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发展中国特色动画的探索和思考.docx
12页关于发展中国特色动画的探索和思考 ■陈 恒(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东广州 510090)[Reference] 中国动画艺术的发展何去何从,是每一位从业者都关心的问题本文从纵向对中国动画今昔的制作体制、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时代审美标准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指出民族风动画形式存在先天局限性,不适合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市场要求另通过中、日、美三国动画在题材和服务对象、制作技术、表现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论证了当前中国动画还没有具备形成自身特色风格的必要积累,提高我们的创作制作水平才是当务之急[Keys] 中国特色动画;中外动画对比;局限性;探索据国家广电总局信息,2008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249部131042分钟短短数年间,动画行业发展形势喜人年产13万分钟动画,全球产量居于第一位,但其中有影响力的作品寥寥无几相比于20世纪90年代前国产动画片产量虽少但精品多的曾经辉煌时期,不禁令人感慨万千是否回归辉煌期的民族风格创作才是国产动画的救赎之道?中国动画在创作领域的未来将何去何从?值得我们去思考一、国产动画民族化特色探索的优点及局限性最具民族化特色代表的动画片应该是20世纪90年代动画商业化之前的那些动画长短片,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等影片。
动画造型表现手法与水墨、京剧、木偶、皮影等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相关联,音乐与画面也都透着浓郁的中国风韵与当前流行的日美风格动画相较,中国民族风动画在画风形式上给人清新之感,在内容上体现含蓄细腻的东方哲学,是世界动画艺坛上的一株奇葩艺术界常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但并不是所有曾辉煌一时的艺术形式都能传承和发扬光大随着时代的前行,物竞天择的原则在艺术界同样适用,不适合时代要求的则会被淘汰中国民族风动画在当前光芒不再,试究其原因,由以下之局限性所决定一)动画制作体制今昔不一在动画商业化之前,中国动画片是作为纯粹艺术品而非竞争类商业品来看待动画师是国家单位的编制人员,工资是固定保障的,只对动画作品最终质量负责,不需要过多考虑时间、效率等成本问题当年主要动画生产基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汇集了数十名国家一级动画设计师,以十年磨一剑的认真态度来工作,对作品质量精益求精所以当时举国体制下的中国动画业的状况是:作品总量少,但整体品质精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动画市场商业化后,效益就是第一位考量元素投资需要有回报,制作成本和市场收益的比例关系要平衡动画作为国家扶持和保护的新兴产业,有不菲的政府补贴,有庞大的国内市场需求,低成本快速抢占商机才是当前紧要之事。
中国民族风动画制作周期长对动画师质素要求高制作成本也高,不适合争相圈地的行业发展初期阶段所以当前国内动画业状况是:作品产量多,制作周期短,但精品不多二)动画制作计算机化使从业人员素质结构发生变化动画技术的更新使动画制作效率性更高,大批量生产成为可能动画的电脑制作普及化让计算机操作技能成为动画从业人员的必要专业技能,同时也使动画制作对手绘功底的依赖性减弱早期动画设计师因年纪已大,逐渐退出创作舞台,具有一定传统美术功底的中生代因对电脑技术的陌生而更多转为指导人员不再在制作的第一线目前活跃在国内动画创作阵地上的多是数码一代的“80后”年轻人,从创作思维到专业技术掌握,都难以回归民族风作品三)传统艺术形式表现力具有局限性中国艺术表现形式重意象,在具象叙述上存在先天不足造型的写实性描绘较弱,空间感透视感也不强,难以适应现今动画片的各种要求比如剪纸就缺乏空间的纵深感,只能在垂直平面上活动,人物肢体动作表现有限而水墨画的空间中缺乏真实透视感,色彩表现也简单常态影片中的必不可少的镜头旋转推切、人物细微表情变化、烘托气氛的炫目特效等,在水墨或剪纸形式中根本无法表现另外中国文化讲究诗情画意,民族化动画节奏偏慢,短片尚可接受,长时间的电影片就容易产生闷感和疲劳感。
四)时代审美标准在变迁全球化时期的人们,随着对外界信息掌握的增多审美意识也在相应发生变化,服饰、生活习性、欣赏习惯等也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数码时代的电影、游戏、动画等声光特效给人们带来更为震撼强烈的感官刺激,所以很多传统的大众娱乐艺术门类逐渐被替代而走向历史的角落中国的艺术重意象,每一个艺术门类都有很多指代和象征的符号规则如京剧中的每一种脸谱道具手势眼神动作都各有含义,拿着枪杆在台上转两圈就意味着战场上千军万马的厮杀老年人对这可能会看得津津有味,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远不如影片中真刀真枪拳拳到肉来得过瘾酷炫、华丽、动感、冲击力强是现代人对娱乐作品的基本要求传统艺术形式(包括传统艺术风格的动画片)的表现空间有限,程序化的几种简单变化处理法则,初看还觉得新鲜,但多了后就容易产生雷同感,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全球观众的审美要求民族化形式的动画片因其独特的东方韵味,在很多国际比赛中获得不少赞誉但它的先天局限性决定了其欣赏者是小众的,更具有艺术意义而缺少商业意义我们可以把民族特色化的动画当做艺术多元化其中之一种艺术形式来延续和发展,但不适合以主流的定位来推广当前有人呼吁发扬中国特色动画之路,是要采用民族传统艺术形式,其实是一种类似死胡同的误区。
二、未来国产动画创作改进方向的可行性探索在探讨未来国产动画创作改进发展方向的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全球动画发展现况和趋势有清晰的认识,只有合乎时代需求和行业规律的才是正确方向我们结合中外动画比较,从题材和服务对象、制作技术、风格形式、发展轨迹等方面来探讨国产动画在创作领域的发展走势一)题材和服务对象方面的差距美国是新生国家历史底蕴不足,除了偶尔会借用其他国家民族的传统故事创作之外(例如《花木兰》《埃及王子》等),美国动画更喜欢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设定崭新的世界概念纯搞笑主题的有《米老鼠与唐老鸭》《猫与老鼠》等,童话寓意题材有《怪物史莱克》《冰河世纪》等,科幻题材有《变形金刚》《超人总动员》等日本动画取材包罗万象有科幻、打斗、推理、神鬼、冒险、爱情类题材,还有更多的和我们日常生活有关的竞技类动画,如《灌篮高手》《足球小子》《网球王子》《头文字D》《食神》《棋魂》等,涉及了篮球、足球、网球、赛车、烹调、围棋等各个领域还有一些日美动画片开始进行更深刻的社会哲理层次反思如美国动画《圣诞惊魂夜》讲述一群死灵想给人间的圣诞节赠送惊喜礼物,结果一番好心却演变成一场不受欢迎的大骚乱这种换位思考事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让观众在欢笑之后又会在现实的压抑和无奈中进行反思。
日本人气动画《新世纪EVANCELION》关注的是现实社会与人性心理的真实反应主人公真嗣为个性自闭的少年,在一次次打倒外星怪兽保卫地球的情节中,也一次次强调他梦想被爱又害怕背叛的内心矛盾与孤寂这种对当代人性剖析和心理描绘的创作,意味着动画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已经开始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日美动画受众面广,从幼儿到成人都有合适的题材动画,有的动画则是老少皆宜受众主流是中学生,这些学生是看动画的主要群体,也是动画衍生产品消费的主要群体动画片既有幽默或追斗的感官娱乐元素,同时也体现努力就会成功或邪不胜正之类的正面社会价值观;宣扬理想、友情、信念、坚毅、勇气等人性积极面的主题遍及于各题材动画片中,对青少年的人格成长极其有利相较之下,中国的动画题材面就比较窄我们的题材大部分多局限于传统故事如以经典名著或民间故事为基础剧本的有《大闹天空》《哪吒闹海》《宝莲灯》等;以传说人物为基础新编故事当剧本的有《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少年黄飞鸿》等还有一种是用其他文艺领域中比较经典的故事来改编,例如《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源自电影领域,《风云决》源自漫画领域当前中国动画原创作品不多,主要面对的是儿童年龄层,如《黑猫警长》《舒克与贝塔》《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适合青少年与成年人观看的,尤其是反映时代生活的动画题材很少,只有《我为歌狂》《魔比斯环》等寥寥几部尝试之作,但市场收益并不好中国历史源远浩瀚,博大的文化库中有很多可汲取的养料摘撰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来作为动画题材,似乎风险远比编写不为人所知的新故事要小,因为起码这些经典故事架构完整,并拥有一批认可的民众但经典也有其先天的缺陷性,其一就是观众对故事太熟悉了,剧情缺乏悬念其二是经典题材在大众心中已经确立了固有形象,同时也形成了高标准的期待要求要想获得观众的认可,就需要在故事的组织结构、画面品质上有更好的表现水准,才能与原作地位所相匹配当然古今中外也还有很多优秀动画电影源于经典文学作品的再现,但这种再现是需要有能匹配经典高度的制作能力,这也正是我们当前动画界暂时无法达到的短板剧情上老套再加制作上粗糙,且不说是否会糟蹋经典,但起码要获得期待中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当前国内收益较好的是面对10岁以下的儿童动画片,比如《蓝猫淘气3000问》《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已经建构了自身品牌并热卖衍生品在独生子女年代中的中国父母有愿意为教育消费的特点,这是中国动画界热衷儿童市场的考量重点同时,还有很重要一点是我们难以启齿的原因:在儿童领域我们因保护政策避开了外国动画的竞争。
儿童时期对动画的接触主要来自电视台,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不像在青少年时期一样具有主动选择权可以通过网络媒介观赏世界一流动画国家广电总局文件规定,国产动画和国外动画播放比例为6:4,而且在17:00-20:00的黄金时间只能播放国产动画片作为以电视台为惟一媒体看动画片的儿童,他们平时所接触的动画片也就只有国产动画,缺乏更多国际上一流动画的横向层面的认识,也就无从比较优劣在行政手段对国内市场保护的基础上,国产动画在儿童领域有所发展但这并不说明中国国情只适合做儿童动画,而是要清醒认识到根源是我们还没有能力在脱离行政保护的前提下去和国外竞争动画的主要受众是广大的青少年学生群体这个群体更在意身边息息相关的现实社会,关注思考个体与社会的交互与未来发展从日美动画题材的多元化和多层次化可以体现出,文化载体的主要目的还是为受众服务作为过去式的传统题材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养料存在而非主流焦点新创需要适合主要受众青少年阶层需求的现代题材动画,才可符合市场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很遗憾我们当前的现代题材动画很少,而且票房也不好反思这个现象,其实并不是有识之士看不到青少年市场潜在的广大商机,而应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原因在网络化普及的今天,中学生可以摆脱电视限制而通过网络观看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动画,形成了较高的观赏品位。
用我们起步阶段的动画水准去和世界一流的成熟动画片来比较,立刻相形见绌毫无竞争力所以,青少年的市场虽然大,但青少年的标准要求与期待也相应较高,这个大市场只能是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把控的矿山但从中国动画未来发展的高度看,在儿童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基础上,青少年市场是我们近年必须涉足的领域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强化现代题材创作,提高制作水平二)制作技术层面的比较再好的题材剧本,也是需要相应的制作能力来表达如同样是经典的历史故事再现,美国《花木兰》就远比中国的《宝莲灯》票房多出数百倍如前面所提的国产动画青少年题材匮乏问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源于制作方面到位表达能力不足的问题当前电脑技术普遍应用在动画的制作流程中,传统手工绘制的动画在市面上几乎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以电脑为载体的方便组合和修改的Flash动画和逐帧动画动画数码三维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向,近十年的美国动画大片几乎全都是利用三维技术制作三维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故事中人物动物的毛发、皮肤肌理质感,环境中的光、水、爆炸等效果制作也更为逼真高度拟真的可实现化也给动画创作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在1995年全球第一部三维动画片《玩具总动员》里面尚不敢涉及的毛发、水等技术难点元素,在后面的《怪物公司》《海底总动员》之类的片子中普遍应用了。
从我国当前的动画市场发展现状看,Flash动画仍会在今后数年内占据着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