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可下载).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柏**
  • 文档编号:305139382
  • 上传时间:2022-06-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49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  他沮丧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发现推翻了他一直崇拜井虔诚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理论、为了不侵犯权威,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  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普朗克教授自己也许没有想到,他这一犹豫,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  与普朗克教授不同,爱因斯坦却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那一年,他才26岁随后,爱因斯坦又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权威  两种人,两种性格,两种表现,造成两种结果如果普朗克能像爱因斯坦一样,不迷信权威,而是勇敢地向前人挑战那么,爱因斯坦所取得的成果,或许应该记在普朗克名下了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2  正像历史学家认为17世纪下半叶是牛顿的时代那样,人们常把20世纪的上半叶看成是爱因斯坦的时代因为他的相对论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几乎整个20世纪物理学的创造历程,都有他的巨手在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人们常说,爱因斯坦是天才他当然是天才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爱因斯坦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无限勤奋,是因为他符合时代要求,不倦探索,敢于创新。

       爱因斯坦不但无限勤奋,他还是一位不受传统观念束缚、敢于冲破禁区、创立新说的伟大科学家他敢于并且善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倦探索  当然,这首先是时代的要求爱因斯坦生活的时代,特别是在他科学思想最活跃、贡献最多的20世纪初,是科学思想新旧交替的时代就在绝大多数人向经典物理学顶礼膜拜的时刻,一连串“挑战”却接踵而来在平静而晴朗的物理学太空中挂着两朵乌云:一朵和黑体辐射实验有关,另一朵和以太漂流实验有关另外,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也有力地冲击着经典物理学的大厦爱因斯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涌现出来的闯将  爱因斯坦还在少年时代,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追赶光线的人;关于光线的想法引出了狭义相对论他又设想:假如吊索断了,一架升降机坠入深谷,里面的乘客会有什么感觉;这个想法导出了广义相对论科学理论的发展,不是拆了旧房盖新房它像登山一样创立一个新理论就像登上一座高峰视野扩大了,原来隐蔽着的东西被发现了原有的理论仍然历历在目,只是显得小了,成了广阔视野中的一小部分他在登上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高峰以后,没有满足,没有停顿他环顾四周上下,看到宇宙间无比壮丽的景色,拍拍身上的尘土,又准备攀登新的高峰——统一场论。

      这是相对论的第三阶段他希望把引力场和电磁场统一起来,而且希望这统一的场能够解释量子力学所不能解释的问题  爱因斯坦最反对这样的科学家,他们“拿起一块木板,寻找最薄的部位,在容易钻孔的地方,钻上许许多多孔”他把自己的“钻头”,对准统一场论上最厚最厚的地方,希望把电磁力和引力统一起来,给物质结构一种统一的解释他也知道统一场论不会在自己手里完成可是他认为,“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就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科学史只写某人某人取得成功,在成功者之前探索道路,发现‘此路不通’的失败者统统不写,这是很不公平的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他给比利时王太后伊莉莎白的信里是这样写的:“留给我的事情是:毫不悯惜自己,研究困难的科学问题那个工作迷人的魔力,将持续到我停止呼吸爱因斯坦是这样写,也是这样做的他在神圣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又勇敢地深入探索宇宙他探索了几十年,直到最后一息他在生命弥留之夜,在医院的病榻旁还放着一叠统一场论的未完成稿,准备翌晨醒来再继续演算爱因斯坦对统一场论的探索,正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那种毫不气馁的热情和顽强性格的写照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3  1917年,爱因斯坦发现广义相对论方程的宇宙解不稳定,据此宇宙要么收缩要么膨胀,这与当时天文学界流行的稳态宇宙说相抵触。

      为解决此问题,他在方程中加了一个宇宙常数项,使其宇宙解变为稳定不料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在1929年通过天文观测,发现宇宙是在膨胀爱因斯坦在事实面前坦然认错说:加入宇宙常数项是“一生中最大的失误”此事在他身后又有戏剧性发展,容后再议  爱因斯坦完成广义相对论后再接再厉,致力于探索万物之理“统一场论”,终其后半生矢志不渝在当时基本粒子实验数据不足的条件下,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爱因斯坦知难而进,屡败屡试1929年他又提出一个万物之理新版本那时他的广义相对论预言早就为天文观测证实,头顶诺贝尔奖光环的爱因斯坦声誉如日中天,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明星万物之理新版本消息透露后,媒体大肆渲染《纽约时报》头版耸人听闻的标题:“爱因斯坦将所有物理学归结为一个定律”《时代》杂志进行专访,以他的相片作为封面其他报刊纷纷跟进,对爱因斯坦的崇拜达到宗教狂热但科学不是靠吹捧出来的,理论必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据,才能为同行科学家所承认具有“上帝之鞭”雅号的29岁青年物理学家泡利敢于挑战权威,他对爱因斯坦说:你的这个理论是纯数学的,与物理现实无关他预言:“在一年内你会放弃爱因斯坦果然不到一年就放弃了这个新版本但他并未死心,在1931年1月和10月又提出两个更新版本的万物之理,不幸也都以失败告终。

      爱因斯坦终于公开认错,他戏谑地对泡利说:“到底还是你对,你这个小淘气!”那时泡利尚未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在这位年轻后辈面前坦然认错,体现出虚怀若谷的大师风范  在和玻尔等人的论战中,爱因斯坦说过一句流传甚广的名言:“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子意思是他不赞成量子论几率解释在长述二十多年的论战过程中,爱因斯坦坚持此立场但越来越多的精确实验证明量子论的结果正确,使之成为有史以来最精确的理论在事实面前,爱因斯坦有所省悟,他在1953年10月12日致波恩的信中表示支持几率解释  人们盛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真和美,殊不知他在十年探索过程中屡遭挫折,迷途知返,不断改正错误,最终才得到正确的方程失败为成功之母”,此之谓也  语云: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意思是君子犯错无损其光辉,但有一前提,必须认错改过爱因斯坦深谙此理,身体力行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4  爱因斯坦十六岁那年,整天都和一群不爱学习、贪玩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导致他的功课越来越差,甚至还有几门功课不及格  一个星期天的早上,爱因斯坦拿着渔竿正准备和那群孩子一起去钓鱼,他的父亲拦住了他,说:“孩子,你整天只知道玩,还有几门功课不及格,我和你的母亲很担心你的前途。

       爱因斯坦不以为然地回答父亲说:“没什么可担心的,你看他们的功课也不及格,不是照样天天玩吗?”  父亲充满关爱地对爱因斯坦说:“孩子,你千万不能这样想我给你讲一个寓言故事吧有两只小猫在烟囱旁边玩,一不小心,两只小猫一起掉进烟囱里了它们好不容易才从烟囱里爬了出来,两只小猫互相望了望对方,一只小猫脸上沾满了烟灰,而另一只小猫的脸上却干干净净干净的小猫看见满脸烟灰的小猫,就以为自己的脸也弄脏了,于是赶快跑到河边洗脸;而那只满脸烟灰的小猫看到干净的小猫,以为自己的脸也是干净的,于是跑到其他地方玩去了,结果吓得其他动物四处逃窜,以为见到了妖怪孩子,我们不能把别人作为自己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听完父亲的话以后,非常羞愧地放下渔竿,回房间看书了  只有自己当自己的镜子,才能发现自己的缺点,超越自我  爱因斯坦生平简介  爱因斯坦生于德国乌尔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是一名不太成功的商人,母亲波林·科克是一位钢琴家五岁时对袖珍罗盘着迷,六岁开始练习拉小提琴爱因斯坦出生后的第二年,1880年全家迁居慕尼黑1894年,又全家迁至意大利米兰。

      尽管爱因斯坦的语言能力不是很好,但爱因斯坦在就读小学和中学时,是一个顶级水平的学生随着爱因斯坦的长大,他在数学方面表现出特别的天赋  1895年,爱因斯坦来到瑞士苏黎市投考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他的数学和物理考得很不错,但其他科目没有考好,该校校长赫尔岑推荐他去瑞士的阿劳州立中学学习一年在阿劳州立中学学习的这段时光中使爱因斯坦感到快乐,这所学校的信念“概念思考是建立在‘直观’之上的完全符合他的需求1896年,爱因斯坦进入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师范系学习物理学,学校里的物理教授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韦伯(Heinrich Friedrich Weber)很讨厌爱因斯坦,曾对爱因斯坦说:“你很聪明,但有个缺点,你听不进别人的话”,爱因斯坦的女友米列娃·马利奇时常与韦伯教授冲突,她指责他对爱因斯坦不公平,1899年6月,爱因斯坦在实验室引起一场爆炸,手部严重烧伤1900年毕业,没能如愿留校担任助教,只能靠当“家教”维持生活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在大学同学格罗斯曼(M. Grossman)的父亲协助下,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

      翌年1月15日,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5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有作为”的笨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成了现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1879年3月14日,一个小生命降生在德国的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父母为他起了一个很有希望的名字: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看着他那可爱的模样,父母对他寄托了全部的期冀然而,没过多久,父母就开始失望了:人家的孩子都开始学说话了,已经三岁的爱因斯坦才“咿呀”学语后来,爱因斯坦的妹妹,比他小两岁的玛伽已经能和邻居交谈了,爱因斯坦说起话来却还是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看着举止迟钝的爱因斯坦,父母开始忧虑他们担心他的智能是否会不及常人直到10岁时,父母才把他送去上学可是,在学校里,爱因斯坦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嘲笑,大家都称他为“笨家伙”学校要求学生上下课都按军事口令进行,由于爱因斯坦的反应迟钝,经常被教师呵斥、罚站有的老师甚至指着他的鼻子骂:“这鬼东西真笨,什么课程也跟不上!”一次工艺课上,老师从学生的作品中挑出一张做得很不像样的木凳对大家说:“我想,世界上也许不会有比这更糟糕的凳子了!”在哄堂大笑中,爱因斯坦红着脸站起来说:“我想,这种凳子是有的!”说着,他从课桌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凳子,说:“这是我前两次做的,交给您的是第三次做的,虽然还不行,却比这两个强得多!”一口气讲了这么多话,爱因斯坦自己也感到吃惊。

      老师更是目瞪口呆,坐在那里不知说什么好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升入了慕尼黑的卢伊特波尔德中学在中学里,他喜爱上了数学课,却对其余那些脱离实际和生活的课不感兴趣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就这样,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米德、牛顿、笛卡尔、歌德、莫扎特……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视野开阔了,爱因斯坦头脑里思考的问题也就多了 爱因斯坦的励志故事6  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将近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找到一份哪怕是仅供糊口的工作想想自己已经成年,而年迈的父亲还在为他的生计而奔波劳累,爱因斯坦几乎绝望了!  有一次,爱因斯坦无意中在一册杂志上看到一则介绍德国伟大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的文章文章中,奥斯特瓦尔德被称作是“科学伯乐”,因为他曾无数次发现并培养了许多科学人才  爱因斯坦思考了一夜,最终决定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一封信,希望能在他身边谋得一份工作信寄出去后,过了好久都没有收到奥斯特瓦尔德的回音爱因斯坦怀疑信件会不会在途中被邮局弄丢了,所以,他在几天后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