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成本上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doc
8页摘要:企业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力军,但在目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多中小企业面临着生存的危机那么,在外部经济形势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如何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取得超越其他企业的优势,在市场经济中争得一席之地呢?成本控制方法是一条重要可行的途径本文利用实例,试探讨进行企业成本上升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关键词:成本;成本控制;企业;财务管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指出:成本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这一概念表明了生产成本的产生方式而根据会计恒等式“利润=收入—支出”,及生产型企业生产成本占支出比重大的特点,可以推出生产成本对企业的巨大影响作为生产型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就是产品销售收入,而目前企业大多处在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取得高销售收入实在不易,要取得经营利润,控制成本上升更为合理当前,企业成本上升已是普遍现象,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如何加强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素质,降低成本或控制成本上升,提高企业应变能力,增加企业的盈利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现仅从实际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本文以上海沃伯特测试测量仪器有限公司2008年的直接成本发生情况为例进行分析,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客观因素和主观原因。
1 企业基本情况上海沃伯特测试测量仪器有限公司是位于上海闵行区一家企业该厂自2000年以来研发开发测量仪器的同时也生产硬度计,共分为机加工、装配,检测三个车间,固定资产总值1千万元,2010年主要生产500MRD、600MRD、401显微三种产品管理人员15人,车间工人100人2 成本构成情况固定资产按年提取折旧费,折旧费是成本中很大一部分,工人工资采用的是月工资制,所以工人工资福利费也成为固定成本的一部分该厂设备比较老化,发生修理费用比较频繁,则每月耗用的修理费作为固定性制造费用随生产而发生、与产量存性关系的直接材料、包括水、电、等在内的制造费用可视为变动成本在预算和考核成本时,该厂基本上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核算,将制造费用按三种产品的产量进行平均分配的方法计入成本,再与预算标准进行比较控制成本的发生2.1 成本发生情况分析在对2008年生产成本进行分析后,结果却不容乐观2008年生产出401显微2000台、600MRD200台、500MRD1800台,三种产品的出厂价分别为10000元、6000元、5000元,则有分析:从卖价的角度上看,三种产品只有401显微一种产品成本低于出厂价,其余两种产品分别超出出厂价.剔除其他费用因素,单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考虑:401显微利润=PX1-(b1X1al)=(10000-9000.40)X2000=1999200元600MRD利润=PX2-(b2X2a2)=(6000-7865.3)X130=-373060.00元500MRD利润=PX3-(b3X3a3)=(5000-5965.2)X1800=-1737360元则本季度利润合计为:1999200-373060.00-1737360=-111220元即便从中扣除折旧费,只考虑现金流量:401显微:N=(10000-8969.19)X2000=2061620.元600MRD:N=(6000-7847.45)X200=-369490元500MRD:N=(5000-5941.7)X1800=T695060元则总现金流量:N=2061620.-369490-1695060=-2930元表12007单位成本发生表(单位:元)项目401显微600MRD500MRD硬度计硬度计硬度计固定成本直接人工72303300.834321.93折旧费31.2117.8523.5固定性制造费用145.331.239.47变动成本原辅材料142942521343.05水电费用3.12.52.9变动性制造费用21.619.523.18合计8860.217623.885754.03表22008单位成本发生表(单位:元)项目401显微600MRD500MRD硬度计硬度计硬度计固定成本直接人工7350.043405.064428.93折旧费31.2117.8523.5固定性制造费用145.331.239.47变动成本原辅材料144943891447.05水电费用3.252.693.07变动性制造费用21.619.523.18合计9000.47865.35965.2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企业2008年的生产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以上分析不分担各种管理费用,只考虑直接成本,就已经是成本过高出现亏损了。
即便剔除早已支付的固定资产投资,只从当期现金投入与产出角度来看,企业即使将所有产品全部销售收回的资金仍不能弥补投入生产的资金,这就是说,企业的生产已经是入不敷出了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扭转局面,企业将会越生产越赔钱,最终危机将不可逆转2.2 成本上升原因分析成本客观因素以下几个方面成本上升原因,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都存在客观因素劳动力成本上升从宏观面来看,我国正进入一个生产要素成本周期性上升的阶段,成本推动的压力趋于加大1、劳动力价格,除了由供求关系导致的低成本外,也存在着体制和政策上人为压低劳动力成本的因素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逐步落实,调整或改革不可避免,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即将成为过去2、我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后,多种生产要素价格走势都出现了拐点价格的提升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土地价格大幅上升,能源、资源包括水资源价格也在大幅上升,最典型的还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改革开放之初,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民纷纷进城打工,为城镇提供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能吸引众多外资来华淘金,内外资企业都曾经享受过廉价劳动力的盛宴从20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20多年时间里,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农民工的工资几乎没有什么增长。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提出让全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国家战略从不平衡转向平衡发展,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村村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农民增收了,如果工资不上涨,在城市打工不如回乡养猪、种白薯,便出现了“民工荒”全球经济一体化,输入型通货膨胀导致成本上升2008年3月底,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猪肉涨56%,牛肉涨49%,蔬菜涨32%,大米涨23%,食用油涨20%……在基本生活消费品特别是食品价格大涨的带动下,同年2月份的整体物价上升5.1%与此同时,涨价潮带动了加薪潮,汇丰银行、长江实业、太古集团等多家大公司宣布加薪,且幅度高于通胀率大部分公私机构也跟随加薪2008年3月27日消息:因为需求旺盛以及泰铢走强泰国大米出口价格上涨泰国100%B级大米报价为每吨720〜730美元;破碎率5%大米报价为每吨710〜715美元蒸谷米报价为700美元而2007年12月26日的报价为390美元,涨幅近80%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中国、印度还有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全球初级产品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导致初级产品进入一个成本上升的周期。
在我国对外开放度已经较高、初级产品对外依赖性加大的背景下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必然导致国内初级产品价格的上升从而推动企业成本的上升2.3 成本上升的主观原因在不同企业的不同阶段所产生的上升原因都有所不同,以下几方面只体现上海沃伯特测试测量仪器有限公司在2008年阶段的成本上升原因分析没有科学严谨的管理制度由于企业的管理思想根源不合理,所以在管理方式方法上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企业日常工作不是无法可依就是有法不依,这样的管理制度不但不能规范员工行为,还有可能让员工产生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感受,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企业的管理极为不利例如产品出现废品时,并不对责任人进行处罚,重新领料加工就行,材料采购按发票换算入库,由于称重不方便,并不验收重量,也不验收钢材材质是否达标,以至严重影响了原辅料的实际可用数量,使产量低下,而造成损失后由于没有相应的制度,相关责任人竟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分这仅仅是众多日常管理问题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类似问题数不胜数,没有赖以为基础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成本控制从何谈起2.3.2 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混乱企业财务人员虽然尽力以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核算,但由于企业人员配置较为混乱员工不能清晰自己岗位的职责,互相推委,致使企业内部物流、信息流传递不畅,生产上各种耗用情况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原辅材料采购存在赊购现象原始凭证不能及时递交给财务部门,以至于库存材料和财务账核对不一致,财务部门不能正确核算企业产品生产成本,也不了解尚有多少库存,该何时购买、购买多少。
例如2005年初,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的原始凭证没有及时上交财务部门,以至于财务部门不了解原材料实际库存情况,园钢采购数量没有满足产品生产需要虽然之后紧急组织采购,还是造成了极大的额外支出而传递过程的各个环节则互相推委,拒绝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结果只有不了了之而决策层也不能正确依据市场确定产品进入市场的策略,从而使生产带有极大的盲目性,一旦销售不佳就会使产品大量积压3 解决方法的探讨4.1抓销售促生产,合理制定销售价格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产的产品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固定成本所以生产要面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没有良好的销售,生产只好断断续续,十分被动产量持续保持低水平,固定性生产成本有如一方大石,顶得单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制定销售价格方面,既要兼顾市场需求,又要充分考虑生产成本,例如MRD500的生产就是先定好销售价格后进行的生产,结果是成本高于售价,导致一销售就亏损4.2 明确责任中心制度,严格控制成本发生各环节生产就是使各具其用的原辅料转化为目标产品的过程而在这期间投入的各种耗费(即成本)就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动力如果在流转的过程中遇到的断档、阻滞多,则需要的动力就要很大才能使转变正常进行,反之,流程越通畅所需成本就越小。
2009年该厂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业绩考核,并与各责任人的工资福利挂钩,然而这些考核制度并不是十分科学合理,只是责任中心制度的雏形,仍有很大程度上的不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应进一步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企业的内部合理划分责任单位,明确各责任单位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应有的权利和利益,以便实行有效的内部协调与控制从上至下将每个环节、每个车间、每个生产班组甚至每个岗位都确立为责任中心,明确其职责与成本的关系,按责任完成情况进行考核给予奖惩这样才有可能监控每个环节的成本发生情况,达到全程监控的效果并且要在员工当中树立起提高效率、力行节约的风尚,这是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责任感的好办法,也是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中国乃至全亚洲地区各个企业共同提倡,成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4.3 通过标准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差异分析预算做出的计划数在生产过程中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在生产过程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可预料的情况,使得实际成本与计划数之间产生差异,计算并分析这些差异需要用到标准成本核算办法,以达到服务与管理的目的对于该企业这样规模的生产企业,预算自然不可能一步到位,但是可以参考同行业平均水平并充分考虑本地区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标准成本,在日常生产中严格控制定期进行成本差异分析,从而不断修正预算目标,努力缩小实际成本与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