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斐多篇》主题及逻辑结构.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caoka****i345
  • 文档编号:131064341
  • 上传时间:2020-05-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9.41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斐多篇》主题及逻辑结构【摘 要】分析和研究柏拉图中期重要对话《斐多篇》的逻辑结构,就会看出对话中涉及到的三个重要题旨:死亡、灵魂、理念,它们在全篇对话中相互间的关系 【关键词】柏拉图;斐多篇;结构;主题;灵魂一、主题从《欧绪弗洛》篇到《克里托篇》再到《申辩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苏格拉底不断追寻一个事物或概念的本质――《欧绪弗洛篇》的虔敬,《克里托篇》的法律,《申辩篇》的爱智慧那么《斐多篇》这个最能体现苏格拉底智慧与逻辑的篇章,他又在追求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苏格拉底对于那个灵魂不死的信念的追求仅当灵魂与身体分离,独立于身体,获得知识才是最可能的67E这是一篇关于“灵魂的不朽”的讨论苏格拉底说,真正的哲学家是准备视死如归的人,尽管他要把结束自己的生命看作是“犯罪”纵观《斐多篇》全篇 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有三:死亡 death 灵魂 soul 理念 idea,其中灵魂问题所占篇幅最大为主体部分,然而寻找三个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则不难发现它们是依次递进的,第二个问题因第一个而来,第三个问题则由第二个问题引出《斐多篇》之所以会去谈论灵魂不朽,是因为死亡作为人类此岸生存的根本命运,始终在提醒着人们现世生存的有限性和虚幻性,这一提醒随时都在催迫那些敏感的心灵作出深沉悠远的回应与抗争。

      作为一个毕生追求智慧的人、哲学家、相比于普通公民、苏格拉底对死亡本身肯定是早已有所准备,因而对与之密切相关的灵魂问题必然也是有过长期的深入细致的思考的二、逻辑结构灵魂问题:即论证灵魂不朽进而强调生前净化的重要性,这是全篇对话的主体部分,所占份量最大故本篇副题为“论灵魂”本部分紧承第二部分哲学家勇于赴死的命题从“灵魂不朽”切入反复深入展开论证,正是苏格拉底在前文所承诺的他要提供的,比法庭辩护 《申辩篇》更具说服力的辩护事实,法庭申辩面对的是陪审团和雅典市民,即公众而这次狱中临刑前辩护面对的是自己朋友和学生具有亲密的私人性质,故这次辩护深入和充分得多,尤其其中包含了理念论的新思想《斐多篇》中有两个赞成不朽的证据,第一个论据(70c-77d)而这一论据又分成两部分――(甲)(70c―72e)和(乙)(72e―77d)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而他们想证明的不是“不朽”,而死后灵魂继续成为“某种东西”甲)认为死时灵魂并不简单地被淹没的第一个理由,有一种古代的再生学说,按照这种学说,诞生到这个世界上的灵魂,是从人死时去的另一个世界返回来的灵魂我们看到世界是由“对立物”例如热、冷、大、小、好、坏组成的,如果一样东西“变得较大”,它一定曾是“较小的”,如果他变得较热时,它一定曾经是较冷的等等。

      凡是形成的事物都是“由其对立物”形成的,为了对应于每对对立物,有两种对立的“形成”的过程活着和死去是对立的,正如醒着与睡着也是对立的,所以我们都同意每样东西都“由其对立物”形成的活人一定来自死人,而死人一定来自活人,在这里是两种相反的过程,这种形成生命的对立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以实际出生告终事实上要是整个过程不是轮回,生命就会最终毁灭,剩下的只是个死的宇宙所以说死亡脱离了身体的灵魂是独立存在的乙)出于回忆说的论据(72e―77d)塞伯说,我们所称为“认识”真理,实际上是把我们忘记了的东西“放进脑子里”,“假如我们是在出生之前就获得这种知识,当我们出生时拥有这种知识那么我们既在出生前又在出生后拥有这种知识,不仅拥有平等和相对大小的知识,而且拥有所有绝对的标准灵魂是在肉体之前,而死亡意味着灵魂回归到纯净的一个状态通过感觉的媒介而进行的回忆不是对某个具体事物的回忆,而是对事物“本身”即理念的回忆,“用视觉听觉或者其他官能感觉到一件东西时,可以由这个感觉在心中唤起另一个已经忘记的、与这件东西有联系的东西”,形式上,如苏格拉底说如果我们把(甲)和(乙)两种论据放在一起看,论点就会被确立起来论据(乙)已经证明灵魂的存在,论据(甲)证明根据生死轮回无止境的假设――死者的灵魂必须继续存在,以便人可以继续出生。

      赞成不朽的第二个论据(78b-84b)这一论据更接近问题的本质,是基于灵魂固有的特性考虑用亚里士多德的语言来说,第一个论据是逻辑的,第二个是物质的如果我们真的是在出生前就获得了我们的知识,而在出生那一刻遗失了知识,后来通过我们的感官对感性物体的作用又恢复了先前曾经拥有的知识,那么我假定我们所谓的学习就是恢复我们自己的知识,称之为回忆肯定是正确的”出生前的知识被遗忘了,是通过感官又回归了,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以灵肉二分为前提引出灵魂问题,分别从“生”的方面讨论了肉体快乐行和感官印象,从“死”的方面强调生前净化的重要性从美德方面强调了智慧的优先地位和净化的作用希腊人视“不朽”等同于“神性”,所以产生对灵魂不朽的合乎逻辑的推论通过对《斐多篇》的上部分的学习了解,我认为人的生命是一种轮回,但是斐多篇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苏格拉底并没有给我们一个答案,他只是教导我们去思考生命和生活灵魂存在不存在,他相信是存在的,但是这都不重要,我们需要去寻找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哲学家一直没有放弃过这个探索苏格拉底相信本质和纯粹的存在,一直不懈的追求生命的意义哲学的目的或许并不在于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而是让我们去探索真理,探索自己的人生。

      这也就是哲学为什么直接从希腊语翻译过来会叫做“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参考文献[1] 叶秀山.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3] 柏拉图.回忆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郑思莹(***.01- ),女,山东淄博人,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行政文化哲学。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