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第6讲课题15 古代的货币、信贷、契约.docx
16页课题15 古代的货币、信贷、契约课标要求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链接·选择性必修1·P86-87]一、货币的演进历程1.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时间表现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各国分别使用布币、刀币、圜钱、蚁鼻钱等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1)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2)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1)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2)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1)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2)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链接·选择性必修2·P38-39]2.世界古代货币的发展(1)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2)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3.货币诞生的意义(1)作为衡量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2)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知识拓展 交子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的成都。
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二、信贷1.世界地区时间概况两河流域公元前22—前21世纪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借贷有利息规定,也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古埃及公元前16—前11世纪出现较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汇票的雏形2.中国(1)先秦:《周礼》中已有借贷纠纷的记载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2)唐代:唐代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类似汇票的“飞钱”3)宋代: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4)明清:明朝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清朝除传统借贷关系外,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思维点拨 清朝的庄票旧时钱庄发行的本票,因采用不记名形式,故可在市面流通,视同现金发行庄票的钱庄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类似于现在的银行,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
庄票出现是清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了大宗商品贸易交换的需要,反过来也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三、商业契约世界古埃及: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广泛使用并受到法律保护两河流域: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古巴比伦时期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中国商周时期出现契约;汉朝凡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都要订立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概念阐释 中国古代契约契约,最初是指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可以理解为“守信用”形式有精神契约和文字合同契约,对象多样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材料一图一 图二材料二 明初,政府禁用金银交易,先是推行“洪武通宝”铜钱,后又印制“大明宝钞”,但是鉴于铜钱铸造不易、纸币容易贬值,白银作为货币始终在民间流通,其贮藏、交易的优势日益明显1530年政府推行一条鞭法,把所有的地税、贡纳、赋役、人头科,都归入田亩里面,计亩征银,白银成为唯一具有充分货币职能的货币一条鞭法的实施,扩大了白银的适用范围,使得白银的货币地位更为巩固,白银货币化过程至此达到高峰——据孙良玉《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材料导读] (1)材料一是秦统一货币和汉铸造五铢钱。
(2)材料二是论述明朝货币的演变趋势,阐释白银货币化的现实因素和政策因素1)根据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半两钱与汉五铢钱的相同点分析汉武帝时中央统铸五铢钱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货币演变各阶段的特征,分析白银成为普遍流通型货币的原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相同点:国家统一发行;以重量为名;圆形方孔形制原因:秦钱重,使用不便;诸侯国拥有铸币权,实力增强,威胁中央集权;抑制王国诸侯、富商大贾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需要2)阶段:铜钱→宝钞→白银原因:铜钱铸造困难,纸币易贬值,自身均具有缺陷;白银便于贮存交易,得到民间广泛认可;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大;政府税制改革(一条鞭法)的推动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6)由手工铸币向机制币的演变古代中国契约文书的发展材料一 在《周礼》中,借贷被称为“贷”“取予”“同贷财”,反映借贷关系的“债”则被称作“责”。
西周时期,政府规定民间借贷活动必须在国家法定的利息下进行,违者要受到处罚凡民同贷材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民间借贷必须立契约文书,“听取予以书契”官府通过借贷契约文书来判定民间债务纠纷,“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材料二 徽州文书是指宋朝到民国徽州所属六县遗存的契约文书其为官府或民间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直接产生的文字资料,具有唯一性的文物特征呈现出以土地文书(土地所有权、经营方式的变动等)、商业文书(商业合同、账簿等)、宗族文书(祭祀、族规、家法等)为大类的特色徽州地区山限壤隔,战乱较少,民众非常注重保存作为地权证明的契约文书徽州宗族繁荣,重视祖先遗产,把文书档案视为文化遗产来收藏,藉以维护家族财产,传承家族文化——汪庆元《馆藏徽州文书的收藏、整理与研究》[材料导读] (1)材料一指出了民间借贷的时间、管理(2)材料二阐述徽州文书的产生原因、类别及其主要特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间借贷的特点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徽州古文书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历史悠久;讲究规范、诚信;受政府监管。
2)特点:属于契约文书;以土地文书、商业文书、宗族文书为主原因: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徽商兴起,商品经济发展;自然地理特征及社会状况的影响,宗族繁荣、维护家产、传承文化古代契约发展的特点(1)出现时间很早:中国是在商周时期出现,国外是古埃及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现,两河流域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出现2)应用范围广泛:契约在日常的经济与社会活动中普遍使用,几乎各种活动都要订立契约3)政府国家保护:各类契约的订立往往通过政府相关部门承认,接受国家法律保护2020·全国卷Ⅲ)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商周贝币 春秋战国布币 汉五铢钱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解题揭秘找准题眼:抓住题干的核心信息“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五铢钱”分析材料:从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布币到汉五铢钱,古代货币形制一直在发生变化明确答案: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阅卷点评[失分1] 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
贝币属于自然货币,如果以为春秋战国布币和汉五铢钱是铁铸币的话,易错选A项[失分2] 材料理解不准确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失分3] 史实记忆错误春秋战国社会时期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1.(2021·天津高考)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 )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答案 A解析 货币本身具有经济功能,在罗马货币上刻印凯撒头像及其功绩,起到政治宣传的作用,显示凯撒的威严,以此来维护统治,故选A项2.(2020·7月浙江选考)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下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
这说明(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D.材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答案 C解析 据材料可知,有学者认为读“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读法,但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我们研究历史要有相关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要对材料进行考证与辨伪,故选C项视角1 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1.秦汉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如下表发行时间名称重量币面文字是否垄断发行自秦延续秦半两半两半两否文帝五年(前175年)四铢钱四铢半两否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三铢钱三铢三铢不准私铸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郡国五铢五铢五铢由郡国垄断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赤侧五铢五铢五铢(带红色镶边)由中央垄断表中铸币变化反映出( )A.汉承秦制,但有损益 B.王国问题的日趋严重C.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 D.古代铸币制度的完善答案 C解析 秦汉两代发行铸币的基本情况表中,货币的发行从“不垄断发行”“不准私铸”发展到“由郡国垄断”“由中央垄断”,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集权主义的发展,C项正确。
2.明朝初年,在交易时,“百文以上用钞(纸币),百文以下用钱(铜钱),法之至善也”,但行之未久,“钞法日废”;宣德时,“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至嘉靖时,“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矣”这表明( )A.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B.出现更广泛流通的纸币C.宣德年间纸币已经消失 D.铜钱逐渐取代纸币金银答案 A解析 从明朝初年到宣德年间,再至嘉靖年间,经济交易中,先是纸币逐渐不再盛行,而后铜钱的地位也开始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