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医学第二章-合理营养指导..ppt
116页预防医学第一节 营养的基本概念一、营养与营养素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二节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一、宏量营养素与能量二、微量营养素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一、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二、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第四节 特殊人群的营养指导一、孕妇与乳母营养二、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营养三、老年人营养四、病人营养第五章 营养调查与评价一、营养调查与评价的概念二、营养调查的内容学习目标1.掌握:营养、营养素、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概念;必要的氨基酸、必要的脂肪酸、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的概念;蛋白质、脂类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2.熟悉:各类营养素及能量的功能、膳食来源及参考摄入量;影响钙、铁、锌吸收的因素;常见营养缺乏病、营养过剩性疾病及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病人的基本膳食和治疗膳食的适用对象学习目标3.了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特殊生理阶段(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及老年人)人群的营养指导营养调查的内容与方法4.能针对人群及个体进行营养调查,并结合营养调查结果进行评价,提出合理意见与建议5.能运用营养学知识开展人群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临床营养预防与治疗重点:1.营养、营养素、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概念;2.蛋白质、脂类营养价值的评价方法;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平衡膳食宝塔。
难点:1.各类营养素及能量的功能;2.影响钙、铁、锌吸收的因素;3.特殊生理阶段(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及老年人)人群的营养指导第二章 第一节1营养(nutrition) 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2营养素(nutrients) 是指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修复组织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化学物质第二章 第一节第二章 第一节(一)营养素的需要量(nutritional requirement) 是机体为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及良好的健康状态,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平均每天吸收该营养素的最低量,有时也称为“生理需要量”二)营养素的供给量(recommended dietary allowance,RDA) 指为满足机体营养需要,每日必须由膳食供给的各种营养素的数量它是在需要量的基础上考虑了人群的安全性、饮食习惯、食物生产、社会条件及经济条件等因素而制定的适宜数值 第二章 第一节(三)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是在RDA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 DRIs包括4个营养水平指标。
1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 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制订的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而不能满足另外50个体的需要EAR是制定RNI的基础2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 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营养素需要量的摄入水平RNI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3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 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不能计算EAR,不能求得RNI时,可用AI来代替RNI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AI的准确性远不如RNI,可能高于RNI 第二章 第一节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这个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产生不良反应其主要用途是防止个体摄入量过高,避免发生中毒。
第二章 第一节第二章 第二节(一)蛋白质(protein) 1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 是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婴儿必须)第二章 第二节2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 是指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的关系 零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负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第二章 第二节3蛋白质的功能 (1)构成和修复组织 (2)构成多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参与调节生理功能 (3)供给能量第二章 第二节第二章 第二节4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 (1)蛋白质含量(protein content)(2)蛋白质消化率(digestibility,D)(3)蛋白质利用率在膳食中将多种食物混合食用,可使必需氨基酸互通有无,互相补充,使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体的需要,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action) 第二章 第二节5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1)食物来源 动物性食品 大豆及其制品 谷类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第二章 第二节(2)供给量 :与生理状况及劳动强度有关,其产热值约为一日总热量的1015%动物性食物及大豆类食物供给的蛋白质为优质蛋白质,应占总摄入蛋白质的 1/3以上。
第二章 第二节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成人会逐渐消瘦、易疲倦、体重减轻,儿童和青少年则表现为发育迟缓、贫血、抵抗力下降、易继发感染而患病,严重缺乏者可发生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 energy malnutrition,PEM)蛋白质摄入过多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第二章 第二节多不饱和脂肪酸)脂类类脂脂肪甘油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磷脂固醇 (二)脂类(lipids) 包括脂肪和类脂 第二章 第二节1生理功能 (1)供给机体能量 (2)构成机体组织和重要物质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4)供给必需脂肪酸 (5)改善食物感官性状、促进食欲及增加饱腹感 (6)维持体温,支持和保护脏器关节,并具有隔热保温作用 第二章 第二节2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EFA) 是指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膳食供给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现在认为人类的必需脂肪酸是亚油酸和-亚麻酸两种 第二章 第二节必需脂肪酸的主要生理功能 :(1)构成磷脂重要组成成分 (2)合成前列腺素的前体 (3)促进胆固醇的转运和代谢 (4)参与动物精子的形成 (5)预防辐射损害 (6)保护视力 第二章 第二节3膳食脂肪营养价值评价 (1)脂肪的消化率(2)必需脂肪酸的含量(3)脂溶性维生素含量 (4)脂类的稳定性 第二章 第二节4膳食脂类食物来源及脂肪参考摄入量 (1)食物来源: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脂肪组织、肉类和植物种子。
含磷脂丰富的食物为蛋黄、肝脏、大豆、麦胚和花生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有动物脑、肝、肾等内脏及蛋类2)适宜摄入量:脂肪供热占膳食总能量的2030;胆固醇摄入量每日不超过300 mg;膳食脂肪中的SFA:MUFA:PUFA为1:1:1为宜第二章 第二节1生理功能 (1)贮存和供给能量(2)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3)节约蛋白质作用(4)抗生酮作用(5)解毒作用第二章 第二节2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 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利用的多糖类物质膳食纤维具有以下主要生理功能:(1)改善肠道功能(2)降低血糖和血浆胆固醇(3)控制体重和减肥(4)吸附作用第二章 第二节3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1)食物来源碳水化合物:粮谷类、豆类和根茎类膳食纤维:蔬菜、水果(2)参考摄入量:膳食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总能量的5565第二章 第二节1能量单单位l卡(cal)、千卡(kcal)l焦耳(J)、千焦尔(kJ)、兆焦尔(MJ) l换算:1kcal=4.184kJ 1kJ=0.239kcal 1MJ=1000kJ= 239kcal第二章 第二节2人体能量消耗(1)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2)体力活动(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 dynamic action,SDA)第二章 第二节活动水平工作内容举例PAL男女轻办公室工作、修理电器钟表、售货员、酒店服务员、化学实验操作、讲课等1.551.56中学生日常活动、机动车驾驶、电工安装、车床操作、金工切削等1.781.64重非机械化农业劳动、炼钢、舞蹈、体育运动、装卸、采矿等2.101.82第二章 第二节3能量供给蛋白质:1014脂肪:2030碳水化合物:5565。
第二章 第二节(一)维生素(vitamin)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膳食中含量不足,或加工时破坏过多;体内吸收障碍;需要量增加而未能及时补充;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第二章 第二节维生素分类: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C、PP等第二章 第二节分类脂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B族、C 、pp吸收需脂肪和胆盐帮助 易吸收 吸收体内可大量储存 仅有少量储存 毒性过量可致中毒 过量从尿中排出补充不需每天补充 需每天补充缺乏症缓慢出现 较快出现第二章 第二节生理功能:1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与再生,维持正常视觉(暗适应);2维持上皮组织健康,增强机体抗病力;3维持骨骼正常生长发育;4促进生长和生殖功能;5防癌作用;6抗感染第二章 第二节 维生素A缺乏: 1暗适应时间延长、夜盲症 2干眼病 角膜干燥、软化、溃疡、 毕脱斑(bitot spots) 3皮肤粗糙、毛囊角化,抵抗力降低, 易患呼吸道感染、肾结石 4影响骨骼、牙齿发育 维生素A摄入过量可引起中毒 第二章 第二节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RNI 成人700800g视黄醇当量(RE) 建议供给量中至少应有1/3来自动物性食物。
来源: 动物性食品:肝、蛋、奶维生素A 植物性食品:深色蔬菜和水果胡萝卜素制剂:鱼肝油第二章 第二节生理功能1促进钙、磷吸收和骨组织钙化2维持血钙正常水平 缺乏症1佝偻病2骨质软化症3骨质疏松症(骨密度降低)4手足痉挛 过量摄入维生素D可引起中毒 第二章 第二节参考摄入量和食物来源RNI:成人 5微克儿童、孕妇、乳母及老年人10微克来源: 户外活动:皮肤中7-脱氢胆固醇在阳光和紫外线照射下可形成维生素D3 食物 :肝、蛋黄 制剂:鱼肝油人奶和牛奶是维生素D的较差来源第二章 第二节生理功能:1构成辅酶,参与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2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3与心脏活动、食欲、胃肠蠕动、消化液分泌有关第二章 第二节缺乏症:脚气病1干性脚气病:多发性神经炎、指趾麻木、肌肉酸痛、腱反射异常、腓肠肌压痛、垂腕、垂足、食欲下降、消化不良 2湿性脚气病:水肿、心脏扩大、心悸、气促、心动过速、心衰3混合性脚气病4婴儿脚气病第二章 第二节推荐摄入量和食物来源RNI: 0.5mg/1000kcal 成人.2-1.4mg/d 食物来源: 含维生素B1丰富的食物有粮食、豆类、酵母、硬果,动物的心、肝、肾、脑、瘦肉等。
蔬菜、水果、蛋、奶含维生素B1较低第二章 第二节生理功能:1构成黄素酶的辅酶,传递电子,参与生物氧化和能量代谢;2参与维生素B6、尼克酸及某些药物的代谢;3与铁的吸收与贮存、视网膜感光作用、生长发育有关;4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重要成员第二章 第二节核黄素缺乏: 皮肤瘙痒、脂溢性皮炎、脱发 口角炎、唇炎、舌炎、 阴囊皮炎、眼睛痒、睑缘炎贫血第二章 第二节食物来源和供给量:良好食物来源有动物心、肝、肾、蛋黄和奶类,其次是豆类和绿叶蔬菜,粮谷类含量较低RNI:成年男性每天1.4mg,女性1.2mg,孕妇及乳母1.7mg第二章 第二节生理功能:1构成辅酶及辅酶,参与生物氧化;2有维护皮肤和神经系统正常的功能,并有降低血胆固醇和扩张血管的作用;3是葡萄糖耐量因子重要成分,具有增强胰岛素效能的作用第二章 第二节缺乏症:癞皮病(pellagra)主要损害皮肤、口、舌、胃肠道黏膜及神经系统,典型症状是皮炎(dermati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