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建省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计算.pdf

1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0763520
  • 上传时间:2017-09-12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6.33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福建省精神损害赔偿数额计算(泉州)福建致一律师事务所 陈其营2011 年 12 月 08 日一、 《福建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第 23—— 27 条1、赔偿权利人的确定——有权提起精神损害赔偿之诉的主体:( 1)受害人——未造成受害人死亡的的情况下;( 2)死者近亲属(仅限于父母、配偶、子女)——受害人死亡的情况下2、对精神损害赔偿诉请是否支持的认定( 1)对受害人或死者近亲属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是否支持,应视受害人或死者近亲属在精神上是否受到严重伤害而定 2)造成受害人容貌受到伤害而留下不良后果、人体功能受损,或者虽未造成容貌、人体功能受损,但确实给受害人在精神上造成长久、深刻痛苦的,受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应予支持 3)造成受害人死亡,其近亲属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应予支持 4)受害人因精神上遭受一般的痛苦而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不予支持3、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1)根据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侵害手段、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行为分为一般侵权行为、严重侵权行为、特别严重侵权行为 2)一般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在 1000 元— 10000 元之间酌情判定;( 3)严重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在 10000 元— 50000 元之间酌情判定;( 4) 特别严重侵权行为的精神损害赔偿在 50000 元— 100000 元之间酌情判定。

      4、不再判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情形(值得商榷)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 中规定的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及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 中规定的死亡补偿费等, 均具有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性质, 在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时, 已判决支付残疾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或死亡补偿费的, 一般不再判精神损害抚慰金 但所判的残疾赔偿金、 死亡赔偿金或死亡补偿费明显低于上述标准的,不足部分可加判精神损害抚慰金 2)侵权人已受到刑事处罚的,不再判精神损害抚慰金二、 《福建省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疑难问题的解答》第 22 问问:审判实践中,具体如何把握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标准?答: 根据我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活水平, 并结合审判实践经验, 一般情况下,可以参照以下标准:1、受害人遭受轻微伤害请求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2、受害人遭受一般伤害未构成伤残等级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在 1000 元至5000 元之间酌定;3、 受害人遭受的伤害已构成伤残等级的, 精神损害抚慰金在 5000元至 80000元之间酌定;4、受害人死亡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在 50000 元至 80000 元之间酌定个别案情较为特殊的案件,精神损害抚慰金数额,可以不受上述标准限制。

      省院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疑难问题的解答》来源:福建民事审判参考 2008 年第 2 期1、问: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范围和标准应如何确定?答: 2004 年 5 月 1 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施行前受理的一审案件,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规定, 确定赔偿范围和标准; 2004年 5 月 1 日后受理的一审案件, 适用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的相关规定2、问:如何正确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四)项有关“受害人在电力设施保护区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的, 电力设施产权人不承担责任” 的规定?答: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从事高压电等高度危险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 应承担无过错赔偿责任; 但是, 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责任因此,对上述第三条第(四)项规定应理解为: 只有受害人在电力设施保护区故意地从事了法律、 行政法规所禁止行为的, 电力设施产权人才能免责; 受害人因过失从事了法律、 行政法规所禁止行为的, 电力设施产权人不能免责, 仍应承担赔偿责任。

      实践中, 可依以下情形作出判断:(一) 在依法设有警示标志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从事垂钓、攀爬或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等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而遭受电击伤害的, 可视为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电力设施产权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受害人系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不能认定为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 电力设施产权人应承担民事责任,但可适当减轻赔偿责任二)在未依法设臵警示标志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从事垂钓、攀爬或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等法律、行政法规所禁止的行为而遭受电击伤害的, 不应认定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电力设施产权人应承担民事责任3、问:由于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依法种植的或者自然生长的植物危及电力设施安全, 造成人身损害的,应由谁承担赔偿责任?答:《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种植的或自然生长的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树木、竹子,电力企业应依法予以修剪或砍伐因此,当存在于电力设施保护区内依法种植的或者自然生长的植物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时, 电力企业有义务依法予以修剪、砍伐,或者通过其他合法途径申请清除、 排除妨碍 因未尽上述义务致人触电伤害的,电力企业应承担赔偿责任。

      4、问:当事人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主持下达成的有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调解协议,是否具有约束力?答: 当事人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但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 , 除调解协议存在无效或者可撤销的情形外, 可以作为人民法院裁判的根据5、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第一款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责任在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何认定雇员是否构成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答:受雇的机动车驾驶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 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认定应负全部责任或者主要责任的, 可以认定损害是由雇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 , 并判令其与雇主承担连带责任 ; 雇员仅负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者没有责任的,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6、问:机动车在出租、承包或者借用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应如何确定赔偿责任主体?答:对机动车在出租、承包、借用等车辆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状态下所发生的交通事故, 如何确定赔偿责任人问题,目前的法律、法规未作明确规定,审判实践中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 应根据两方面事实确定赔偿责任主体: 一是发生事故的机动车由谁实际支配?二是谁在机动车运行中获利? 机动车的实际支配者和运行利益获得者均应对交通事故承担赔偿责任 。

      机动车出租、承包期间,租用人、承包人不仅是车辆的实际控制者,而且在车辆的运行中获得利益;机动车所有人虽未实际控制车辆, 但其通过出租和发包的方式从车辆运行中有获得利益因此, 机动车在出租和承包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应由租用人、承包人承担赔偿责任,出租人和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 出租人、发包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依法向租用人、承包人追偿借用他人机动车期间 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 由于借用人是车辆的实际控制者,出借人既未实际控制车辆,也未在车辆运行中获利,故 应由借用人承担赔偿责任,出借人不承担责任 但是, 出借人存在明知机动车有缺陷、借用人没有驾驶资质仍予出借等过错行为的, 应负连带责任 7、问:挂靠经营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的,由谁承担赔偿责任?答: 实践中之所以会产生挂靠关系, 通常是双方出于经济利益的需要, 被挂靠单位往往能从挂靠中得到一定的经济利益和好处; 同时考虑到, 既然被挂靠单位同意挂靠人以其名义对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那么, 被挂靠单位就负有对挂靠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的义务 因此, 挂靠经营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应由挂靠人承担赔偿责任,被挂靠单位承担连带责任 8、问:被盗窃的机动车肇事后致人损害的,车辆所有人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被盗机动车辆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的批复》 认为, 使用盗窃的机动车辆肇事, 造成被害人物质损失的, 肇事人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被盗机动车辆所有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该批复虽然是针对 “造成被害人物质损失的” , 但 批复的精神同样可适用于“造成被害人人身损害的”情形 9、问:机动车交由他人保管、维修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机动车所有人是否应承担责任?答: 机动车在交由他人保管、维修期间发生交通事故的, 由于车主既失去了对机动车的控制, 又没有从机动车运行中得利,所以, 车主不应承担责任 10、问: 2006 年 7 月 1 日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施行之前,保险公司与机动车一方签订的第三者责任险, 是属于何性质的险种?是否可适用《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有关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规定?答:“第三者责任险”与“第三者责任强制险”是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险种第三者责任险属于商业险性质,是否投保,由当事人自愿选择第三者责任强制险是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新设立的一种保险类型,具有强制投保的性质 2006 年 4 月 19 日最高人民法院 民一庭在答复浙江省高院的请示 ( 2006 民一他字第 1 号) 中明确指出, “ 2006 年 7 月 1 日以前投保的第三者责任险的性质为商业保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发生后,应当依照保险合同的约定,确定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责任。

      故第三者责任险,不适用《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的相关规定11、问: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施行后,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如何确定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答:《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亡、 财产损失的, 由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先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 再由双方当事人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虽然保险公司既不是实际的侵权人, 也与交通事故受害人没有合同上的关系, 但由于 《 道路交通安全法 》 规定其有法定义务在责任限额范围内直接向交通事故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 如果赔偿权利人将保险公司和被保险机动车一方列为共同被告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准许同时,根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的规定还可得知, 保险公司承担的赔偿份额, 将决定被保险机动车一方是否以及具体应承担的赔偿份额, 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结果, 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机动车一方均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 所以, 如果赔偿权利人仅起诉被保险机动车一方或者保险公司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另一方为第三人 12、问:《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六条规定的第三者责任强制险中的“第三者”,具体指哪些人?答:依照《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三条规定, 条例 的赔偿对象不包括被保险机动车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 。

      故第三者责任强制险中的 “第三者” 是指本车人员和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 被保险机动车本车人员或者被保险人受害, 要求保险公司依照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 承担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险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13、问:国务院《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施行后,机动车一方没有根据该条例的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发生交通事故时,应如何处理?答: 依照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 的规定, 投保第三者责任强制险, 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强制义务如果机动车一方实际未投保的, 本应由保险公司承担的责任,转由机动车一方承担14、问:医疗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范围和标准,是适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还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确定?答:医疗领域有着专业性强、风险大等特点,为了兼顾患者利益与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国务院制定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一行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