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水绘园景区导游词.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32003577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3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水绘园景区导游词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欢迎参观水绘园景区水绘园,坐落在古如皋城东北隅的内、外护城河交汇之处南北东西皆水 绘其中,故名水绘园她已经走过了 400多年的风雨历程,水绘园始造于明万 历时,兴盛于清顺治到康熙前期衰落当在康熙二十八年,时已是“荒芜三径 对烟霞了”如今,水绘园有幸,欣逢盛世,按照古要古到底的原则,由陈从周 教授携大弟子路秉杰教授规划设计,在原址上依旧明代风格,保留“于自然中 见人工”的构筑特色恢复了古园的盛貌使水绘园成为我国古典私家园林的 经典佳作2001年6月被国务院评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水绘园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知名度,其中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明末清初, 江南才子冒辟疆与金陵名姬董小宛富有传奇色彩的恋情给这座古朴而又充满神 韵的园林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浪漫色彩;其二,全国唯一依古城墙而建的私家园 林;其三,水绘园曾是明清易代之际天下文士会集之所,他们在这里交流诗话, 畅谈国事、寄托了天下文士情怀,这无疑是雉皋历史文化,浓墨重彩的一部分难怪古典园林巨擘,同济大学老教授陈从周先生在《重游水绘园记》中开门见 山的赞誉道“水绘园乃天下名园”朋友们,我们观在看到高高的大门上有一块鑒金门额,上面“水绘园”三 个字原先为冒辟疆手书,后焚毁于战火。

      现在洒脱俊秀的三个字为陈从周先生 所书进入园中,直冲眼帘的是一幅《水绘揽胜图》在《水绘胜揽图》旁边的这 座桥叫霞山桥站在桥上我们可以看见有三条幽静小道深入园林深处其一道 可至寒碧堂,寒碧堂为明末清初时为冒氏家班演戏曲的场所在霞山桥北侧有一处障景,名为“妙隐香林”这里翠竹弥漫,古木参天, 小径西边有一亭翼然凌波,枕于浩淼烟波之上,名曰:枕烟亭登上枕烟亭, 有一种置身红尘外的清静:令人神往!冒辟疆与董小宛二人啸邀其问,共享人间 风流九载,演绎了凄艳动人的文坛佳话前行数十步,我们便来到一处僻静所在“壹默斋”曾是当年冒辟疆会客的 主要场所,明末时冒辟疆在金陵积极参加复社,成为声讨魏党余孽阮大钺的复 社领袖与中坚人物,后来为躲避残酷镇压和迫害退隐如皋壹默斋”的“壹” 是专一之意,“默”是沉默可以看出,冒辟疆的隐居并非消极避世而是淡泊明 志,宁静志远,蓄养待时之举当年,东林党后人创办复社,大江南北的士子 相应云起,会集金陵桃叶渡,冒辟疆也积极投入到这场正义的斗争之中陈列 在壹默斋东壁“五子同盟”,就是其作为志士豪杰的最好见证如果要谈及水绘园的文化影响,必然要说到冒辟疆的《影梅庵忆语》,在这 类忆语体散文集中的,冒辟疆情似江河滔滔不绝的表达了对亡妾董小宛绵绵不 尽的哀思,虽是写个人遭遇,但也把自己的经历容融于明清之际的大时代背景 中,反映了明清文人所共有的情怀。

      他用饱含深情之笔写出了与董小宛从相识 相知到相爱,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九年生活经历穿过“壹默斋”大厅,来到月台此处是水绘园最佳赏景处向北望去, 一幅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尽收眼底,悬留山峰,湘中阁,悬留山屋、因树楼、 镜阁、涩浪坡,小三吾亭、碧落庐、波烟玉亭、棋台十多处佳景汇集在这里, 让人留连忘返,兴趣盎然波烟玉亭:亭名取自唐代诗人李贺的诗《月漉漉》:“月漉漉,波烟玉”,是 冒辟疆为怀念董小宛而建小三吾亭:是仿效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集的兰亭构建而成,“曲水流荡”它 记录了明末清初之际一个文化群的文釆风流,这不仅是文化史上的盛事,也是 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神来之笔,使水绘名园的文气倍增悬留峰本是湖南衡岳七十二峰之一,冒辟疆爱其景,仿而堆之,“假山悬留 一重重,南垣妙手无多让”这是前人对张南垣巧堆悬留峰的赞美有人说,那 日照下的悬留峰特别美,是的,山石黄一块、紫一块、绿一块,好像是画家的 彩笔染过似的,实在诱人游人沿山路拾级而上,便到了湘中阁其构筑取衡 湘诸胜,采用十字交叉歇山卷棚顶,下出斗拱,四面回廊,栏雕画窗虽不似 当年“碧琉璃上双宝壶,栏绕宛转如春花”,也可使人领略“推窗忽忆三湘景, 米家画里听秋猿”的风韵。

      悬留山房与湘中阁参差相衬留者,为水流滴下之意,每逢“山”中一夜 雨,置身悬留山房,可闻清绝悦耳的泉水叮咚声悬留峰西边的镜阁,四面是月洞门,黛瓦、粉垣、朱栏亭立于平池阔水中, 倒影极佳阁中陈列古琴台一座,瓦而中空,饰纹古朴琴置台上,弹之发金 石之音当年,董小宛曾在此垂眸吟唱:“病眼看花愁思深,幽深独坐抚瑶琴 黄鹏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如今睹物思人,真令人感慨不已出月台,向北折,就可到达古城墙脚下的碧落庐此庐是冒辟疆为纪念好 友戴敬夫而建,戴敬夫,号“碧落道人”,曾来水绘园与冒辟疆诗词唱和,并打 算在园内建一庐,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心中愿望明朝灭亡后,戴敬夫就 在家乡安徽休宁绝食而死冒辟疆对戴敬夫的人品和气节深感钦佩,在园中建 庐来表示景仰和纪念缅怀其志,让戴之子戴本孝居住戴本孝,是清初画家, 能写诗,擅用干笔焦墨他离开水绘园后上了黄山,以布衣终老碧落庐则成 为僧人晨夕击罄敲钟、焚香念经的佛地这小小的三间房屋则记录了那个时空 的爱国志士如鹃啼,如猿哭的泣血心态铭刻了当年水绘园中的慷慨悲歌沿碧落庐向东,然后南折,可以去“澹园”参观澹园”原名叫“余氏壶领园”以寄托淡泊宁静之意因扬州八怪之一的郑 板桥到园中玩赏,将“余氏壶领园”更名为“澹园”。

      现在此园被开辟为盆景博 物馆,是专家学者研究如派盆景发展与起源的珍贵资料库,进入园内,首先映 入游人的眼帘的是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盆景“龙腾虎跃”该盆景在1985年 参加了全国盆景博览会并获“三等奖”:在它右侧造型奇特的盆景“灵山华盖”, 树龄已有600多年不论从那个角度观赏,都能感受到它不同凡响的高贵气质 从两棵百年桂树下穿过,可以看到五颗巨型五针松在迎接着各位嘉宾其中有 五棵凝聚着如派盆景“云头”、“雨足”:“美人腰”的三大特色,盆景“蛟龙穿 云”,是整个盆景园的镇园之宝由于树干形状酷似一条青龙:树龄将近千年所 以命名为“蚊龙穿云”走出盆景园,通向外面的是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古石桥,每到夏季,桥下一 池碧绿的荷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摆,那粉红打底的乳白色荷花,点缀在翡翠一般 的荷叶中,婀娜多姿,亭亭玉立,清香四溢,登临桥上,环顾左右,沿岸柳丝 如烟,淡雅清幽,如入仙镜之感沿小桥南岸右转,有一座巨型的山石盆景,屹立于大厅之前,它是由形态 各异的太湖石堆砌而成如果细细品赏,就会看到恍如九只狮子追逐嬉戏,因 此命名为“九狮图”苍老遒劲的扶芳藤攀缠其上,形成了 “山包树,树包山” 的奇特景观,又给假山增添了另一类意趣。

      假山西边便是水绘园景区最古老的见证洗钵池,因宋代文人曾肇(唐宋八 大家之一曾巩的弟弟)洗钵于此得名现在我们到的这一部分是以水明楼为主体的古建筑群1=从南门进入大厅,松柏苍劲,绿竹成林,满目青翠,四季如春,这里静中 有动,动中有静,动为流水潺潺与风吹竹摇;静为古朴典雅的清幽、肃穆的亭 台楼宇,前人曾有诗句写出了水绘的意境「香林客隐花犹笑,水绘无声月自闲”大厅东侧是水明楼,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为安徽盐商汪之瑜为 凭吊冒氏缅怀水绘园之意而建,其名取自杜甫“残夜水明楼”句陈从周教授 称之为“徽派建筑海内弧本”它东西宽不足5米,南北长约42米,分前轩、 中轩和楼阁运用小中见大,虚实相兼,掩映借景、框景等各种不同的造园手 法,配植多种花木,呈现出四季景色在咫尺之间,浓缩了中国古典园林造园 之精华,这在私家园林中实属罕见,水明楼总体布局十分严谨,前轩内悬挂着冒辟疆与董小宛的画像中轩安 置着红木竹罩,它是用整板红木雕刻而成的,逼真传神,细枝分明,若真的竹 子,是难得的古代木雕艺术精品登上阁楼,推窗而望,视线豁然开朗,游人 穿行其间,仿佛置身画舫,小桥流水,池面波光粼粼轻风拂柳、令人遐思迩想, 心荡神摇.水明楼西侧是雨香庵,旧时为尼姑庵.庵前植有一株苍老的古黄杨,已有 300多年的历史。

      庵内自成天地,异常幽静,漫步其问,似有超乎物外之感由 过道向西而行,可以直入隐玉斋隐玉斋曾经宋代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 弟弟曾肇读书处,其父曾易占在北宋时任如皋知县,遂将小儿子曾肇安置在隐 玉斋读书斋内古桧相传为曾肇与其父亲手所植,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苍 劲挺拔,枝叶茂盛,隐玉斋的后院是博物馆展厅展厅内存有如皋历代名人简介、如皋通史、 木偶戏等多种有关如皋的文献资料.各位游客,到这里也就结束了这次水绘园景区的游览但愿苏中平原上这 颗璀璨的明珠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附:冒辟疆和董小宛的简历冒襄,字辟疆,号巢民,1611年出生在如皋,1693年去世,是明末清初的 文学家明万历年后,江河日下,特别是太监弄权,朝纲清颓面对这种危亡 局势冒辟疆与张明弼结盟参加了复社当时冒辟疆和陈贞慧、方密之、侯朝宗、 人称四公子他们意气相投,看望改革政治,挽救国家危亡,在社会上产生了 较大影响,使得阮大钺之流如过街老鼠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清兵入关、建立了大清国,阮大钺投靠马士英后准备报复复社诸君子,便派锦 衣追捕,冒辟疆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在战乱中“遇兵,杀掠奇惨,生平所 蓄,玩物及衣俱全部丧失”。

      思想上产生了激烈变化,终于回归故里隐居清兵 平定全国后,当时有降清的复社成员特荐他入朝为官,冒辟疆坚决辞谢,表现 了他爱国爱家胸怀董小宛,1624年出生,1651年去世,南京人名白,字清莲,从小父母离异, 生活贫困而沦落青楼,16岁已芳名鹊起,与柳如是、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绝, 1639年冒辟疆乡试落第在苏州半塘与董小宛相遇,董小宛对冒一见钟情连称异 人异人!虽然曾多次向冒表示过 倾慕均未得到冒的首肯后来在柳如是的周 旋下,董小宛被赎身,送到如皋,与冒辟疆结成伉俪董小宛才艺出众,能诗 善画,尤其擅长抚琴她不仅秀外慧中,善解人意,更重要的才识过人,对冒 辟疆忠贞不二明朝灭亡以后,她在生活上处处体贴丈夫,跟着丈夫颠沛流离, 矢志相随,她不但完全按弃了秦淮河畔的脂粉生涯,而且理解丈夫决不在清朝 为官司的崇高节操1651年董小宛病逝于如皋,生前曾留下一书《奁艳》,专门 收集了前人讲述中的轶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