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七年级下全等三角形练习题经典综合拔高题-10页.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sq****j
  • 文档编号:209023123
  • 上传时间:2021-11-08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398.1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边边边公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SSS (2)边角边公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 SAS (3)角边角公理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 ASA (4)角角边公理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记为AAS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 HL ”3、选择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题目中找,图形中看” )(1)已知两边对应相等①证第三边相等,再用SSS证全等②证已知边的夹角相等,再用SAS证全等③找直角,再用HL证全等(2)已知一角及其邻边相等①证已知角的另一邻边相等,再用SAS证全等②证已知边的另一邻角相等,再用ASA证全等③证已知边的对角相等,再用AAS证全等(3)已知一角及其对边相等证另一角相等,再用AAS证全等(4) 已知两角对应相等①证其夹边相等,再用ASA证全等②证一已知角的对边相等,再用AAS证全等4、全等三角形中的基本图形的构造与运用(1)出现角平分线时,常在角的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睛全等三角形综合练习题 (2)出现线段的中点(或三角形的中线)时,可利用中点构造全等三角形(常用加倍延长中线)(3)利用加长(或截取)的方法解决线段的和、倍问题(转移线段)1.已知: 如图, 点 B,E,C,F 在同一直线上 ,AB∥DE,且 AB=DE,BE=CF. 求证:AC∥DF .2.如图, 已知: AD 是 BC上的中线 , 且 DF=DE .求证 :BE∥CF .3.如图, 已知: AB ⊥BC于 B , EF ⊥AC于 G , DF ⊥BC于 D , BC=DF.求证: AC=EF .4.如图,在Δ ABC 中,AC=AB ,AD是 BC边上的中线,则AD ⊥BC ,请说明理由。

      5.如图,已知 AB=DE ,BC=EF ,AF=DC ,则∠ EFD= ∠BCA ,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ΔABC中, D是边 BC上一点,AD平分∠ BAC , 在 AB上截取 AE=AC , 连结 DE , 已知 DE=2cm ,BD=3cm ,求线段 BC的长经典例题ABCDEABCDEFABCD 7.如图,Δ ABC 的两条高 AD 、BE相交于 H,且 AD=BD ,试说明下列结论成立的理由1)∠DBH= ∠DAC ;(2)ΔBDH ≌ΔADC 8.如图,已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 D 、 E、 F 分别在边 BC、CA 、 AB 上,且DEF 也是等边三角形.(1) 除已知相等的边以外,请你猜想还有哪些相等线段,并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2) 你所证明相等的线段,可以通过怎样的变化相互得到?写出变化过程.9.已知等边三角形ABC中,BD=CE,AD与BE相交于点P,求∠APE的大小10.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F 是 BC边上的一点, AF的延长线交 DC的延长线于 G ,DE ⊥AG于 E,且 DE =DC ,根据上述条件,请你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11. 已知:如图所示, BD为∠ABC的平分线, AB=BC ,点 P在 BD上,PM ⊥AD于 M ,?PN ⊥CD于 N,判断 PM与 PN的关系.ABCDEH 12. 如图所示,P为∠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PC ⊥OA于 C, ?∠OAP+ ∠OBP=180 °, 若 OC=4cm , 求 AO+BO的值.13. 如图,∠ ABC=90 °,AB=BC ,BP为一条射线, AD ⊥BP ,CE ⊥PB ,若 AD=4 ,EC=2.求 DE的长i.14. 如图所示, A,E,F,C在一条直线上, AE=CF ,过 E,F 分别作 DE? ⊥AC ,BF⊥AC ,若 AB=CD ,可以得到 BD平分 EF ,为什么?若将△ DEC的边 EC沿 AC方向移动,变为如图所示时,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15. 如图, OE=OF ,OC=OD,CF与 DE交于点 A,求证: AC=AD 16. 已知:如图 E在△ABC 的边 AC上,且∠ AEB= ∠ABC 1) 求证:∠ ABE= ∠C ;(2) 若∠BAE 的平分线 AF交 BE于 F, FD ∥BC交 AC于 D, 设 AB=5 ,AC=8 ,求 DC的长。

      17. 如图∠ ACB=90 °,AC=BC,BE ⊥CE,AD ⊥CE于 D ,AD=2 、5cm ,DE=1.7cm,求 BE的长18. 如图,在△ABE中,AB =AE,AD =AC,∠BAD =∠EAC, BC 、DE交于点 O.求证:(1) △ABC ≌△AED ;(2) OB =OE . 19. 如图,D是等边△ ABC的边 AB上的一动点,以 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 EDC ,连接 AE ,找出图中的一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20. 已知:如图, B、E、F、C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AB =DC ,BE =CF ,∠B=∠C.求证: OA =OD .21. 如图,△ ABC 中,∠ BAC =90度,AB =AC ,BD是∠ ABC 的平分线, BD的延长线垂直于过C点的直线于E,直线CE交BA的延长线于F.求证:BD=2CE.E D C B A 22. 如图,,ABAC ADBCDADAEABDAEDEF于点,,平分交于点,请你写出图中三对..全等三角形,并选取其中一对加以证明.23. 如图①, E、F分别为线段 AC上的两个动点,且DE ⊥AC于 E,BF ⊥AC于 F,若 AB =CD ,AF =CE ,BD交 AC于点 M .(1) 求证: MB =MD ,ME =MF(2) 当 E、F 两点移动到如图②的位置时, 其余条件不变, 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4. 如图,已知在△ ABC 中,∠ BAC为直角, AB=AC ,D为 AC上一点, CE ⊥BD于 E.(1) 若 BD平分∠ ABC ,求证 CE=12BD ;(2) 若 D为 AC上一动点,∠ AED如何变化,若变化,求它的变化围;若不变,求出它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25、 (7 分)在△ABC中,,AB=AC , 在 AB边上取点 D ,在 AC延长线上了取点 E ,使 CE=BD , 连接 DE交 BC于点 F,求证 DF=EF . B D C F AE EDCBAFCBAED 26、 (8 分)如图,△ ABC中,D是 BC的中点,过 D点的直线 GF交 AC于 F,交 AC的平行线 BG于 G点,DE ⊥DF ,交 AB于点 E,连结 EG 、EF. (1) 求证: EG=EF; (2) 请你判断 BE+CF 与 E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7、 如图△ ABC ≌△A`B`C,∠ACB= 90°,∠A=25°,点 B在 A`B`上,求∠ACA `的度数28、 如图:四边形 ABCD 中,AD ∥BC ,AB=AD+BC ,E是 CD的中点,求证: AE ⊥BE 29、 如图所示 , △ABC中, ∠ACB=90 °,AC=BC,AE是 BC边上的中线 , 过 C作 CF ⊥AE, 垂足为 F, 过B作 BD ⊥BC交 CF的延长线于 D. i.求证:(1)AE=CD;(2) 若 AC=12cm, 求 BD的长. A`B`CABADBCEFEDCBAG 30、在正方形 ABCD 中,E是 AB上一点, F 是 AD延长线上一点,且 DF=BE 。

      i.求证: CE=CF ii.在图中,若 G点在 AD上,且∠ GCE=45 ° ,则 GE=BE+GD成立吗?为什么?31、如图(1), 已知△ ABC中, ∠BAC=900, AB=AC, AE 是过 A的一条直线 , 且 B、C在 A、E的异侧, BD ⊥AE于 D, CE⊥AE于 E 试说明 : BD=DE+CE. 若直线 AE绕 A点旋转到图 (2) 位置时 (BDCE), 其余条件不变 , 问 BD与 DE 、CE的关系如何 ? 请直接写出结果 , 不需说明 . 归纳前二个问得出BD 、DE 、CE关系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说明ADBCFEG 32、 如图所示 , 已知 D是等腰△ ABC底边 BC上的一点 , 它到两腰 AB 、 AC的距离分别为 DE 、DF,CM⊥AB,垂足为 M,请你探索一下线段DE 、DF 、CM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 并给予证明 . 33、 在 Rt△ABC 中,AB=AC ,∠BAC=90 °,O为 BC的中点 . 写出点 O 到△ABC的三个顶点 A、B、C的距离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若点 M 、N分别是 AB 、AC上的点,且 BM=AN ,试判断△ OMN 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 34、 如图,ABCD 是正方形,点 G是 BC上的任意一点, DEAG⊥于 E,BFDE∥,交 AG于 F.求证:AF=BF+EF .35、如图 10,在四边形 ABCD 中,AD ∥BC ,E为 CD的中点,连结 AE 、BE ,BE ⊥AE ,延长 AE交 BC的延长线于点 F.求证: (1)FC =AD ;(2)AB =BC +AD .36、如图①,将边长为4cm的正方形纸片 ABCD 沿 EF折叠( 点 E、F 分别在边 AB 、CD上) ,使点 B落在 AD边上的点 M 处,点 C落在点 N处,MN 与 CD交于点 P, 连接 EP . (1)如图②,若 M为 AD边的中点,D C B A E F G ①, △AEM 的周长 =_____cm ;②求证: EP=AE+DP; (2)随着落点 M在 AD边上取遍所有的位置 ( 点 M不与 A、D重合),△PDM 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 ?请说明理由.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