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哈佛学派形成.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34158198
  • 上传时间:2023-1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哈佛学派形成哈佛学派理论体系是34世纪94年代以后在美国以哈佛大学为中心形成的789年梅森教授在哈佛大学成立了一个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开始对市场竞争过程中的组织结构、竞争行为和竞争结果进行经验性研究788年梅森的学生贝恩出版了第一部系统论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教科书《产业组织》标志着哈佛学派的正式形成沿着梅森和贝恩的研究思路一批经济学家通过实证的截面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了市场行为与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微观和宏观条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卓有成效的研究将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3: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以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构造了一个既有系统逻辑体系又能深入具体环节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分析框架并对市场关系各方进行实际测量从而规范了产业组织的理论体系为产业的具体分析和经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路径在哈佛学派的5/E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的分析思路是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

      贝恩根据对美国制造业产业集中度和利润率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认为“如果存在着集中的市场结构厂商就有可能成功地限制产出把价格提高到正常收益以上的水平”在哈佛学派看来在具有寡占或垄断市场结构的产业中由于存在少数企业间的共谋、协调行为削弱了市场的竞争性其结果往往是生产者剥夺消费者的剩余破坏了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就是“集中度———利润率”假说哈佛学派强调垄断的市场结构会产生垄断的市场行为进而导致不良的市场绩效特别是资源配置的非效率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哈佛学派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有效的产业组织政策首先应着眼于形成和维护竞争的市场结构并对经济生活中的垄断和寡占市场结构采取强制性分割管制政策因此哈佛学派也被称为“结构主义学派”9:政策影响哈佛学派的理论思想对20世纪50年以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反垄断政策的开展和强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后哈佛学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被看作是主流的产业组织理论其观点和主张被美国政府和司法部门所接受和认同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关方面对一批超大规模的公司相继提起诉讼其中包括4565年由美国司法部提起诉讼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案、1972年的施乐复印机公司案和1973年的埃克森公司等7家石油精炼公司案等。

      二芝加哥学派 形成20世纪60年代左右也就是哈佛学派形成时期的同时在芝加哥大学也出现了一个以施蒂格勒、德姆塞茨和波斯纳为代表的著名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群体人们称之为“芝加哥学派”1968年施蒂格勒的代表著作《产业组织》一书问世代表了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的形成1971年芝加哥大学法学院的波斯纳出版了《反托拉斯法案例和经济学解释》一书从实践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芝加哥学派对美国的反垄断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推动了新兴边缘学科———法和经济学的诞生此外芝加哥学派的一些学者从实证角度出发将经济理论和政治思考结合起来提出了政府管制俘虏理论对芝加哥学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72年鲍莫尔-在前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竞争市场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丰富了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体系并推动了芝加哥学派的发展/8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芝加哥学派建立在新古典价格理论长期均衡分析的基础上理论体系庞大而繁杂其观点和政策主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是经济自由主义的观点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芝加哥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过程的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是一个适者生存劣者淘汰即所谓“生存检验”的过程。

      因此政府应尽量减少对竞争过程的干预政府干预应仅仅限制在为市场竞争过程确立制度框架上其次是绩效主义观点芝加哥学派认为垄断市场结构中产生的高额利润来自大企业的高效率在高集中度的市场中如果大企业之间采取秘密卡特尔等合谋或协调行为企业可以获得高利润率但是这只是短期的现象或一时的不均衡只要没有政府的进入管制高集中度产生的高利润率会因为新企业的大量进入和卡特尔协定“囚徒困境”式的破裂而难以为继按布罗曾的话说在高集中度的市场上企业获得高利润是市场处于非均衡状态下的暂时现象它会随市场趋向稳定而消失如果一个产业或企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的话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企业高效率和低成本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哈佛学派所指出的垄断势力毁坏了市场绩效因此即使市场结构是垄断或高度寡占的只要市场绩效良好政府就没有必要对市场结构采取严格的监控政策芝加哥学派反对哈佛学派所主张的对导致市场集中的大企业采取分割政策和实行严格的兼并控制的做法芝加哥学派认为反托拉斯政策的重点应放在对垄断或寡占企业市场行为的干预上集中主要是对卡特尔等企业间水平价格协调行为和分配市场的协调行为实行禁止和控制因为惟有这些市场行为限制了产业发展而未能提高生产效率损害了消费者的福利。

      芝加哥学派特别注重判断市场效率是否提高而不是像哈佛学派那样只看结构是否损害了竞争因此芝加哥学派也被人们称为“绩效主义”学派再次是政府管制俘虏理论在传统的西方经济学中政府追求的目标被假设为追求全社会利润最大化而在政治科学中政治家被假定追求自身的权力和地位不是利他的目标芝加哥学派吸收了这种观念认为政府管制者有各种各样利己的动机如追求短期非货币性利益和长期货币性收入的最大化而企业作为一种利益集团对政府的产业组织政策或管制有特殊的影响力这两者结合便为政府管制俘虏理论提供了现实基础政府管制是为了满足产业对管制需要而产生的而管制机构最终会被产业所控制和俘虏施蒂格勒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受管制的产业并不比无管制的产业具有更高的效率和较低的价格政府管制是特定利益集团的一种收益来源通过政府权力在社会各利益集团之间再分配财富该利益集团就增加了收益既然政府管制是为适应利益集团实现收入最大化这是一种有可能降低产业经济效率和代价过于昂贵的政府干预因此就应该全面实行放松政府管制让具有不同市场力量的消费者和企业实行外部交易可能更有效最后是可竞争市场理论该理论以完全可竞争市场和沉没成本等概念的分析为中心来推导可持续有效产业组织的基本态势及其内生的形成过程。

      在鲍莫尔设计的完全可竞争市场模型中沉没成本被假设为零也就是市场中不存在进入壁垒潜在进入者为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产业并能够在现存企业对进入作出反应前快速撤出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了就跑”策略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这种闪电般的进入退出压力经常存在无论是垄断市场还是寡占市场任何企业都不能维持带来垄断利润的价格和低效率的生产组织潜在竞争压力迫使现存企业无论处在何种市场结构形态中都只能遵循可维持定价原则而市场的均衡就是在现存企业和市场价格可持续条件下达到的这时有效率的产业组织成为内生的结果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策比政府管制政策更为有效少数几家大企业纵向兼并或横向兼并传统的观点认为会带来垄断弊端而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它们都变成无害的甚至可能是更有效率的在鲍莫尔等人看来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倒不如说重视是否存在充分潜在的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存在的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为此他们主张一方面要积极研究能够减少沉没成本的新技术、新工艺另一方面要排除一切人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政策影响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大量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传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许多学者认为基于哈佛学派理论过分严格的反垄断和政府管制政策是美国经济失去活力的重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后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占据了统治地位并直接推动了美国反垄断和政府管制政策的重大变化1981年至1985年反托拉斯局提起诉讼的垄断行为案仅3件同期提起诉讼的企业合并案件有28件比以往有了大幅度减少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托拉斯案也大幅度减少1980年以后放松管制的浪潮首先从电信、电力、民航、煤气和自来水等自然垄断产业开始然后迅速席卷至美国经济社会的各行各业80年代美国这一系列的变化被人们称之为产业组织政策的“芝加哥革命”三新奥地利学派形成新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后芝加哥学派以外又一个颇具有影响力的产业组织理论学派其产业组织理论是建立在门格尔、庞巴维克创始的奥地利学派传统思想和方法上的因此被称之为新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米塞斯、哈耶克、熊彼特等等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新奥地利学派按照自己独特的方法论对市场过程进行剖析他们将竞争看成一个过程哈耶克指出“竞争”一词的本意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各企业围绕产品质量、价格和新产品开发而你争我夺、相互竞胜的一个对抗性过程高利润与其说是垄断势力的指示器不如说是对抗性竞争过程的一个综合特征它给企业家提供市场机会的基本信息引导随时准备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不断重新分配资源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新奥地利学派认为人类福利的提高来源于生产效率即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入对企业内部生产效率优势的强调使新奥地利学派比其他经济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甚至享有一定垄断势力的企业持更为宽容的态度在新奥地利学派看来市场过程本来就是自然淘汰的过程只要不是行政干预垄断企业实际上是经历了市场激烈竞争而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因此他们强烈反对企业分割和禁止兼并等政策主张全面否定反垄断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的必要性新奥地利学派还从信息的不完全性出发在理解市场时强调过程学习和发现强调创新和企业家精神在市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竞争性市场过程实质上是分散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企业家在不均衡市场动态调整中起着维护均衡的作用良好的经济绩效只有通过企业家不断的试错过程通过学习和发现知识来实现政府的知识和信息是不完全的政府的干预反而会扭曲市场自然调整的过程最终损害经济绩效政策影响20世纪70年代后哈佛学派逐渐在美国失去了主导地位一些批判和反对哈佛学派政策论的产业组织学派受到了重视这其中包括新奥地利学派新奥地利学派的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和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对美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反垄断政策和政府管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想逐渐被政治家们所接受新奥地利学派的分析和概念在为数不少的政策条文和司法判例中得到政府机构或法院的采用四新产业组织理论形成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重大的变化和发展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引入了产业组织理论对产业组织理论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学术界把这种用新方法诠释的产业经济学称为新产业组织理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梯若尔、夏皮罗、萨勒普、施马兰西、施瓦茨等等新产业组织理论改写了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而且对芝加哥学派的正统观念和政策主张提出了挑战新的分析范式几乎重构了整个产业组织理论/4主要观点和政策主张新产业组织理论认为市场结构不是外生的企业不是被动地对给定的外部条件作出反映而是通过策略性行为改变市场环境从而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改变竞争对手对未来事件的信念迫使竞争对手作出对主导厂商有利的决策行为达到排挤竞争对手或阻止新对手进入市场的目的在新产业组织理论学派的学者看来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都是企业博弈的结果这种结果取决于企业之间博弈的类型这样哈佛学派SCP分析范式静态的单向关系被复杂动态不均衡的双向关系或者多向关系所取代新产业组织理论对芝加哥学派静态价格与产出框架也提出了质疑。

      芝加哥学派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的水平价格行为对企业的策略性行为他们认为由于信息是完全的企业不可能单独实施阻碍竞争对手的策略性行为如捆绑销售、排他性经营行为、规定产品的转售价格等等新产业组织理论批评了芝加哥学派这种狭隘的观点威廉姆森指出需要某种新的效率推理形式以及更为严谨的关于策略性行为的经济学为诸如掠夺性定价的评价提供一个更为可靠的经济学基础新产业组织理论运用非合作博弈模型实现了对阻止性定价、合谋与默契、产品差别化、广告行为和技术创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