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逆反心理与公众行为.docx
3页2022自考公共关系学考点:逆反心理与公众行为逆反心理与公众行为 (一)逆反心理的定义 逆反心理指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能承受的限度而产生的一种相反的体验,使个体有意识地脱离习惯的思维轨道,向相反的思维方向探究逆反心理睬造成逆反行为、抵触行为 (二)心理感应抗拒理论 心理感应抗拒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林在其专着《心理感应抗拒理论》中首次提出的 布林指出,当一个人的行为自由受到威逼时,他会处于一种动机唤醒状态,这种状态驱使他去试图恢复自己的自由这种动机状态是人们对其行为自由削减的一种反响,也就是一种反作用力,布林称之心理抗拒 所谓自由行为,对于一个人来讲,是在某一时期他有一套可供自己选择的行为,这套行为中任何一种行为在什么时间发生都可以由自己打算,所以称为自由行为自由行为只包括那些具有现实可能性的行为 依据布林的理论,假如一个人的一套自由行为中有一种行为被剥夺或者可能被剥夺的话,他将发生心理抗拒即逆反心理。
(三)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 布林认为,心理抗拒的强弱是由以下因素所打算的: 1、对自由的期望 人们对自由的期望越高,则当自由被剥夺时,其心理抗拒力气也越大 2、对自由剥夺的威逼 有时候,个人的某种自由行为并未被剥夺,只是有可能被剥夺,即这种自由只是受到威逼,人们也会产生心理抗拒且企图使自己保持这种自由 3、自由的重要性程度 假如一项自由对自己越重要,则当这项自由被利夺时,其心理抗拒也越大所谓重要性,这种自由行为更能满意自己的需要,而无法用其他行为来替代 4、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 假如人们的某种自由被剥夺,还会影响到其他自由也被剥夺,则其心理抗拒会更强 (三)心理抗拒阻挡态度的转变(如何防治消失逆反心理) 1、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应当细心讨论公众对“自由”的看法与熟悉,充分敬重和顺应他们的“自由”,不能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自由被剥夺 2、从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要留意传播的信息量和刺激量要适度,信息量过大,刺激过度就简单造成传播对象的厌烦心情,同样也会产生逆反心理 。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