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艾青诗歌中的土地归属感探究.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cc****pp
  • 文档编号:210422645
  • 上传时间:2021-1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艾青诗歌中的土地归属感探究摘 要:艾青以对诗歌艺术的敏感、深厚的创作积淀,显示出不俗的 诗歌成就,呈现出质朴自然、坚实厚重的艺术风格,以其真诚与深沉感动 了几代读者他那一首首在暗无天H的上海监狱抒写的充满着生命激情又 倾吐着一代人理想与悲愤的诗歌,为他得了为民主与战斗“吹芦笛的诗 人”的美誉本文拟从对艾青《我爱这土地》诗歌的分析,从对诗歌土地 意象和比较中的土地两个方面,深入探究艾青诗歌中的土地归属感关键词:艾青诗歌土地归属感绪论:新时期之前的艾青研究是以孑盾的《论初期的白话诗》为标志的新 成立以后,对艾青诗歌的研究多进入了一种回顾式的评论新时期在 文革十年空白期后,有关他的诗歌研究才重新焕发生机,并取得了高质量、 高水平的收获新时期,对艾青研究的方法更加多样,研究视野更加开阔, 研究者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用新的眼光对艾青的诗歌进行研究,取得了 很大成绩目前对艾青诗歌的研究很具有时代价值诗歌很难用“进步”这个 词来形容 [1]当下的诗歌很多都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文学商业化倾 向明显艾青在诗歌中所特有的土地归属感,无论是对于诗坛,甚至还是 对于当代整个文坛,都无异是有巨大启发意义与研究价值的。

      1940年,评论家冯雪峰对艾青的丿力史地位做了理论上的评定:“艾 青的诗是深深地植在土地上”,是“在根本上就正和中国现代大众的精神 结合着的、本质上的诗人”,“中国新诗的创造可以说正由他们在开辟着道 路”[3]《我爱这土地》是艾青诗歌中将对“土地”的热爱的感情表达的 最为动人的一首在《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大地上》、《桥》 等诗篇中,均有土地这一意象《我爱这土地》是艾青诗歌中将对“土地” 的热爱的感情表达的最为动人的一首一、土地意象分析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经历着炮火的洗礼,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这样一片满日疮痍的故土,诗人们敏感的心弦被不断拨动着,对乡土 的眷恋越发深沉,他们的诗歌也越发体现这一点艾青就是公认的他们中 最杰出的代表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汨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是艾青的自白,更是证明诗人是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人民的命运融为 一体的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艾青是将土地看成饱经磨难的祖国来写的 这首诗完成于桂林此时诗人的生活稍微安顿,但流亡岁月里的悲剧性经 历以及沿途所目睹的一幕幕惨剧给艾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没有 这种特殊经验,不可能写出这么感人肺腑的诗歌。

      短短九行诗,三处提到 了土地第一处侧重描写在战争摧残下遭受磨难的祖国大地二三两处则 将感情进一步深化,这里的土地在笔者看来不仅仅是祖国,还有一部分是 代表自己创作的热情与源泉在这些诗行中,艾青自然的抒发了对于祖国 大地深沉的热爱爱国主义的热情首先土地这个意象表现出艾青对于故土的深深依恋感艾青在《诗论》 中说过:有良心的不应该缄默用我们诗篇里那种依附于真理的力量,去 摧毁那些陈腐的世界的渣滓;而我们的作甜的健康与太阳一样的爽朗世 界,和那些靡弱的、萎颓的、瘫软的声音相对立的时候,也是必然会取得 美学上的胜利诗人也确实在创作实践上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其在选材 上就充满了对光明理想的不懈追求土地就是其中一个形象它象征着一 种博大的精神在艾青的一生中,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抒写爱国主义这一主 题土地成为他的重要创作对象,我们纵观他的创作道路,可以清晰地看 见,土地在他的创作中的位置,像一道七色的彩虹,在他诗作的山岭上空 照耀―)创作的源泉任何一个作家的创作都有着独特的创作源泉与特色背景正如莫言笔 下冇个山东高密乡、沈从文笔下冇个美丽的湘西世界、大江健三郎有个四 国山村一样,但凡一个优秀的作家都会有其深深扎根的一片土地。

      对于艾 青来说,他创作的根基就是他笔下的“土地”意象以及山“土地”所引发 开来的一系列事物,比如乡村、农民和光在《我爱这土地》一诗中,对 祖国的热爱是莫诗歌主题的一大方面不过从另一方面看来,更是表现艾 青在创作中对其动力源泉的归属感一个没冇归属感的作品是可怕的,它 永远没有自己的落脚点,自然就会显得空泛乏味,缺少现实的厚重感与充 实感艾青的“土地”意象很好的将其作品植根于一片肥沃的土壤,并且 让其作品在这片土壤里生根发芽,更多优秀耐人寻味的诗歌作品也就应运 而生了所以要想全面把握艾青诗歌的内涵韵味,是避不开“土地”这一 重要意象的二、比较中的土地对艾青有一左了解的人可以知道艾青诗歌中的土地并不是广阔意义 上土地在《浮桥》一诗中,艾青将乡村与城市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而且 从他的其他一系列诗篇中可以知晓,艾青的土地仅仅代表着乡村的一片土 地,对于城市的描写更多的是讽刺与丑化从这一方面看,其“土地”又 有一定局限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在《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通过自叙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因父母的 嫌恶,五岁起即被寄养在贫苦农民大叶荷的家里,在大叶荷家里的五年, 使我了解了农民的生存忧患和心灵创伤,而之后冋到父亲家里,我是在一 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这段独特的生活经丿力成为他平民意识 萌芽的根基,从小即培养起他对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感情,那“土地的忧 郁”成为他一生的情结。

      结论: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对艾青的“土地”意象进行探究,都可以 发现艾青在莫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浓浓的归属感正是这一份对于土地的归 属感,造就了这样一个艾青,可以说土地和艾青是相互依存,二者是不可 分离的古今中外,对乡土的眷恋一直都是诗人们较为偏爱的诗歌主题 尤其是当国家民族遭受苦难时,这份“恋情”就越能在诗人的作品中得以 展现 [6]通过対艾青诗歌中土地归属感的探究,希架广大读者可以得到 的启示是,现代文学应向着一个更加健康更加明确的方向发展,即有归属 感的文学首先有归属感的文学不会一味追求商业利益而大量滥作英次 冇归属感的文学其思想深度与启示意义都是非常的最后有归属感的文学 会让现代文学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色彩,形式方面也会有更多的创新参考文献:[1] 白牌•中国文情报告(2009〜2010)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0年版,第208页[2] 冯雪峰:雪峰文集2卷:论两个诗人及诗的精神和形式[M],北 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82、84页[3] 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I•年[M],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31页[4] 朱栋霖、丁繁,朱晓进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00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