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关于陈嘉庚的事迹.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亦***
  • 文档编号:253823791
  • 上传时间:2022-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29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关于陈嘉庚的事迹   陈嘉庚是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生前曾被毛泽东称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下面是第一跟大家分享的陈嘉庚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1.华侨世家   陈嘉庚,原名陈甲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集美区)的一个华侨世家祖父陈簪聚(1795年-1856年)一生中并未出洋,仅在集美社“俭朴自守,勤谨克家,处于海泻,耕渔自给”陈簪聚育有三子,长名缨忠,次名缨斟(1836年-1876年),三名杞柏(即陈嘉庚父亲,字缨如松)此兄弟三人,都曾到南洋星洲经商缨斟少壮时曾在叻(新加坡旧简称,下同)开设米铺陈嘉庚父亲出生年月无记载,推断应在鸦片战争之后,1920xx年逝世于集美陈杞柏何时出洋尚不可知,其与孙厝孙夫人结婚应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1874年生陈嘉庚,1889年生陈敬贤   至于陈杞柏南渡后如何在叻创立顺安米店,如何累集资本而创业的问题,因资料缺乏,难以详悉,据学者推断,陈杞柏幼年来叻在其兄长的米店工作,从勤俭中累集资金,因而在19世纪70年代创立顺安除经营米业以外,长袖善舞的陈杞柏还兼营地产,办理硕莪厂,开辟黄梨园数百顷,创办黄梨厂以制成品外销欧美各国。

      1920xx年是陈杞柏实业的顶峰,其各业各产等资产共40余万元(叻币)陈杞柏实业上的成功为陈嘉庚后己独自创业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基础   2.商业佳话   陈嘉庚17岁(1891年)时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20xx年陈杞柏晚年实业失败,顺安于1920xx年停业,欠债权人20余万元陈嘉庚接手衰败的家业后,于1920xx年创建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黄梨厂”;承接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自营谦益米店是年,陈嘉庚之弟敬贤来新加坡习商,管理谦益米店财务,主理新利川菠萝厂业务1920xx年,陈嘉庚创办“日春黄梨厂”(兼制冰)1920xx年,陈嘉庚入股恒美熟米厂,在福山园套种树胶经过兄弟二人同心努力,自1920xx年起三年间各年分别获利(实利)5万多元、4万多元、13万元   新加坡当时的法律规定“父债子免还”,但以信誉为重的陈嘉庚虽然经济拮据,却宣布“立志不计久暂,力能做到者,决代还清以免遗憾也”面对家道中落,陈嘉庚艰苦奋斗了4年时间,终于有些盈利,他便不顾亲友反对,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找到债主,到1920xx年为止,连本带利还清了父亲所欠的债务此事成为新加坡华人商业史上一大佳话。

      当然,当时也曾有人说他“傻”,但他说:“ 取信于世界,决不能把脸丢在外国人面前!”“我们 一向言必信,行必果陈嘉庚“一诺万金”的信誉迅速传遍了东南亚此后,人们十分相信陈嘉庚的商业道德和信誉,都愿意与他做生意可以说,陈嘉庚之所以能在家业衰败后艰苦创业20xx年左右成为百万富翁,与他“一诺万金”的诚信商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入同盟会   1920xx年,孙中山由法国到日本,中途逗留新加坡,抵日后又重返新加坡同年6月,孙中山在晚晴园主持成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在此期间,孙中山曾与陈嘉庚初次会面同盟会新加坡分会成立后,新加坡成为革命党人在南洋的活动中心陈嘉庚是经朋友林义顺介绍才结识孙中山的,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陈嘉庚热情投身于民主革命,还参加了新加坡同盟会会员的秘密会议,与孙中山共商制订了党旗方案这次聚会,激发他踏上了革命征途,给陈嘉庚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象   1920xx年春,陈嘉庚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启迪下,痛感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向往进步,与胞弟陈敬贤双双剪掉发辫,同一批有志之士脱离清廷关系,在中国同盟会盟书上发誓签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有权,矢信矢忠,有始有卒如有渝此,任人处罚。

      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陈嘉庚政治生涯的重要里程碑从此,他遵照孙中山的革命宗旨,唤醒侨胞,支持民主革命和振兴中华的一系列活动   4.橡胶大王   当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西亚,他即用20xx元购了种子,播种在菠萝园中,进而大面积种植,到1920xx年,他已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成为华侨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橡胶王的四大开拓者之一之后他开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和日用品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多处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鼎盛时期(1920xx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   他首创橡胶制品大规模生产,促进了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在华侨中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的垄断局面;他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后来因日本胶制品在东南亚削价倾销,加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他的企业如江河日落,终于在1934年全部结束   5.支援抗战   1937年10月,他发起成立“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任主席。

      1938年10月,在著名闽侨菲律宾的李清泉(他致函陈嘉庚,称南洋华侨应该在 或新加坡,组一筹赈总机关,领导募)印尼的庄西言(他   亦致函陈嘉庚,嘱托他在新加坡组南侨总会,所言目的与李清泉同)倡导和劝说下,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庄西言致函陈嘉庚后,致电行政院建议陈嘉庚领导南侨组织筹赈总机关)致电要求,陈嘉庚出面联络南洋各地华侨代表在新加坡开会,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被推举为正主席(李清泉、庄西言为副主席)他带头捐款购债献物,精心筹划组织,使南侨总会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便为祖国筹得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款项此外,他组织各地筹赈会为前方将士捐献寒衣、药品、卡车等物资,以及在新加坡和重庆投资设立制药厂、直接供应药品等   1939年,他应国内之请代为招募3200余位华侨机工(汽车司机及修理工)回国服务,在新开辟的滇缅公路上抢运中国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   1940年,他组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历访重庆、延安等地特别是访问延安之后,陈嘉庚正统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据实发表关于延安观感的演讲,盛赞陕甘宁边区的新气象通过对国共两党辖区的访问,陈嘉庚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6.归国服务   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

      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国家还为此设立了陈嘉庚科学奖   1.重视教育   陈嘉庚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而且也是一位毕生热诚为国兴学育才的教育家陈嘉庚事业达致顶峰时,不过拥资一、二千万元左右,在当时的华人企业家中,比他富有的人为数不少,但为国家和民族兴学育才始终如一地慷慨输捐而自己一生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的,唯有陈嘉庚正因为如此,黄炎培先生曾说:“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他办学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

      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2.兴学动机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xx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陈嘉庚兴学的动机和爱国情怀,可以从如下他在1920xx年“致集美学校诸生书”中得到反映:   “教育不振则实业不兴,国民之生计日绌,……言念及此,良可悲已吾国今处列强肘腋之下,成败存亡千钧一发,自非急起力追难逃天演之淘汰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诸生青年志学,大都爱国男儿,尚其慎体鄙人兴学之意,志同道合,声应气求,上以谋国家之福利,下以造桑梓之庥祯,懿欤休哉,有厚望焉按:“致集美学校诸生书”,录自《陈嘉庚先生纪念册》)   3.创办学校   1920xx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

      1920xx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4.筹措校费   1920xx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20xx年付款共300万元,创办了厦门大学,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0xx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20xx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5.海外办学   在新加坡,陈嘉庚对于当地华侨子女的教育也非常热心,1920xx年创办了规模宏大的“新加坡南洋南洋华侨中学”,是当时南洋地区华侨的最高学府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他又创办水产航海学校,南侨示范和南侨女中等学校当时有教会请陈嘉庚捐款10万元创办一所大学,陈嘉庚慨然答应,但提出要以兼设中文课程为条件。

        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20xx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民国20xx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20xx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在侨居地,陈嘉庚竭力倡办华文学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民国4年在新加坡捐资创办崇福女校,民国8年又捐资3万元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后来又捐40多万元作为该校基金民国36年3月,创办南洋女子中学   6.教育思想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