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生物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重庆专用).docx
17页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模拟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真正属于鱼类的是( )A.鲍鱼 B.甲鱼 C.鱿鱼 D.海马【答案】D【分析】鱼类在生活在水中;体表常有鳞片覆盖;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详解】A.鲍鱼,其名为鱼,实则非鱼,属于原始海洋贝类,单壳软体动物,A错误B.甲鱼在淡水水域生活,体表覆盖甲,终生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属于爬行动物,B错误C.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亚纲、十腕总目、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C错误D.海马属于鱼纲、刺鱼目、海龙科、海马属,是一种小型海洋动物,身长5~30厘米;因头部弯曲与体近直角而得名,头呈马头状而与身体形成一个角,吻呈长管状,口小,背鳍一个,均为鳍条组成,眼可以各自独立活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D正确2.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B.哺乳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C.胎生、哺乳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D.胎生提高了哺乳动物的产仔率【答案】D【分析】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A.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和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殖方式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以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只有极少数动物如鸭嘴兽不是胎生,A不符合题意B.乳汁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为幼仔成长提供优越的营养条件,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B不符合题意C.胎生、哺乳,幼崽出生时已经基本发育完整,所以不易受到天敌的攻击,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活率,增加对陆地生活的适应能力,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C不符合题意D.产仔率是指生产的幼仔的数量故胎生哺乳与提高哺乳动物的产仔率无关,D符合题意3.涡虫、绦虫等动物属于扁形动物,依据是( )①身体呈辐射对称②身体呈两侧对称③背腹扁平④体表有刺细胞⑤有口无肛门A.①②③④ B.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B【分析】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详解】扁形动物是一类有口无肛门的多细胞动物,身体背腹扁平,呈两侧对称,因此,②身体呈两侧对称、③背腹扁平、⑤有口无肛门可作为判断涡虫、绦虫等动物属于扁形动物的依据。
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4.“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常选用鲫鱼进行探究图是鲫鱼的外形图有关结论错误的是( )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①光滑、无黏液B.②下的鳃腔内有鳃,鳃是其呼吸器官C.鲫鱼游泳时,③④⑥⑦⑧起协调作用D.⑤能感知水流方向、速度和测定方位【答案】A【分析】图中:①鳞片,②鳃盖,③胸鳍,④腹鳍,⑤侧线,⑥臀鳍,⑦尾鳍,⑧背鳍详解】A.鲫鱼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中运动时的阻力,①是鳞片,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黏液,A错误B.②是鳃盖,鳃盖下的鳃腔内有鳃,鱼是用鳃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水中的氧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C.鱼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③胸鳍、④腹鳍、⑥臀鳍、⑦尾鳍和⑧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C正确D.⑤是侧线,鱼类通过侧线可以感知水压大小、水流方向、水流速度、水中物体的位置和其他各种变化,D正确5.鲫鱼游泳时,身体前进的动力主要来自于( )A.尾鳍的摆动 B.胸鳍和腹鳍的作用 C.各种鳍的共同作用 D.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答案】D【分析】各种鱼鳍的作用,背鳍:保持鱼体直立,对鱼体平衡、稳定起着关键作用,防止鱼体侧翻;腹鳍:维持鱼体平衡;尾鳍:决定运动方向,产生前进动力;臀鳍:协调其它各鳍,维持身体直立,使鱼不易左右倾斜;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 。
详解】根据分析,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D符合题意6.动物行为复杂多样下列行为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的是( )A.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 B.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C.遇到危险时母鸡会保护小鸡 D.经调教的小狗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答案】D【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详解】A刚出生的婴儿会吮吸乳汁、B乌贼遇到敌害时会喷出“墨汁”和C遇到危险时母鸡会保护小鸡是动物生来就有,不需要通过学习就会的,是它们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D经调教的小狗到指定的地方大小便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符合题意7.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其病变部位应在关节的哪个结构上?( )A.关节面 B.关节软骨 C.关节囊 D.关节腔【答案】C【分析】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详解】关节面 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关节囊 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 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关节囊病变,分泌滑液过多,致使关节腔内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8.下列诗句中,所描述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C.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答案】B【分析】社会行为是指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详解】“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蜜蜂的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中的鸟、鸭、蛙的群体内没有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没有明确分工,不具有社会行为9.下列动物的行为需要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是( )A.蜜蜂传粉 B.乌贼喷墨 C.飞蛾扑火 D.蚂蚁搬家【答案】D【分析】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的。
详解】A.蜜蜂传粉是蜜蜂在采蜜的过程中帮助植物传粉,不需要群体中信息交流,A不符合题意B.乌贼喷墨也就是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需要信息交流,D不符合题意C.飞蛾扑火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具有信息交流,C不符合题意D.在蚂蚁搬家过程中,工蚁会与其它蚂蚁碰撞触角来进行信息交流,D符合题意10.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是A. B. C. D.【答案】D【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详解】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其数量应是呈波浪形的消减状态,不可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更不可能是一直呈增多状态,因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应是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生态平衡的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11.生态系统中,能够把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返回无机环境的是(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以上都是【答案】D【分析】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详解】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能通过呼吸作用把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返回无机环境,故D正确,ABC不全面。
故选D12.为了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四种实验方案四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下列四种方案中最为合理的是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C.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D.两组经灭菌后,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答案】D【分析】要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在实验过程中,要设置对照试验,以细菌为变量,然后观察不同条件下同种植物遗体的分解情况细菌几乎无处不在,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对材料进行灭菌处理详解】A.树叶未进行灭菌,甲组和乙组树叶上均有细菌,因此,该方案不够严谨,A错误B.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也就是除了变量以外,其余的条件和处理都要相同甲组进行的灭菌处理,乙组却没有,故该方案不够严谨,B错误C.该方案对落叶的实验处理一样,也是以细菌的有无为变量,但乙组和甲组的培养条件不同,因此该方案不够严谨,C错误D.该方案的实验设计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除了变量外,其余条件都一样,最能说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D正确。
故选D1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就是一种对一些抗生素普遍耐药的超级耐药细菌,下列有关这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细菌与动植物的明显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B.按外部形态分,该细菌属于球菌C.该细菌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靠孢子繁殖D.该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一般比真菌的菌落小【答案】C【分析】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可以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细胞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细胞核,有的还有荚膜和鞭毛详解】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细菌,与动植物的明显区别是无成形的细胞核,A正确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球菌,B正确C.耐甲氧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