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苏省南通、盐城 、淮安、 宿迁等地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历史试题.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浅***
  • 文档编号:202755495
  • 上传时间:2021-10-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1M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共45分)1.周代统治者把礼、乐、刑政并列,将约束人的行为的“礼”和移风易俗的“乐”结合在一起,“乐统同,礼辨异”成为周王统治的内外支柱为保证此制度的有效运行,西周统治者A.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B.用礼乐文明强化了儒家文化认同C.建立起天子的绝对权威 D.对贵族子弟进行系统的音乐教育2.将百家争鸣称之为“哲学的突破”时期的帕森斯注意到,较之其他几大文明,中国的“突破”显得最为温和其实,就诸子时代而言,固然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全新时代,却也绝非简单的“突破”或“断裂”。

      材料强调百家争鸣A.实现“哲学的突破” B.呈现气血相承精神 C.奠定传统文化基调 D.完成思想理论整合3.先秦祭祀制度规定:“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而秦始皇的策略是为我所用,兼收并蓄,不论是天地鬼神、山川灵怪还是日月星辰,只要有来历有说法的,全部作为祭祀的对象这一变化表明A.人文意识逐渐在淡化 B.祭祀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C.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D.秦始皇不断神化专制皇权4.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 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 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5.《宋书.州郡志》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这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A.北方人口锐减 B.政权分立 C.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得到开发6.下图是唐代的吹排箫乐伎壁画和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这反映出当时( )吹排箫乐伎壁画戴帷帽女子骑马雕塑A.中外交流较为频繁 B.商业活动十分活跃C.佛教思想影响深远.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7.武则天临朝称制期间,宰相中科举出身的只有韦思谦等四人。

      但到武则天称帝期间,仅明经、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了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C.宰相职责发生重大变化 D.进一步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8.下图是宋代书法家米芾的行书作品《珊瑚帖》,此帖中的“珊瑚--枝”,笔划尤重,所画的珊瑚笔架更是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体现了米芾“意足我自足,放笔--戏空”的创作理念由此可知,米芾的书法创作A.继承了王羲之行书风格 B.开启了书画结合的先河C.凸显了对“意趣”的追求 D.蕴含了理学的求实精神9.黄宗羲曾言:“明初以来,宗风(指佛教禅宗各派)寥落万历间,儒者讲席遍天下,释氏亦遂有紫柏、憨山(禅宗高僧),因缘而起……而儒、释几如肉受串,处处同其义味矣这反映了明朝A.灭亡原因在于学风空疏 B.儒学地位受到佛教冲击C.经世致用成为主流思想 D.儒学的禅学化趋势加强10.宋代书法在风格上充分展现了当时时代的特点,自由潇洒,颇多趣味但令人遗憾的是,自宋代以后一段时间的书法仿佛丧失了活力,书法的风格“中规中矩”,不再如宋代书风那般充满趣味而到明代中期之后,文人志士则使得宋代书风再现于世这些变化A.深受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 B.体现古代士大夫多元的艺术追求C.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D.使古代的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11.明清时期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间形成一种称为宗藩关系的国家关系体系。

      一些周边国家向明清朝廷“纳贡称臣”,接受明清皇帝的册封朝鲜、琉球、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这样的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这种宗藩关系逐渐解体这说明A.中国的外交观念开始近代化 B.远东国际关系日益趋向平等C.中国东亚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D.旧藩属国近代国家意识觉醒12.下表反映了部分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知,这些思想家该表A.主张学习西方制度实现自强 B.宣传开放思想以求改革C.认清了当时腐败落伍的现实 D.鼓励自由贸易以求富强13.据学者统计,若以1926年中国近代工业净生产指数为100(不包括东北),则1931年为134.4,1936年为186.1这说明A.民族工业的春天来临 B.国民经济建设成效显著C.中国已实现了工业化 D.近代工业体系已经建立14.1940年,毛泽东在《团结到底》中提出:“共产党人不许可同人家建立无原则的统一战线,因此,必须反对所谓溶共、限共、防共、制共的一套,必须反对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据此可知,当时处理国共关系时中共的策略是A.军事上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围剿” B.诚挚地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C.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D.认真贯彻和实现全面抗战路线15.推动新中国参加下表所列国际会议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参加时间参加会议或组织名称与会国家数量1949年11月亚澳工会代表会议14个195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37个1954年日内瓦会议5个1955年万隆会议29个A.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迎来建交新热潮C.中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施 D.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历史遗留问题二、简答题(共55分)16.(本题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吾国对日关系之痛史,宜镌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丧师割地,东亚霸权拱手以让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与俄争我满洲,而以我国为战场,我反作壁上观,其结果致敌势益见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构衅,以吾国山东为战场,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竞欲演亡韩之惨剧于吾中国此三甲纪念,实吾民没齿不忘也材料二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之役”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2)材料二中所说的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指的是什么?这份声明产生了怎样的深远意义?17.(本题12分)中国古代大一统的内涵极其丰富,它包含了各个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的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是诸夏民族和若干外族在种族和文化方面融合的结果,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这个划时代的变革,不但结束了列国的局部战争,废除了列国间重重的关隘和限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大一统”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人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秦的统一顺应了春秋、战国以来历史的发展趋势,在政治制度上、思想文化上、经济形态上都使中国出现亘古未有的新局面甚至在疆域方面,亦因统一事业的完成而有了进一步的扩展:一方面可以集中全国的力量以抵御北方匈奴的入侵,另一方面对东南及南方边疆地区也发挥了巨大的开拓作用,奠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版图的基础——整理自邹纪万《秦汉史》材料二 唐代的三省,仍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三省的首长,均为宰相之职隋时,三省的职掌没有明确的划分直到太宗时,始告确定,以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查法令尚书省执行法令但因权力的彻底分化,中书与门下是不免因成见的关系发生公务上的争执太宗为补这个流弊,因而设A作为三首长联席议政的机关最初A设在门下省,后来移到中书省,改称为“中书门下”三省长官虽为宰相,但其他官吏也可由皇帝指派,参决大政这个制度也承自隋朝太宗时,命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

      此后任何官吏,只要在他的原有官術之下加上一个“参议朝政”或“平章政事"之类的名号,便是实际的宰相这类名号最初甚为繁多,后来逐渐定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两个名称——傅乐成:《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大一统在政治制度上、思想文化上、经济形态上、疆域上的表现并指出秦大一统的意义2)填写下划线A的机构名称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三省六部制的特点18.(本题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东正教的斗争中,俄国形成了唯物主义思想传统,因此,普列汉诺夫、列宁等人正是在批判地继承俄国唯物主义思想传统的同时,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列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俄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相统一的理论,为十月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也受到修正主义的冲击对此,普列汉诺夫首先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哲学口号;列宁不仅批判了伯恩施坦修正主义,而且批判了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合法马克思主义,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传播过程中)胡适主张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认为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没有用处的基尔克社会主义者梁启超、张东荪认为中国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与上述非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三次论战,马克思主义由此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以上材料均转引自孙大为《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之比较》(1)依据材料,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俄两国传播过程中呈现的共同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比较中俄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有何异同点3)结合20世纪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史实,谈一谈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践性”和“时代性”19.(本题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面对西学的传播和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大的势能,这种势能的强大使得西方先进的文化精神进入中国、改造传统变得异常艰难,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也要感谢这种传统势能的强大一是因为冲突才有了论争,一次次关于中西文化的论争,让更多的中国人增强了文化甄别和选择的能力。

      二是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明的中国文化,早已成为世界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假如没有抗争,那必将使中国抛弃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陷入“全盘西化”的泥淖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势能中自觉的成分因为西方文化的输入而被不断地放大,并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了从“自在”到“自觉”,从“自省”到“自悟”,从“盲目”到“理性”的心路历程,开始了坚持中国风格和气派的不懈探索把西方文化(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整合,从而实现文化转型,创造新的中国文化,这才是中国文。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0讲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考点1常用化学仪器的选择及使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9讲盐类的水解考点2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知识梳理第九章有机化学基础第50讲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及基本操作考点1常用化学仪器的选择及使用.docx 2026版高考化学第一轮考点突破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39讲盐类的水解考点2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docx 2025届湖北省新八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青桐鸣高三下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湖北省“酷云”联盟高三下学期10月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生物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广东省联考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八省联考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演练统一监测考-物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数学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江南十校”新高三下学期10月第一次综合素质考-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2025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联考(二)-政治试题(含答案).docx
      猜您喜欢
      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 3 11《彩虹》类文阅读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docx 一年级语文上册 课文部分 第二单元 3《小小竹排画中游》课文基础练习 鲁教版-鲁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试题.doc 三年级英语上册 Recycle 1检测卷 人教PEP-人教PEP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试题.doc 《关于安全演讲稿模板汇总10篇》.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 6 20《咕咚》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docx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1《一去二三里》课时练习(1)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试题.doc 三年级科学上册 天气 3 《测量气温》课堂检测 教科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自然科学试题.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识字(一)3 小青蛙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docx 数学-二年级下册期中检测卷-冀教版中段考检测卷.docx 一个语文老师的纠错本范文.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 阅读三 荷叶姐姐同步练习 教科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doc 三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 How do you feel Lesson 3 Are you okay习题 冀教版(一起)-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英语试题.doc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3课《我们去植树》同步练习 教科版-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doc 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This is my pencil Lesson 7 同步练习3 人教精通版(三起)-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试题.doc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课文3 9 夜色作业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docx 一年级语文下册 6.1《纪念》练习题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试题.doc 领导干部在2021年全区涉粮工作专题会上的讲话发言材料.docx 中小学教师师德培训心得体会(最新).docx 三年级英语上册 Unit 3 Look at my nose Lesson 15 同步练习2 人教精通版(三起)-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英语试题.doc 纸箱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控制办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