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传播理论与方法(二).doc
3页健康传播理论与方法(二)健康传播理论与方法(二)田向阳田向阳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三、主要传播理论与模式三、主要传播理论与模式(一)社会营销传播的4C 理论 1、顾客(Consumer):以顾客为中心,围绕骨科的欲望和需求开展; 2、成本(Cost):包括时间、精力和牺牲掉的其他娱乐活动; 3、购买的便利性(Convenience to buy) ; 4、沟通、交流(Communication):及时了解需求、价值观、心理偏好等; (二)拉斯维尔的五因素传播模式 1、谁:传播者 2、说了什么:核心信息 3、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媒介 4、对谁:目标人群 5、取得什么效果:效果评价 总结为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目标人群、效果评价共五个要素 【我的笔记】 (三)知识导向型(IEC)模式 1、三个要素:信息(information) 、教育(education) 、传播(communication) ; 2、主要任务:主要是为了提高目标人群的知识水平,传播知识信息; 3、主要特点:操作简单,通过讲座、发放传播材料、电视节目等简单的方式容易取得及时 的效果,但不能进行复杂的效果评估; 4、举例: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交流时,传播了一些知识,包括疾病治疗、服药、康复等方 面的知识,这种知识传播活动相对较简单。
知识导向型传播模式着重提高知识水平,不强 调行为是否发生变化 (四)行为导向型(BBC)模式 1、三个要素:行为(behavior) 、变化(change) 、传播(communication); 2、主要任务:围绕行为变化改变,为了能使目标人群的行为发生改变而开展; 【我的笔记】 (五)早期传播效果理论 1、子弹论(皮下注射论):如传销与洗脑,目标人群完全受新闻信息传播的影响,传播活 动达到了使传播对象按照所传播内容去行动的效果,如传销活动用洗脑的办法使目标人群 彻底完全不折不扣地接受这种思想或信息 2、贝罗 SMCR 模式:包括传播者(source) 、讯息(message) 、传播渠道(channel) 、受传 者(receiver)四个要素;SMCR 模式是一种垂直线性传播模式,强调传播活动为单向过程, 信息从传播者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到达受传者 3、早期的传播理论都夸大了传播者的决定性作用 【我的笔记】 (六)有限效果论(1940~1960) 传播效果是大众传媒和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因而认为传播者的传播活动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1、社会系统制约作用理论 (1)拉扎斯菲尔德媒体具有三方面社会效果: 1)提高社会声望和地位:造星运动; 2)增强社会规范:舆论的力量; 3)用作社会麻醉剂:媒体即按摩。
(2)产生重要社会效果的具备条件: 1)单一观点垄断所有媒体:众口一词; 2)利用大众媒体进行较小的、目标明确的改变; 3)辅以“面对面”的媒体宣传 【我的笔记】 2、使用与满足理论 受众使用媒体来满足自己各种不同的需要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 (1)大众媒体缓和社会局势和紧张关系; (2)媒体提供信源来觉察和认识新问题; (3)大众媒体提供辅助、补充或替代服务; (4)大众媒体加速价值观的确定或加强; (5)大众媒体提供社会成员所需的支持 【我的笔记】 3、创新扩散理论 (1)新事物“五阶段论”:感知阶段、兴趣阶段、分析阶段、实验阶段、采用阶段 (2)罗杰斯“五阶段论”:获知阶段、说服阶段、决定阶段、实施阶段、确定阶段 (3)创新扩散理论模型示意图:图中黄色曲线代表累计扩散程度,呈 S 型曲线,红色曲线 代表累计扩散速度,呈钟形;以时间纵轴分析,可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占人群总数 2.5%的创新者、第二阶段为占人群总数13.5%的早期接受者、第三阶段为占人群总数34%的 早期多数人、第四阶段为占人群总数34%的晚期多数人、第五阶段为占人群总数16%的滞后 者 4、文化规范理论 【我的笔记】 (七)强效果论(1970年后) 1、强效三因素——纽曼《重归大众传播的强效力论》 (1)累积性; (2)普遍性:一窝蜂; (3)和谐性:众口铄金。
【我的笔记】 (八)传播效果相关原理 1、优化原理:选择具有共同经验和北京的人群作为目标人群,使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内 容,深入浅出,反复大面积宣传,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 2、共同经验原理:具有共同经历、共同文化背景的人群更容易进行交流,因此传播双方具 备共同的经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和语言时,传播和交流效果才能最优化; 3、重复作用原理:同一信息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内反复多次出现,可以强化传播效果, 例如电视广告; 4、信息来源原理 (1)有权威、有信誉、有信任感的人,说话,更容易让人信服;(2)信源的公信力;(3)接受者的批判意识 5、最小代价律/媒体选择原理 (1)最小代价:最常用的文字结构用词最少; (2)传播媒体制作与选择原则:方便性、显著性、吸引性、需要性、习惯性 【我的笔记】 (九)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是以施拉姆为代表提出的大众传播模式,也叫互动的、反馈的、双向 传播模式,它强调受众对所传播信息的反馈,传播者也可以作为受传者,传播对象既是信 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 译码者是最初的信息接受者,将信息和知识进行理解,通过释码者,将信息内容进行解释, 最后由编码者将信息变成一定的方式、利用一定的载体,如文字或音像方式表达传递给公 众。
公众接收信息后传递给身边人,身边的人反馈相关信息,他们之间是一种互动的过程, 公众人群互动后将信息反馈给译码者、释码者、编码者,根据公众接受信息的情况重新整 理信息,以更好的形式和方法传播出去,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施拉姆大众传播模 式它特别强调了传播者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也是被传播对象,受传者既是被传播对象, 也是传播者,它强调传播活动的双向互动性,比以前的单向模式更全面、更系统、更完善我的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