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硬译还是异化翻译鲁迅1909年以后的翻译.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31392064
  • 上传时间:2018-02-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0.50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硬译”还是异化翻译:鲁迅 1909 年以后的翻译 黄萍 樊林洲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 鲁迅的译作涉及十几个国家, 有 200 多种之多对于鲁迅的翻译, 梁实秋等人批评其为“硬译”, 认为他的译作生硬难懂;异化翻译理论的提出者韦努蒂则认为鲁迅的译作旨在改造汉语语言与文化, 是异化翻译的代表鲁迅的翻译究竟是“硬译”还是异化翻译?若以鲁迅 1909 年以后的翻译作品为例, 可以直观地探究鲁迅翻译的实质与特点鲁迅的翻译有“硬译”之处, 也有异化之处;且“硬译”只是一小部分, 多数译作乃异化翻译之典型关键词: 鲁迅; “硬译”; 韦努蒂; 异化翻译; 作者简介:黄萍 (1993-) , 女, 湖北武汉人,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2016 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作者简介:樊林洲 (1963-) , 男, 甘肃泾川人,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硕士生导师Literal Translation or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Lu Xun's Translation Since 1909Huang Ping Fan Linzho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Lan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Lu Xun has translated more than 200 foreign works from a dozen of countries. Well-known writers like Liang Shiqiu criticized Lu Xun's translation as hard-to-understand literal translation. But Venuti, who proposed the theory of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regarded Lu's translation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saying that his translated works aim at challeng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refore, how should Lu Xun's translation be judged? Looking into Lu's translated works completed after 1909, we could directly grasp the ess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u Xun's translation and find the answer: his trans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both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the former accounting for a small portion while the latter being the representative of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Keyword: Lu Xun; literal translation; Venuti;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一、引言鲁迅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作家。

      但是, 鲁迅在翻译上的建树, 足以使他被冠以翻译家的称号况且, 鲁迅的翻译实践贯穿其文学事业的始终, “鲁迅的文学事业, 是从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开始的……从 1907 年写《摩罗诗力说》直到逝世以前他翻译果戈理的《死魂灵》, 三十年间他从未停止过翻译和介绍的工作”[1]204鲁迅的翻译作品多达 200 多种, 涉及十几个国家, 难怪孙郁评述鲁迅“首先是个翻译家, 其次才是个作家他一生的工作, 把译书看成主业, 译介之余, 才有了创作”[2]861909 年, 鲁迅完成并出版《域外小说集》的翻译, 自此, 鲁迅的翻译思想趋于成熟和稳定在此之前, 鲁迅翻译过雨果的《哀尘》和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地底旅行》, 时而意译, 时而直译, 尚未形成自己的翻译体系鲁迅自己也说当时由于初学日文, 翻译的内容并不可靠, 后来总结最初的翻译, 表示“年轻时自作聪明, 不肯直译, 回想起来真是悔之已晚”[3]409因此, 鲁迅在1909 年完成《域外小说集》的翻译后, 才真正明确自己的翻译主张本文的研究重点放在鲁迅 1909 年以后的翻译作品和翻译策略上, 文中所论“鲁迅的翻译”, 实指“鲁迅 1909 年以后的翻译”, 对此下文不再赘言。

      鲁迅主要的翻译策略和思想是“直译”“宁信而不顺”等梁实秋曾多次批评鲁迅的翻译为“硬译”硬译”是一种较为极端的说法, 其核心是直译, 指生硬晦涩的逐字逐句翻译, 后来甚至成为鲁迅翻译的代名词在 1929 年的《文艺与批评》译者附记中, 鲁迅自己也承认“因为译者的能力不够和中国文本来的缺点, 译完一看, 晦涩, 甚而至于难解之处也真多……在我, 是除了还是这样的硬译之外, 只有束手这一条路———这就是所谓‘没有出路’———了……”[4]24韦努蒂 (Lawrence Venuti) 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家之一Jeremy Munday 评价韦氏的研究为“翻译研究中不可否认的中心”[5]224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思想内涵丰富, 在国内外均得到普遍认可和广泛讨论作为研究异化的翻译理论家, 韦努蒂将鲁迅的翻译视作异化翻译, 这是因为“鲁迅的兴趣在于用外文词语和表达方式来改造汉语”[6]46那么, 鲁迅的译作到底是“硬译”还是异化翻译?笔者首先厘清“硬译”和异化翻译的实质, 然后对比二者的差别, 最后结合鲁迅的译文来分析, 对这一问题做出解答二、何为“硬译”1929 年, 梁实秋撰写《论鲁迅先生的“硬译”》一文, 猛烈批评鲁迅的翻译过于生硬别扭。

      之后, “硬译”一词几乎总是伴随着对鲁迅翻译的评论其实, 鲁迅自认为其主要的翻译策略是“直译”, “文句仍然是直译, 和我历来所取的方法一样;也竭力想保存原书的口吻, 大抵连语句的前后次序也不甚颠倒”[7]245, 目的在于引进外来的语言与文法, 改造汉语中的落后之处由此可见, 鲁迅“历来”坚持的翻译方法是直译不过, 鲁迅也多次在著述中声明, 哪怕“硬着头皮译下去”, 也不愿对外文“削鼻剜眼”, 自己确有“硬译”之举对此, 王宏志的论述较为清楚, “鲁迅一方面要尽量地去‘逐字译’, 同时又要勉强地去保留这些语气和句式, 结果就是将‘直译’推到‘硬译’去了, 换言之, ‘硬译’就是鲁迅在无法处理语气或句式的难题下而继续以‘逐字译’的方法去翻译后出来的结果[8]225 结合上述学者的论述, 笔者认为, 所谓“硬译”, 其实是“生硬的直译”直译本是一种逐字逐句对应源文、力求忠实于源文的翻译策略, 但是直译的极端便是不顾译入语的规范强行与源文对应, 就会导致译文晦涩、生硬、难以理解甚至诘屈聱牙, 成为梁实秋所言的“硬译”三、何为异化翻译韦努蒂将翻译视作一种政治文化实践, 提出异化翻译以抵抗翻译的种族中心主义暴力、文化自恋、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 旨在提升译者地位, 彰显译者主体性, 改变人们阅读译作的方法, 保存与传递异质文化。

      异化是一种对待外国语言和文化的道德态度, 包括翻译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异化翻译或选择偏离译入语主流诗学的文本, 或选择多种话语策略进行翻译实验, “要么选择为译入语主流文学经典所排斥的文本, 要么使用边缘话语进行翻译”[9]16异化也要依靠译入语语言和文化来创造“异”的效果, 因此异化并不以源语和源语文化为归宿, 并不完全放弃通顺, 也不是故意给读者造成阅读的障碍, 而是要开发出一种“异化的通顺策略”[10]267, 为目的语读者开发一种新的可读性韦努蒂后又借鉴贝尔曼异质伦理的观点, 将异化翻译从策略层上升至“差异伦理 (ethics of difference) ”层, 即不论采取何种翻译策略, 只要能够带来文化的革新与变化, 就是符合差异伦理的翻译四、“硬译”与异化翻译的联系与区别梁实秋等人批评鲁迅是“硬译”, 韦努蒂却又称赞其为异化翻译, 这个中原因究竟何在?将“硬译”与异化翻译稍加比较后, 或许可以得到答案硬译”, 即“生硬的直译”, 是具体的单一的翻译方法, 并不涉及文本选择问题;“硬译”对源文亦步亦趋, 实际上只能在译文中保有表面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其糟糕的翻译质量反而会使译者忠于源文、传递差异的初衷大打折扣。

      异化是道德伦理态度, 既包括翻译文本的选择, 又包括翻译策略的选择硬译”和异化翻译都涉及翻译语言和文化层面, 都希望传递外国语言和文化的异域特点, 但是二者却有着本质区别一) 翻译策略“硬译”的核心是直译, 只是为符合源语的形式走了极端, 甚至罔顾目的语的规范和习惯, 在词汇、句法、文法甚至语序上都想完全符合外文的形式相反, 异化翻译的翻译策略多种多样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是一种翻译实验, 即既可以采取直译法、紧贴源文形式, 也可以用其他多种话语策略, 包括现代主义的话语策略 (即语言剩余, 包括如方言、俚语、行话、套话、创新语、仿造词等) 、后现代主义的话语策略 (即妄用忠实, 规避主流的流畅翻译策略) 等异化翻译是否采取直译方法取决于文化语境二) 对源语和源语文化的态度“硬译”强调的是对原文的忠实, 尤其是对源文语言形式和结构的忠实, 以源语为取向译者为了忠实于源文, 不惜牺牲译文的可读性, 让自己“硬着头皮译下去”, 让读者“硬着头皮读下去”而韦努蒂认为“翻译是基于译者的理解, 用目标语能指链替代原文中能指链的过程”[10]13外语文本的能指链改变了, 也就是形式改变了, 形式的改变就意味着意义的改变。

      从这个角度看, 翻译的忠实就成了“伪命题”所以异化翻译“并不强调译文对原文的忠实, 相反, 还要赋予译文以‘独立性’‘创造性’”[11]159, 要落实到译入语语言与文化中, 不以源语和源语文化为取向三) 译文质量与效果“硬译”常常会导致质量较差的翻译, 其译文晦涩、生硬、诘屈聱牙, 难以让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由于“硬译”会在表层上模仿源文, 所以会出现一些怪异和不自然的表达受限于表达的不顺畅, 读者难以理解译文, 更无从享受异域文化和语言的美妙鲁迅自己也说“但自省译文, 这回也还是‘硬译’, 能力只此, 仍须读者伸指来寻线索, 如读地图:这实在是非常抱歉的”[12]264因此, “硬译”的译文质量不高, 这种生硬的译文“不但读者不买账, 就是鲁迅自己也深受其害”[13]5在郭建中对韦努蒂的访谈中, 韦努蒂表示译文中的异质性是与译文语言和文化调和的结果因此, 异化翻译并不主张故意使译文不通顺, 保持译文语言的异质性也不等于译文不通顺采取异化翻译的译者, 目的在于扩大翻译实践的范围, 而不是为了妨碍阅读译文, 更不是为了造成翻译腔, 而是为了创造可读性的新的条件[10]19 由此可见, 异化翻译注重译文质量和读者的阅读体验, 是译者为实现翻译目的、发挥主体性精心磨砺而成的翻译。

      综上所述, “硬译”与异化翻译确有相似点, 而这些相似之处也正符合鲁迅翻译的特点, 所以无论是梁实秋还是韦努蒂的评述都抓住了这些特点梁实秋等人对鲁迅的翻译持否定态度, 韦氏对其持肯定态度, 这也是因为“硬译”与异化翻译有着本质区别下面, 笔者将结合鲁迅的真实译例来探究鲁迅的译文究竟是“硬译”的代表还是异化翻译的典范五、鲁迅的翻译译例试析鲁迅的翻译究竟是“硬译”还是异化翻译?在研读相关译文和相关研究后, 笔者认为, 鲁迅的译文中确有“硬译”的部分, 但是, 鲁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思想并非一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