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情境创设的案例.doc
5页聋校数学课堂情境创设案例 丹江口市特殊教育学校 柯昌江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目前,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已成为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并非所有在课堂中创设的情境都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教学中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低效现象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效”与“度”呢?我结合一些具体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看法案例1:《认识乘法》教学片断上课一开始,老师出示投影上一幅精彩的动态画面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在啄米呢还是啄虫子? 生6: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小白兔,它们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过桥去? 生7:那两座房子是小鸡家的还是小兔家的? 生8:远处的白云在飘动着,好像在欢迎我们小朋友呢! ……至此,十多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老师在肯定中不断提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不断又有新的发现。
……[案例分析]:情境创设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数学学习服务,引导下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提供土壤,在这一教学片断中,老师忽略了自己主导作用,仅提出了“你发现了什么?”问题,缺乏明确的观察内容,导致花费十多分钟时间也未能进入实质其实,教材中安排这样的情境图,其目的是为了激活学生认知结构中的连加,并加强对相同数连加的认识,为乘法意义造就生长点教学中教师只需通过寥寥数语概括出情境图中的美景,然后提出问题:图中有几种动物?小白兔是几只一群的?鸡呢?你能算出小白兔有几只吗?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观察加法算式的特点,展开新知教学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突出教学重点,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案例2:《认识分数》师:本次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熊出没》动画片为场景,以熊大、熊二两个可爱的动画人物为主角,通过“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5个环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同学们都很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我们还能从中联想到今天所学的分数呢请出两个“动画名星”,引出本堂课程的教学内容 师:放映课件(出示熊大和熊二的图片),边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是谁吗?(生答:知道!)你们喜欢它们吗?(生答:喜欢!!)你们想和它们一起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生答:想!!!) 这时候,学生回答老师提问的声音一声高过一声,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师:熊大和熊二找到了4个大苹果熊大说:“我要吃3个熊二说:“不,我们应该一样多你说他们应该怎么分? 生1:每只熊分二个 生2:二只熊平均分,每只熊分得同样多 师追问:如果是1个苹果,应该怎样分?生一起回答:每只熊半个 师问:想知道它用数字应该怎样表示吗? 生答:想 [案例分析]:播放学生熟悉的动画画面、流畅的音乐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将以动画的方式引入数学课堂真实而自然,学生在宽松和自由的气氛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真切感受真实的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本案例中的动画的使用情境即不造作又不花哨,能扎实、有效地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分数的意义案例3:《分数初步认识》教学片断:在学生理解了1/2的含义后,教师想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折出一些分数,于是采用以下情境:师:(课件出示1/猪八戒)分子是几?生:(齐)分子是1师:分母呢?生:(齐)分母是猪八戒(听课教师爆发出一阵笑声)师:我们学过猪八戒分之一吗?……反思:透视上面这个片段,我们看到教师力图将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引进课堂,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在对教学观念的理解把握、以及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却出现很大反差。
教师为了情境而设情境,将教学情境理解为一种摆设品、点缀物,是课堂的一种外在形式教学情境成了可有可无的装饰品甚至累赘针对于此,我们在思考:情境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更应注意它的实效性,充分全面发挥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呼唤一种原始的、生活的、活动的教学情境,呼唤具有生命力的教学课堂,让“情境”在“时尚”中发挥应有的“实效”作用案例4:《循环小数》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好吗?生:好师: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同学们笑,相互讨论) 师:这个故事你们能讲下去了吗? 生:能生讲个不停) 师: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讲不完? 生:因为这个故事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说几句话 师:(板书:不断地重复)说得真好这几句话能讲多少次? 生:无数次 师: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一种数,它的小数部分也像故事里的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这种小数叫做“循环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循环小数”。
板书课题) [案例分析]:这里,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景着手,让学生从故事中体验依次不断地重复、无限和循环的数学思想,突破了教学的难点,有效地增进了课堂教学效果可见,故事的作用在于使问题更接近学生的心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引见以语,导以行”的作用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 由上而知,教学情境不一定要完全依赖课件,情境的创设还可以有其他很多方式,如利用实物、图片或挂图,也可以创设效果很好的环境另外,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还有表演等,也可以创设情境但过多、过杂的情境,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同时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体现教材的基本思路,不能完全抛开教材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有所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