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docx
18页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导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4-08-26发表评论(1人参与)分享文章作者:王莉李贵森刘志红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CKD-MBD)的诊断生化指标的监测监测时机对于成人CKD患者,推荐从CKD3期开始监测血清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水平,并建议检测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监测频率对于CKD3-5D期患者,可根据血清钙、怫、ALP、iPTH和25(OH)D水平是否异常及其严重程度,结合CKD进展速度来决定监测频率建议合理的监测频率如下(表1):aiCKD各期£物度新皆鼻堂相应生化擂杯例明吸窒•虐峪MPirm2S(0H)P1-2新fi-1;;1fr-12?l囹抵括帷危平基或隶登冬MffFKMACh->2n6-15^!植摭虹Hi水Y帕顷诅M菱拔堇戏星苧ft住JEfl肌如El"WitJMi律率6-121!HflK也或啪下给他triKi帝魇海富5部I-3月《nsfi.finirm升商t4-6N土tttM村木平W币疗f甲甘或:MiPiMt^aftwim生檀甲,部邮章叫四仲网旗生本电—能(1) CKD3期患者:建议每隔6~12月检测血清钙、磷、ALP;根据iPTH基线水平和CKD进展情况决定iPTH的检查间隔时间;CKD4期患者:建议每隔3~6月检测血清钙、磷;每隔6~12月检测iPTH水平;(2) CKD5期及5D期患者:建议每隔1~3月检测血清钙、磷;每隔3~6月检测iPTH水平;CKD4~5D期患者:建议每隔6~12月检测ALP;如iPTH水平升高,则可增加检测频率;(3) CKD3?5D期患者:建议检测25(OH)D的水平,并根据基线水平和治疗干预措施决定重复检查的频率。
对于接受针对CKD-MBD治疗或已经出现血清生化检查异常的CKD患者,建议合理增加检测频率,从而监测病情变化趋势、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原则CKD3-5D期患者,需根据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对CKD-MBD相关评估结果综合考虑而非单个实验室检测结果来制定治疗决策CKD3-5D期患者,建议分别对血清钙和磷的水平进行评估,指导临床治疗,而不以钙磷乘积的结果指导临床在CKD3-5D期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报告中,临床实验室应该向临床医师提供关于实际使用的检测方法的信息,并报告在操作规范、样本来源(血浆或血清)及样本处理细节等方面的任何变更,以协助临床医师对生化检查结果做出合理解读骨的评价骨活检骨活检是诊断CKD-MBD的金标准,但由于临床操作困难,对于有CKD-MBD证据的CKD3-5期患者,不要求常规进行骨活检具备以下指征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行骨活检,以明确诊断:不明原因的骨折、持续性骨痛、不明原因的高钙血症、不明原因的低磷血症、可能的铝中毒及使用双麟酸盐治疗CKD-MBD之前骨密度(BMD)测定对于有CKD-MBD证据的CKD3?5期患者,BMD不能预测其发生骨折的风险,也不能预测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类型,不建议常规测定BMD。
生化指标CKD3~5期患者,建议使用血清iPTH和ALP来评价骨病严重程度,上述指标的显著升高或降低可预测可能的骨转化类型CKD3~5期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检测骨源性胶原代谢转换标记物,来评估骨病的严重程度血管钙化的诊断和评估建议对于有显著高磷血症需要个体化高剂量磷酸盐结合剂治疗者、等待肾移植患者、CKD5D期患者和医师评估后认为需要检测的患者,进行心血管钙化的评估CKD3-5D期患者,可采用侧位腹部X平片检测是否存在血管钥化,并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是否存在心脏瓣膜钙化,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电子束CT及多层螺旋CT评估心血管钙化情况建议6~12月进行一次心血管钙化的评估CKD3-5D期患者合并血管/瓣膜钙化时,建议将其心血管疾病风险列为最高级别,并可据此指导CKD-MBD患者的管理CKD-MBD的预防和治疗降低高血磷,维持正素血钙血清磷的目标值CKD3~5期:建议血清磷维持在正常范围(0.87~1.45mmol/L)CKD5D期:建议降低升高的血清磷水平,维持血清磷在h13~1.78mmol/L血清钙的目标值CKD3-5D期患者,建议血清校正钙维持在正常范围(2.10-2.50mmol/L)。
饮食控制,限制磷的摄入CKD3~5期非透析患者,血清磷超过正常范围,建议首先限制饮食磷摄人(800~1_mg/d)CKD5D期患者,血清磷超过目标值,建议限制饮食磷摄人(800~1000mg/d)建议选择磷吸收率低、怫/蛋白质比值低的食物限制摄入含有大量磷酸盐添加剂的食物透析治疗方案调整CKD5D期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的患者,建议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25~1.50mmol/L(2.5-3.0mEq/L)的透析液;CKD5D期腹膜透析(PD)治疗的患者,建议使用钙离子浓度为1.25mmol/L(2.5mEq/L)的透析液CKD5D期HD患者可增加透析频率和透析时间,以更有效地清除血磷药物治疗含钙碟结合剂CKD3~5期非透析患者,如果通过限制饮食磷摄入后,血清磷水平仍高于目标值,而血清钙水平在正常范围或降低,建议使用含钙磷结合剂CKD5D期患者,如果通过限制饮食中磷的摄人和充分透析仍不能控制血清磷水平,而血清钙水平在正常范围或降低,建议使用含钙磷结合剂CKD3-5D期合并高磷血症患者,若高钙血症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不推荐使用含钙磷结合剂;若合并动脉钙化和(或)无动力性骨病和(或)血清iPTH7jC平持续过低,建议限制含钙磷结合剂的使用。
建议每日元素钙总量不超过2000mg对于未接受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治疗、或低钙血症、或正在接受拟钙剂治疗的患者,其钙的摄人量可稍高对于每日元素钙摄人量已超过2000mg、血清钙超过正常范围的患者,降磷治疗建议联合使用非含钙磷结合剂非含钙磷结合剂建议当禁忌使用含钙磷结合剂,或需要限制含钙磷结合剂剂量时,非含钙磷结合剂应作为降磷治疗的药物选择:(1)CKD5D期伴高磷血症患者,血清校正钙>2.5mmol/L时,建议选择非含钙磷结合剂降磷治疗;(2)CKD5D期患者伴高磷血症,血清校正钙<2.5mmol/L时,予足量含钙磷结合剂后(钙元素量1500mg),血清磷仍高于目标值,建议根据血清钙水平加用或换用非含钙磷结合剂;(3)CKD5D期患者伴高磷血症,同时伴血管钙化,和(或)iPTH持续降低(低于正常上限的2倍)和(或)低转运骨病,建议选择非含钙磷结合剂进行降磷治疗建议非含钙磷结合剂使用时应随餐服用可根据每餐饮食摄入含磷食物的量不同,调整每餐药物剂量建议非含钙磷结合剂初始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起始用量根据血清磷水平决定剂量滴定期应每1~2周检测血清磷和钙,直到钙磷水平稳定后,再按常规监测根据血清磷水平调整药物剂量,使其维持在目标范围。
含铝磷结合剂CKD3?5D期的患者,如果血清磷持续>2.26mmol/L,可考虑短期(最多4周)使用含铝鳞结合剂为避免招中毒,禁止反复长期使用含铝磷结合剂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的治疗CKD患者iPTH的目标值CKD3~5期:CKD3~5期非透析患者中最佳的iPTH水平目前尚不清楚需要对这些患者iPTH水平进行早期监测和动态评估CKD5D期:建议CKD5D期透析患者的iPTH水平应维持于正常值上限的2?9倍SHPT的治疗(1)控制高磷血症,维持血清钙水平达标;(2)合理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CKD3-5期非透析患者,如果iPTH水平超过正常上限,建议首先评估是否存在局磷血症、低钙血症和维生素D缺乏在积极控制可调节因素(如高血磷、低血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基础上,如果iPTH进行性升高并持续高于正常值上限,建议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治疗CKD5D期患者,如果iPTH水平升高超过目7示值,建议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治疗如果iPTH在目标范围内快速增加或者降低,应开始或调整活性维生素D治疗,以避免iPTH超出目标范围CKD3-5期非透析患者,建议首次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时从小剂量开始。
CKD5D期患者,在目标值范围内iPTH有明显上升趋势者,建议开始使用小剂量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如果iPTH超过目标值上限,建议可间断使用较大剂量的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治疗建议根据iPTH、血清钙、磷水平对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进行剂量调整;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治疗前后定期监测患者钙磷水平1) CKD3-5期非透析患者,建议开始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后要监测血清钙、磷开始使用的前3月至少每月监测1次,以后每3月1次iPTH水平监测在开始使用前6月至少每3月1次,以后每3月1次;CKD5D期初始或大剂量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患者,建议第1月至少每2周监测1次钙磷水平,以后每月1次iPTH水平每月监测1次至少持续3个月,以后每3月1次;(2) 如果iPTH水平低于正常上限的2倍,或出现高钙、高磷血症时,建议减量或停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拟钙剂的使用在使用传统治疗方法(纠正低血钙、控制高血磷以及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治疗)无法将iPTH控制在目标范围时,建议CKD5D期患者可选择性使用拟钙剂甲状旁腺切除术甲状旁腺切除术指征:CKD3~5D期合并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建议行甲状旁腺切除术。
当出现下列情况,建议择期行甲状旁腺切除术:(1) iPTH持续>800pg/ml(正常值16~62pg/ml);(2)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性高钙和(或)高磷血症;(3)具备至少一枚甲状旁腺增大的影像学证据,如高频彩色超声显示甲状旁腺增大,直径>25px且有丰富的血流;(4)以往对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药物治疗抵抗甲状旁腺切除手术方式主要有三种: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PTX+AT)、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sPTX)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tPTX)<CKD患老血管钙化的防治防治高磷血症建议控制CKD患者的高磷血症以降低血管钙化风险,防治措施包括控制磷的摄人,选择性使用磷结合剂以及增加HD治疗频率和时间合并血管钙化的高磷血症患者,建议使用非含钙磷结合剂防止周钙血症建议避免CKD患者高钙血症以降低血管钙化风险对于高钙血症持续存在患者,不建议使用含钙磷结合剂,避免增加血管钙化风险防治SHPT建议治疗SHPT,措施包括予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拟钙剂或实施甲状旁腺切除手术但应避免长期过大剂量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引起体内维生素D水平过高和过度抑制iPTH水平使用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过程中应监测血清钙、磷水平,避免[Wj钙血症和iWj磷血症发生。
CKD患者骨质疏松治疗骨质疏松的诊断和评估生化指标生化指标的建议监测频率:(1) 每隔6?12月检查血清钙、磷、ALP水平;(2) 根据iPTH基线水平和CKD进展情况决定iPTH的检查间隔时间;(3) 有条件的情况下建议检测25(OH)D的水平,并根据基线水平和治疗干预措施决定重复检测的频率BMD测量建议对于CKD1~2期的患者同时测定腰椎及髓关节骨密度,并定期复查其他骨测量方法定量超声骨显像、X线摄片法、磁共振、骨标志物、骨活检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预测建议对CKD1~3期的患者进行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预测较常用的预测方法是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和WHO骨折风险预测简易工具(FR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