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精编》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ppt

64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2
  • 文档编号:133132760
  • 上传时间:2020-05-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5.78MB
  • / 6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六章心理 行为与空间环境 课程回顾 一 人的环境行为表现是指什么 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环境刺激和相应的人体效应 人体外部感觉器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刺激后会出现相应的反应 环境的刺激会引起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而这种人体效应会以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我们称这种行为表现为环境行为 二 人的本能行为习性有哪些 抄近路习性识途性左侧通行习性左转弯习性从众习性聚集效应 人的行为特征因人类社会的复杂多样 受其各种因素的影响 诸如文化 社会制度 民族 地区等 因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行为特征 一心理空间 人们并不仅仅以生理的尺度去衡量空间范围 对空间的满意程度及使用方式还决定于人们的心理尺度 这就是心理空间 1个人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 这是直接在每个人的周围的空间 通常是具有看不见的边界 在边界以内不允许 闯入者 进来 它可以随着人移动 它还具有灵活的收缩性 个人空间的存在可以有很多的证明 如你在一群交谈的人中 在图书馆中 在公共汽车上或在公园中 在人行道上等 人与人之间的密切程度就反映在个人空间的交叉和排斥上 2领域性 领域性 是从动物的行为研究中借用过来的 它是指动物的个体或群体常常生活在自然界的固定位置或区域 各自保持自己一定的生活领域 以减少对于生活环境的相互竞争 这是动物在生存进化中演化出来的行为特征 人也具有 领域性 来自于人的动物本能 但与动物不同 因为 领域性 对人已不再具有生存竞争的意义 而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影响 与 个人空间 所不同的是 领域性 并不表现为随着人的活动可移动的特点 它倾向于表现为一块个人可以提出某种要求承认的 不动产 闯入者 将遇到不快 人的距离保持 人类的个人空间动物的领地 1 可以随身携带2 有肉眼看不见的界限3 以身体为中心4 对侵入行为进行躲避或抗议 1 地点比较固定2 界限处有标记 粪便 尿液等 3 以家族为中心4 与入侵行为斗争或逃避 人际距离 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大小取决于人们所在的社会集团 文化背景 和所处情况的不同而相异 熟人还是生人 不同身份的人 人际距离都不一样 熟人和平级人员较近 生人和上下级较远 赫尔把人际距离分为四种 密友 普通朋友 社交 其他人 人类的与 领土 有关的距离有以下四种 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接近状态 指亲密者之间发生的爱护 安慰 保护 接触 交流的距离 此时身体接触 气味相透 视觉过近 反而分辨不清 亲密距离 指与他人身体密切接近的距离 正常状态 15 45厘米 头脚部互不相碰 但手能相握或抚触对方 在各种文化背景中 这一正常距离是不同的 一种是接近态 45 75厘米 是亲密者允许对方进入的不发生为难 躲避的距离 但非亲密者 例如其他异性 进入此距离时会有较强烈反应 另一种为正常状态 75 100厘米 是两人相对而立 指尖刚能相触的距离 此时身体的气味 体温不能感觉 谈话声音为中等响度 个人距离 指个人与他人间弹性距离 社会距离 指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表现的距离 接近态为130 210厘米 通常为一起工作时的距离 上级向下级或秘书说话便保持此距离 这一距离能起列传递感情力的作用 正常态为2l0 360厘米 此时可看到对方全身 在外人在场下继续工作也不会感到不安或干扰 为业务接触的通行距离 正式会谈 礼仪等多按此距离进行 公众距离 指演说 演出等公众场合的距离 接近态约360 750厘米 此时须提高声音说话 能看清对方的活动 正常态7 5米以上 这个距离已分不清表情 声音的细致部分 为了吸引公众注意 要用夸张的手势 表情和大声疾呼 此时交流思想主要靠身体姿势而不是语言 人类行为的特点 主动性动机性目的性因果性持久性可塑性 第一节行为与环境 一 人们的行为状态可分为正常 异常和非常三种 正常状态 是指在日常的情况下 人们生活的各种因素相互平衡 发展趋势一般在人们的预见之内 各种条件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心理 生理和社会需求的情况 异常状态 是指当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平衡被打破 某一问题突出地显现出它的地位 造成了异乎于平常的状态 非常状态 当异常状态进一步恶化并伴有生命危险或集团化的倾向时 就进入一种非常状态 常常不自觉地出现恐慌或惊慌 二 行为与环境行为是人们的社会结构意识等支配的能动性的活动 行为必然发生在一定的环境脉络之中 并且在许多方面与外在的环境 包括自然的 人工的 文化的 心理的 物理的环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 行为场所有3个显著特点 1 存在着固定的或经常发生的行为模式 2 行为模式通常是有目的的 或者受社交习惯所支配 3 行为场所的交际特点与行为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人在空间中的定位 即使是偶然地观察在公共场合等待的人们 你也会发现人们确实在可能占据的整个空间中均匀地散布着 他们不一定在最适合上车的或干其他事的地方等候 在火车站人们等车时选择的位置 依托的安全感 一依托的安全感 斯梯里思观察了伦敦地铁各个车站候车的人以及剧场 门厅的人们 发现人们总愿意站在柱子附近并远离人们行走路线的地方 在日本 卡米诺在铁路车站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人们总是设法站在视野开阔而本身又不引人注意的地方 并且不至于受到行人的干扰 二 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在选择餐馆的座位时 人们愿意坐在靠边桌旁而不是中间的桌子 在餐馆人们选择位置的频度 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第二节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一 环境中人们的分布模式 1 在公园里 一群人往往围成一圈相互交谈 挡住别人的视线 若破坏圆圈的完整性 或者陌生人从圈中穿过 都被视为不合规范的行为 2 人和动物一样具有领域性的特点 当然 其中有质的区别 而保护个人的私密性和保护家庭的安全性却是现代国家共有的法律内容之一 某些特定环境中人群的分布图形与人群的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如表5 1所示 例 由于考虑到不同顾客就餐的需要 西餐厅内采用大空间内再划分若干小空间的作法 如图5 3所示 详细分析了餐馆中的顾客类型及其行为心理的特点 我们可以把顾客分为12种类型 1 亲朋好友 2 一家人 3 情侣 4 赶路人 5 知识分子青年夫妇 6 同学 同事 谈得来的朋友 7 摆酒席请客者 8 孤寡老人 9 心情不悦者 10 旅游团体 11 等候的人 12 外宾 二 环境中人们的流动模式人们在环境中的移动 就形成人们的流动 人们的流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倾向性 某时某地的人们流动量和流动模式受到社会规范 例如上 下班时间 的影响等 一 人群流动的特点1 靠右行2 识途性3 走捷径4 不走回头路5 乘兴而行6 人流的暂时停滞 二 人群流动的量化指标美国学者约翰 杰 弗鲁茵对步行者提出了空间模数的概念 实际上它就是密度的倒数 还有流动系数的指标 这是在交通环境中 以单位宽度 单位时间内能够通过的人数为指标 是表示人流性能的有效指标 步行街道路服务水准的规定 三 特殊环境中的非常行为 一 集群行为其联系和作用达到了足够的有效性 持久性 广泛性 密切性和融洽性 有以下特点 狂热性 非常规性 短暂性和自发性 二 避险行为人们在火灾 水灾 地震 沉船等自然灾害和突发的意外面前 由于事故的突然性 使人们的心理缺乏准备 由于压力的巨大性 使人们的反抗无济于事 由于灾难的致命性 使人们的本能暴露无遗 求生本能 躲避本能 向光本能 追随本能 患难相助与同室操戈 三 人群灾害人群灾害是指人群在异常警觉的环境中 由于特殊或偶然的原因 引起群体的恐慌 骚乱和危机 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四 捷径效应 所谓捷径效应是指人在穿过某一空间时总是尽量采取最简洁的路线 即使有别的因素的影响也是如此 观众在典型的矩形穿过式展厅中的行为模式与其步行街中的行为十分相仿 观众一旦走进展览室 就会停在头几件作品前 然后逐渐减少停顿的次数直到完成观赏活动 由于运动的经济原则 少走路 故只有少数人完成全部的观赏活动 五 幽闭恐惧 幽闭恐惧在人们日常生活多少会遇到 有的人重些 有的人轻些 如坐在只有双门的轿车后坐上 乘电梯 坐在飞机狭窄的舱里 总是有一种危机感 会莫名其妙地认为 万一 发生问题会跑不出去 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生命抱有危机感 这些并非是胡思乱想 而是这几个空间形式断绝了人们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六 恐高症 自从人类的祖先离开丛林来到地上后 发展了新的平衡感觉 他们已不再能攀越于林间树梢 对高处产生了本能的恐惧感 登临高处 会引起人血压和心跳的变化 人们登临的高度越高 恐惧心理越重 在这种情况下 许多在一般情况是合理的或足够安全的设施也会被人们认为不够安全 如栏杆的高度是否够高 是否牢固 在这里人们衡量的标准主要的是心理感受 课程回顾 一 人际距离表现为几种形式 1 亲密距离2 个人距离3 社会距离4 公众距离 二 行为场所中存在哪些特点 1 存在着固定的或经常发生的行为模式 2 行为模式通常是有目的的 或者受社交习惯所支配 3 行为场所的交际特点与行为模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三 人在空间中定位模式 1 依托的安全感2 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四 幽闭恐惧 一种心理危机感 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会莫名其妙地认为 万一 发生问题会跑不出去 原因在于对自己的生命抱有危机感 这些并非是胡思乱想 而是这几个空间形式断绝了人们与外界的直接联系 第三节环境心理学 人体工程学认为 首先应保证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1 物理生理造应能力 2 心理适应能力 3 社会心理适应能力 4 狭义的社会适应能力 5 个人的自我管理 一 公务环境的舒适性 日本小原二郎教授推荐的作业用座椅如图5 6所示 为了克服疲劳对工作的不利影响 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设计良好的工作环境例如在电脑工作室中 有草香味时 工作错误比平时减少20 茉莉花香味时 减少33 柠檬香味时 减少54 日本学者曾对6名打字员的工作状况和气味的类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如表5 7所示 2 加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3 避免单调工作 使工作丰富化4 房间的设计和布置要具有人情味 二 环境的开放性与封闭性 一 室内环境的开放性1924年 日本建筑心理学家乾正雄以广阔感来说明房间的开放性和封闭性的程度 使它具有可比性 二 开窗面积与开放性窗户的总面积确定时 如果窗户不是一个 而是分成两个甚至更多 则窗户的大小就不能令人满意 或者说 同样面积的窗户 只开一个比开几个的效果要好一些 窗外的景观可以分为3个层次 一是天空 远山和大自然 二是城市的横向远跳的景观 三是地面上人们的活动情况 如果3个层次都能满足 则是最佳的选择 三 公务环境的开放性室内 通常有办公人员1 4人 私密性较强 如个人意识较强的英国和瑞士 倾向于采用专用办公室 这样相互干扰少 有利于独立地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 也可以充分地利用自然光线和自然通风 三 办公桌的心理学 一 办公桌的形状中世纪英国亚瑟王发明了圆桌会议 各位均为圆桌骑士 当时采用的是大理石的圆桌 圆桌以它不偏不倚的特性受人青睐 采取矩形或方桌就与圆桌有很大区别 采用椭圆形会议桌常见于采取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时的情况 有领导 但不突出 不是绝对的权威 正六边形会议桌则主要适用于3边或6边关系的谈判 以3边为最好 有一种促进向心的作用 中国人聚餐常采用圆桌加转盘 它可以造成一家人乐融融 不分彼此的气氛 二 办公桌的摆放所处的环境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性格 反过来 人们又按照自己的心理和性格布置环境 如图5 23所示两种不同的办公桌的摆放形式与办公室的主人的性格特点确有一定的联系 采用A形式的 一般是封闭型的 调查发现 这类教授比较重视传统与常规 守规则但比较刻板 B类布置形式表明教授的开放性人格 他喜欢与人交往 不拘泥于现成的规章 他把背部 即人身防卫的薄弱部分暴露给外人而不加防范 说明他怀着无条件接受他人来访的心情和容量 他活泼与开朗 也可能不守规矩 室内家具的摆放直接影响到交往的气氛和人们的心理 如图所示 A是某一候诊室调整前的桌椅摆放情况 尽管候诊病人肩并肩地坐在一起 圆桌上还放有各类杂志 可病人之间很少相互谈话 也很少去看杂志 B类布置则是听从了心理学家的建议之后的调整 从上述的研究可以看出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