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望远镜视度 光学测量.docx

16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22652524
  • 上传时间:2023-11-0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11KB
  • / 1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 望远系统视度、视差检验§ 4—1望远系统视度检验一、视度的概念1、人眼的视度正常眼远视眼近视眼以上均以放松状态下的视度,称为远点视度2、人眼的调节视度与年龄有关,见表101 520253035404550-14—12—1 0—78—7、0-5、5-4、5-3、5—25SD 明=SD 远+SD 调 SD 近=SD 远+SD 调正常眼,年龄 40SD =0+(—45)=—45明近视眼,年龄40(200度)SD =—2+(—4、5)=- 65明3、视度的单位(虚光度)SD =1 / L米(L以米为单位)SD=100 0 /L(mm)(L以毫米为单位)20 0度近视镜SD= l/Oo 5=2 4、人眼不用调节可看清朝米以外物体为0、2屈光度二、目视仪器的视度目镜出射光束的会聚和使散程度1、 望远系统的视度1)有分划板2)无分划板2、 望远镜移动量与视度bl=—f 2目b=—= —f目2SD(f目以m为单位) b=一 SD (f以mm为单位)3、公称尺过与公公差1)可调视度公称尺寸:±0、 5(届光度)公差:零视度土 0、5其它视度:D'$3mm ±0、5D 〈3mm ± 12)固定视度公称尺寸 一0、5 1公差 土 0、5三、视度检验1、普通视度筒(土 1 、 5—土 2。

      5)1 )原理x x '=f 2-x- f +x'=- 1 +cX = l+f— c + x‘x' = - =普通视度角技术数据视放大倍率视场物镜焦距视度刻度值范围格值4x12° 7'80、08土 2、50256x8° 30'124.64土22 52)方法1 )调节视度简日镜,使分划板最清楚(2)被测系统视度规零(3)将被测系统放在平行光管前 ,光轴基本重合 ,将视度筒物镜和被 测系统出 基本重合(4)移动视度筒物体,使被测系统及平行光管 划板象重合(5)看视度筒视度刻度是否为零(6)其它视度同样3)误差分析(1)清楚度法(2)清视差法弋、1、5234564x0、420、2500 800 60、0 46x0、110、090、050、032、大量程视度角 ±6、5——±7、5由于视度角的物镜是按望远镜设计的 ,在于行光入射的条件下使用,如偏离较大,象质明显变坏,故普通视度筒测量范围为土 1、5 — ±2关于要求土5屈光度的仪器,量程不够,采纳大量程视度角 原理SD'—SD=SDsSD二SD'—SDsSD'——由普通视度筒测得SDs—-视度透镜的光焦度可见,如被测系统视度较大,用普通视度筒量称不够时,可用一块 和被测视度符号相反的视度透镜抵消一部分视度,然后用普通视度筒 测量。

      大量称视度筒共十块,视度值分别为:SDs =视度透镜尽量和出瞳重合,且和普通视度 尽量靠近,以减小测 量误差、3、半透镜视度筒§4—2 望远系统视差检验 一、视差的概念1、视差的形成及定义 例:电流表、邮局里的称带反射镜的电流表定义:当我们观察位于眼瞳视轴上两个物点式象差时,若它们距眼瞳的 距离不等,则当眼睛垂直于视轴移动时,会出现两物点式象差间有错位, 这种现象中视差产生视差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O,D'=0,消除方法是b=0或Df =02、 光学仪器的视差 光学仪器中,若成象面和分划板刻线面不重合,同样产生视差3、 望远系统的视差无限远物体经物镜的成象面不和分划板刻线面重合时 ,眼睛垂直光轴移动,则观察到象点和分划板上不同点重点(错位) 1) 引起瞄准误差(物方)(2) 光轴上象点和分划板中心的视度不同或说成象面和分划板面视度不同(象方)SD =0象SD =分4、望远系统的视差表达式(1)用物方瞄准角误差表示(角视差)2)图象方视度差表示(视度视差)SD 象=° $°分=ASD 二 SD - SD分象为以心单位)二目-100b(以毫米为单位)3)角视差和视变视差的关系5、望远系统视差的给定(1)应指明对哪两个标记消视差 ,望远系统一般是对物镜焦平 面和分划板刻线消视差(2)应指明视场中哪一部分消视差 ,视场中心依然边缘,一般指 中心(3)视差引起的瞄准角误差应小于总的瞄准误差 瞄准、观察仪器一般用角视差给出系统高精度、大倍率系统〈1'般瞄准系统2/般观察系统3'般准直系统4'〜8'体视仪器一般以视度视差给出1 ~22~33〜44〜55以上0、70、50、40o 30o 25二、视差的测量1、检验角视差的方法假如平行光管双刻线为准,眼睛摆动时,分划刻线和眼睛移动方向到说明它位于双刻线后,反之为前、测量精度:2、检验视度视差的方法1) 用普通视度筒检验(1)视度筒依照测量者调好视度 (2)视测系统视度规零(3)分别测无限远物体的象和分划板的视度 ,两视度之差即为 视度视差、2) 用半透镜视度角检验3) 用主体视差仪检验体视效应当胶合棱镜位于中间位置,如上图所示,两狭缝均按 光轴上光线, 此时不管在无视差,平行光管分划板的象和被测系统标记重合。

      当棱镜上移时,如无视差,视场可不能变化 ,但有视差时,如色笔所示、直体视效应棱镜下移,情况相反例1:用可调前置镜法调棱平行光管,已知f =550mmD/f=l/10,f =1 2 00mm,D/f\=1/1 Of =2 5mm,o 0 0 目选何种方法调焦,求调焦误差解:1、清楚度法鵲"+ (冷3 48 x 55 3 x 552二 ±0.000156(屈光度)a "丄严)2 + (空)2SD ;3 rD 3D 22、消视差法例2、用自准直法调校平行光管,已知f'=550mm,反射镜口径D°=100 mm, f '目=2 5 mm,选何种方法调焦,调焦误差、解:1 、清楚度法a 二应"凹^ + (仝;=±£严x 1)2 +(4x0.56 二 ±0.000199(140)SD 6 rD 3D/ 6 22x 55 3 x 552 丿 '丿2、消视差法例3、用光学球径仪测一凹面曲率半径,已知显微镜NA=0O 25,,f目=1 56 25mm,被测件D=50,面形误差N=4, 误差解:/ / •/ • /n y s in v =nsmvy smv =D'例4§4 -3 剪切干涉法测波象差一、概述1、 干涉条件:频率相同、位相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2、 产生干涉的方法1) 波前分割法光源尺寸受限制,干涉条纹亮度小。

      2) 振幅分割法,可参为零,如平板玻璃干涉,光源可为扩展光源,干涉条 纹亮度大因此实用的干涉测量装置均采纳振幅分割法3、 一般干涉装置均需一标准波面 ,即参考反射镜、被测件尺寸大小 , 参考反射镜尺寸也大,干涉仪结构庞大4、 剪切干涉仪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用波面错位产生干涉条纹,可不用参考波面,分为二、横向剪切干涉测量原理1、横向剪切的产生1) 平面波2) 球面波2、光源尺寸采纳振幅分割法,由于剪切,,故光源尺寸受限制3、波面形状与干涉条纹原始波面W(x, y )剪切波面W(x—s, y )有初级球差、慧差、象散的波面数字表达示W(、= A(x2+y2)2+By(X2 + y2)+c( x 2+ 3 y2) (x,y)1) 球差(初级)W(x, )=A(x2 +y2 )2(x,y)x 的三次曲线3) 初级慧差W =By (x2+y 2)(x,y)以 x,y 轴为渐进线的双曲线3)初级象散Wz=c(x2+3y2)4) 平行引起的波差(焦点向x,y方向离焦)5) 移斜引起的波差6)离焦引起的波差三、由剪切干涉圆求原始波面1、一维剪切干圆的图解分析法1)原理W (2s) W ⑸(3 s)-w(2S)2)无倾斜波面的干涉条纹012345678910w(x)0—0、 75-1—Q。

      5-Q、25 0-025—05—1 —0、750w(x—s)0-Qo 75-1-0 250-Q 250、51 — Q750△ W(s)=W(-Qo 75x)—w(ix-s)-0、2 5 0 50、 25Q25 -025 -0、25—0o5Q、 250、 75W(ks)0-0o 751—0 5-0、 250-0、 25-0、5—1-Q、7503)有倾斜波面波差012345678910w(x)0—0o 751-0、5-0 250-Q 25-0、5-1 -0、 75QW(x-s)0-0、 75-1—0、 5—Q 250—0、 25Qo5-1 -0o750N(x) △ w(is)25 -=WCx) —0、w - 0、75 —0o25VVz- 、(ix-s)5 0、2 5 0750、 50、 250 25-0、 25—0、Q(,—0、5 —03-0、2—0、100、 10、2 0 、3Q、40 5M(x)=N(x)+Q(x)-0、5-1o 1 5—Q550、 3Q、 150 25-0、 15-65、25005 -02 0、N(x)=M(』Q(x)2、一维剪切干涉图的数示分析法最小,N个方程,N+ 3个未知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