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姓名人出江东.pdf
3页陶姓名人出江东 ----当涂县发改委副主任:施长斌 江东大地,自古就有:出当涂东门“ 陶姓为第一大姓 ” 之说清代康熙帝御制 《百家姓》中,也有 “ 陶(丹阳) ” 之载当涂史称姑孰,秦始皇统一天下在此设 丹阳县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在当涂《陶氏重修谱谍序》中写道:陶姓子孙“ 迁 徙甚多,难以悉举,唯姑孰横山一支,旧谱中有可据者录之” 江东陶姓自古人 才辈出,文兼武备,被誉为江东名门 封侯武将 ——陶谦,汉末丹阳人(今当涂县丹阳镇人),族祖陶舍随汉高祖 刘邦起事后封开封侯据《太平府志》载:陶谦,字恭祖,丹阳人,拜尚书郎除 舒令、后为徐州刺史因平黄巾功,诏加安东将军、徐州牧,封溧阳侯因手下 人杀了曹操的父亲曹嵩而遭曹操攻杀,三让徐州于刘备,最后病卒其子陶基、 孙陶璜、曾孙陶威、陶淑及玄孙陶绥,连续四代、五人为交州刺史;其孙陶浚为 荆州牧、曾孙陶猷为宣城内史,曾孙陶湮为临海太守、黄门侍郎、玄孙陶馥为于 湖县令其孙陶璜还被晋武帝封为宛陵侯、冠军将军,迁居丹阳秣陵(今属南京 市江宁区)柳宗元曾铭曰: “汉光中兴,马援雄绝域之志;晋武一统,陶璜布殊 俗之恩恩随德成,功与时并”其孙陶抗之子陶回,因平苏峻叛乱有功而被 封为康乐侯、吴兴太守,又因赈灾有功拜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后来,陶姓子 孙以丹阳为中心, 避乱江东,相继宦迁大江南北姑苏、 姑孰、金陵、宣城、中州、 杭州、昆陵、池阳、淮、饶等地 园田诗人 ——陶潜,字渊明,名元亮,晋代著名诗人以田园诗闻名于世他 自己在《五柳先生传》中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 树,因以为号焉 ” 陶渊明的亲密朋友、文学家颜延之在陶渊明去世时写的《靖 节征士诔》中说: “ 有晋征士浔阳陶渊明,南岳之幽居者也 对陶渊明籍贯含糊 其辞此后除《晋书》外,一般正史都根据陶公逝世所居之地而称其为浔阳柴桑 人又据北宋《太平寰宇记》载:“ 渊明故里,《图经》云: ,渊明始家宜丰,后 徙柴桑 ? 宜丰,今新昌也 明代 《秀溪陶氏族谱》 也只载 “ 自渊明始家宜丰 ⋯⋯” , 对其由何处迁去, 都未详细说明 如今对陶渊明的父亲是谁, 江西相关族谱有陶 逸、陶回、陶敬、陶敏等多种说法,而唯独“ 陶回说” 有谱和志书为据据江西宜 丰县《秀溪陶氏族谱》(有宋代文天祥序)及古《新昌县志》载,陶渊明的父亲 陶回,初为安城太守,以军功封康乐侯另据有关史料记载,陶渊明的外公孟嘉 乃东晋大司马桓温之参军, 曾长住姑孰, 而陶渊明又长期与外公生活在一起;丹 阳陶谦之曾孙陶回因平苏峻叛乱有功而被封为康乐侯。
故此,如若有关志、 谱所 述,陶潜乃东晋康乐侯陶回之子,那么,陶渊明无疑是陶谦之后,出生于江东陶 门,而后迁江西 (许多资料都说陶潜系陶侃之曾孙,据考非嫡系,因孟嘉是陶 侃的女婿、陶渊明的外公,这样说来也是另,陶侃也是丹阳陶敦之后,其祖父 陶同从姑孰大地迁往江西) 著名的《桃花源记》 写在他自己编著的 《搜神后记》 当中,《搜神后记》开篇是汉代发生在姑孰灵墟山的故事陶潜的大量诗文也为 昭明太子在江东收录 道士“ 宰相”—— 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今江宁开发区) , 南朝齐梁时著名道士、医药家、炼丹家陶弘景(陶璜七世孙 )祖上系江东名门; 祖陶隆,于南朝宋时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 江夏孝昌相陶弘景受其父影响,少时就遍读经书,十岁时得丹阳人(今句容) 葛洪所著《神仙传》, “ 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 ” 齐高帝时曾任巴陵王、安成 王等诸王侍读兼总记室,后厌倦官场倾轧,挂朝服于神武门,隐居山林据《太 平府志》载,陶弘景 “ 上表辞归,筑馆句曲,号华阳隐居,营别室于横山,作读 书处” 梁武帝萧衍即位后,屡请不出,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往以咨 询,人称“ 山中宰相 “ 。
他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对天文地理、养生、炼 丹等诸方面也有所著述作品七八十种,尚有《真诰》、《本草集注》、《导引 养生图》、《天文星算》、《华阳陶隐居集》等著作及部分诗文存世 帝王谋士 ——陶安,字主敬、明初当涂人祖陶大宥、父陶文,系江东名门 之后小时候读书就日记千言据《太平府志》载:明高祖渡江至太平,陶安偕 耆儒李习率江东父老迎竭,“ 召见与语,安说曰:四海鼎沸,豪杰并争,志在子 女玉帛,未有拨乱救民者明公神武不杀,应天顺人,天下不足定也!” 朱元 璋后来请陶安加入幕僚,听从了陶安许多意见,很快攻占了建康(今南京),并 设“ 应天府 ” 洪武初年,朝庭设置翰林院,首召陶安为学士;旋为总裁官,率诸 儒议定礼制皇上曾御制门贴:国朝谋略无双至,翰苑文章第一家后又为议律 官,与李善长、刘伯温等制定律令;大明律完成后,拜江西行省参知政事陶安 还精通易术,善文章,有《周易集粹》、《陶学士集》等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