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桥战役纪念馆导游词.doc
6页1黄桥战役纪念馆导游词我馆是 1979 年开始筹建,1980 年正式对外开放,现在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 100 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大家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我馆的序厅部分,中央安放着陈毅、粟裕的塑像,左边是陈毅,右边是粟裕,这尊塑像是由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创作,反映了两位(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亲临战场,戎马一生的英雄气概和决胜千里的雄才伟略背面是一组浮雕,它用金箔镶贴而成,东边反映的是黄桥决战的战斗场景,西边反映的是黄桥人民奋勇支前的场景上方的匾额是由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的题词:“黄桥战役纪念馆”放大手迹张爱萍将军被誉为军中书法家,题写馆名时已 91 岁高龄)下面请看西边板壁上是陈毅元帅写于 1940 年黄桥决战胜利以后的一首诗:“十年争战几人回,又见同侪(读“才”同志、战友的意思)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 这首诗是陈毅元帅的手迹, (表达了陈毅元帅在取得黄桥战役胜利以年的一种喜悦心情,说明了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这首诗陈毅元帅写过两次,第一次是 1940年,在 1943 年又写了一次大家知道陈毅不仅仅是我们国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诗人、书法家,另外在国棋方面的造诣也很深厚,被日本政府授予名誉九段) 。
再请看东边板壁上[用手示意 ]这首词,是粟裕将军写于 1980 年,为纪念黄桥战役胜利 40周年而作 “东进北上征寇(‘仇’的异体字)党内外,敌我友,矛盾重重交相纠,纵横捭阖,进退弃取,着着运奇谋郭村首捷扼桥头,姜堰攻让操胜筹,黄桥决战冲牛斗,军政双收,放眼华中抗日民新猷 (这首词,反映了战区领导人充分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矛盾,从东进北上,到最后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可以说是对黄桥战役的概括和总结,粟裕将军在这首词写完以后,并没有对外公开发表,而是在 2000 年他的夫人楚青在整理他遗物的时候忽然发现的,所以楚青就把这首词寄到我馆,正好与东边陈毅元帅的这首诗遥相互应好!请大家跟随我继续到后面参观[人站在院中]下面,我要介绍的是这个花园,这个花园叫丁家花园,建于清朝末年,丁家当时是我们黄桥地区最大的一个经商地主,丁大椿是有名的“百万“富翁这个花园是典型的园林建筑,它吸收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同时,又结合民间建筑,是园林建筑和民间建筑完美结合的佳作我们前面介绍的序厅叫多竹堂,这个地方[手指示] 叫小于舟,这个厅叫蝙蝠厅,小方厅和桂花厅[手指]这里还有 100 多年的小竹林和桂花树后面还有后花园、西厢房、蝴蝶厅、西大厅等 48 间。
整个花园占地 3000 多平方米1940 年,到达黄桥以后,在这个花园里,成立了当时我们江苏省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就相当于现在一个地级市的政府所在地)陈毅、粟裕、陈丕显在此办公和住宿2黄桥战役发生在 1940 年,当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为了坚持抗战,陈毅、粟裕率先遣支队首先开辟了江南茅山抗日根据地,1938 年 11 月,在溧阳水西村成立江南指挥部,当时,党中央提出要“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这样一个战略方针,于是,江南指挥部挺进纵队先渡过长江,经大桥地区到达江都郭村进行休整,此时,驻在泰州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李长江在韩德勤的挑衅下,纠集了 13 个团的兵力围攻郭村,爆发了郭村保卫战,这就是后来拍摄的电影《东进序曲》 ,由于郭村战斗的胜利,争取了“二李”保持中立,所以,江南指挥部渡过长江,以郭村、泰州为跳板,东进黄桥,黄桥历史上就有“四县通衢”之称,它处于泰兴、靖江、如皋、姜堰四县的中心,南扼长江,北接苏北平原,加上当时黄桥地区早就有共产党的领导,革命基础较好那时,江苏省政府设在兴化,省主席就是当时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他看到到了黄桥,始终觉得是眼中钉,认为占了他的地盘,所以,就多次派兵与发生摩擦,先后又发生过营溪反击,攻打姜堰等战斗,最后,在 1940 年 9 月 30 日,他在东台纠集了 3 万多优势兵力向黄桥进攻。
而当时,只有 7000 人,战斗人员只有 5000 人,武器装备也相对落后面对数倍于我的顽军,陈毅、粟裕,采取了以“黄桥为轴心,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从 9 月 30 日一直打到 10 月 6 日,歼灭国民党顽军 1 万 1 千余人,牺牲 900 多人,取得黄桥决战的全面胜利,黄桥战役胜利以后,继续向北发展,经过海安,到达大丰境内的白驹狮子口与南下八路军黄克城的第五纵队胜利会师1941 年皖南事变以后,党中央决定在盐城重建军部黄桥战役的胜利,是一次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它狠狠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实现了与八路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苏北抗日敌后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通常讲,如果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也就很难继续北上,并在盐城重建军部,所以说黄桥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下面的展厅就是关于黄桥战役的图文展览请大家随我继续参观这个小方厅就是当年陈毅的办公室,陈毅在此办公,为黄桥战役的胜利广泛开展统战工作,积极争取民主人士这是一棵百年古金桂,陈毅当年 40 岁过生日就是在此度过的当时,陈丕显在桂花树下为陈毅、粟裕、吴仲超、朱克靖拍下了珍贵的合影照片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厅叫桂花厅,也就是这个桂花树命名的。
(在这个花园里有两棵桂花树,这是一棵金桂,在西边还有一棵银桂)这里,就是黄桥战役的图文展览,中间透光的部分是苏中大地的地图,寓意黄桥战役发生在苏中大地上照片是几幅珍贵的历史照片,用电脑技术合并而成,中间骑在马上的就是陈毅,紧随其后的就是粟裕,当时,他们正率领东进黄桥下面,请看黄桥战役的历史背景,这一幅是抗战时期的毛泽东, (当时,正在延安抗大作报告) ;军部云岭,在安徽泾县;(1937 年 12 月在武汉汉口成立,38 年 1 月移至江西南昌2 月至安徽泾县云岭) ;是由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组建而成,这幅照片就是当时南方红军游击队第二支队改编以后的誓师大会;1938 年 6 月 17 日,在镇江首战韦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当时,陈毅赋诗赞之, “弯弓射日到江南,终3夜喧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招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 ;下面是在不同时期使用过的臂章和外出证(最早佩带的是“抗敌” (1938 年)后来臂章不够用,叶挺指示改用上方是:“N4A”中间是图案,右下方是“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度用 ”字样的臂章,1941 年为纪念皖南事迹又重新更换为“1941.N4A”字样的臂章抗战胜利后,就一直改用中文“”字样的新臂章,直至 1947 年番号撤销) ;这是陈毅执笔,集体作词,何士德作曲的《军歌》[要会唱] 和 1938 年 2 月,成立后的战斗序列表;(当时,共有 1 万余人(10329)叶挺是军长,项英是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第一支队陈毅任司令员,第二支队是张鼎丞,第三支队张云逸,第四支队高敬亭;粟裕是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这是当时日、伪、顽盘踞下的苏北态势图,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当时,日军占据了苏北地区大部分中小城市,而国民党主要占据在兴化、泰州、东台、盐城一带。
(据说,陈毅当时开了句玩笑,我到达苏北地区,论地盘实力,日本鬼子是老大,国民党顽固派是老二,地方实力派是老三只能是老四了,但黄桥战役胜利后,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老四变成老二了,也就是在苏北站稳了脚跟 )这两个橱柜里是当时用于宣传的影印件这是丁家花园的后花园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后花园,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来从现在这个地方一直向后,有一条河至河边,都是丁家的花园部分,可惜,解放以后,河沟已填满,并利用改建成住宅区) 这两个橱柜里是一些使用过的影印件和竹碗,磁碗以及缴获日军的饭盒及水壶根据当时苏北的形势,陈毅提出了“击敌、联李、孤韩”的方针,这就是当时陈毅的主要统战对象李明扬,[手指](安徽萧县人)为朱德参加过北伐,同盟会会员,他的原则是“抗日我干,打内战我不干”他曾对陈老总讲:“我打输了不要紧,玉阶会留我的” (玉阶就是朱德的字)解放以后,他曾担任江苏省农林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78 年去世 (他与李长江是拜把子“兄弟”俗称“二李”李长江无文化,为了充斯文,常常拿着报纸,有时拿倒了自己都不知道,当时军中嬉言他是“李长江看报,拿倒了都不知道” ,李长江在黄桥决战以后,当了汉奸,后被镇压) ;这位是当时苏北特委书记韦一平(广西人,壮族,1945 年 10 月,北辙时,在泰兴天星桥江面上,乘坐的“中安”轮号客轮,由于船底漏水,又由于严重超载,夜间 12 点多钟,800 多名将士遇难,这就是有名的“中安轮事件” 。
现在,我们泰兴市公园为纪念牺牲的烈士,建了一个中安轮纪念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永远的丰碑”中以“无产阶级的硬骨头”报道了韦一平的革命一生) ;这是,当年参加黄桥党组织和地方工作的部分同志,前排左起汪青辰(曾任苏州医学院院长书记、南通地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 ;黄云祥(泰兴人,现还健在已 95 岁,他是我们泰兴资历最老的革命领导人,扬州地区老专员) ;潘明仲(苏北军区参谋长) ;童炎生[放在后面讲];后排左起:尤玉山;谢克西(曾在外交部任锡兰、尼日尔大使) ;周伯藩(南京市委副书记) ;周泽(省委副书记) 渡江北上这是(1939 年 2 月)周恩来到达安徽泾县传达党中央“五四”指示,这是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和叶挺;这是陈毅传达党中央“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任务;这是北上部队作渡江准备和陈毅在姚家桥一带渡江北上;渡江以后,首先来到了江都大桥一带,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并在江都大桥地区与日军进行了一次反扫荡,缴获了日军的三匹大洋马4好,下面请跟随我到下一个展厅(西厢房)继续参观这两个橱柜里是当时使用过的毛毯、马袋等物品黄桥战役包括五次战斗,第一仗保卫郭村, (1940 年 6 月 28 日) ,挺进纵队到达郭村休整,李长江在韩德勤的挑衅下纠集了 13 个团的兵力向郭村四面包围,在叶飞、菅文蔚的指挥下奋起迎战,后因苏皖支队支援,地下党陈玉生率部参战以及地下党王澄举行“港口暴动” ,形成了对李长江内外夹击的态势。
最后,一直打到泰州城下,为了“联李、孤韩”陈毅下令收兵派朱克靖会见李明扬,并释放全部俘虏,归还部分枪支,使“二李”保持中立,确保挥师东进这是郭村战斗示意图,这是陈毅送人赴泰州谈判的影印件照片;这是陈毅以“绛夫”为笔名写的《郭村保卫战胜利凯歌》 ;这是苏皖支队二营全体干部和在郭村东进黄桥,包括解放黄桥,也是第二次战斗,在东进途中,把江南指挥部改编成苏北指挥部,这就是苏北指挥部战斗序列表,陈毅和粟裕担任正副指挥,刘炎,钟期光分别为正副主任,下辖三个纵队,第一纵队叶飞担任司令员,第二纵队为王必成,第三纵队陶勇,这幅组合照片就是当年纵队以上干部 (现在都已去世)这是东进途中,陈毅、粟裕东进黄桥及到达黄桥的合影照片,这是陈毅过 40 岁生日(1901.8.26)时在丁家花园桂花树底下与粟裕、吴仲超(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 、朱克靖的合影 (朱克靖,湖南人,参加过南昌起义,47 年为策划国民党郝鹏举而被捕,并在南京被杀害) ;这是苏北指挥部部分领导人的合影;这是苏北指挥部旧址,原黄桥中学工字楼,(建于 1924 年,系仿德国式建筑,现位于黄桥镇分黄河南岸文明路上,隶属我馆管辖) ;为发建立了黄桥大根据地,先后成立了苏北区党委和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这就是当时苏北区党委副书记陈丕显[指照片人物] 与陈时夫、惠治宇、管文蔚的合影;这是苏北区党委合影,中间这个女同志叫章蕴(湖南长沙人) ,当时是妇女部部长,解放以后担任过全国妇联副主席、中纪委副书记;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