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陕北.pdf
5页延安文学2 0 1 4 年第6 期 关于陕北 史小溪 史小溪, 陕西延安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 员 著有散文集《 澡 雪》 《 纯朴的阳光》 《 泊旅》 等多部作品入选《 中国散文通史- 当 代卷》 《 华夏 2 0 世纪散文精编》 等近百种选本荣获第六届“ 冰 心散文奖” 1 9 3 6年夏,美国记者斯诺进入红都, 后来写下了 《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对外 面介 绍延安 苏区及红 军将 领 的生活 ,在全 世界都有广泛影 响斯诺写 到: 走 向陕北 , 才看到一个真正的民族,才看到什么是真 正 的中华 民族 的文化 陕北,贫穷荒凉偏僻恶劣 的 自然环 境,构成了这块土地上的人特有的民族性 格他们对苦难的忍受,对传统的恪守, 对信念的坚定,对追求的火热,对幸福的 渴盼,对理想的憧憬; 他们的剽悍、执着, 勇毅和忍耐 ; 他们的淳厚、诚实、宽宏, 以及勤劳朴素、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品 质 ,都是罕见的 —— 我们 自豪我们的父老 ! —— 我们也 自豪这块土地 ! 陕北,一代代不息地繁衍了像黄牛犊 一 样结实健壮的后生,一代代不息地繁衍 了像兰花花一样俊美贤淑 的女子。
而且这 种 生命精髓仍然在旺盛地繁衍 ! 当然 , 我 们 这 一 代 也 感 慨 悲 凉 ,恍 惚徘徊,乃至忧患因为这里依然贫瘠冷 落,闭塞荒芜,几份粲然几份黯淡,几份 神秘几分愚昧这里的人仍在艰辛地劳作 收获, 苦涩地活着这里发生了一些变化, 粗放开采的石油和煤炭大行于世 ; 这里又 没有多少实质变化,遍地还是那一犋犋老 式耕牛,蓬头垢面的乞讨者会不时向你迎 面走来 ⋯⋯ 特 别是 ,当我们过 了许多河走 了许多 路 以后,我们那 种荣耀和 豪迈 ,突然 觉得 成了一种盲 目,甚至像在角拳击场上突然 被别人的重拳狂风暴雨般袭来,颓然倒在 地 匕 西部散文 · 陕北散文家作品专辑 那一年秋,我在拍摄过著名电影 《 柳 堡的故事》苏北淮阴我参观 了淮阴的古 下河镇 ,她被人们誉 为 “ 被 尘封的明珠 ” : 姑且不说她闻名遐迩的淮扬菜,甲第连云 的豪宅、园林,炫 目的一条条街巷一座座 牌坊、祠庙 !仅仅明清两代,这个古镇, 竟考 出 1 2 3名 文 武 举 人,1 4 0 名 贡 士 ,6 7 名文武进士, 博学鸿儒司 5 人, 1 2 名翰林, 1 名探 花 ,2 名 榜眼 ,1 名状元 ⋯⋯三鼎 甲 齐全。
有的人家竟然五世魏科,一门六进 士 ; 有的兄弟同科,父子同试博学这里 还出了冷兵器时代杰出的军事家韩信,西 汉文学家枚乘、枚皋父子,南宋抗金巾帼 英雄梁红玉,明代世界级的文学大师、写 出 《 西游记》的吴承恩,清代中医学家吴 鞠通及 中国历史进程不可或缺的周恩来 ( 他 出生于这里,籍贯是浙江绍兴 ) 更 有 1 0余人在 《 明史》《 清史》中有传⋯⋯ 看一 下他们 文化深厚 的底蕴就 会 自愧 弗如 ! 看一下就会喟然长叹 : 我们一任任的 地方 “ 掌管 ” , 是否 曾 “ 风物长宜放眼量 ” , 想到过 不屈不挠 年年 代代地 打造一 个数百 年上千年的 “ 小镇”呢?就像南黄姚、北 平遥、东周庄、西凤凰那样令人心仪的古 镇 !而不是那种气量狭窄毫无作为的 “ 和 尚撞钟 ”惯性那一夜,我在下河的古运 河边站 了很久 ,顺水而 来 的凉凉夜风 仿佛 一 下把 我吹醒 了我顿 时想 到我们 曾极反 感并大加鞭挞过的清代王巡视写陕北三边 的诗 《 七笔勾》: “ 堪叹儒流,一领蓝衫便 罢休才入了黉门,文章便丢手匾额挂 门楼 , 不 向长安走 嫖 风浪荡荣华坐享够 , 因此上把那金榜题名一笔勾 !” —— 不想 “ 勾 ”么?在墨 香翰林世 界, 一个古镇, 你堂堂的大高原比得了么? 我们又有多少值得向外界炫耀的真货呢 ! 我们不能沉睡在公元前 3 0 4年秦昭王时就 筑高奴古城,西魏时就置延州历史文化名 城,沉浸在滚滚延水巍巍宝塔、1 3年 “ 圣 地 ”的光环里 ! 在那个 黄 昏,那个 夜晚 ,时空 突兀地 断裂,落差拉开了巨大。
伴着古下河镇丝 绸般迷茫的夜雾,满耳俨然给我灌来尼采 的 《 漂泊者》呼唤 : “ 苍生啊,你们颓然 倒下了吗?宇宙啊,你预感到那创造者了 吗 ? ” 当然 ,我们不会倒下 清醒 了也就开始 了启程长风几万 里,生命本来有时就是一 曲偏执挽歌不 论人生得与失,椰果留与否,我们都将在 长庚星下漫漫向远方跋涉⋯⋯ 每一个陕北年轻 儿女都是从这块贫 困土地上走过来的年轻人,可正因为这贫 困,已教给 了我们负重的耐力和殉难的品 格,因而我们在精神上无比富有 我 们 黄 土 地 上 的祖 先 , 曾经 是 开 拓 者他们, 轩辕稼穑, 直道击剑, 开拓江山, 拓 土万里 ,开拓 了这片辽 阔疆土 我们 是 拓荒者的后代,我们,也要拓荒而我们 开垦和播种的,正是我们所要收获的1 2 在我看来,延安城内最有价值的传说 并不是那个凤凰 山传说 : “ 叶生吹箫引凤” 引来神鸟凤凰 的美丽 爱情故事 ;也不是 那个史考建于唐代雄镇河妖的巍巍九级宝 塔 而是“ 肤施 ’ ,_这 个动人心 魄的传说 初春时,在我受民政部门之托对延安 城区街道地名修订中,我一笔将一条最宽 敞繁华的 “ 二道街 ”更名 “ 肤施大街 ” 。
这 不仅是要让它和另一条同样以传说新命名 的 “ 凤凰大街”比邻媲美 ; 不仅是延安在 隋朝初年即置肤施县,与延州同置一城, 直 至 1 9 3 6年改肤施为延安县,前后长达 1 3 3 0年—— 为延安赋予重彩 一笔的史实 而是延安清凉 山自古有 “ 尸毗王 ”( 传说 是释迦摩尼第三世的化身)舍身饲鸽的故 事 1 Q 3 西部散文 · 陕北散文家作品专辑 沉重的毛口袋寂寞无聊时,就有人唱出 那些“ 招 一招手 ” 的曲儿来 遥 远的三边 , 时当酷暑 ,本来是走半天得抬下鞍子来晾 一 晾热汗淋淋的驴背的,我年轻不懂,只 顾赶路,半月一趟下来,家里那头心爱的 黑叫驴脊 背都被 蒸腾得 化 了脓 父亲 家法 严 重 ,我 把驴一 吆到 院子就 偷跑 了⋯⋯多 少年后 ,我家那 头黑 叫驴 的背 上还郁 结一 层硬壳,再也没长出驴毛来 ”他说 保卫延安 , 血腥战火 , 抬担架 , 运输 , 修筑工事, 纺线线,为部队磨炒面、带路、 做军鞋,还有支前牲畜,哪一个词不使人 听得热血贲张 ! 陈毅元帅当年在延安曾写有诗,很精 辟地概括了这种 “ 肤施”精神 : 百年积弱 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
试 问九州谁做 主 ,万众瞩 目清凉 山 ! 想 到 浪 漫 又 严 峻 的 “ 肤 施 ”传 说 , 就想到广袤而连绵的陕北高原,想到这块 土地 上 的 民众 ! “ 肤 施 ” ,她 早 已被 写进 了历史 的诗 章尽管 她会被 一些人 遗忘 , 但却无法抹去她的赫赫功绩,因为她曾载 过风雨 载过硝 烟 ,曾体 现过 人类 的不屈不 挠,一个 民族的伟岸、高贵和尊严,并同 历史一起承受过光荣的重荷⋯⋯ 3 陕北这块厚重的黄土,以及她的文化 源脉 ,早 己注 入我们 的血液 ,缔造 了我们 伟大的信仰之厦不久前,我再一次到了 壶 口黄河两岸坚硬的山峦起伏有力,横 着崭新的浮云河谷风很大,不断从空中 飘洒下来阵阵雨雾,浓烈的泥腥气息随风 扑面而来,那是贺兰山、巴彦高勒、鄂尔 多斯 、秦 晋两 岸高 原的梁 峁沟壑被 冲涮挟 裹来 的黄土 气息 我 又一 次感受到 这条长 河 的惊心动 魄, 身临于 “ 黄河之水天 上来 ” 的磅礴境界中我为之心仪,惊叹!我的 荒凉 的陕北 ,这一条 母亲般 哺乳人 类 的大 河 为什么要 从蒙 古高原上 由东 向南 拐了个 湾 ,在你 的胸脯上 滚过 ?喧 腾的黄 河岸, 我似乎感到有一种声音在缓缓上升,我仿 佛触摸到一个雄浑、 刚健, 充满力的世界。
我常想对朋友们说,理直气壮地把我 们陕北后裔的头颅昂扬起来吧 德谟 克利 特 有句 名 言 : “ 具 有 一个 好 灵 魂 的 故乡 ,就 是整 个 世界 ”我们 陕北 北 部是一部 华夏辞 书,是普通 劳动者和 自 由民众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战国时的魏 国在无定河 鱼河堡 一带置上 郡 ,在延河 边 置高奴古都城 陕西博物馆现收藏的珍 品 《 高奴 禾石 铜 权 》 的铭 文 是 : “ 三 年 , 漆 工熙, 丞诎造 , 工隶 臣牟 , 禾石, 高奴 ” 即秦文 王公元前 2 4 9年 由高 奴工 匠打造的 衡 器 这是 迄今所 知延安 古 “ 高奴 ”这一 地 名的最早的实物和文字记载 ) 吴起县 是 以魏 国大将军吴起而 名 的 秦统一天下,著名将领蒙恬、扶苏镇守名 州绥德 东晋末年 ,匈奴铁 佛部在今 靖边 北漠建大夏 国都 统万城 与 北宋三足 鼎立 的西夏 ,首领李 继迁 、李元 吴 ,其 先祖唐 初 就迁徙 生活 于陕北朔 方、宥州一 带 ( 今 横 山、靖边 )与陕北人混居北宋元祜年 ( 公元 1 0 8 9 年) 延安由州擢升为府, 庞籍、 范仲淹 、韩 琦 、沈 括一批 高第 良将 或知府 或巡抚 即任 。
南宋 抗金英雄 韩世忠 系绥德 人 , 明末农 民起义 领袖李 自成一支 长矛横 扫,摧古拉朽埋葬了明王朝 就现 当代军事 、文学、学术 说,陕北 出了刘 志丹 、谢 子长 ,陕北苏 区成 了 中央 红军 的最后落脚 点 榆林走 出的张 季鸾是 中国新闻界一代宗师他曾任 《 大公报》 总编,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后的一大 批文告,均出自他手佳县人高景德,是 我 国留苏学 生中第一个 高压输变 电博士 ,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陕北北部出了柳青、 路遥, 给中国文学史留下 《 创业史》和 《 人 生》 ; 延安有散文家刘成章, 一曲 《 转九曲》 一 曲 《 安塞腰鼓》 ,让陕北转灯扑朔迷人 I Q 5 延安文学2 0 1 4 年第6 期 让 安塞腰鼓 豪气冲天 他 们都是 地道 的陕 北土著 ! 陕北南部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昭示 着 她多彩 而丰富 的 自然文化 、人 文文化 仅 以延安以南的陕北六县说,秦晋大峡谷 位于宜川境内的黄河壶口瀑布大景观,早 在 《 禹贡》《 水经注》等远古的书中即被 状 描过 黄 陵县桥 山苍松 古柏 中掩映 的轩 辕黄帝陵, 早在 《 国语》 、 《 史记》中记载, 那是华夏儿女的根,华夏悠悠数千年文明 的象征。
《 资治通鉴 》卷 2 l 记 :公元前 1 0 9 年夏, 汉武帝自泰山历九原归路陕北, 为祭祀黄帝而命将士堆积汉武仙台大元 世祖忽必烈也曾来祭祖那个黄龙县,人 们 只要想 一下 “ 黄龙 ”二字 ,就 足 以明白 这块古老土地的腾达气势了1 9 7 5 年,那 里修建尧 门水库,发现 3 —5万年前 旧石 器晚期 古类人猿 ,被考 古学 家名为 “ 黄龙 人” 那里的黄龙山是当今陕北最好的一片 碧绿林带甘泉县在秦代即建雕阴县,管 辖着富县、洛交等地东汉后期陕北绥德 以北为羌、胡所占,那里消失的上郡即在 甘泉新 置甘泉县 南谷崖有甘 甜的泉 水, 做得好豆腐,民谣流传 : “ 甘泉的豆腐能 用 马尾 穿 ”《 甘泉 县志》载 :隋炀帝到甘 泉谷游猎,偶饮泉水,顿觉甘甜,欣然命 笔 “ 美泉” , 并规定为宫廷御用, 按时驿送 洛川 I ,是保持下来的一块最完整的高原平 阔地貌, 司马迁在《 史记 · 封禅书》 中记载: 公元前 7 5 6 年,秦文公在此筑郎峙,用盛 大的香火、鼓角,三百头牲畜祭祀上苍 万众朝拜的场面结束后,古洛川便有了一 个 “ 郎峙”的名字这里是关中中原与北 方游 猎民族交战地边缘 , 东晋 时, 后秦 ( 羌 族姚苌 ) 在 此设洛 川县,至今 ,她武士一 般装饰,执大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