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普通话说话技巧[2].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21185085
  • 上传时间:2024-01-1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还有“说话”一项这是为了考查应试者在没有文字材料依托的情况下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以及自然、流畅的水平这不单单是对应试者语言水平的考查,同时也是对应试者心理素质的考验   因为绝大多数人在即席讲话时,由于紧张或忙于确定说话中心、组织词句而顾此失彼、暴露出许多缺点因此,在说话训练时,不仅要注意训练成句成段话语语音的自然度,同时也要注意训练用词、造句以及快速思维的能力   (一)语音自然   所谓“自然”指的是能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要带着朗诵或背诵的腔调照道理说,这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谁会在日常生活中对着自己的亲朋好友朗诵呢?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方言区不少同志在日常生活中是讲地方话的,除非背书、读报才用普通话许多同志都是用朗诵来作为学习普通话的主要手段再加上方言区的同志大多没有机会听到规范的日常口语久而久之,就把戏剧、朗诵的发音当作了楷模来仿效这就造成了不少同志在说话时的“朗诵腔”   其实,仔细考究起来,说话是一种交际手段人与人交往时贵在真诚,人们希望听到的是亲切、自然、朴实无华的语音朗诵是一种艺术表演由于表演的特殊环境(如场子大,观众多,表演者与听众距离远等),它需要进行艺术加工,也允许美化、夸张。

      这两种语音在发声、共鸣甚至于吐字、节奏等等主面都是各有特点的它们各有各的用途,不能相互代替一位名演员下台回家之后,对家人使用的必然是日常口语发音而绝不可能仍然用台词的发音,就是这个道理   (二)用词恰当   用词恰当首先是要用词规范,不用方言词语例如有的上海人把“用抹布擦擦桌子”说成“用揩布揩揩台子”,把“自行车”说成“脚踏车”,这就是用词不规范除此而外,还有三点是应该注意的:   1、多用口语词,少用书面语   在说话时,应该尽可能多用口语词,少用“之乎者也”之类的古语词或“基本上”、“一般说来”之类的书面语、公文用语汉语书面语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中的词语这些词语很文雅,很精炼,使用这些古语词可以使语言有庄重的色彩,但同时也就会使语句减少了几分生动和亲切,因此不适合在说话时使用例如“诸如”常用在公文里,口头上说,不妨改为“比方说……”更好无须乎”也不如“不必”来得生动自然午后二时许”就是“下午两点多钟”的意思,但用在小型联欢会上,就不如“下午两点多钟”更为活泼运用口语词可以使话语显得生动   我们试看一位学生在讲述自己爱好滑冰时的一段话:所以回到家里呢,我妈看见挺心疼的但是我说我一定要学会。

      现在呢,将就着学会了就是不会转弯,转弯就要摔跟斗   这段话里全是大白话:“我妈”、“心疼”、“将就着”、“摔跟斗”这些词如果改成书面语,那效果就不一样了,现在试试:   所以回到家里母亲很舍不得但是我下定了决心要学会现在已基本上学会了就是不会转弯,转弯就要跌倒   2、不用时髦语   社会上常常流行一种“时髦语”前些年从北方传来“没治了”、“震了”、“盖了帽儿了”、“毙了”(都是“好极了”的时髦说法)这些年又从港台传来“做骚”(表演)、“挂咪”(告别舞台)、“发烧友”(歌迷)上海地区又土生土长了“不要太(=太)”、“淘浆糊”、“巴子”等时髦说法这些时髦语虽然可以风靡一时,但它们是不规范的,因而也是没有生命力的满口时髦语不单会削弱语言的表现力,而且只能暴露出说话人素质的低下   3、避免同音词   在口语中没有文字材料做依托,如果遇到同音现象,就容易造成误解向前看”容易被误听为“向钱看”;“期中”也容易被误听为“期终”因此人们在说话时,应尽可能避免使用有同音词的语词据说有人出差到安徽,想品尝一下当地的小吃服务员指着一种宽面条问“面皮要不要?”当她听到“不要”的答复时,随口说了一句:“你们上海人来这儿,怎么都是不要面皮的?”想不到这句话引起了旁边站着的一对年轻的上海夫妇极大的愤慨,认为这位服务员侮辱了上海人。

      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这是方言词语加上同音现象所造成的一场误会服务员使用了一个方言词“面皮”,而这个词正好与上海话中表示脸面的“面皮”相同这样一来,原来服务员所讲的意思“不吃宽面条”就被误解为“不要脸”了由此可见,在口语中避免使用同音词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语句流畅   在口语表达中,语句流畅与否,对表达效果影响很大语句流畅的,好像行云流水,听起来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很有吸引力,也不易疲劳语句不流畅的,听上去继继续续,不但不容易领会,而且容易疲劳或烦躁,效果就很差了 要使语句流畅,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多用短句,多用单句   在口语中,人们接收信息不像看书可以一日十行,句子长一点也可以一眼扫到听话时语音信号是按线性次序一个挨一个鱼贯而进入耳朵的如果句子长了,或者结构复杂了,那末当句子末尾进入脑海中时,句子的开头或许已经印象不深了在听话的人脑子中,句子便不完整所以,口语中的句子千万不要太长在作文时,教师往往教导学生要惜墨如金,能够用一句话说清楚的,千万不要讲两句;那末,在讨论口头表达效果时,我们正好要颠倒过来:“凡能够讲两句的,千万不要合并为一句!”同样,能够分拆为单句的,千万不要合成复句,任何欧化句法在口语表达中都是不受欢迎的。

      就连长修饰语也要尽可能地避免   2、冗余适当,避免口头禅   口语表达时,有时为了强调某个意思,加深听众的印象,可以采用有目的地重复这种方法例如我们现在还可以从孙中山先生的讲话录音中听到,他在一次演讲中为了强调国人必须觉醒而一连重复了四次“醒、醒、醒、醒!”这是有计划、有目的地重复,并不是啰嗦   有些人在说话时会出现机械地无意义重复的现象例如有的人老是重复一句话的末尾几个音节,甚至于不管这几个音节是否一个词这种重复时间长了就会令人生厌,再加上“嗯”“啊”就成了官腔特别是夹在句子中间的“这个”、“的话”、“就是说”等等的口头话,更是一种毫无积极作用的冗余成分,会使语句断断续续,使听众感到语句很不流畅听这种讲话不但得不到美的享受,而且有一种受折磨的感觉因此这种口头语是讲话时应该避免的   但是,我们并不是反对在口语表达中加进一些冗余成分冗余成分在口语中适当地穿插可以使句子语气舒缓,还可以有助于听众理解例如以下的几种冗余成分是有积极作用的:   (1)提顿性质的冗余   在语句的主语谓语之间,或者在话题说出之后加一个语气词“呢”(当然不能重读),可以起到提顿作用,使句中多一个停顿,使语气变得舒缓和亲切。

      例如:这个时候呢活动筋骨也是必要的,所以我就喜欢打乒乓球不去呢有点抱歉,去呢实在没有兴趣这两句话中的“呢”都起了提顿的作用,并且也使语句变得舒缓亲切了   (2)强调性的冗余   这种冗余部分是为了强调句中某一个词多半用重复的方法来加强信息例如:何况我们都是同龄人,我们同龄人相处应该是非常融洽的这句话中后半句重复了“同龄人”这是为了强调  (3)解释性的冗余这种冗余是为了使听众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近日的上海街头出现了无人售报摊,无人售报摊就是没有人卖报纸的是靠每一个读者自觉地把钱投进箱子里然后拿一份报纸   这段话里“无人售报摊”如果写在书面上,应该说很容易理解,但在口头一晃而过时,就难免抓不住要领,特别这是一个新出现的、不熟悉的事物所以,说话的人先重复了这个词,再加上一段说明,这是因为解释的需要   有时候,在脱口而出之后,觉得说得不够清楚,也可以用原来的语词加上修饰语再重复的方法来地自己的话作某些注解,这也是一种解释性的冗余例如:就在那天我花了半天的时候制作了,亲手制作了一张卡片   这句话中后半句“亲手制作”就是说话人为了进一步说明不是一般制作而临时加上去的口语与书面语相比,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可以边说边修正。

      这种修正部分常常是通过冗余部分来完成的  3、思路清通,符合逻辑   语句的流畅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路是否清通说不清楚常常是因为想不清楚当人们从思维(也有人称为“内部语言”)转换为语句(也有人称为“外部语言”)时,正确的程序应该是:   (1)确定说话的中心   (2)确定最关键的词语   (3)选定句式   (4)选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词语   当然,(2)与(3)有时次序会互换但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确定中心和层次肯定在选定第一句所使用的词语之前也就是说,人们在开口说第一句话之前,心中应该有一个讲话大纲因此,第一句话,第一个词就有了依据,以后的词和句也有了基调这时,说话的人便可以“胸有成竹”“出口成章”了如果说话的人没有按照这个程序行事而是边想边说,并且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那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维障碍这些障碍如不能排除,就会造成说话的中断即使最后能够排除,也会严重地影响听感,造成语句不流畅的感觉这是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的思维障碍也有不同的类型:   (1)选词困难造成的障碍,例如下边这一句:   他最反对老师的那种——嗯——老师用很多作业——用很多作业来——影响同学的学——影响同学的业余生活。

      这儿出现的重复和延长显然是因为说话的人没有选出适当的后续词语而形成的思维障碍   选词障碍有时表现为几次换用,例如下边这一句: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呃——就是说我们一定——呃——应该要注意自己——呃要讲究自己语言的美——语言美就表现出——呃表现在用词上   这段话中几次停顿、障碍都和选词有关这位说话者显然有边想边说的习惯往往在脱口而出之后又感到不合适,再进行修改,这就造成了语言上的不流畅   (2)由于句法结构的混乱造成的障碍例如下边这一句就是:   我们国家、国家田径队的马家军自从在世界上扬名以来各种各样的鳖精呵——一开始他们浙江圣达、圣达中华鳖精老——各种各样的鳖精还有甚至什么鸡精啊什么蛇精啊各种各样的精都出来了  这一句话按说话者的本意重新安排一下应该是这样:自从我们的国家田径队马家军在世界上扬名以来,各种各样的“精”——鳖精、鸡精、蛇精都出来了   然而,说话的人一开始就用错了“自从”这样一来,整个的句子变成对马家军的评论在句子中间又插入了浙江圣达,说到一半又觉得这一点与话题无关,于是又放弃这样一来,整个句子在逻辑上就混乱不堪了   (3)由于突然变换说话内容而形成的障碍使听众感到前言不搭后语。

      例如下边这段话:   但是现在我们现在的广告就是我记得我刚刚开始看电视的时候有条叫做,十几年前吧十一二年前的时候开,开始看电视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广告一般都是指那种一般都是那种大型的机械呵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那个“再向虎山行”它都是广告是那种锅炉啊汽车啊嗯这些这些广告然后到现在的话十二年以后的话电视里的广告都是那种充斥了比如说六点六点多钟左右的时候都是那种儿童食品广告   请注意带·的地方说话人在那儿出现了思维障碍并突然转向与之相伴随的还有无意义的重复把整段话搅得一团糟我们如果支掉多余的部分(下边用横线标出),情况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四)谋篇得法   口头表达的效果,除了语音自然、用词恰当、语句流畅之外,谋篇得法亦是重要的一点因为既然是表达,就必然有审题、选材、结构方面的问题审题不当、跑题偏题、无的放矢是不可能说好话的剪裁不当,当详不详就会表达不清,当简不简又会显得啰嗦结构不完整不行,结构混乱也不符合要求在谋篇方面,需注意以下三点:   1、审题准备   我们可以把一段话题加以分类,找出它们的类型来总起来说,可以把话题分为记叙和议论两大类在各类中又可以按所记、所议的对象不同分为记人、记事、记生活、记所爱的四种“记”以及论人、论事、论物的三种“论”。

        由于题目的类型不同,它们的要求也不相同例如记叙,它要求中心突出、交待清楚,信息丰富记人的,要有外貌的描述,也要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