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表、解译目标特征表、野外详细核查和精度验证表.pdf
4页HJ 11662021 6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表 表 A.1 全国生态系统分类体系表 级代码 级分类 级代码 级分类 分类依据 1 森林生态系统 11 阔叶林 H=330 m,C0.2,阔叶 12 针叶林 H=330 m,C0.2,针叶 13 针阔混交林 H=330 m,C0.2,25%F75% 14 稀疏林 H=330 m,C=0.040.2 2 灌丛生态系统 21 阔叶灌丛 H=0.35 m,C0.2,阔叶 22 针叶灌丛 H=0.35 m,C0.2,针叶 23 稀疏灌丛 H=0.35 m,C=0.040.2 3 草地生态系统 31 草甸 K1,土壤湿润,H=0.033 m,C0.2 32 草原 K1,H=0.033 m,C0.2 33 草丛 K1,H=0.033 m,C0.2 34 稀疏草地 H=0.033 m,C=0.040.2 4 湿地生态系统 41 沼泽 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生长沼泽生和部分湿生、 水生或盐生植物,有泥炭积累或明显的浅育层,包括森 林沼泽、灌丛沼泽、草本沼泽等 42 湖泊 自然水面,静止 43 河流 自然水面,流动 5 农田生态系统 51 耕地 人工植被,土地扰动,水生或旱生作物,收割过程 52 园地 人工植被,C0.2,包括经济林等 6 城镇生态系统 61 居住地 城市、镇、村等聚居区 62 城市绿地 城市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 地、生产绿地以及风景林地等 63 工矿交通 人工挖掘表面和人工硬表面,工矿用地、交通用地 7 荒漠生态系统 71 沙漠 自然,松散表面,沙质,C0.04 72 沙地 分布在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沙质土地,C0.04 73 盐碱地 自然,松散表面,高盐分 8 其他 81 冰川/永久积雪 自然,水的固态 82 裸地 自然,松散表面或坚硬表面,壤质或石质,C0.04 注:C:覆盖度/郁闭度;H:植被高度(m) ;F:针叶树与阔叶树的比例;K:湿润指数。
HJ 11662021 7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解译目标特征表 表 B.1 解译目标特征表 表编号:_ 建立人:_ 编号 生态系统类型 影像特征 空间特征 影像示例 置信度 1 2 3 注 1:生态系统类型为解译目标的生态系统类型 注 2:影像特征为遥感影像的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布局等特征 注 3:空间特征为各生态系统类型的空间分布、相邻地物、位置、布局、地形等特征 注 4:影像示例为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遥感影像示例 注 5:置信度填“确定”或“疑似” HJ 11662021 8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野外详细核查和精度验证表 表 C.1 生态系统类型野外详细核查表 _省_市_县 核查日期:_ 核查人:_ 序号 核查点号 经度 纬度 高程 遥感生态系统类型 实际生态系统类型 个体照片号 景观照片号 说明 日期 1 2 3 注 1:核查点号按照解译后的生态系统类型抽样出的野外核查点位的编号填写 注 2:经纬度采用十进制度填写,至少保留 6 位小数 注 3:高程按照测得的高程填写 注 4:遥感生态系统类型按照核查点遥感解译出的类型填写;实际生态系统类型按照实地核查的类型填写。
注 5:个体照片号为近景照的编号,一般按照“行政区划代码+核查点号+个体照片号”的形式填写 注 6:景观照片号为全景照的编号,一般按照“行政区划代码+核查点号+景观照片号”的形式填写 表 C.2 级生态系统类型野外精度验证表 调查日期:_ 调查人:_ 编号 生态系统类型名称 验证点总数量 准确的点数量 准确率 1 2 3 4 5 6 7 8 注 1:生态系统类型名称为附录 A 中表 A.1 中的级分类的名称 注 2:验证点总数量填写各生态系统类型野外核查点位的总数量 注 3:准确的点数量填写经野外核查遥感生态系统类型与实际生态系统类型一致的点数量 注 4:准确率=准确的点数量/验证点总数量 100%,单位为% HJ 11662021 9 表 C.3 级生态系统类型野外精度验证表 调查日期:_ 调查人:_ 编号 生态系统类型名称 验证点总数量 准确的点数量 准确率 11 12 13 14 21 22 23 31 32 33 34 41 42 43 51 52 61 62 63 71 72 73 81 82 注 1:生态系统类型名称为附录 A 中表 A.1 中的级分类的名称 注 2:验证点总数量填写各生态系统类型野外核查点位的总数量。
注 3:准确的点数量填写经野外核查遥感生态系统类型与实际生态系统类型一致的点数量 注 4:准确率=准确的点数量/验证点总数量 100%,单位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