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淮纺路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5页2022年安徽省淮北市淮纺路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实验中需1mol/L的CuSO4溶液950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的胆矾的质量分别是:( )A.950mL,152g B.950mL, 237.5g C.1000mL,250g D.1000mL,160g参考答案:C略2. 除去下列溶液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A.NaOH溶液[Ba(OH)2]:适量Na2SO4溶液 B.NaCl溶液[Na2SO4]:适量Ba(NO3)2溶液C.KOH溶液[K2CO3]:适量CaCl2溶液 D.HNO3溶液[HCl]:适量AgNO3溶液参考答案:AD略3. 某烷烃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的同分异构体只有两种结构:含相同碳原子数,主链上也有4个碳原子的单烯烃(只含一个>C=C<的链烃) 其可能的结构有A. 3种 B. 4 种 C. 5种 D. 6种参考答案:B第一步:确定该烷烃碳原子个数。
①主链为4个碳原子的烷烃,其支链只能是甲基(不可能是乙基,否则主链超过4个碳原子)②主链为4个碳原子的烷烃,支链数最多4个(下面的0,是指该物质只有一种,没有同分异构体) 甲基的个数 同分异构体 1个 0 2个 2 3个 0 4个 0③则该烷烃总共有6个碳原子,第二步:分析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 ①双键在1号位,有以下3种 2-乙基丁烯、2,3-二甲基丁烯、3,3-二甲基丁烯 ②双键在2号位,有1种 2,3-二甲基-2-丁烯 故共有4种可能的结构4. 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A.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B. 苯加入溴水中C. 催化剂条件下,乙烯与氢气反应 D. 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参考答案:AA. 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代甲烷和氯化氢,A正确;B. 苯加入溴水中发生萃取,不能发生化学反应,B错误;C. 催化剂条件下,乙烯与氢气反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C错误;D. 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A。
5. 下列实验装置、原理和操作不正确的是A. 实验室制取SO2B. 用CCl4提取废液中的I2C. 实验室制取氨气D. 实验室制取氯气参考答案:C【详解】A.实验室通常用铜与浓硫酸加热反应生成SO2,反应方程式为:Cu+H2SO4CuSO4+SO2↑+H2O,采用固体与液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图中制取SO2的装置合理,故A正确;B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图中萃取、分液装置合理,故B正确;C.实验室用铵盐与碱加热生成氨气,氨气为碱性气体,应用碱石灰进行干燥,图中用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但氨气和氯化氢遇冷又生成氯化铵,很难制取氨气,故C错误;D.实验室采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的方法正确氯气,采用固体与液体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故D正确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标准状况下,1L甲烷和IL氯气光照反应后混合物体积为2L,所含分子数为l/22.4NAB.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8/224NAC.1 mol辛烷分子中共价键的数目为25NA D.1mol—CH3带l mol负电荷,所含电子数为9 NA 参考答案:C7. 下列变化中,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 )A. 氯化氢溶于水 B. 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 C. 碘升华 D. 氯化钠熔化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氯化氢溶于水,电离出离子,共价键被破坏;加热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和氯化钾,离子键、共价键均被破坏;碘升华,是物理变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氯化钠熔化,电离出离子,破坏的是离子键,答案选C。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物质变化的实质,以及变化时是如何改变化学键的8. 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下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实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 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 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硝酸 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 参考答案:C略9. 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B. 随着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C.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参考答案:D详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是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A错误;结构决定性质,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与元素性质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B错误;元素的原子半径的变化属于元素的性质,不能解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C错误;由原子的电子排布可知,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故D正确。
故选D10. 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参考答案:CD1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淀粉、纤维素、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能发生酯化反应的酸不一定都是羧酸C.银镜反应、乙酸乙酯的水解和蔗糖的水解都是水浴加热的D.油脂水解得到的醇是丙三醇参考答案:A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断裂化学键会释放能量B. 物质的内能与其聚集状态有关C. 放热反应均无需加热就能发生D.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参考答案:B【详解】A.断裂化学键会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故A错误;B.物质的内能与其聚集状态有关,同种物质,质量、温度相同,状态不同,则固、液、气的内能依次增大,故B正确;C.反应条件与反应是放热或吸热没有关系,故C错误;D.由于任何化学反应都会伴随能量变化,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D错误13. 实验室实验时也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内推压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参考答案:B略14. 下列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参考答案:略15. 2005年10月3日,河南鹤煤集团公司二矿发生瓦斯爆炸34人遇难。
已知瓦斯气又叫煤层气,它与天然气成分无异,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瓦斯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B 瓦斯气在空气中占任意体积分数时,均会发生爆炸C 井下及时通风透气、控制瓦斯气的浓度并严禁明火,是安全生产的关键之一D 煤层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仅浪费资源还会加剧温室效应参考答案:B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4分)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1)指出提取碘的过程中有关的实验操作名称:① ,③ ;过程②中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提取碘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有机试剂是 A.甲苯、酒精 B.四氯化碳、苯 C.汽油、乙酸 D.汽油、甘油(3)从含碘的有机溶液中提取碘和回收有机溶剂,还须经过蒸馏,指出右面实验装置图中的错误之处: ① ;② ;③ 。
参考答案:(每空2分,共14分)(1)① 过滤 ③ 萃取 Cl2 + 2I— = 2Cl—+ I2 (2)B (3)① 缺石棉网 ② 温度计插入液体中 ③ 冷凝管进出水的方向颠倒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12分)某溶液由K+、Cu2+、Ba2+、Fe3+、CO32—、SO42—、Cl—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取适量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①向其中加入过量盐酸,有气体生成,并得到无色透明溶液;②在①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③在②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原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离子是 ,请解释不能确定离子是否存在的原因: 4)请写出①和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参考答案:(12分)(1)Cu2+、Ba2+、Fe3+ (2)CO32—、SO42—、K+(3)Cl—由于在①中加入了过量的盐酸,盐酸电离出的Cl—与Ag+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而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每空2分)(4)CO32—+2H+=CO2↑+H2O Ag++ Cl—=AgCl↓ (每个2分)略1.7g NH3共有________mol 质子;0.1mol H2O 共有 个电子;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NH3和H2O气体的质量比为_________,同质量的NH3和H2O的体积比为________参考答案:19. (12分)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a 2 bcde 3f gh ij (1)表中列出的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