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野望》阅读答案.docx
13页《野望》阅读答案 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丛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曱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19. “兵甲无归日”一句中“兵甲”指______,“江湖送老身”体现了诗人____________(情感) 20. 陈与义在北宋灭亡后转学杜甫,此诗被清代纪晓岚评价为“入之杜集,殆不可辨”,请从意象、情感两个角度赏析本诗的风格 【答案】19. (1). 战争/战事 (2). 晚年漂泊流落的感伤 20. 全诗沉郁顿挫①意象真实、清冷、密集,如“微雨”“凉气”“乱云”“遥汀”“薄暮”“独鸟”等,契合诗人深沉的心境②情感沉痛、厚重而不消沉,诗人既有自身的羁旅之愁、衰老之叹,又有亡国之痛,个人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结尾不以悲语收束,而已宽解之语作结,使全诗情感深沉而不颓唐 《野望》阅读答案2 新晴野望 王 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注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 1、从“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可以看出雨后新晴的乡村景色有什么特点? 2、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3、诗人在具体描写时,远近相称,动静结合,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天然绝妙、充满生机的画面,请你发挥想象,把这幅画面描绘出来50字左右) 4、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也可用原文中的“原野旷”、“无氛垢”回答 2、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3、答案示例:远处,可以遥遥望见临靠着河边渡头的城门楼;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田野外面,银白色的河水泛起粼粼波光,因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比平时显得明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4、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诗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静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5、 这首诗格调明朗、清新,表现了诗人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野望》阅读答案3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两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等风俗 B.题目中的“望”具有统领全篇内容的作用,下文所写内容既有诗人亲眼之所见也有诗人想象之景象,全诗采用了虚实结合 C.“谁家哭”表现寒食节人们在祭奠先祖时的痛哭情状,凄凉悲惨,令人心怀惆怅,追思怀远 D.颈联中“尽是死生别离处”一句与《长恨歌》中“悠悠生死别经年”抒发的是相同的亲人之间的生离死别之情 15.诗歌的尾联在抒情上有何特点,请分析6分) 阅读答案: 14.D 分析:该诗抒发的是对亲人先祖的沉痛追悼,《长恨歌》表达的是唐玄宗对杨贵妃死后的思念和悲伤。
①尾联采用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2分) ②“冥冥重泉哭不闻”,直接抒发了黄土之上,人在哭泣,而九泉之下的亲人却没有办法知晓的`悲痛2分) ③“萧萧暮雨人归去”,以景结情黄昏时分,暮雨潇潇,扫墓人于凄清冷寂的环境中黯然离去抒发凄凉、伤感之情2分) 《野望》阅读答案4 【阅读训练】 一、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4分)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4分)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 二、 1、 “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地点:_____,时间:_____事情_____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参考答案】 一、 1.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2分) 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2分,符全诗意即可) 6.抒发了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2分,意思基本对也给分)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二、 1、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东皋 薄暮 望 3、皆、惟 色、晖 4、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三、 1、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分) 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3、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
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4."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4、(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 《野望》阅读答案5 野 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倚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王绩,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时称斗酒学士,后弃官归隐而终 (1)结合首联和尾联,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答: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4分) 答: 参考答案: 13.(1)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2分) (2)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野望》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584-66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尝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为人放荡不羁②徙倚:徘徊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2.(1)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2分) (2)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2分) 《野望》阅读答案7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5.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