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pdf
13页辅助检查和体检后健康管理 1 一、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 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俗称“两对半”两对半”是指一般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中有三对原抗体系统: 表面抗原和抗体、 e抗原和 e抗体、核心抗原和核心抗体 由于核心抗原在血液中很少,不容易测出来 ,只能检测到核心抗体,为了方便起见叫“两对半”,一共五项 乙型肝炎发展会导致肝硬化最后发展成为肝癌,实际上不少肝癌患者都是乙型肝炎的患者乙型肝炎癌的发病率和癌变率是比较高的,所以要高度重视我国是乙肝高发的国家,大约有 10%的人是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通过血液途径进行传播,也可由性接触传播及母婴垂直传染,一般的接触不会传染 怎样去看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报告,其各项结果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乙肝标志物五项的排列在所有的医院里都是一样的(排列顺序如上所述): ①若五项均为阴性表示没有感染过肝炎,但是没有抵抗力; ②若只有 2为阳性表示感染过乙肝或注射过疫苗,有抵抗力 ③若 1、 3、 5项均为阳性,称为“大三阳”,表示传染性比较强 ④若 1、 4、 5项均为阳性,称为“小三阳”,表示有一定的传染性 ⑤若单纯 1阳性,也就是表面抗原阳性,而肝功能正常无症状称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处于稳定状态,一般不会传染。
* 当( 2)为阴性的时候需要注射疫苗来获得抵抗力从而预防乙肝 * 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都需要进一步地进行检查 * 大三阳或小三阳可作乙肝病毒 DNA( HBV-DNA)检查,它决定了病毒是否存在,是否有传染性,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及预测治疗效果 辅助检查和体检后健康管理 2 二、肿瘤标志物检查 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有几十项内容,一般体检的时候只检查比较普遍的三项 1.甲胎蛋白( AFP) 检查目的: AFP对肝细胞性肝癌、恶性生殖性肿瘤早期诊断、疗效观察、监视复发、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正常结果: 正常参考值 0-30.0微克 /升 异常结果的意义 肝癌发生时明显升高,作为肝癌的 诊 断 指 标,阳 性 率 达 70% -90% ,77%大于 300微克 /升 ,若≥ 400微克持续一个月以上,≥ 200微克持续两个月以上,或持续快速升高,应高度警惕但 20%可不增高 ,应加以注意 生殖细胞肿瘤患者含量升高,而消化道癌及肺癌中少见怀孕可有一过程性升高,妊娠 3个月开始升高 ,7、 8个月较高,分娩 3个月后降至正常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血清AFP经常在中等水平 ,一般小于 300微克 /升 ,肿瘤复发则可再次升高。
辅助检查和体检后健康管理 3 2.癌胚抗原( CEA) 检查目的: 见于乳腺癌、胰腺癌、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及某些非癌患者,对观察疗效、监视复发、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正常结果: 正常参考值< 10微克 /升 异常结果的意义: 见于胃肠道癌、肺癌、卵巢癌、子宫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 测定组织中的 CEA对良恶性肿瘤鉴别、 癌与肉瘤的鉴别有重要参考价值 CEA 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虽不能作为诊 断某种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在肿 瘤鉴别诊断、观察病情、疗效评价仍有 重要的临床价值癌复发的病人,血中 CEA水平再次升高体内有肿瘤残余时, CEA可维持在较高水平 3.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检查目的: 了解是否存在前列腺癌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后是否仍存在病变或复发的一种敏感标志物 正常结果: 正常值:总 PSA为 0-4 .0微克 /升游离 PSA为 2-10微克 /升游离 PSA/总 PSA比值> 25% . 异常结果的意义: 升高对前列腺癌诊断有重要意义,还可以观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前列腺根除术后,如无残留的前列腺组织,就不会再有 PSA升高。
一般只检查以上三项指标,若有异常还需要检查其他的标志物,由医生决定 辅助检查和体检后健康管理 4 三、仪器检查 仪器检查有三个重点项目 1.胸部 X线检查 检查目的: 了解胸廓是否对称,有无发育畸形,肺部有无异常阴影,心脏有无增大,胸腔有无积液胸部 X线片为胸部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异常结果的意义: 慢性支气管炎:见于老年人或慢性肺疾患的病人 X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模糊,以两下肺叶较显著,肺内有时可见小斑片状阴影 肺部感染:即各种肺炎分为大叶性、小叶性和间质性 X线片可见:肺内片状或大片状阴影,边界模糊该病 X线片诊断明确,经抗炎治疗后复查胸片即可,不需 CT检查 浸润性肺结核: X线表现病变大多局限于两肺尖区或两肺下叶背段,片状边缘模糊阴影或致密影当 X线平片确诊有困难时,可行 CT检查 肺癌: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X线表现多种多样,肺门区肿块或肺内圆形或卵圆形分叶状肿块,病灶边界一般清楚少数不典型病例 X线胸片肺内原发灶不明显,以胸腔积液形式出现,需提高警惕,可进一步 CT检查 1 2 3 4 辅助检查和体检后健康管理 2.心电图 5 心电图是一项经体表采集心脏电活动信号的诊断技术。
检查目的: 为心脏病诊断、疗效评价、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正常心电图: 测量内容为心率、各波段振幅和移位、各波段时间和间期、波形特点,包括 P波、 P-R间期、 QRS波、 ST段、 T波、 Q-T间期等,各有其正常范围 异常心电图结果的意义: ◆ 心房肥大:右心房肥大多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其他病因所致的右心房肌增厚房腔扩大左心房肥大多见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或其他病因所致的左心房肌增厚房腔扩大 ◆ 心室肥大:左心室肥大多见于高血压病、动脉导管未闭右心室肥大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等双心室增大见于各种病因导致的双侧心室肥大 ◆ 心肌缺血与 ST-T改变:心肌缺血可表现为 ST段改变或 T波改变,也可同时出现 ST-T改变常见伪 ST段压低, T波倒置 50%冠心病患者在未发作心绞痛时心电图正常,发作时才有变化但 10%就是发作也可正常或轻微的 ST-T改变典型心绞痛发作时,缺血部位导联显示缺血型 ST段压低或 T波倒置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多表现为恒定持续的缺血型 ST-T改变 ◆ 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应慎重,需结合临床病史、超声、核素等检查来确定 辅助检查和体检后健康管理 6 ◆ 心律失常: ①窦性心律属正常,频率在 60-100次 /分。
②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 100次 /分,可有继发性 ST段压低和 T波低平,常见于运动、精神紧张、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失血、心肌炎和应用增快心率的药物 ③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 60次 /分 ,可见于老年人、运动员等生理性改变,也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应用 β受体阻滞剂或其他减慢心率药物,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时可出现严重、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 ④窦性心律不齐:多见于青年,无临床意义 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表现为持续窦性心动过缓,心律< 50次 /分 ,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伴或不伴有房室传导障碍 ⑴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 2)期前收缩: ①室性期前收缩:提前的 QRS-T波群前无P波, QRS波宽大畸形,时限> 0.12秒, 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②房性期前收缩:提前的 P波,有不完全代偿间歇 ( 3) 阵发性心动过速: ①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突发、突止,频率在 160-250次 /分,节律快而规整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和器质性心脏病 ②室性心动过速:频率在 140-200次 /分,节律不完全整齐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以出现。
辅助检查和体检后健康管理 7 ( 4)心房颤动与扑动: 心房颤动见于老年心脏退行性改变,也见于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冠心病、肺心病等心房扑动见于老年心脏退行性改变,与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也有一定关系 ( 5) 房室传导阻滞: ① I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为 P-R间期延长,成人> 0.20秒,老年人> 0.22秒 多数情况与年龄、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心率过缓有关,不反映器质性病变 ② II度房室传导阻滞:分 II度 I型和 II型前者多属功能性,预后较好后者多为器质性病变所致,见于老年心脏退行性改变、冠心病 ③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为严重器质性病变所致,需及时处理常见的病因有严重的冠状动 脉病变、心肌炎、老年心脏退行性改变、 高钾血症、药物毒副作用 ( 6)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 阻滞见于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等不完全 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数属生理性完全性左 束支传导阻滞见于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 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等不完全性左束 支传导阻滞临床意义不大 当单次常规心电图诊断存在困难时,可反复复查心电图或通过动态心电图协助诊断 辅助检查和体检后健康管理 8 心电图检查的价值: 分析鉴别各种心律失常。
查明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 反映心房心室的大小,明确心脏病的可能性 客观地判断药物对心肌的影响及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 对其他病的病情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用于危重抢救,观察生命特征的重要指标 3.超声检查 检查目的: 主要观察腹部脏器的大小、形态、结构、声像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情况,了解脏器异常变化的性质,判别有无恶性病变 ( 1)肝脏 正常结果: 肝左叶前后径 5-6厘米,上下径 5-9厘米,肝右叶最大斜径12-14厘米,大于或小于正常值则为异常 异常结果的意义: ◆ 脂肪肝: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 5%,当肝细胞内出现大量脂肪颗粒时称为脂肪肝脂肪肝确诊后 5-10年内发生糖尿病、冠心病的比率很大,不能掉以轻心肝脏脂肪含量超过 7%就应诊断脂肪肝,但目前超过 30% B超才能检测出来,发现脂肪肝已属严重每年检查十分重要,因为尚未发展成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前还是可以逆转和消失的导致脂肪肝的原因有营养过度、糖尿病、高脂血症、酗酒声像图表现为肝脏体积轻中度增大 ◆ 肝囊肿: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病变 ◆ 肝硬化:是一种多种致病因素长期损害肝脏,使肝细胞慢性变性、坏死和再生 ,肝脏结缔组织弥漫性增生,变硬 ◆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
由肝血管先天性畸形所致 ◆ 原发性肝癌:声像图表现①巨块型②结节型③弥漫型 ◆ 转移性肝肿瘤 辅助检查和体检后健康管理 9 ( 2)胆囊 正常结果: 空腹时长度一般不超过 8厘米,前后径不超过 3.5厘米,囊壁厚度不超过 3毫米 异常结果的意义: ◆ 胆囊结石 ◆ 急性胆囊炎:声像图表现为胆囊体积轻度增大,囊壁毛糙、增厚,囊内有少许炎性渗出物 ◆ 慢性胆囊炎:可伴有或不伴有胆囊结石,胆囊体积不大甚至缩小,囊壁毛糙、增厚,胆囊功能丧失 ◆ 胆囊息肉样病变 ◆ 胆囊肿瘤:腺瘤、纤维瘤,恶性肿瘤以胆囊癌多见声像图可分为小结节型、蕈块型、混合型和实块型 ( 3)胰腺 正常结果: 前后径胰头< 2.0厘米;胰体、尾< 1.5厘米;胰管内径<0.2厘米 异常结果的意义: ◆ 胰腺炎:声像图表现为胰腺肿大,胰管扩张 ◆ 胰腺囊肿 ◆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及肝癌声像图表现为胰腺局限性或弥漫性肿大,形态失常,病变区边界不清 ( 4)脾脏 正常结果: 长度 8-11厘米厚度< 4厘米(女性< 3.5厘米) 异常结果的意义: ◆ 脾肿大:感染,多种血液病等 ◆ 脾脏占位性病变:囊肿、血管瘤、淋巴瘤、血管内皮瘤、转移性肿瘤等。
声像图表现多种多样,部分具有特征性表现 辅助检查和体检后健康管理 10 ( 5)肾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