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_16.docx
18页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3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老师,就不得不须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1 《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详细、好玩的事物,通过视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是用来表示和沟通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在教学“相识1----5”这节课中,依据课标精神,我把认数与生活相联系,进行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的尝试通过培育学生建立数的概念,使学生感到数字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洁明白地表示很多现象 本节课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依据小挚友宠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游一游开课伊始,师生交谈:“今日的课堂老师为大家请来了很多好挚友,看看有谁?”学生们听后心情高涨,学习爱好得以激发在巡游动物园过程中,我为学生供应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先让学生说说喜爱的小动物,然后数一数喜爱的小动物的个数,最终用相同个数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通过创设这个儿童喜爱的情景串,既激发起学生参加学习的爱好,又在操作过程中巩固了“用圆片可以表示物体的个数”这一学问点,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字的意义 新授“相识1—5”各数,注意引导学生去动手操作、自主实践和合作沟通主要通过下面四个环节来进行: 1、摆一摆 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让学生依据所摆图片的个数从学具卡片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二是依据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圆片个数通过两部分的操作练习把数物体的个数与认数联系起来,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摆一摆采纳小组活动的形式,由组内同学相互评价摆的是否正确 2、拔一拔 在引导学生相识计数器的基础上,尝试着自己在计数器上依次从1拨到5,每拨一次,珠子的个数就增加1个,实际也就渗透了1-5各数是由几个一组成的利用算珠直观表示出1添上1是2,2添上1是3……在原来的数上添一得到一个新的数,可以使学生感知1—5各数的联系,体会这五个数的数序排列最终在小组内开展拔珠的活动,由学生独立的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数字卡片上的数,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加强对“1-5”各数的相识 3、写一写 写数字是学生初次接触,先由学生视察老师范写,再让学生自己试一试,把这些数字写在自己的本子上,从1写到5。
写完后小组内的小挚友相互评价,师生互评老师重点指导写5,注意培育学生仔细写数的习惯 4、说一说 “学生视察生活中的数字,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师生共同探讨、探讨的重点让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1-5这几个数字?学生找找四周生活中1-5各数的应用,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阅历,举出各种以一个数字为代表的实例起先学生的思维并不活跃,局限于仅有的几个例子,于是我以“从今日起我们就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为例引导学生,为学生供应了思索的时间,想一想说什么,怎样说在充分想的基础上,学生的兴致高涨,思维活跃,有了很多精彩发言:我们小组有4个人我是一年级2班的学生我家在XX路5号……看到学生们主动参加的样子;听到学生们富有生活化的数学语言,我都不忍心打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他们感受到了数学不像想像中那样只是解答应用题,而是好玩得多,生动得多了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数字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再现了数字的意义 在学生进行回答问题或练习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做出主动反馈让学生体会到只要在某个方面付出了努力,就能获得公正的、客观评价如学生视察画面时,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课堂评价:“你视察到的这么多,真是一个会视察的孩子!只要仔细视察就会有多的收获!你在视察时还做到了按肯定的依次!”。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依据学生状况,进行课堂评价:“你的动手实力真强!把你想到的动手摆了出来,真了不得!”通过刚好、特性显明、特点突出的评价语,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而且帮助学生相识自我、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念 总之,本节课重视了学生通过学具操作主动参加学习并进行小组合作沟通的过程学生在视察、操作、尝试、沟通、合作等数学活动中,感受了数的意义,初步建立了数感,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但是从课堂学生驾驭状况反馈来看,学生在“说一说”一部分存在肯定的困难反思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感觉此部分课学教学中对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估计不足因此,今后课堂教学中还应更深化地了解学生学问基础和生活阅历有的放失的进行课堂教学一年级人教版数学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9加几》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的内容它包括课本96-98页的例1、例2以及课后的“做一做” 一、说教材 《9加几》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相识了11-20各数,能够精确的计算10加几何相应的减法这些学问都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也为以后学习其他数的进位加法打下了基础 二、说学习目标 在仔细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化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我指定了以下学习目标: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究,运用自身已有的学问阅历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在比较、视察的过程中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题目;同时,学生在一系列的生活情境中,深刻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打打提高了学习数学的爱好 本节课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活动驾驭“凑十法”,因此,我确定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会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加法 一年级的孩子相识事物时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具有肯定的抽象概括实力,并且中我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的进行推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品总的来说还很低,思维过程往往只依靠详细的表象,带有很大的依靠性和仿照性,所以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更高效的完成本节课预设的各项学习目标,我在教法和学法上也做了细心的支配 教法方面:《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品和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上。
在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他们供应充分的参加与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驾驭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操作,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旋律,结合好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视察、探讨、小组合作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学问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世间中获得胜利的喜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子 学法方面: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再加上他们入学的时间并不长,对于充溢约束的课堂简单产生烦感,虽然孩子们身上有这些小缺点,但是他们的表现欲和新奇心是值得我们惊异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记忆与仿照,动手实践、视察比较以及合作沟通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采纳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的活动得出极端9加几的各种方法,然后通过视察、比较、探讨、小组合作沟通等活动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会计算9加几的题目,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四、说教学打算 为了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凑十法”,本节课我打算了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每位学生打算18根小棒。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称个,是真个教学活动的呈现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应当体现“身边的数学”这一特点因此,我以学生熟识的运动会情境为切入点,利用课件展示我校学生在运动会上精彩表现的照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爱好然后在追问孩子们是否想接着参观,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新奇心此时的学生肯定都是心情高涨的,在剧烈的新奇心驱使下让学生接受挑战,假如挑战胜利便可接着参观 挑战的目的就是复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课件复习旧学问的重要性复习过程主要有以下步骤首先,利用口算卡片展示9+( )= 10和有关计算10加几练习,然后以天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一个数可以分成1和几”,最终,让学生口算9 + 1 + 1 =( ) 9 + 1 + 5 =( ) 9 + 1 + 3 =( )这三项挑战内容的设置层层递进,为本节课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做好了打算 顺当闯关的孩子们肯定很兴奋,适时用语言对学生的心情加以限制,让孩子们用数学的视角去参观运动会的场景 其次个环节: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这一环节是获得新知的过程,教学时我将例1和例2结合起来,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这个环节我将分为三个步骤来教学。
第一步是探讨沟通,得出方法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须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觉者、探讨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须要特殊剧烈在这一步骤中,我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阅历,组织学生探讨“还有多少盒饮料”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相互沟通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过程,由于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策略不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敬重学生的选择,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并依据学生的回报结果适时赐予激励和确定学生汇报的状况可能会有三种:(1)数数法,即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2)接数法,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3)先将外面的4盒分成1和3,将一盒放进箱子里和原来的9盒凑成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10 + 3 = 13通过直观的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自己喜爱的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我支配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教学的起先,我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来视察例1的主题图,让他们说一说图上包含的数学信息,并依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用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自然地将9加几的问题搬到黑板上。
例如: 踢毽子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3 = 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9 + 7 =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归纳算法,巩固记忆,这也是本环节的最终一个步骤依据一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深刻理解“凑十法”的过程是有难度的,必需将这个抽象的过程形象化、转变成自身的时间,才能达到希望的效果此时,我将这两个问题的解决与例2的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选择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活动后进行汇报,请学生到讲台上讲解并描述操作的过程最终引导学生小结:在计算9 + 3时,可将3分成1和2,1和9凑成十,10 + 2 = 12;同样的,计算9 + 7时,可将7分成1和6,1和9凑成十,10 + 6 = 16板书)这时黑板上已经有了三个算式,引导学生说出这三个算式都是关于9加几的加法,从而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学生产生“分小数”的想法,对这种敢想敢说的行为要加以激励,可以让学生采纳像板书上呈现的方法来验证“分小数”的想法是否可行 第三个环节:巩固新知,敏捷运用 通过本环节的巩固练习,老师可以真实的驾驭学生对于新授学问的理解状况,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教学部属。
一年级的学生好胜心强,表现欲高,但自制力较差,留意力不够集中依据这一特点,我支配了3个练习首先,用课件展示菠萝、苹果的实物图,色调艳丽的水果一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