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狮远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检测题(含答案).pdf
13页2018-2019 学年度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 ( 共 25 小题 ,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1. 清乾隆二十二年谕令, 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口通商乾隆二十四年又颁行下图所示的防夷措施材料反映清政府( ) A 断绝中外经济交流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 禁止民间贸易往来D 严格限制外商贸易2. 汉代对大商贾重征商税, 不许社会有大富之现象;唐初不收一切商业赋税, 为前代所未有这一变化反映出( ) A 汉代节制资本 , 有均富思想B 唐朝商人政治地位有所改善C 汉代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 抑商政策在汉唐有不同表现3.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 重农是目的 , 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 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4. 康熙江西通志对景德镇御窑的生产有如下记载, “工匠自洗补至入窑, 必看坯胎堪否, 然后盖匣封固 , 起火烧造如绘画中小器, 亦须细看 , 上下四周 , 有无疵缪 , 必体质完美 ,方可入窑。
不然 , 则徒劳罔功矣该记载内容主要反映出( ) A 制瓷工匠工作异常辛苦, 常徒劳罔功B 景德镇瓷器工艺先进, 产品精湛完美C 瓷器烧制过程工序复杂, 技术难操控D 工匠制作瓷器时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5. 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 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 A 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B 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C 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D 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6. “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 , 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 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 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 ) 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7. 下图是中国、美国、德国的制造业产量分别占世界制造业总产量的份额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 A 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B 最早进行殖民扩张掠夺C 充分利用工业革命成果D 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8. 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一书中所配的一幅图新兴的西方世界(1763 年) 。
对此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欧洲主导世界贸易B 促进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 不利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D 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9. “在各个方面, 有血有肉的工匠都被赶出他的作坊, 让位给一个速度更快的、没有生命的工匠梭子从织工的手指间掉落, 落入到穿梭更快的铁指当中材料反映出( ) A 纺织业生产方式发生改变B 英国纺织业日益走向衰落C 纺织工匠的技能日益落后D 蒸汽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 1900 年) 示意图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B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C 英国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D 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11. 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下列选项中对19 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 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B 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C 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D 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12. 据晚清史 记载 ,1843 年以后 , 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 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 1853 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 赔款 2 100 万银元B 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C 开放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D 开放苏州、杭州等地为商埠13.19 世纪 30 年代 , 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 19 世纪晚期后 , 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 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 A 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C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 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14. “今兹共和政体成立, 喁喁望治之民 , 而所谓产业革命者, 今也其时矣对于这一时期的“产业革命”描述正确的是( ) A 因官僚资本的出现很快结束B 速度和规模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C 面粉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D 形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15.1925 年华资最大的两家水泥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与华商上海水泥公司达成为期5 年的联营协议双方规定联营区域, 在联营区域内约定销售比例和售价这一协议( ) A 加剧了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B 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C 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结果D 体现了国家的统制经济政策16. 中国最早的民办机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由于资本微薄, 又始终没有自己的船坞, 在价格上也难以与外商匹敌, 故无力竞争 , 步履艰难甲午战争后, 在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竞争下, 发昌厂迅速衰落这一史实说明()A 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B 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 致使亏本C 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D 近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 产生后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17. 分析下列表格数据:1840 年前与 1865 年、 1894 年中国生丝销量()下列各项中对上表数据解读正确的是()A 生丝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商品B 中国生丝业已经普遍使用机器生产C 中国生丝业对世界市场的依赖性逐渐增强D 中国生丝业发展仍然非常缓慢18.1984年, 是中国对内改革全面展开, 对外开放进一步加快的一年。
下列对外开放的措施, 属于这一年实施的是( ) A 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B 开放包括宁波、温州在内的14 个沿海开放城市C 批准设立海南省, 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 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19. 下图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前洋纱输入中国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 洋纱的输入()A 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B 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C 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 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20.1990 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 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 , 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 今后也要这样搞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 首先要靠上海 , 那要好多年以后, 但现在就要做起据此, 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 建立上海经济特区B 设立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C 在上海设立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1. “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 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 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 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 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C 发起了大跃进运动D 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22. “个体户”是从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开始在人们脑海里扎根的。
下面两幅图片是个体户经营情景这反映了中国( )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丰富人们生活D 中国所有制形式趋向多样化23. “资本主义工业, 经过国家几年来的利用、限制和改造, 大部分已经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逐步地加强了对资本主义工业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掌握共产党组织或多或少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各项改革这表明( ) A 私营资本主义完全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B “共产党组织”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监督和领导作用加强了C 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社会国情相适应D 通过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24.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十条第四款所做修改, 做出这一修改的背景是()A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已经到来B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广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25.1953年, 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 年以后 , 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对这两项举措评述最准确的是()A 是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B 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C 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D 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二、非选择题( 共 4 小题 , 共 50 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 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 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 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 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 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 皆以等书于籍而公( 官府 ) 役之至不胜( 不能忍受), 则贱卖其田 , 或逃而去欧阳文忠公全集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 贫民下户复多, 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 一遇水旱 , 狼狈无策, 只有流离饿莩尔救荒活民书请回答:(1) 材料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一个什么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2) 据材料 , 指出封建国家对小农经济的政策及其目的27.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8 年 10 月 28 日, 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 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 顿顿可吃四个盘人人都说天堂好, 天堂不如新乐园!”材料二“大包干 , 大包干 , 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 , 留足集体的 , 剩下全是自己的请回答:(1) 材料一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是指什么?简要分析它出现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农村怎样的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28.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 他在19 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 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 那才能抵制外货, 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 年前后 , 他创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 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 拆卸、倒卖一空请回答:(1)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时代, 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什么热潮?该热潮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 结合所学知识 , 简要概括1916 年前后他的企业最为红火的原因3) 你认为他的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29.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 耐旱耐瘠 , 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 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 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 弥山遍谷 , 到处皆有” , “南坝山地 ,高处 , 低坡 , 皆种包谷 , 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 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困扰历代统治者的死结。
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 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 粗放式经营的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不可避免地 , 无意的、不受欢迎的物种交流也在同时继续着由于19 世纪交通运输得到了改善并越来越密集, 咖啡锈菌和根瘤蚜虫等害虫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霍乱从孟加拉湾附近的原生地成功逃逸, 并在 19 世纪初成为全球性的灾害19 世纪末 , 一种对牛来说极为致命的病毒牛瘟病毒蔓延到了非洲东部和南部在那里消灭了高达90% 的牛群 , 使牧民们一贫如洗1918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复员的数百万士兵和水手带到了世界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