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真题).doc
9页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真题)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颁发(bān) 溃退(kuì) 桅杆(wéi ) 悄然不惊(qiāo)B.仲裁(zhònɡ) 追溯(sù) 畸形(jī) 锐不可当(dǎng)C.要塞(sài) 娴熟(xián) 侏儒(rú) 殚精竭虑(dān)D.镌刻(juān) 歼灭(qiān ) 翘首(qiào) 屏息敛声(bǐng)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到了黄昏,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奔着去看河灯的人就络绎不绝了B.殚精竭虑用苦功夫去认真创作出来的学说,和我们只有常识的见解是很不一样的C.解放以后,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恶霸受到了应有的惩罚D.大城市里的楼房太多、太拥挤,真是摩肩接踵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B.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人格魅力,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
C.抖音不再是一款只针对“先锋潮人”的应用,而是一个帮助普通用户记录美好生活的平台D.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值好的传承5、对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立春以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拟人)B.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比喻)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知道它在唱什么比喻)D.柳树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的低垂着拟人)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洒在身上时,它更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开出:一朵鲜艳的花②不久,它从泥土里探出了小脑袋,渐渐地,种子变成了嫩芽③从此,它变得沉默,只有它知道,它在努力,它在默默地汲取土壤中的养料④它经受着黑暗的恐惧,暴雨的侵袭,但是,它依然努力地生长着⑤种子在这块土地上的生活并不那么顺利,周围的各种杂草都嘲笑它,排挤它,认为它只是一粒平凡的种子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②⑤④ C.⑤③④②① D.⑤④②③①7、古诗文默写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诗经•邶风•式微》)(2)_______________,悠悠我思。
《诗经》)(3)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君子好逑《诗经》)(5)自云先世避秦时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6)________________,凄神寒骨,____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记》)(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中劝慰友人不要悲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文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文 《游虎丘小记》节选 李流芳(明)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
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1.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月色甚美/急湍甚箭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猛浪若奔B.亦复不恶/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相与坐石台/相与步于中庭C.时闻风铎/四时俱备 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相与步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见虎丘本色耳 以静意对之/山川之美2.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发挥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在你的脑海中呈现出的是怎样一幅图画3.翻译下面的句子夜半月出无人4.承天寺与虎丘的夜色所共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达作者复杂心情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游虎丘小记》(节选)写作者两度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1. B 2.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在此基础上加上至少两处修饰性描写 3. 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 4. 承天寺与虎丘夜色共有的特点:环境幽静或人烟稀少, 月色优美 《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复杂心情的一句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游虎丘小记》表达了作者悠闲、平静、陶醉于美景、热爱自然美景的心境 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极光形成之谜①1950年的一个夜晚,北极夜空上方出现淡红和淡绿色的光弧,时而像在空中舞动的彩带,时而像在空中燃烧的火焰,时而像悬在天边的巨伞……它轻盈地飘荡,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形状,持续了几个小时它多彩多姿,一会儿红,一会儿蓝,一会儿绿,一会儿紫,变幻莫测这就是美丽的极光②极光是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到地球两极上空,被地磁俘获产生的一种特殊光学现象③极光在很多地方出现过,但“极光之源”到底在哪里呢?极光是如何形成的呢?极光现象为什么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④科学家研究认为,太阳活动是极光之源。
极光出现的频率与太阳活动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电粒子的带电微粒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空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 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有人发现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20~40小时后,地球上一定会出现 极光⑤那为什么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呢?原来,地球本身是个近似以南北极为地磁两极的大磁石太阳送来的粒子流接近地球时,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分别飞向两个磁极事实上,磁极不能完全控制所有的带电粒子流,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也能在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观察到极光因为空气成分非常混杂,不同气体成分如氧、氮、氦、氖等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会发出不同的光,所以极光看上去多彩绚丽有人从地球磁层的角度考虑,认为地球磁层包裹着地球,就像地球的“保护网”,使之避免遭受太阳风辐射粒子的侵袭但在南北极的上空,这张“网”并不结实,有较大的“间隙”,通过“间隙”,部分太阳风便会侵入地球磁层。
由于南北极上空有“间隙”,因此极光现象多发生在两极地区的上空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地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却无法解释近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到臭氧的味道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极光现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是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1.选文第①段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请具体分析选文第④⑤段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3.选文第⑥段的加点词语“据史料记载”是如何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4.选出下列内容与选文不符的一项( )A.极光看上去绚丽多彩,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氧、氮、氦、氖等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微粒流作用下,发出了不同的光B.极光现象多出现在南北两极,但在太阳喷发的带电粒子流非常强烈的年份,两极地区以外的一些地方也能观察到极光C.太阳活动是周期性的,其周期为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D.极光形成之谜至今还没有完全揭开,启示我们科学探索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A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B《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C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D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