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夏瓷真赝对比五例.pdf
4页真赝对比五例 Five Examples of Comparison of True and False Porcelain of Western Xia Dynasty 宁夏固原方石/Fang Shi 西夏瓷作为西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民族 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受中原瓷器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 色的瓷器风格近年来,随着西夏瓷不断发掘出土、西 夏瓷的收藏热13益升温,赝品也时有所见本文将西 夏王陵博物馆收藏的几件灵武窑刻花瓷与赝品进行对 比,从器形、刻花内容、刀法、釉色、胎质、底部特征等 细节加以辨析 剔刻穿带扁壶真赝对比 从造型而言,真品(图1—1)胎体薄厚度匀称,边沿 流畅自然,细节部位及器身的比例协调,器身大但轻 巧赝品(图1-2、图2—2)边沿弧度太饱满,细节及器 图1—1 真品剔刻穿带扁壶 身的比例有些造作,有厚而笨之感,不符合西夏时期 的坯体特征 真品的剔刻纹奔放,用刀快速,伤及到花纹的细 节表现,但不失花朵的活力开光纹和水波纹不规则, 有北方粗拙的一面赝品的边线剔刻多偏规矩,开光 纹的尺寸大小等同,花瓣完整,看上去僵硬区别这方 面可从西夏时期与今天制假者的画风上来认识西夏 制瓷较粗,纹饰也粗,刻花的工匠基本上是固定的,他 们熟练掌握布局比例,有一定绘画技艺,随便划出边线 轮廓,甚至不打底稿就一次刻划而成。
而现代制假者 要想达到此种工艺很难,先要在器身上拘谨地打出底 稿,再一点一点剔刻,斟酌每个细节的仿真效果,因而 就难免死板 图1—2赝品剔刻双系扁壶{正面 牧蔬201011总第215期45 白釉剔刻花西夏瓷真赝对比 真品(图2一1)的水波纹很随意,平行排列不一定 规矩,长短也不随着空间的改变而有序改变赝品(图 2-2)的水波纹规整,平行间距相等,弧度一致 真品一般划痕深而入胎内,一条线有粗细深浅, 是一刀所为赝品划痕浅,只露出胎,一条线有重刀 这主要是两种制瓷工艺产生的效果,真品在晾坯稍干 定型后施釉,然后划刻,坯体的硬度不高,刀能入胎 内而赝品是经素烧后再施釉剔刻,坯体已成瓷胎,刀 痕只能在釉上表现 真品的花瓣翻卷自然,枝秆的粗细与花瓣比例协 调,有些花瓣的细节表现不完整;腰品较古板,枝秆太 粗,花瓣的细节表现太规矩 真品剔刻后的露胎处刀痕明显,在胎内赝品看不出 刀痕,只剔掉了釉,露胎处是平滑的,与真品区别明显 真品的胎为青灰色,淘洗纯净,是典型的西夏胎 赝品胎色黄白,作伪者故意给露胎处抹油腻,掩饰胎 的缺陷,还造出使用过的假象 真品的釉呈月白色,泛青,釉薄而亮赝品的釉呈 黄白色,釉厚,处理掉了贼光,使釉显得干涩。
西夏瓷 的白釉亮而光,到今天看仍然如此,作伪者想制作出 亮光,就免不了出现贼光,想处理了贼光,就达不到亮 度,这是很难解决的问题,因此赝品在釉方面的漏洞 很明显 图1—3赝品剔刻双系扁壶f另侧) CoLLECTIoNS 2010.11 NO.215 图2—1 真品西夏瓷白釉刻花罐 黑釉剔刻牡丹纹瓶真赝对比 真品(图3-I)花朵展开自然,有活力,叶瓣翻卷流 畅,有力度赝品(图3-3)表现僵硬,叶瓣只有形而没 有神 真品水波纹用刀快利,先划边线,后填水波纹,因 此水波纹长出边线,线条清晰赝品的水波纹只局限于 边线中,比较拘谨,釉太厚,流至纹线内真品花朵的 布局有章法,立体感强,有艺术的发挥空间赝品难以 表达这种效果,就在开光内把整个花朵都表现出来 真品的露胎刀痕有节奏感,多是一刀剔刻,刀痕 长赝品的刀法笨拙,刀痕短,是几刀所为刀法如书 法,书法水平不高的人临摹书法,一个笔画就得反复描 图2--2赝品白釉刻花穿带扁壶 而不是一笔写成现代人仿古代刀法,一刀 不可能完成的,就得用几刀 真品的切底很平齐,挖足棱角分明,足 脊的竹丝刷痕明显赝品的切底手法不同, 挖足的棱角圆滑 真品施釉近底,足脊有套烧后的釉粘。
赝品施釉到底,釉粘是有意涂上去的 真品的胎质细腻,瓷化程度高,无气 孔赝品的烧制温度相对低,胎较松疏,有 气孔 真品的器形流线协调,丰肩,下腹瘦,收 底稍外撇,具典型的时代风格;赝品溜肩, 腹瘦,颈径与底径比例不协调,不符合时代 特征,整个器形有厚笨感 真品(图4—1)花纹奔放,看似繁复却 有神韵,如花瓣的筋秆由两刀或三刀刻就, 间距自由,不拘一格,随意性大赝品(图 4-2)花纹拘谨、死板,只表现纹样而难达 到神韵这是从美术欣赏角度看到的真赝刻 花的区别西夏刻花和清代景德镇的青花一 样,都是在器物表面施展艺术,每幅作品不 一定相同,随意表现;而仿品是模仿古代一 种纹样大批量生产,用的是同样的手法 真品的釉光柔和,是几百年后的自然呈 图3—3赝品剔刻牡丹纹瓶 图3—1 真品西夏剔刻牡丹纹经瓶 图3—2真品经瓶(折肩梅瓶)底足 色赝品的釉光太亮,反光强,现代感太明显这是区别古代釉 和现代釉的一大要素,今天再怎么仿制,都不可能达到古代的 釉光 黑釉剔刻花瓶真赝对比 真品(图5 1)的花纹厚拙,叶瓣比例匀称,符合莲花的造 型,有些应减刻的地方不一定非要剔刻干净赝品(图5-2)的卷 草纹拘谨,应减刻的部分剔刻得干净,把要表现的纹饰完全表现 出来。
真品的刻花灵活,线条简单、自如,突出内容,有动感赝品 的卷草纹虽简单,但局部表现不符合绘画技艺,如颈部以下的纹 样交代不清,看不出具体的内容 现代赝品的底部和露胎处多涂抹油腻,油腻上再上一层细 土,伪造出土的痕迹,土一吹就掉真品的土沁是自然形成的,与 器身结合牢固作伪者还忽略了一点,此类瓷器作为明器的极 下面,我们再从一些综合因素探讨西夏瓷的鉴定问题西夏刻 花器存世很少,白釉器更是罕见,因此不能就每个时间段的刻花特 征来分析其工艺的粗细,但西夏刻花器大部分是粗糙的,刀法自由 奔放瓷器的生产是一个漫长又复杂的过程,西夏尚白,模仿河北 定窑,但白釉的成功率始终比不过定窑,连定窑系的山西介休窑白 釉水平都难以达到,这其中有历史的原因,有白釉烧制难度高的原 因,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党项族不善于处理细节的天性一个好釉 种的烧制得不断摸索,分析细微,经一代一代传承才能走向成熟, 收藏2010.11+~.Igx15N 47 图4—2赝品易l刻盖罐 图5-1 真品剔刻花双系罐 这一点党项人是做不到的,就连其普通的黑釉都 难达到精美,纯黑器少在唐代,我国黑釉的呈色 已经很稳定了,釉厚,到西夏时期,烧制黑釉应不 是什么难解决的问题了,多施几遍釉即可。
从南 北方其他窑同时期的黑釉产品看,黑釉的纯度和 稳定性都是过硬的而西夏瓷的黑釉大多是只上 一道,上几道的很少 北宋晚期定窑的印花器驰名南北,各窑竞 相仿效,窑系众多山西介休窑的婴戏图案布局 严谨,线条流畅,婴孩生动,与定窑相媲美西 夏也生产白釉瓷器,但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印 花器非常少,曾发现有婴戏图案的残片,但那是 划上去的,划纹的工艺要简单得多,随意得多 耀州窑青瓷印花器也较精美,表现形式多样,西 夏模仿耀州窑青瓷,在回民巷西夏窑址曾发现有 图4—1 真品剔刻罐 ; COLLECTIONS 2010-11 NO.215 图5-2赝品剔刻玉壶春瓶 工艺较粗疏的青黄釉印花瓷作品 就刻花器而言,目前发现的西夏白釉刻花器的刀法都快, 触刀伤及细节的表现,边线的划纹更快,粗细不太匀称,剔刻 的部分不作修饰,刀痕明显,与南方或北方其他地区的刻花 手法区别大西夏白釉刻花器多供官方使用竞都如此粗糙, 深色釉刻花器就更不用说了现代制假者往往忽略这一点, 按中原或其他重要瓷窑的刻花手法仿制,纹线走得很规矩, 剔刻的部分处理很光滑,一圈的比例计算精确,不符合西夏 刻花风格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致使南北手工业的差距到今 天仍然存在。
民族的天性决定西夏生产工艺复杂费时的刻花 器,是难以达成细节的完美效果的,也不会囿于程式这是鉴 定西夏刻花器的一个侧面 党项族从拓跋氏巩固政权到西夏建国再到灭亡的300多 年中战争不断,内部纷 激烈,加上自然灾害,致使社会经济 发展落后,对制瓷业影响很大后来的乾顺、仁孝二帝虽崇文 禁武,发展教育和儒学思想,大的战事减少,西夏历史上出现 了一段相对稳定的时期,但毕竟难补西夏的千疮百孔从回 民巷和磁窑堡遗址的堆积层分析,西夏瓷的时代落差大,间 断多,烧制技术不稳定从窑具的变化上来说,回民巷在一段 时期中的窑具是工整的,甚至有在转轮上加工的小工字形垫 具,高仅5厘米,腰粗1.2厘米,工艺相当精细,但多数是粗糙 的磁窑堡的窑具更粗,个头大 刻花器的生产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需要良好环境,这 些条件,西夏制瓷业不能具备加之党项族豪放的天性,刻花 的粗糙可想而知,白釉刻花器生产量低也是必然的再有战 争等原因,存世的完好西夏刻花瓷器以及其他瓷器少之又少, 因此遇品相完美的藏品确应仔细揣摩,以免上当“吃药” 责编耕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