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的文献综述.doc
4页关于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分析的文献综述摘要中国从21世纪就进入了老年社会,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又导致了包括农村留守老人在内 的弱势群体的留守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还处于起步阶 段,国家还没有实力在农村实行普遍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我们关 注关于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关键词: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系统作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从1999年就步入了老年社会2010年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指出,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 化社会,目前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I I比例为12.5%, W 2050 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1%第六次人I I普查初步结果显示,我国60岁 以上人口达到13.26%,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7%,分别比第五次人口 普查增加了 2.93、1.9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持续走 高,老龄人口不断上升,且速度较快、规模空前2011年,有资料 显示,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约有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老 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但是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没有完善,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 村养老的主要方式,而农村青壮年的人I I流动导致农村老人的留守, 这就造成了养老关系的载体和对象发生空间分离,养老的难度增加, 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不足。
二、研究现状1、国外关于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的研究社会支持作为一个科学的专业术语被正式提出来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国外对高龄老人弱势群体及其社会 支持的研究逐渐兴起,但是因为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完备, 他们对专门的留守老人的研究并不多见,仅有的少量的研究也是关于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家庭及家庭结构的影响等方面在亚非拉中的发展 中国家,有一些学者对留守老人有所研究,他们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劳 动力的转移对农村养老、现状、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在经济供 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抚慰等方面,但观点不一2、国内关于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的研究国内学者对留守老人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源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出国潮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农村留守老人的问 题也引起了关注,即指留守老人问题从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况儿个方面来讲,国内学者做了以下研究:(1)经济供养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外出农民工给家庭汇款比列最高,子女的经济供 养是留守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青壮年外出务工后,留守老人成 了家里的顶梁柱,田地还要种,什么重体力活还要干,甚至古稀老人也不得不老当益壮⑵生活照料、医疗方面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自理能力问题突出。
农村留守老人人口大量上升,但农村的卫生医疗条件有限,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老人如 有病不能得到及时就医,甚至有些生活不能自理或自理能力不足的老 人对生活照料有很强的要求⑶精神抚慰方面在农村,儿女外出打工,只剩下一对或一个老人的现象比比皆是, 而农村精神生活不丰,这些老人缺少依赖,生活孤寂虽然有些要照 顾孙辈,但年龄的代沟和精神上难以平等交流,让这些老人精神得不 到想得到的慰藉三、对策及解决方案构建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系统,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 需求,包括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供给方面,包括家庭、国家 和社区这三种主要供给方式,三种方式取长补短、相互协调,共建农 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体系1、 强化家庭养老功能,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并重政府可兴建 本地产业,呼吁外出青壮年农民工回乡;适当开展感恩教育,让子女 意识到留守老人的困难之处,他们需要从子女这里获得照料和帮助2、 加强社区服务对家庭养老的支持和补充当代社会,家庭功 能在弱化,农村社区的作用应得到充分重视多方筹集资金兴办老年 服务设施,建立法律援助中心,组建、扶持老年协会,为留守老人提 供丰富的社区服务3、推动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 农村养老问题解决的根本方法参考文献[1] 杜鹏等,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4, (6): 45-52.[2] 陈成文,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及社会支持(J),社会科学研究,1998, (6).[3] 穆宗光,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4):124-129.[4] 叶敬忠,留守中国:中国农村留守人口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0, (9).[5] 叶敬忠,贺聪志,静默夕阳:中国留守老人(M),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8.[6]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和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 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7] 申秋红,肖红波,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研究,南方农业, 城乡统筹,2010年第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