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数据视域下公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设想.docx
10页大数据视域下公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设想 陶静 邓正伟摘 要: 当前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公安信息化提出了问题和机遇,对公安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以公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切入点,介绍开设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相关课程的基础和必要性;从课程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构建开放性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大数据通识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路关键词: 公安院校 大数据 通识教育课程有学者指出,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physical world)、信息空间(cyberspace)和人类社会(human society)三元世界的纽带[1]当前,大数据已经融入各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拥有数据的规模和运用数据的能力将影响个人、行业乃至国家的命运大数据时代,除了培养高精尖的数据技术专家,具备行业背景知识和数据应用技能的综合性人才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几年国内高校纷纷开始重新审视专业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但主要针对专业人才塑造,忽视交叉学科的跨专业综合培养鉴于通识教育课程致力于传授宽厚知识、锻炼卓越能力、培育全面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多元认知和技能,具有普适性、高迁移性等特点,本文提出改革设想,即通过改革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大数据课程体系应用模块,加强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大数据技能的培养。
国内高校中,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一直在进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例如通过大类培养为学生奠定更深厚的学科基础清华大学的新雅书院、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等在“文理兼修”“宽口径专业教育”的理念下践行通识教育改革反观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过于注重专业能力培养而忽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全校通识课程的开设几乎演变成老师为教学工作量而教、学生为拿学分而学公安院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普遍存在通识课程“走过场”及“数量不够慕课来凑”等问题,没有结合人才培养规律将行业发展新需求,如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实时整合到课程体系中一、公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公安院校承担着培养预备人民警察的职责,更需要顺应时代发展,走在大數据学习与应用的前列,但现实中却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专”优先于“通”的改革思路公安院校在公安基础课模块上进行了不同程度改革和创新,以奠定宽厚基础、打破专业壁垒,增强学生面向不同警种岗位的适应能力这些改革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但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则缺乏相对完善的理念和课程设置体系二是数据科学相关课程体系单薄部分公安院校的通识教育课程中关于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块设置不明确,知识目标单一、课程教材陈旧,更缺乏一定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投入机制。
三是忽视学生“元能力”培养在知识不断更迭、技术日益创新的当前社会,学校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能力”,如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和数字表达能力,如通过真实、客观、完整、有效的数据表述案件等)、判断能力(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信息收集和传输能力)、全球视野(大区域思维)、再学习能力(适应变化的能力)等既是大数据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必备要件,又是受益终身的能力要素二、大数据通识课程体系的建设基础分析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外,掌握基础的数据处理技能将会像配备执法摄像头一样成为执法过程中的常态优化课程结构、推动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有着深刻的社会基础和急切的行业需求一)教育热潮正在兴起美国高校中,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自2013年开始逐步设立硕士培养层次的大数据分析应用科学相关专业,旨在培养交叉型学科的“数据科学家”国内,2016年开始有高校陆续申报并获批了大数据技术相关的本科专业,2018年有255所、2019年有228所高校新增备案或新增审批了大数据相关本科专业(具体专业名称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其中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新增审批了数据警务技术专业,是首个获批大数据专业的公安院校。
可见,大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发展和课程资源开发建设正以迅猛的速度成为高校的新宠这是现实环境中对大数据人才迫切需求的体现二)学生学习热情仅限概念层面笔者通过对NS学院四个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对大数据和通识教育课程的深度访谈,了解到当前许多学生对大数据课程具有很大的接受度,明确表示“知道大数据”和“想学习大数据技术”的各专业学生人数占总访谈人数的比例达88.24%但当访谈人员追问打算阅读哪些书籍或者选修哪些课程(包括“慕课”等)掌握大数据分析和应用相关知识时,58.82%的学生强调不知道此外,学生对目前我校开设的通识课程了解程度参差不一接受访谈的许多学生认为通识课程只是包含人文历史艺术类陶冶情操的课程,当访谈人员列出如高数、物理、计算机基础等通识教育课程中自然科学知识模块时,许多学生回答如果不是必修,自己是不会主动学习的当提及大数据相关课程,如数据库技术、数据分析与SPSS实务,大部分学生流露出了畏难情绪通过访谈学生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学到的课程内容和涉猎范围局限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信息技术的新发展(Python语言、NoSQL技术等知识)几乎没有听闻过三、大数据课程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大数据应用课程进课堂有着现实必要性,但如何卓有成效地融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如何建立大数据课程体系应用模块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一)课程体系定位因培养目标而异大数据技术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要想掌握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管理科学等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掌握与业务过程相关的一些专业领域的背景知识公安院校培养的人才有着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清晰定位,即技能型人才要想富有实效地推进大数据思维及技术的普及,需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相应课程并掌握相关技能要求公安院校大数据通识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是“有竞争力的数据分析师或者科学家”,而是谈“数”不“色变”的“行业数据应用人才”课程设置避免追求“大和多”,反倒是“少而精”的大数据分析应用“金课”是通识课程体系的必要补充根据目前国内外高校开设大数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定位和具体课程设置,具体如表1所示,公安院校可以获取许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等相关启示表1 不同层次高校大数据课程开设情况及启示(二)专业“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喻指各个专业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各专业对不同课程的接受度总体上没有太大差异性,换句话说,学生接受学业挑战度的能力是一致的根据表1可以看出纽约大学在大数据人才培养上特别强调数据科学与其他专业的深度融合。
授课学生不仅来自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或数据科学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反而占大多数,并不存在所谓的专业壁垒教育部近期发文将“在中小学阶段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应用”[4],可见将来会有更多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青少年人才进入大学校园四、公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中大数据课程建设改革比起课程体系质量提升,更容易的做法是增加课程数量但是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是“大杂烩”只有建立健全大数据课程体系这个“新工科”模块,推动通识教育课程的品质建设,才能真正深化公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内涵式发展一)“实验+实训+实战案例”突出公安特色作为培养公安行业人才的主阵地,公安院校需注重学生从事公安基层一线执法工作的必备技能训练就大数据相关课程模块的设计思路来看,课程设置导向上更应强化实际工作的对接性一是自建或引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通过搭建虚拟实验中心门户网站,将大数据相关课程资源集成于平台,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数据分析结果掌握知识和方法,达到初期的“知其然”的学习效果二是通过虚拟实训平台将学生置于数据存储、分析和应用的真实场景下,例如用JSP实现一个简单的管理应用系统,或者演示网络爬虫系统中对URL的不同搜索策略,逐步开展“知其所以然”的能力提升。
三是充分利用实战案例将公安网接入学院专网,并连接专门实验或实训场所,有效利用公安机关的数据资源实现学生对警务大数据的零距离接触,并通过大数据提高反恐能力(如乘客安全筛选系统)、预测犯罪趋势(如提取人们行为的时空规律性和关联性进行犯罪预测等),这些实战案例对学生学习动力和能力提升都会有很大裨益二)打造“融合式”课程教学团队在当前课程资源网络化,网课、“慕课”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安院校可以避己之短(师资力量不足),借他山之石丰富课程资源,壮大教学团队一是借助其他高校教学平台,如厦门大学,他们的研究团队提供了包括课程教材、讲义PPT、课程习题、实验指南、学习指南、备课指南、授课视频和技术资料等在内的大数据课程资源一站式服务[5]二是展开联合培养,选派学生去其他院校进行短期交流学习,如参与其他院校的大数据培训班,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增强学习效果三是鼓励教师交流培训学习一方面鼓励数据科学相关专业教师多交流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鼓励其他方向的教师积极学习和掌握大数据知识,做学科交叉学习的前驱和领路人三)构建开放性的评价模式当前美国高校针对通识课程的评价主要有标准化测试和基于教师高度参与的课程嵌入式评价两种方式[6]。
标准化测试可以提供更多具有对比性的学生学习绩效信息,课程嵌入式评价则更有助于教师收集、分析和改进课程数据因此,少用理论型较强的考试测验,更多提倡布置小组(团队)任务,通过不同的角色参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以实验报告、实训结果、小组测试结果等形式检验学习效果最终结果允许学生多次尝试并取最高成绩;对于难度较高的课程考试成绩也可以“通过”/“不通过”的设置方式同时,结合课程过程性评价,考核不同专业、年级同学对大数据意识的敏感性和自学能力,得出阶段性的学习评价构建开放性的评价模式,更需要教和学的联动协同,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协作和探究进阶五、结语“要把大数据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大引擎、培育战斗力生成新的增长点”[7],党中央对公安工作的要求懇切而务实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行业“生力军”的主阵地,必须响应时代发展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把未来的人民警察培养成为具备广博的知识结构、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并对大数据应用技能有基本认知和操作经验的人才参考文献:[1]程学旗,靳小龙,王元卓,郭嘉丰,张铁赢,李国杰.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J].软件学报,2014(9):1889-1908.[2][3]朝乐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特色课程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8(3):3-10.[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http://[5]林子雨.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课程建设经验分享[J].大数据,2018(3):29-36.[6]马星.基于学习结果的美国通识教育评价[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11):35-41.[7]习近平在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政治建警改革强警科技兴警从严治警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EB/OL].http:// VZJVqH17VeoRSKLx190508.shtml?agt=46/admin/,2019.5.8.基金项目:2019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数据视域下公安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研究”(编号:205021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