4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美国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博士,大学教授,政博士,大学教授,政治顾问;治顾问;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著作:《《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v主要观点:主要观点:主张用一种基于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的新公共服务模新公共服务模式式来替代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自我利益的主导行政模式。
来替代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自我利益的主导行政模式v简评:简评: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是质疑和超越础上提出和建立的,是质疑和超越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NPM)的一)的一种尝试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共社会和公共管理实践公共社会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Robert B. DenhardtvDirector of ASU School of Public Affairs, is Professor of Public Affairs at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nd Visiting Scholar at the University of Delaware. Dr. Denhardt is a Past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a nationwide organization of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in the fiel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vDr. Denhardt has published fourteen books and over seventy five articles in professional journals, primarily in the area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specially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新公共服务模式的基本观点新公共服务模式的基本观点v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理念v十大原则(针对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十大原则而提出):十大原则(针对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十大原则而提出):((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5)、责任并不简单;)、责任并不简单;((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7)、公民权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公民权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8)、简化繁文缛节是对的,但不能破坏基本规范和法定程序;)、简化繁文缛节是对的,但不能破坏基本规范和法定程序;((9)、减轻财政负担的设想是可行的,但不能无视行政工作本身)、减轻财政负担的设想是可行的,但不能无视行政工作本身对公共开支的要求;对公共开支的要求;((10)、处理公共问题应该具有创造性、但不能让少数人中饱私囊)、处理公共问题应该具有创造性、但不能让少数人中饱私囊新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vNPM的特征(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胡德教授的归纳):的特征(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胡德教授的归纳):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管理;明确目标,测量绩效;明确目标,测量绩效;产出控制,强调实际成果;产出控制,强调实际成果;部门拆分与重组以打破部门本位主义;部门拆分与重组以打破部门本位主义;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吸收和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和方法;吸收和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和方法;强调有效利用和开发资源强调有效利用和开发资源vNPM的核心理念:的核心理念:A、、管理的自由化:管理的自由化:v管理者必须从政府的繁文缛节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政治家和其管理者必须从政府的繁文缛节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政治家和其他人必须让他人必须让“管理者管理者”来管理,要解除规制与分权,使管理过来管理,要解除规制与分权,使管理过程(如预算、人事、采购)等合理化。
程(如预算、人事、采购)等合理化B、、管理的市场化取向:管理的市场化取向:v竞争;竞争;v私营部门管理的普遍化(私营部门的管理实践和技术优于公共私营部门管理的普遍化(私营部门的管理实践和技术优于公共部门);部门);6.5 罗森布鲁姆多元公共行政观罗森布鲁姆多元公共行政观v生平著述:生平著述: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美国著名公共行政学家,公共行政评论主编,曾任克林顿政府人事政公共行政评论主编,曾任克林顿政府人事政策与管理顾问策与管理顾问代表作:代表作:《《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v主要思想:主要思想:重新审视和界定了公共行政的基本内涵和特质:重新审视和界定了公共行政的基本内涵和特质:v公共行政的内涵:公共行政的内涵:“公共行政乃是运用管理、政治以及法律的理公共行政乃是运用管理、政治以及法律的理论和过程来实现立法、行政以及司法部门的指令,为整个社会或论和过程来实现立法、行政以及司法部门的指令,为整个社会或社会的局部提供所需的管制和服务功能社会的局部提供所需的管制和服务功能”v公共性特质公共性特质:以:以宪法为基础、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较少受制于宪法为基础、必须服务于公共利益、较少受制于市场力量、以公众信任为基础来代表主权运作市场力量、以公众信任为基础来代表主权运作。
归纳总结了公共行政研究的三种视角或途径:归纳总结了公共行政研究的三种视角或途径:v管理途径管理途径((传统管理途径传统管理途径、、新公共管理途径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法律途径v简评:简评:其对公共行政不同研究途径所拥有的价值、结构与程序安排以及技术其对公共行政不同研究途径所拥有的价值、结构与程序安排以及技术方法的整合,有助于我们获得对公共行政的更为方法的整合,有助于我们获得对公共行政的更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系统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正确的理解公共行政问题有助于我们更正确的理解公共行政问题David H. RosenbloomvHis specializations include constitutional and administrative law, public administrative theory, public administrative history, administrative reform, and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vHe is a member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the recipient of numerous awards 。
He was editor in chief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1991-1996) and currently serves on the editorial boards of about a dozen leading public administration journals. vHe has continuing affiliations with Renmin (People's) University in Beijing and Xi Bei Da Xue (Northwest University) in Xi'an, PRC as a Guest Professor. vHis public service includes appointment to the Clinton-Gore Presidential Transition Team for the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in 1992. Public Administration: Understanding Management, Politics, and Law in the Public SectorA leading contributor to the field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osenbloom's research focuses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democratic-constitutionalism. 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公共行政研究的传统管理途径v可追溯至可追溯至19世纪末美国的文官制度改革。
其基本思维和逻辑建立在政治世纪末美国的文官制度改革其基本思维和逻辑建立在政治-行政两分法基础上认为公共行政的意义在于行政两分法基础上认为公共行政的意义在于追求效能、效率、以及经追求效能、效率、以及经济的最大化济的最大化表现形式如下:表现形式如下:组织结构上:主张组织结构上:主张官僚制官僚制通过专业分工以获得专业化效率并通科层通过专业分工以获得专业化效率并通科层制权威链对分工进行协调;制权威链对分工进行协调;在对个人的观点上:在对个人的观点上:非人格化非人格化组织是依照正式法令所形成的架构非组织是依照正式法令所形成的架构非人员的组合;人员的组合;在认知途径上:主张通过在认知途径上:主张通过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发展行政行为的发展行政行为的“通则化通则化”理论理论;;在预算上,主张建立在预算上,主张建立理性的预算体系理性的预算体系,考虑,考虑成本效能成本效能;;在决策上,主张在决策上,主张理性决策理性决策而非公众参与;而非公众参与;在管制行政上,在规章的执行和决策上持保守态度,在管制行政上,在规章的执行和决策上持保守态度,避免废除法规,避免废除法规,放缓新法规和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步伐。
放缓新法规和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步伐在行政责任和伦理上,强调在行政责任和伦理上,强调保持组织统一性保持组织统一性并并以此作为确立责任机制以此作为确立责任机制和指导组织伦理的手段和指导组织伦理的手段(严格的从属关系、明确的职责权力、适当的(严格的从属关系、明确的职责权力、适当的控制幅度、以正式的纪律监察制度来确保责任及服从,注重财务务规控制幅度、以正式的纪律监察制度来确保责任及服从,注重财务务规范雇员绩效和内部审计)范雇员绩效和内部审计)公共行政研究的新公共管理途径公共行政研究的新公共管理途径v始于始于20世纪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新西兰等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及对其的年代美国、英国新西兰等西方国家的政府改革及对其的研究其包含的基本假设有研究其包含的基本假设有::结果导向、市场竞争机制、顾客导向、掌结果导向、市场竞争机制、顾客导向、掌舵而非划桨、放松管制、授权、企业家精神舵而非划桨、放松管制、授权、企业家精神v表现形式:表现形式:组织结构上:强调组织结构上:强调扁平化扁平化与与雇员的自主性雇员的自主性;;对个人的看法:对个人的看法:将个人视为顾客将个人视为顾客;;在认知途径上:强调在认知途径上:强调经验观察与测量经验观察与测量以检验理论;以检验理论;在预算上:焦点关注在预算上:焦点关注公共服务的生产、管制及影响公共服务的生产、管制及影响,,主张以主张以绩效为绩效为基础的预算编制;基础的预算编制;在管制行政上:主张与被管制者结成在管制行政上:主张与被管制者结成伙伴关系伙伴关系,以,以自由裁量代替规自由裁量代替规章,关注结果。
章,关注结果在行政责任与伦理上:焦点在行政责任与伦理上:焦点关注绩效与结果关注绩效与结果强调外在监督强调外在监督,主张,主张通过通过市场机制市场机制、、顾客评价顾客评价、、立法部门立法部门等外在监督等外在监督来落实行政责任与来落实行政责任与伦理伦理视传统管理途径所依赖的程序性预防措施为政府成本效益的视传统管理途径所依赖的程序性预防措施为政府成本效益的障碍政治视角下的公共行政观政治视角下的公共行政观v源自学者对美国源自学者对美国“新政新政”及二战时期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认为公及二战时期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认为公共行政是一种共行政是一种“政治过程政治过程”,强调从经验观察角度建立理论政治途径,强调从经验观察角度建立理论政治途径推崇的价值观是推崇的价值观是“代表性代表性”、、“政治回应政治回应”、、“责任责任”等认为这些价等认为这些价值观贯穿于政府的各个层面值观贯穿于政府的各个层面v表现形式:表现形式:组织结构上组织结构上:行政组织的建构应能使代表不同政治、经济、社会团:行政组织的建构应能使代表不同政治、经济、社会团体利益的代表相互对抗体利益的代表相互对抗对个人的观点上对个人的观点上::将个人聚合成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团体将个人聚合成各种社会、经济、政治团体。
在认知途径上在认知途径上:视科学为发展事实知识的恰当途径视科学为发展事实知识的恰当途径选举、民意调选举、民意调查、选民信件分析、对公共听证会及其他途径表达的意见进行分析查、选民信件分析、对公共听证会及其他途径表达的意见进行分析是政治途径公共行政研究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是政治途径公共行政研究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倾向于寻求共识和倾向于寻求共识和发展广泛的联盟发展广泛的联盟在预算方面在预算方面::把预算视为政治问题,主张渐进预算把预算视为政治问题,主张渐进预算在决策上在决策上::主张渐进决策:持续、片断、影响有限的决策主张渐进决策:持续、片断、影响有限的决策在管制行政上在管制行政上:关注人民大众利益扩大管制行政的社会代表性,关:关注人民大众利益扩大管制行政的社会代表性,关注注事先评估管制规章及政府行为对欲保护利益的影响事先评估管制规章及政府行为对欲保护利益的影响,置行政机关,置行政机关的规章于立法机关的审查之下的规章于立法机关的审查之下在行政责任与伦理上:同于在行政责任与伦理上:同于NPM,强调应,强调应在行政机关之外另行建立在行政机关之外另行建立确保行政责任的机制:确保行政责任的机制:依靠依靠一般立法监督一般立法监督、、预算控制预算控制、、职位轮换职位轮换、、代表性代表性和和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政府公开政府公开等确保行政责任的实现。
等确保行政责任的实现法律视角下的公共行政观法律视角下的公共行政观v该途径将公共行政视为特定情境下中应用法律和施行法律的活动有三该途径将公共行政视为特定情境下中应用法律和施行法律的活动有三个源头:行政法、行政司法、宪法个源头:行政法、行政司法、宪法v法律途径的公共行政法律途径的公共行政强调法治强调法治包含三个核心价值:包含三个核心价值:正当法律程序、个正当法律程序、个人应享有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权、公平(对遭受行政官员侵害的人应享有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权、公平(对遭受行政官员侵害的人进行救济),崇尚正直诚实人进行救济),崇尚正直诚实v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在组织结构在组织结构上:上:偏好抗辩程序偏好抗辩程序,关注,关注听证检察官对行政层级的相对独立性听证检察官对行政层级的相对独立性和无偏私性和无偏私性,以防止行政行为对个人权利非法、违宪的侵害;,以防止行政行为对个人权利非法、违宪的侵害;在对个人的观点在对个人的观点上上:重视独立人格的个体:重视独立人格的个体;;在认知途径在认知途径上:主张上:主张司法审判是发展知识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司法审判是发展知识的最佳途径,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掌握与分析去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原则;掌握与分析去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原则;在预算方面在预算方面,,强调宪法的完整性以及各项宪政权利的保障;强调宪法的完整性以及各项宪政权利的保障;在决策方面在决策方面,主张,主张以判例作为参照,渐进司法;以判例作为参照,渐进司法;在管制行政在管制行政上,高度法制化,强调上,高度法制化,强调抗辩关系、当事人的法定义务和权利,抗辩关系、当事人的法定义务和权利,程序的公平以及管制行政决定的合理性等价值。
程序的公平以及管制行政决定的合理性等价值在行政责任与伦理上在行政责任与伦理上,强调,强调强烈的、内化的激励机制强烈的、内化的激励机制,使行政官员努力去,使行政官员努力去保护或至少不损害公众个体的宪政权利,进而保护或至少不损害公众个体的宪政权利,进而确立起一套政体价值,确立起一套政体价值,以使以使公共行政官员据以作为行动的准绳,公共行政官员据以作为行动的准绳,正确履行好国家赋予的责任正确履行好国家赋予的责任走向公共管理语境的公共治理理论走向公共管理语境的公共治理理论v公共治理理论:公共治理理论:是指伴随着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的管理危机和市场与等级制的调解是指伴随着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的管理危机和市场与等级制的调解机制发生的危机以及公民社会的不断发育和众多社会组织集团的机制发生的危机以及公民社会的不断发育和众多社会组织集团的迅速成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迅速成长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公共管理理论v对对“治理治理”的多角度理解:的多角度理解:公共管理角度:指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即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公共管理角度:指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即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管理主体彼此合作,在相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管理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也即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也即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合作过程。
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合作过程v公共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公共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目标等途径,实现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对公共事务的管理v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结语:结语:对对“治理治理”一词的多角度解释一词的多角度解释v作为新公共管理的作为新公共管理的“治理治理”::指的是将市场的激励机制与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指的是将市场的激励机制与私人部门的管理手段引入政府的公共服务政府的公共服务v作为善治的作为善治的“治理治理”::指的是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指的是强调效率、法治、责任的公共服务体系v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作为社会控制体系的“治理治理”::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指的是政府与民间、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互动v作为自组织网络的作为自组织网络的“治理治理”::指的是建立在信任和互利基础上的社会协调网络指的是建立在信任和互利基础上的社会协调网络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v⑴⑴公共治理是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志愿部门、社区部门、准公共行动者)。
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志愿部门、社区部门、准公共行动者)v⑵⑵公共管理的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传统上法律和制度规定由政府承担的公共管理责任呈现出交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来承传统上法律和制度规定由政府承担的公共管理责任呈现出交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来承担的趋势担的趋势v⑶⑶多元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多元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知识与资源上的相互依赖知识与资源上的相互依赖,三种伙伴关系(,三种伙伴关系(主导者与职能单位间的关系、组织间的谈主导者与职能单位间的关系、组织间的谈判协商关系、系统的协作关系判协商关系、系统的协作关系——组织间结合组织间结合v⑷⑷公共管理语境下的公共治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公共管理语境下的公共治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v⑸⑸公共治理语境下的公共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中扮演着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中扮演着“元治理元治理”的角色:的角色:在公共管理网络中,虽然在公共管理网络中,虽然政府不具有最高的绝对权威,但它却承担着建立指导社会组政府不具有最高的绝对权威,但它却承担着建立指导社会组织行为主体的大方向和行为准则的重任。
织行为主体的大方向和行为准则的重任是是“同辈中长者同辈中长者”,在基础性工作中,政府,在基础性工作中,政府仍然是公共管理领域最重要的行为主体仍然是公共管理领域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建立法律规范,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建立法律规范,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和保护环境,是政府的首要职责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和保护环境,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