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稿资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docx
2页初稿资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资料欠缺:要项不全、要素不齐 要项不全就是反映构成事物整体面貌的每一类事物的要项不全、有大的缺漏如省志分志的设置,如果不设置自然地理分志的话,就是缺;就分志而言,教育志缺学校,经济志缺企业,农业志缺土壤条件等要素不齐,反映事物时间、人物、地点,原因、过程、结果等要素不齐备有的缺原因,有的缺结果,有的缺人物,有的缺过程导致资料缺漏的主要原因:一是资料搜集不全面;二是搜集的资料有这部分内容,但撰稿人在选择资料时将这部分资料删掉了对于第一种情况,撰稿人必须重新搜集补充资料:对于第二种情况,撰稿人则需要把在选择资料过程中选掉的这部分资料重新核实整理补入初稿之中资料不真:缺乏缜密的鉴别考证资料不真的主要表现有以下5种:一是对于同一事物几种来源不同的资料,说法不一或自相矛盾,最常见的是来源不同的统计数据的不一致;二是资料虽然说法相同,却与事实相悖;三是一些资料对事实往往是片面的反映,或夸大或缩小,尤其是反映政绩的、地方保护主义的虚假资料,四是从科学技术或专业角度讲是不合道理的“不专业”错误,五是资料在刊载或摘抄时有笔误,或在节录时产生歧义和重大缺漏,摘抄时数字或语言表达不准确等。
补救的方法是:一要察疑细观明察各项内容,对选用的每一份资料都要善于质疑、认真提出问题、努力思考问题、全力解决问题,从而把问题降到最低限度,二要核实对选用的每一份资料都要加以鉴别和核实,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对于出入大、口径不一、前后矛盾的数据不要轻易肯定或盲目否定,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和系统周密的分析,综合调查分析的结果,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是纠偏学会两分法,分析正与反、是与非、源与流,这样才能清楚地看出事物的本质四是除谬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及时除谬,对失真失实的材料,宁肯放弃不用资料来源单一,质量不高资料来源单一:是指本届修志资料绝大部分来自档案,比较少采用实物资料、口碑资料、社会调查资料和学术专著这里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很多历史史实档案并没有记录和反映,因此单靠档案反映历史是不全面的,二是档案是档案形成机关(立档单位)活动的真实记录,但并不一定是社会历史的真实记录三是,档案是原始的、分散的,大部分内容未经系统整理建议在补充资料时,不要把眼光仅仅放在档案资料上,应更多地从实物资料、口碑资料、社会调查资料、学术专著等方面获取质量不高:大量的繁杂、肤浅、零碎的资料记入志稿过程中,致使资料安排比例失调,主要表现为“六多六少”:微观资料多,宏观资料少;一般面上的情况多,典型资料少,共性的资料多,有个性的资料少;动态的资料多,静态的资料少。
平面的资料多,立体的资料少,众所周知的资料多,独家新闻和新披露的资料少提高资料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深入挖掘资料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剖析,认清事物的整体面貌和特点2.认真选好典型材料,展示事物深层次内涵3.由表及里,揭示事物的本质如“***”十年,许多地方粮食的增长是不慢的,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问题的另一个侧面是由于把“以粮为纲”绝对化,许多地方的经济作物、副业生产、畜牧业生产大大地萎缩了,粮食的增产是以牺牲经济作物等为代价的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就可以看到问题的本质另外,“***”期间粮食产量的增长,还应和人民生活水平有无提高、资金投入和劳动投入数量、经济效益等问题联系起来考虑,单看产量如何增长是搞不清问题的本质的4.纵向贯通,反映事物的兴表起伏与发展规律5.适当横比,反映事物的相互关系选材不当,不必入志或不必详记的记得太多1.文件、计划、决议、口号之类的资料用得过多文件、会议、决策等,毕竟不同于客观现实,不是地方志记述的重点地方志在记述客观事实时可以引用一些文件,主要应选用那些具有“明事实、辨得失、彰因果、昭征信、供查验”等作用的文件,要精选,并且注意自然地穿插在史实的记述之中,尽量不要有“贴膏药”的痕迹。
2.一般理论性、知识性、注释性的材料记得过多3.一些基层单位的历史记得过多4.只有大而化之的定性概念,没有具体事实,没有定量分析选择好资料应把握的4条原则:(1)反映变化的资料从详,不反映变化的资料从略,(2)反映特点的资料从详,不反映特点的资料从略,(3)典型的资料从详,不典型的资料从略,(4)活资料从详,死资料从略应选择的几个关键年代的资料:(1)续志上下限年份(1986年、2005年)的资料,(2)事物改革前后年份的资料,(3)被记事物高峰、低谷及各阶段转折年份的资料作者单位:山东省史志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