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蔡甸区奓山街星光村创建全国文明村做法.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4311870
  • 上传时间:2017-10-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0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创 建 动 态第(55)期武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编 二 00 九年九月二十五日依托文明创建 建设美好家园——蔡甸区奓山街星光村创建全国文明村做法近年来,蔡甸区奓山街星光村紧盯创建全国文明村镇的目标,按照“ 发展经济强村、培育文明 兴村” 的总体思路,加快文明新村的创建步伐,全村面貌日新月异2009 年初,该村荣获“ 全国文明村” 称号,受到中央文明委表彰一、发挥“两个”作用,提升创建热情一是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引领文明新村创建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业经济开发引进组、农村经济组、新村规划建设2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组 4 个专班,加强文明新村创建的引导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先锋作用,全村 55 名党员全部参与“一带二” 工程,与 102 家农户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架起党员与群众之间的“连心 桥” 制定无职党员设岗 定责管理办法,设立村务监督、科技示范、文明创建等 5 类 12 个岗位,由党员骨干担任岗长,全村党员全部上岗,带领群众开展各项活动二是充分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强化村民的参与意识凡涉及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切身利益或公益建设事项,首先由村“ 两委” 会、或者十分之一以上村民 联名、或者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提交村“两委” 联席会 议研究,提出具体意 见或建议 后,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增强农民群众的民主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村级财务管理是村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该村对非生产性开支,严 格让村民代表监督,定期公示;村民代表定期检查经费投入情况,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村民代表有效的监督开始凸显成效,仅工业园区电费,由过去的每月 1.6 万元下降到现在的每月 4000 元3二、实现“三个突破” ,深化创建效果一是在盘活村办企业上突破全村先后采取买断、租凭、破产、股份制改造等形式完成 5 个村办企业的改制,盘 活村级存量资产村党委加强对星光热镀锌厂指导企业技术改造,完成大型科技项目 6 个,兴建标准化酸性车间、铁塔车间、新增 2 条生产线,改造炉窑,添置环保处理设施,厂房面积由原来的 6000 平方米扩大到3.2 万平方米,实现企业生产由手工作业向机械作业转型,近几年均以创税过百万元的实绩成为全街纳税大户通过文明创建,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使得苏泊尔集团、蒙牛塑料仓装等12 家企业先后入驻该村,盘活村内闲置资产 1000 多万元,村集体每年可从中获取租凭管理费 120 万元以上二是在培植发展后劲上突破全村采取街村兴建方式,沿 318 国道开发 400 亩土地兴办村级工业园,投资480 万元,新建厂房 3.5 万平方米,引进一批高投入、低能耗、无污染、劳动力密集的企业和项目,为村级经济发展培植后劲,同时安置 600 多人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在引进企业时,特别注重环保指标,环保指数不达标的坚决拒之门外把发展的后劲着重转向有知识产权、科4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有高附加值的企业,将与武汉有关科研院校合作,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作用,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使工业总产值突破 6 亿元,集体年纯收入达到 4000 万元,人均工业产值突破 2 万元,达到企业效益、村级效益、社会效益同步快速增长三是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上有突破村“两委” 充分发挥绿之洲公司的科技示范作用,采取“ 支部协会十农户” 等形式,党 员骨干带头带领村民调整 农业结构,发展草莓、藜蒿、蜜枣等特色产业,建成草莓基地 200 亩、藜蒿基地 50 亩、蜜枣基地 50 亩、水产高档鱼养殖基地 50亩经过调整,全村逐步实现城郊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型,涌现出 100 多个特色产业专业种植户,每户年均增收万余元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注重向都市旅游观光农业转型,村里挑选了 30 多名年轻村民参加农家特色菜烹调技术培训班,还举办瓜果嫁接育苗、无公害蔬菜栽培等类型的培训班,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奠定了基础村里的垂钓园、采摘基地、度假村逐步兴起,农业附加值不断攀升三、抓好“四进”农家,丰富创建内容一是让党的政策进农家。

      村党委认真落实党在农村5的一系列政策,用政策统一村民思想,调动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将村民十分关注的土地法规、计划生育政策等印成小册子送到农户手中,让所有农户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法规从各级宣传、党校、司法、计生、农业等部门聘请理论骨干,组成农村政策宣传队,定期深入农户宣传党的政策 “五五” 普法工作启 动后,村里一次性购买普法读本 300 余册,赠送给每个党员干部和农户,推动全村的普法工作中央关于减轻农民负担、免交农业税的政策出台后,村干部立即深入农户,宣传中央的减负政策,指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走高效农业发展的新路同时抓住机遇,对全村 400 亩土地进行农田改造,修建 U 型渠道,维修改造机站,完善田间道路,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村民们反映: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致富更有希望了二是让先进文化进农家近几年,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制定村级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每年投资 5000 余元征订《人民日报》、 《湖北日报》、 《求是》等党报党刊 10 余种,开办阅报专栏每年更新图书阅览室的书籍和杂志,使图书室藏书达到 5000 余册,方便村民借阅全村每年为村民放映电影 20 余场请区6楚剧团等文艺团体进村演戏或文艺晚会 10 余场,同时在村里组建腰鼓队、莲湘队、舞龙队、武术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羽毛球队,修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安装 10 余种健身器材,每逢重大节日组织村民开展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

      村里还投资 35 万元,完成三期别墅楼的有线电视安装,在全区农村率先普及数字电视三是让致富信息进农家村里定期组织农科园专业科技人员,村民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帮助村民掌握林果、蔬菜、苗木等现代农业新技术利用村民学校、青年民兵之家和党员活动宣传阵地,定期举办草莓、藜蒿、蜜枣等专业培训班,村里利用远程电子教育站,向村民传递致富信息,仅 2008 年,通过电子教育网络为村民提供科技、栽培等信息和先进技术近百条由无职党员组建的科技示范岗,定期向村民传递各类信息和市场行情 80 多条邀请省、市、区农业技术专家传授嫁接育苗、无公害蔬菜栽培、配方施肥等农业“三新” 技术,掌握率达 100%通过开展致富信息进农家活动,培养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村民队伍,打造了一个展示、交流、学习、致富的信息平台四是让文明习惯进农家村党委利用各种宣传工具,7向村民广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八荣八耻》及《村民守则》、 《乡规民约》,为文明创建打牢基础运用党员活动室、青年之家、村民学校组织村民学时事政治、科学文化、致富经验,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生产实践和生活之中,为文明新风和文明习惯进农家充实内涵。

      全村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十星级 文明农户” 、“五好家庭”创 建活动,村民参与率达到 90%2008 年底,全村“十星级 文明农户”发展到 187 户, “五好家庭”占全村农户 80%以上村里成立村民纠纷调解委员会、红白喜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让村民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约束自己,相互监督,相互帮助村委会还与村民签订不养家禽家畜、不养狗、不在小区内种菜、不损坏公共设施、不在房前屋后堆放垃圾杂物的“五不 ”承诺协议书,全村面貌整洁优美,村民安居乐业近几年,全村计划生育率和殡葬火化率达 100%,无重大民事纠纷,无重大安全事故,无刑事犯罪,无打架斗殴,无聚众赌博四、实施“五项”措施,强化创建手段一是制定搬迁补偿标准全村有 255 户村民,在确定分期分批兴建农村新村的方案后,村委会制定搬迁补偿标准,根据村民原居住房屋建筑面积和住房占地面积8分别给予补偿,与农户签订补偿协议,由村委会或征地企业补偿到位村里为搬迁户提供新村宅基地,按每户400 元包干所有办证费用;对土地及宅基地已被征用的农户和带头搬迁的农户实行优先安置新村宅基地鼓励党员带头,群众自愿,不搞强迫命令,做到量力而行由于工作细致,补偿到位,加快了新村建设步伐。

      二是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在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的同时,做活土地文章,集聚建设资金通过迁村腾地置换土地 200 亩,引进企业集聚资金达到 1000 万元,有效缓解了新村一、二期建设启动资金难的问题,减轻了集体和村民的负担采取村民集资和集体投资的办法融资筹资 500 万元,确保第三期工程如期完工目前又筹资 1000 万元,准备第四期统建楼建设三是统一新村建设规划本着规划先行的原则,请区城建规划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实地勘测新村地址,绘制图纸,又请有关专家论证,请村民代表表决,确定新村建设规模由于新村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正负零、统 一楼层高度,统一立面装饰,实施分户建设,还完善供电、供水、排水、 电讯、有线电视、道路、绿化等配套设施,新村建设步入规范化、标准化、品质化9四是完善“四改四通”工程村里结合新村建 设实际,实施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四改工程”,破解路通、电通、电 信通、有线电视通“四通”难题按统一设计标准改厕、改厨、改圈,投入近 2000 万元改造以“ 四通” 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新修村级循环道路 10 公里,村里主干道路全部硬化、绿化;农电改造达到 100%;固定安装率达 99%,80%农户用上;有 线电视入户率达 70%以上,并 实现 数字化,全村所有 农户 全部吃上长江水。

      还投资 40 万元完成了村办小学的扩建工程展现了“ 村级 道路宽敞整 洁,家园美化绿树 成荫,住宅小区错落有致,居住环境舒适宜人”的新农村景象五是建立各项保障机制在新村建设过程中,村“两委” 以人为 本,整合 资源,逐步建立和健全各种社会保障机制和保安体系,确保村民安居乐业村里投入 35 万元建立社区监控防盗网络,成立保安巡逻分队,昼夜巡逻,保障社区安全2008 年投入 6 万元,组建村级环卫队伍, 负责卫生清扫和环境管理,选派责任心强的村民担任卫生监督员,督促检查公共环境卫生和村民家庭卫生,初步形成了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村里还建立包括低保救助、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慈善超市在内10的保障救助服务体系村里启动老有所养的“5055 工程” ,50 岁的女村民、55 岁的男村民都享受退休待遇,2008年这些退休村民月退休金 100 元,2009 年提高到 200元,使他们老有所养村里逐年提高新型合作医疗补助资金,使村民病有所医村里认真做好弱势群体的救助工作,对独生子女、孤寡老人、残疾人实行补贴和救助,使他们弱有所帮村里每年还拿出近万元资金奖励村民子女上大中专院校和重点中学,使他们学有所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