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三首课时练习01试卷及答案.pdf
4页试卷第 1页,共 3页1.古诗三首古诗三首课时练习课时练习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出了农村生活的繁忙景象,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B稚子用彩丝穿冰当银钲的做法新颖有趣,充满智慧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体现出一种晚归的悠然闲适D范成大、杨万里、雷震都是宋代的诗人2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全部不同的一项是()A供应招供口供提供B和谈唱和和面和药C晃眼晃动晃悠摇头晃脑3下列诗句中与乡村田园景色无关的一项是()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B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4“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5下列古诗句中,不是描写儿童生活的一项是()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B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D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二、诗词曲鉴赏二、诗词曲鉴赏课内外对比阅读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试卷第 2页,共 3页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注释)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
晴明:晴朗,明澈眠正着:正睡得酣甜柳阴:柳下的阴影6选一选1)这首诗所写的时间是(_)季节A初春B初夏C初秋(2)当时的天气情况是(_)A小雨B晴朗C雨后初晴7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桑茶坑道所见的_情景,描绘了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诗中描述的景物有_2)“_”字写出了小溪涨水、堤上花儿草儿繁盛的样子,“_”一句描绘出牧童正悠闲地躺在柳阴下酣睡,任他的牛随意吃草的画面8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1)草满花堤水满溪A草遮住了花儿,水涨满了小溪B小溪里的流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2)一牛吃过柳阴西A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一直吃到了柳林西面B那头牛一口气把柳阴西边吃了9发挥想象,接着写一写牧童一觉醒来,发现牛不见了,_10下列关于两首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桑茶坑道中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在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B 桑茶坑道中后两句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C 四时田园杂兴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童孙”指那些孙子们,他们不会耕也不会织,所以就闲着,在树荫下乘凉四时田园杂兴试卷第 3页,共 3页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11这首诗是(_)代诗人(_)写的12把古诗补充完整并说说补充诗句的意思13解释下列词语杂兴:_耘田:_14本诗前两句写出了夏收前后农村的繁忙景象和农民的辛苦后两句中表现了儿童的什么形象?_三、填空题三、填空题15我知道加点字的正确意思1)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解:_傍:_(2)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磬:_穿:_(3)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腔:_信口:_16火眼金睛,辨字组词梅(_)肥(_)稀(_)篱(_)每(_)把(_)希(_)离(_)四、书面表达四、书面表达17小练笔请你从本课学的三首古诗中选择一首,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把诗歌改写成短文答案第 1页,共 1页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A2B3C4B5A6BC7儿童牧牛花、草、溪水、柳阴、牛满童子柳阴眠正着8BA9他急得直跳,才睡一会儿,牛跑哪儿去了?他赶紧四处寻找,草地上空荡荡的,小溪边也看不见牛的影子,忽然,他的目光捕捉到了大柳树后忽隐忽现的牛尾巴!哈哈,找到了!10C11宋范成大12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13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14表现了他们的天真、勤劳、可爱的形象。
15理解,懂得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16梅子肥胖稀少篱笆每天把门希望离开17 示例:清晨,幼小的孩子从金属盆里把冰块取出来,用五彩的丝线穿起来提在手中敲打,冰块发出玉磬穿林般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响声时,冰块忽然落地,发出了如玉石碎裂的声音。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