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课商业的发展.doc
5页中国古代商业”的备课资料商业的产生并不重要教科书从什么是商品 ,怎样产生交换 ,专门从事 “交换的人” 说起 ,因此上溯到原始社会晚期这些知识对高考实无必要那么,夏商时期形成商业重要吗 ? 我认为也不重要夏朝的历史至今还没有充足的证据 ,很多说法只是学者的推测根据河南二里头的考古发现,学者也仅仅能想象出“宫殿”的规模夏朝有城市吗?谁也说不清殷商时期有城市,安阳的考古可以证明 ,也可以推测商业得到发展 ,但是具体情况还是不得而知,因为文字记载太少,至今甲骨文能够识别的 ,并被大家认可的也不足2000 个字那么 ,商业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还需有更多的材料证明西周时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青铜器的出现便是很好的证明但是 , 青铜器都是为贵族使用制造的青铜器大多是体现贵族身份品级的礼器 ,是禁止买卖的西周时的武士是贵族的“士” ,打仗的士兵是平民 ,也就是农民 , 奴隶是不被信任的 ,只能作为贵族的家奴 ,不能用于参战所谓“工商食官”是指当时的手工业和商贾都是贵族的奴仆所谓“百工”不可理解为自由手工业者已经有了很多工种这一时期商业受生产力的制约 ,规模有限夏商周三代的商业只有一个简单的知识点有应试价值 ,那就是商代的殷已经开创了政治型城市之先河 , 后来古代中国城市的基本形态大都如此。
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商业特点春秋战国时期 ,由于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 ,商业随之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很多著名的大商人 , 有郑国的弦高、 孔子的弟子子贡、 越国的范蠡 ;魏国的白圭、吕不韦 ,等等流通的币种很多 ,且数量大 , 反映出商业的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 ,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秦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但赋税徭役太重 ,不可能促进商业的发展西汉经过休养生息后 ,承接了战国以来商品交换活跃的势头东汉总的来说商业发展水平受到田庄经济的制约, 发展变慢总之 ,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商业的第一个高潮时期 ,特点有 :第一 ,商人阶层形成公元前 516 年 ,齐景公请教晏婴如何治理国家 ,晏子回答“民不迁 , 农不移 ,工贾不变 ,士不滥 (不失职 )” ,士农工商各守其业 ,就能够维持统治可见 ,从事商业的人数及其社会价值得到政治家的认可第二 ,商品从以土特产品为主发展到以手工业品为主春秋战国时期 , 市场上主要是各地的土特产品《荀子·王制篇》描述了战国时期流通的商品 :“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 ,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 ;南海则有羽翮、 齿革、曾青、丹干焉 ,然而中国得而财之 ;东海则有紫结、 鱼、盐焉 ,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 ; 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 ,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西汉以来 ,中国的丝织品和瓷器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也是国内市场的商品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农产品在市场的流通量也逐渐增大 ,但《史记·货殖列传》有所谓 :“百里不贩樵 , 千里不贩籴”的说法, 说明长途贩运仍以质轻价贵、便于转运、赢利较大的奢侈品为主 ,粮食等农产品由于贩运成本高 ,不是商人经营的主要品种这也说明全国性的市场尚未形成第三 ,商业区域突破了中国大地 “丝绸之路”的形成是重要表现 ,但输出量不可估计过高因为有的书上说 ,中国的丝织品运到欧洲市场 , 价格与黄金与黄金差不多 ,只有上层贵族享用, 可见数量有限与同时期欧洲商人的远途贸易相比 ,当时中国的对外贸易并不发达第四 ,城市仍然首先是政治中心无论是春秋战国还是两汉 ,因政治中心而发展成商业中心的例子太多了但由于政治因素远不如工商业稳定 ,常常有巨大的波动及变化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城市的兴衰变化也非常大 ,繁华的大都市转眼化为废墟的 ,屡见不鲜第五 ,重农抑商开始成为政策在农业社会中 ,统治者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是很正常的 ,重农无可厚非而把商业当成“末业”加以抑制就不是普遍的 ,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就没有这个政策。
抑商的含义包括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 ,不准商人做官 , 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抑制农民经商因为田赋是国家的主要税种 ,整个官僚队伍的薪俸到汉代仍以粮食为主官僚的薪俸从一斗到二千石 , 田赋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官僚的薪俸收田赋的依据是编户制度假如放任农民经商 ,就会造成编户遗失 , 影响国家税收以后的朝代在重农方面没有变化, 抑商政策大都承袭了抑制农民经商的内容 , 但对商业的干预及其商人的地位则有很大变化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商业不是重点曹操在《蒿里行》里写道 :“铠甲生虮虱 , 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荒野上白骨累累 ,千里之内都听不到鸡鸣狗叫 ,商业谈何发展 ? 三国的稳定时期又太短 ,商业的恢复需要生产的支持和政治的稳定三国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北魏开凿龙门石窟 ,历时二十多年 ,用工八十多万人 ,耗费极大南朝四百八十寺 , 多少楼台烟雨中” 寺院经济的恶性膨胀 , 与社会生产争夺劳动力 , 也使商业失去了赖发展的资本商业遭受到破坏是这一时期显著的特征总之 ,这个时期的知识可以一带而过唐宋是古代商业最繁荣的时期唐朝政治开明 ,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 ,手工业繁荣 ,交通畅达 ,加上币制改革 , 为商业繁荣提供了基础。
两税法中的户税按钱计算 ,促使农民的生产和市场发生联系 ,有利于的商业的发展唐朝的商税也有所减轻 ,抑商政策也不像前代那样唐朝在当时世界上是一枝独秀 ,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欧洲处于四分五裂、杂乱无章的状态 ,经济水平远远比不上中国北宋时期社会环境更加宽松 , 自耕农增加 , 佃户的依附性减弱 ,表现为契约性的租佃关系 ,手工业的束缚亦有松动加上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环境稳定 ,民族之间的关系也能保持较长久的和睦 ,实行了一定程度上租税的货币化 ,如王安石变法实行 “以钱代役” , 使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过去大为提高 ,也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北宋时期科举制和书院制的发达 ,促成了印刷业 (活字版发明 )的兴旺 ,与文化有关的商品增多 , 商业出现了前所未有之局面南宋虽然偏安一隅 ,但商业税收占国家收入的很大份额 ,这是以往没有的现象南宋不仅有繁华的都市 , 自大中小城市到市镇、草市 ,联结起来逐渐构成了网络型的市场结构如南宋临安所辖的杭县就有15个市镇商贾往来辐射 ,贸易十倍于北宋制瓷业的发达使瓷器成为外销的主要商品2009打捞出水“南海二号”的两宋瓷器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唐宋是商业繁荣的时代 ,总体表现如下。
第一 ,商品种类以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为主如铁器、食盐、茶叶、棉花、布匹、粮食、日用百货等一般认为 ,判断商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是生产资料和生活日常用品在商品构成中所占的比例上述商品构成的变化趋势 ,反映出古代中国市场内涵与外延的同步发展 ,是商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体现第二 ,城市从封闭型到开放型的转变 “坊市分设制度”在唐后期已经松动 ,到北宋时期则完全崩溃临街设店 ,店铺固定成为发展趋势 ,夜市的出现成为必然店铺的种类在《清明上河图》中就可以找到很多两宋时期还出现了一些“纯商业”或“纯专业”的城镇 ,如北宋时期的“四大名镇” 宋代的乡村集市有了较为广泛的发展集市都有固定的日期城市无疑一直是古代中国商业繁荣发展的主要载体 ,而唐宋以来农村集市又是商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内容第三 ,对外贸易由唐朝的“水陆并进”到南宋时期以海路为主唐朝时长安是国际性大都市 ,亚欧商人从陆路到唐进行贸易 ,广州虽然是对外贸易港口 ,但经济中心还在北方 唐中后期, 西北方游牧民族的崛起 , 加上北方气候变化 ,陆上贸易逐渐减少两宋鼓励贸易 , 加之造船业和罗盘针的使用 ,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主要出口路线。
第四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唐时出现的“飞钱” ,还不是真正的纸币 ,但又具备一定纸币功能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五 ,金融服务机构的出现唐代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不断兴办 邸店是兼营旅店、 货栈与交易的场所 为大量货币存放服务的机构也在较大商业城市出现 ,专营钱币存放与贷出的机构称为柜坊这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第六 ,民族贸易发展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榷场的设置常因各政权间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无常两宋时民族关系相对保持了较长久的稳定 , 榷场贸易在宋与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关系中占重要地位在横向比较中需注意 ,唐宋的商业水平和发展程度都是同时期欧洲无法比拟的洲城市独立性的特点已逐渐显现出对地区发展的影响 ,切不可只从城市规模比较中西的不同之处,但是 ,欧,更应看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问题元朝虽然统一 ,但人口剧减 ,汉人等级低下 ,工匠被作为奴隶 ,蒙古人、色目人控制了贸易后来元朝开凿漕运、畅通运河 , 促进了大都的繁荣和海外贸易的发达 ,也为明清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明朝重视农业 ,对农民的控制很严 ,出远门要到官府开“路引” 。
但对手工工匠的控制有所缓解大量经济作物引进中国 , 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还减轻了元朝时期繁重的商税明朝的“一条鞭法”和清朝的“摊丁入亩” ,都加快了农产品的商品化明朝和清前中期 ,白银大量流向中国 ,这是不争的事实 , 但如何分析这个现象 ,至今学术界仍存争议一种观点认为 ,世界的白银流向中国 ,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的市场网络已经形成 ,大中小城市遍及全国各地 ,中国已经具备了向工业经济过渡的条件另一种观点也承认白银流向中国的事实 ,但认为这些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而是被挥霍一空中国的城市虽然比欧洲发达 ,但消费型更显著岳麓版高中教科书倾向于前一种观点王加范教授的《中国历史通论》对后一种观点有详细的论证以笔者的粗浅分析 ,当时世界虽然资本主义已经出生 ,但未长大成人 , 在工业革命之前 ,其生产力也未显示出更大的创造力而当时中国的农业经济已经发展到顶峰 ,手工业产品的精美无可匹敌 因此在世界贸易中 ,中国商品的竞争优势明显 ,白银是中国流通的货币 ,因此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一个老年人与幼小的孩子较量 ,后者不是前者的对手但老人将走向衰败 ,孩子则日渐成熟另外中国的政治环境也不具备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
私有财产不受保护就是明显的例证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说 ,这是一个不存在的伪命题第二个问题是海禁与闭关锁国明朝的海禁并非是一贯政策倭患导致海禁 ,海禁又使倭患猖獗 倭患平息后开禁 ,但仍禁止与日本贸易 明朝的海禁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