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oc
5页这是心的呼唤——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津区旸岩小学 周小玲在现代社会身与心健康的人才能称得上一个健康的人其中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日益严重,呈不断上升趋势根据我校申报“健康校园”的数据资料显示:每个班级出现的心理异常学生均占百分之二十以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我在课程改革中努力尝试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中体会颇多:一、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不可避免(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我校在较边远的农村,据调查,由于遗传因素和其他原因造成了部分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心理极其自卑,难以面对他人异样的眼光,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从而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气质类型我校发现有少数抑郁质类型的学生对不良刺激反应敏感,他们极易产生不健康心理如对于教师的批评和同学间发生的一些小矛盾,他们会觉得是莫大的打击我班有一女生就曾因一次跳绳活动与同学起争执,当时她就歇斯底里的大哭大叫,还发狂地扔东西,这就与该学生的气质类型有直接的关系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二)来自家庭的因素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1、父母的溺爱众所周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20多年,使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甚至在子女犯了错误时,父母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子女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家庭,父母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家庭教育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期望,过度溺爱。
孩子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3、家庭气氛不和谐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往往对子女放任自流,使他们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据我校研究证明,家庭冲突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还导致了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三)来自学校的因素1、学习负担过重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加剧了了学生的负担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心理障碍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如果教师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据调查,大多数学校都未使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四)来自社会的因素1、社会竞争的加剧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少数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及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的滑落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学校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1、小学心理健教育的原则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面向全体、宽容、保密、持续”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并非是假设小学生群体中大量存在心理问题,而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心理健康发展,个别学生确有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面向全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矫正。
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我们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教师对学生宽容,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找到合适的方法教育好学生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这样学生更加信任老师,为以后老师对学生更好地进行心理做铺垫心理健康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要有长期的规划和打算,要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应急任务,而把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看作小学教育的一部分,伴随整个小学阶段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团体团体采用专题讲座、专题活动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团体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室心理室以学生个体或小组为对象,也接受学生的主动咨询心理室要有专任教师负责和专门的工作计划小学生心理室的环境布置除了符合心理的要求,还要增加儿童的特点,让小学生一进门便喜欢它。
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的补充和深入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测试与矫治采用问卷调查、测试纸等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群体现状,而后找出存在普遍意义的问题测试的数据资料仅供参考而已,所有的数据都不可全信, 因为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不可能用数据表现的通过测试调查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进行必要的预防和矫治,促进小学生整体发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儿童发自心底地呼唤,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从多年的实践认为,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