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言文并重巧奏小学文言文诵读三部曲.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9751039
  • 上传时间:2022-06-2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9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言文并重,巧奏小学文言文诵读“三部曲”    叶庚生【Summary】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在小学统编教材中,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但由于古今年代相距久远,人们在行为习惯、语言表达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多数学生对文言文有着潜在的陌生感与排斥感,教师怕教、学生怕学小学文言文教学忌“呆板”倡“趣味”,而笔者认为,通过跟读、演读、诵读,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文言文,感受文言文语言与内容之美,达到言文并重Key】小学文言文;跟读;演读;诵读;言文并重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凝聚着中华汉语言文化的精华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统编教材从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开始,每册都安排了文言文的教学,一共14篇,篇幅从短到长,从易到难文言文因为离我们时间较远,对小学生来说,难懂不易理解;对教师来讲,难教不好把握而从每篇文言文课后习题来看,我们会发现,第一题都提到“读”,如《司马光》:跟着教师读课文,注意词句的停顿,背诵课文;如,《囊萤夜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可见,“读”是小学文言文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一、跟读,初知文言文节奏之美文言文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比较陌生第一篇文言文《司马光》,要求学生朗读“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是比较难把握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范读引领,如课后习题所讲采用“跟着老师读”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朗读第一篇文言文下面是《司马光》一文“跟着老师读”的教学做法:1.第一遍跟读,停在“逗号”处: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主要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2.第二遍跟讀,仍停在“逗号”处:老师出示划好节奏的课文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老师读一句,同学们读一句,这一回,主要纠正学生读错的句中停顿3.第三遍跟读,停在“句号”处:这一次,提高难度,教师读一长句,学生跟读一长句(第一句,女生跟读;第二句,男生跟读)这一回,主要让学生读顺课文在三次跟读后,学生基本能读通句子,能学着教师的样子,有点样子地朗读课文了,但这时只是简单的模仿,还没有变为真正感知因此,需要在跟读之后,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才能真正把课文读好二、演读,感悟文言文内容之美统编教材精选的文言文,故事性强、富有童趣,与儿童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文白抢答、情境再现、体验表演等“读演”结合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从而加深对文言文语言文字与思想内容的准确理解,做到真正感悟。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来演一演文言文,可以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更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更有效积累语言,如,教学四年级《王戎不取道旁李》,内容如下: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1.理解“诸儿”的做法,问学生: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是怎么做的?(“竞走取之”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演一演“诸儿”的动作,从而进一步理解“竞走”“取”等动词)2.对比“戎”的做法,问学生:那王戎又是怎么做的呢?(不动)3.感受“戎”的形象:大家都取李,你为何不动呢?(采访王戎的扮演者,通过他的回答“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从而总结出王戎是一个“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儿童)在读演之间,通过其他儿童“竞走取之”与王戎“不动”的对比,从而体会其“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人物形象因此,演不是单纯的表演,而是通过演,指导学生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拓展思维这样的读演结合活动,还可以在三年级《司马光》,四年级《守株待兔》,五年级《自相矛盾》,六年级《两小儿辩日》等课文中予以运用三、诵读,积累文言文语言之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文言文语言精练、音韵和谐,适宜朗读,而“吟诵”是先人对学习文言文的感悟总结那么,如何诵读,可从以下三点考虑:(一)巧借提示,读懂文本文言文教学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放在重要的地位,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以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字词、课文大意、文章思想为根本的。

      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学习平台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如,《司马光》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板书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把握文本大意,并在板书的形成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引导学生理解“庭”“迸”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及扩词法理解“群”“儿”等字词的意思,还可以结合课文插图了解“瓮”的样子及与“缸”的区别二)巧变形式,熟读成诵读是学生接触文言文学习的关键,从小学文言文的课后练习中都提到“背诵课文”,我们可以发现:编者把朗读课文与语言积累放在了一起由此,从朗读好到积累语言,两者之间可以同时进行,就是“熟读”,因为只有熟读才能成诵积累语言作为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教学中应该真正落实教师要积极创造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得多了,自然能明白文章意思,读得熟了,也就自然成诵了在教学《司马光》一课,笔者在学生跟读,初步读顺课文之后,让学生男女合作读、师生合作读、个别读、回声读(如下),学生兴致高、趣味浓理解课文大意后,又引导学生摇头晃脑读、从右到左竖着读、去标点符号读、变繁体字读、变小篆读,通过不断变换形式,从易到难,让学生在不断挑战中把课文读熟最后挖空读:先去掉课文中的动词让学生齐读,接着只留下课文中表示人物的词让学生个别读,然后只留下课题,让学生背诵。

      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不知不觉已经会背诵课文了24.司马光 司马光群儿戏于庭,戏于庭,一儿登瓮,登瓮,足跌没水中,没水中众皆弃去,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破之,水迸,水迸,儿得活,得活三)配乐吟诵,感受韵味小学统编教材选编的文言文都是耳熟能详、适合儿童阅读的经典名篇,故事性强而《少年中国说(节选)》《古人谈读书》《伯牙鼓琴》等文,如,诗词一样具有情感美、声韵美、意境美,非常适合吟诵,甚至吟唱教师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在读对(字正腔圆),读会(熟能成诵)后,让他们读好(抑扬顿挫)配上音乐,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加上肢体语言,在吟诵中体味文言文的表达形式,感受古诗文的音韵声调之美,激活语言文字无法完整准确表达的意义,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体会文体的趣味性,提升学习文言文的信心Reference:[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修订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责任编辑  吴华娣5EB0286C-4674-485B-B6AC-00A8742047A3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